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的交换——人际交换

图片

社会,是我们人类分工合作形成的伟大手段,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财富与自由。我们知道 社会就是合作 ,但是还是有一个问题,合作是怎么实现的呢?换句话说,也就是人与人在社会中的关系是什么样子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依然要回到经济学的起点—— 一般行为概念 中寻找答案。我们知道,行为总是用一种状态交换另一种状态。关于交换这个基本的行为要素,我们之前有 专门的文章 做过阐述,此处不做赘述。此处,我们只需知道,社会合作中的行为,也同样是交换。但是,细心的朋友会发现,社会中的交换,似乎跟我们所说的交换行为要素有所区别。这当然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在日常中使用的理念类型的交换造成的混淆。如果大家不知道理念类型是什么意思,可以去阅读之前那篇《 历史与理论的分野:理念类型与真实类型 》的文章。另一方面,则是社会交换实际上确实并非简单的交换要素,而是一种特殊的交换——人际交换

当我们用一种状态交换另一种状态时,实际上可能涉及两种情况一种完全不涉及与他人合作,亦即,这种交换发生时,行为人不需要考虑其他任何人的目的。一个猎人狩猎猎物以取得食物,他使用自己的猎枪和时间交换食物。这其中没有其他任何人的参与。这种交换我们称为独自交换。

另外一些时候,我们给别人一些东西,以获得别人给我们其他一些东西。在这类交换中,行为人必须考虑其他人的需求,只有自己满足了对方的需求,对方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帮助他人,以换取他人的帮助。这种类型的交换,我们就称之为人际交换。

从概念上来看,独自交换和人际交换是泾渭分明的,丝毫不会有任何交集。这也是科学所使用的真实类型的基本特征人的交换,必然不是独自交换,就是人际交换。两种交换之间没有任何模糊的过渡地带。我想对大多数朋友来说,理解这两个概念不会有什么困难。然而,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独自交换绝不意味着具体的交换过程中不涉及其他人,同样,人际交换也绝不意味着交换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确定的对手方存在。这是理解独自交换和人际交换一个关键点。例如,当我们赠送他人礼物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赠予心理需求,既不考虑对方是否喜欢或者需要,也不打算从对方那儿获得回赠,这种行为,看似与他人发生了人际间的关系,实则是一种独自交换。而一个企业家,在考虑生产什么产品,如何配置生产要素时,他必然要考虑潜在消费者的需求,他会根据他估计的需求情况来确定具体的生产行为。企业家的这种行为,看似没有确定的对手方,全靠自己一个人决策一切,却是一种人际交换。

大家可以注意到,区分这两个概念的本质,实际上是看行为人的主观意志。表面上相同的行为,实际上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交换形式。比如同样是前面赠送礼物那个例子,如果我们赠送礼物,是为了获得对方的回赠,这个赠送礼物的行为就成了人际交换。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我们再次看到了主观主义的方法在理解人的行为中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经济学家这么费劲地识别出这两种交换,这个理论有什么意义呢?那我们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个问题,人与人在社会中是什么关系呢?只要我们理解了人际交换的含义,就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社会中的基本关系就是人际交换关系。虽然我们在实际经验中总结出了众多不同的人际关系的理念类型,但是无论你怎么称呼两个人的社会合作关系,在本质上,他们都是在做人际交换。我们可以这么说,人际交换就是形成社会的基本公式

人际交换的理论****确定了社会中人的基本合作形式,我们的整个经济系统也就是在这一次次的人际交换中形成的。就狭义的经济学来说,它所研究的内容就是这种人际交换带来的种种结果。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会把经济学称为交换学。至于独自交换,我们的真实世界当然不存在这样的经济体系。但是这个概念对于研究由人际交换构成经济体系却非常重要,经济学家需要假构一个独自经济的体系,从而与我们的真实经济体系做比较,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我们人际交换的经济体系。关于这些假构,我们就留待以后的文章再做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