社保左右手互博,这就很麻烦!
在本次社保大讨论中,有这样一股声音:
现在,这股声音已经非常强大了,说的是,农民过去交农业税,现在当然也应当享受更多的社保。社保,要均等化。
这种呼吁非常非常麻烦。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自己的养老自己管,不分任何阶层,回归古老的自负其责、养儿防老的规则中去。这不过是人类生存常识。
不能像秦晖主义分子那样,总是要求“国家承担应尽的责任”。国家不生产财富,要承担责任,就必然加重征敛、扩张权力,这与自由背道而驰。这种观念的逻辑结果就是,国家征敛一切,并统管一切,“一大二公”。我们的前辈不是没有经历过,结局非常惨痛。
权力必须被不断消解,自由和繁荣才能回归。即便从国家的角度看,每个人自负其责,才能化解社保危机,国家——其实是纳税人——才能卸下了沉重的负担。
在减少征敛和转移支付后,其他条件不变,市场时间偏好降低,资本积累会节节攀升,带来的结果就是:生产结构不断延长,提供更多、更好、工资率更高的工作岗位;劳动生产率提高,供给增加,物价下降,那么,即便名义工资率不变,实际工资率也会上涨,即生活水平的节节攀升。
我们不能光看货币工资率,那玩意随着法定货币供给的变动而变动,更要看的是“财货工资率”,即实际工资率,你拿到的钱能不能比过去购买更多的财货。
一切都是经济。当经济蓬勃进步,物价不断下降,实际收入不断增加,人们就可以储备更加充足的资金,为未来的养老做更加从容的准备。
在市场环境下,储蓄增多,生产结构延长,带来的另一效果是利率下降,拥有了更多的投资机会,人们可以将储蓄转化为投资,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为养老做准备。
当国家退出养老领域,市场化的保险机构将蓬勃发展,私人互助基金组织也将随之兴盛。道理很简单,只要人们有需求,市场就会供给,而且,这在历史上也真实发生。随着更多的人加入商业保险和市场互助组织,形成规模化效应,保险业在管制下降后供给增加,并按照类概念细分保险池,保险费率也会大幅度下降,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通过购买市场化的保险,规避年老时的种种风险。(可参见一篇旧文: 漫天霾:个人自由才是最大的福利 )
上述手段,是解决社保问题的根本办法,对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是适用的。除了这个根本性的办法,剩下的,都是修修补补,不解决问题,而是在掩盖和推后问题的发生,这将积聚更大的隐患,导致未来解决的难度更大,并可能造成雪崩。
但是这个根本性的手段,需要强大的民意支持,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根本性的制度变革。例如改变利维坦是全能神的观念,由市场接管养老;关闭印钞机,不再实施通胀性的货币政策,才能激励储蓄,并使储蓄保值增值为养老做准备,等等。总之就是要砍掉管制干预和税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这是非常难的。但也不是不可能,观念的变革有极强的偶然性,历史也并没有辉格史观下的“必然性”。
如果没有重大的观念变革,边际改善的办法是什么?
如果说,能够把现在所有城市福利、公务员福利统统砍掉,重新洗牌,然后所有人,不论什么身份,一律每个月500元退休金,不行就1000,那么我们同意这种“均等化”。
因为这根本没多少钱,将大大降低社保开支,减轻纳税人和企业的负担。
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3亿,每人每月1000,一年也就3.6万亿。
而现在的情况,根据“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24472亿元,支出113376亿元。2023年,仅财政给社保基金的补贴就高达24271.31亿元。全国税收税收是17.49万亿,也就是说,除了征收的养老保险,全国税收的13.9%,补了社保的窟窿。
所以,如果均等化地每人每月发1000,按照中国的物价水平,基本生活是够的——你不能要求“基本生活”是别墅、汽车和牛排。而且大大减少了财政支出水平。
减少支出,就是在减少国有化,就是在削减权力,因为支出代表了真实的征敛水平和资源占用程度。
记住一句简单直接的真理:任何减少财政支出的政策,都是正确的;任何增加财政支出的政策,都是错误的。发补贴发福利这种事,发给谁其实是无关紧要的,因为它都是财政支出和转移支付,只是不同的人受益和受损了而已,无论怎么发,都不可能是“公平”的。
但现在这些提出“均等化”诉求的人,在说的是什么?
说的是,不减原有基数的情况下,给农民增加养老金,逐渐向公务员和城市居民看齐。然后,他们以农民代言人的面目出现,正义感满满,占据道德制高点。这个舆论声势已经逐步壮大,这就非常麻烦。
试想,这样的话,税负更重,年轻人该怎么活?你觉得一年3600的奶粉钱,能让他们可劲生娃吗?不,这3600元,又是他们头上的税收负担。
与此同时,全国上下,都在“反内卷”。
《工人日报》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言人”,坚决地向“加班文化”亮剑,要求“体面工作,幸福生活”:
谁都想体面工作,幸福生活。问题是,社保税谁交?
一方面,强制社保,福利支出在扩大;另一方面,反对内卷,反对延长工作时间。《工人日报》就没有想到这是自相矛盾的吗?
当劳动生产力不变,减少工作时间意味着产出降低,供给下降。这导致的结果是:
企业利润会下降,发生亏损和倒闭,由此工人会失业。
企业减少,而失业的工人会导致相对劳动供给过剩,因此实际工资率下降。
产出降低,工资率下降,同时物价上涨,即便没有失业的人,都更没有能力交社保了,因为要交社保,必然降低到手工资——工资率(即劳动力的价格)不是法令就能改变的——他不可能把工资都交社保了而没法生活。
一边要增加社保开支,一边反内卷让少工作减低实际产出,结果不是很明显吗,亏空会越来越大。
遗憾的是,涨退休金、给农民发更多的养老钱、增加福利,与反内卷、减工时,居然同时都是舆论场最劲爆的声音。这就是左右手互搏,麻烦就大了。
我们都真心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富足。可是要知道,经济学太重要了,光有正义感爆棚的表演,光有善良的愿望,是不行的,你需要知道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因果关系,否则,你的正义感就是个祸害,你的善良愿望,就会通往奴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