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是最大的慈善:为什么说不敢让企业死的社会,注定要完蛋
无知!无良!无耻!
我每次看到电视上那些西装革履的“专家”,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呼吁“要救市”、“要保护民族企业”、“不能让企业轻易倒下”,我就想把隔夜饭吐出来。
是不是听着特别有道理?特别有“人情味”?充满了对工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我告诉你,这些,统统都是用来糊弄你们这群屌丝的最恶毒的鬼话。
哀民生之多艰,圣母婊弥生不绝。科学尚未普及,真理仍需捍卫。
那个你们怕得要死的“企业破产”,根本就不是什么灾难。
它,是一个健康经济体里,最重要、最伟大的新陈代谢。
它,是对优胜者的最高奖赏,也是对蠢货最仁慈的送终。
一)面馆的战争:国王与小丑
我们不说那些复杂的经济模型,那都是学院派的骗子们用来忽悠你的。我们就讲一个村子里三家面馆的故事。
村里有三家面馆。
张三家,老板是个狠人。他每天凌晨三点就起来吊高汤,为了找到最好的面粉,他能跑遍全省。他天天“算计”,怎么让面条更筋道,怎么让牛肉更大块,怎么让价格再便宜五毛钱,把隔壁的客人都抢过来。食客们用脚投票,天天在他家门口排长队。
王五家,是个有想法的年轻人。他搞什么番茄牛腩拌面,冬阴功汤面,专做小姑娘的生意。虽然剑走偏锋,但也算是在“折腾”,在“搞事”,也有一批拥趸。
还有一家,李四开的。这孙子就是个纯粹的SB。面是隔夜的,汤是味精兑的,服务员比你还大爷,价格还死贵。慢慢地,就没人去了。
好了,现在问题来了。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答案简单到不能再简单:李四的面馆,因为天天亏钱,亏到连伙计的工资都发不出,最后,关门滚蛋。我们管这个叫“破产”。
这个过程,在那些文科生小编的笔下,一定充满了悲情。“中年老板创业失败,员工流离失所”,是不是这味儿?
呸!
我告诉你,李四的滚蛋,是这个村子里,近年来发生过的,最他妈大快人心的一件好事!
为什么?
你把镜头拉远一点,看看李四这个“蠢货”的死亡,给整个村子带来了什么?
首先,它解放了被错误霸占的宝贵资源!
李四那个临街的黄金铺面,之前被他这个蠢货霸占着,每天在那里生产没人吃的垃圾。现在,它自由了!那个被他呼来喝去、但其实手艺不错的厨子,也自由了!那些被李四囤积起来快要发霉的面粉和猪肉,也自由了!
这些东西,在经济学黑话里叫“生产要素”。说白了,就是能干活的人和能生钱的物。它们之前,被一个最SB的“组合方式”,给死死地套牢了。
其次,这些被解放的资源,会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自动地,流向更牛逼的地方!
张三这个狠人,看到李四倒了,眼睛都绿了。他立马盘下那个铺面,开了家分店,顺手把那个被解放的厨子高薪挖了过来!
王五那个年轻人,一看机会来了,也赶紧贷款,在另一个角落开了一家更酷的潮店!
你看,整个村子的餐饮水平,因为李四这个“落后产能”的死亡,而得到了整体的、巨大的提升!
最终,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是你!是每一个掏钱吃面的“消费者国王”!
最核心的是,李四的尸体,成了所有幸存者的“警钟”!
李四的倒闭,在用最血淋淋的方式,向张三和王五发出一个最清晰的警告:
在这个市场上,你们只有一条活路——拼了你们那条老命,去伺候好你们的“国王”,也就是消费者!
你们谁敢懈怠,谁敢涨价不涨质,谁敢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对不起,李四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
这种由“破产”所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恐惧”,恰恰是驱动整个市场,不断创新、不断内卷、不断提升效率的,唯一动力!
二)圣母婊村长,和他的僵尸帝国
好了,现在我们反过来看。
如果,这个村子里,有一个“爱心泛滥”、“充满责任感”的村长。他看到李四面馆要倒闭了,觉得“太可怜了”、“会影响我们村的就业率,我的政绩就不好看了”,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温暖”的决定:
动用村委会的公共资金(也就是从张三、王五和其他村民身上刮来的税),去给李四的面馆“输血”!
每个月给他补贴,帮他还房租,帮他发工资,就是不让他“死”!
这个行为,在短期内,看起来是不是特别“正能量”?保住了李四和伙计的工作,维护了“稳定”。电视台来了,还要拍个专题片,歌颂一下村长的“为民情怀”。
但长期来看,这种“仁慈”,会对整个村子的经济,造成什么样的、毁灭性的后果?
第一,它在用你的钱,精心喂养一头“僵尸”!
李四的面馆,这个本该被市场淘汰的“经济肿瘤”,现在,靠着外部的“输血管”(也就是你们的税钱),活了下来。
它继续霸占着那个黄金铺面,让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永远也找不到机会。它继续捆绑着那个本可以去创造更大价值的厨子。宝贵的资源,被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僵尸”,持续地、无效地、可耻地消耗着。
第二,它是在公开地、无耻地,惩罚优等生!
张三,那个最努力、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优等生”,现在傻眼了。他发现,自己不仅要和有才华的王五竞争,还要和一个有“无限弹药”、被村长包养的李四竞争!
这他妈的公平吗?
这等于是在公开告诉张三:“你做得再好,也没用!在这个村子里,活得好的,不是最能干的,而是最会哭的,是和村长关系最好的!”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信号,会像癌症一样,迅速摧毁张三这种企业家的全部信心。他可能会想:“算了,这么玩没意思,我也去村委会门口哭吧。反正产品做得再好,也不如PPT吹得好。”
第三,也是最致命的:它彻底摧毁了市场的“纪律”,让所有人都变成了不负责任的流氓!
当市场里的所有人都看到,原来“经营失败”是不用付出代价的,是会有人来“兜底”的,那会发生什么?
大家都会开始变得肆无忌惮!
反正亏了钱,有村长来救。那我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提升菜品?我为什么还要精打细算控制成本?我甚至可以去借更多的钱,去搞一些更不靠谱的“创新”,比如“量子拉面”、“元宇宙馄饨”!成了,是我的;亏了,是村里的。
“道德风险”,像瘟疫一样,在整个村子蔓延!
最终,整个村子的经济,会因为这些被“保护”起来的“僵尸”,而变得死气沉沉,毫无活力,所有人都守着一堆半死不活的烂摊子,一起完蛋!
三)日本的悲剧:一场持续了三十年的“活死人”葬礼
你以为我上面讲的,只是一个故事?
我告诉你,这就是日本,那个曾经号称要买下整个美国的经济巨人,在过去三十年里,真真切切上演过的悲剧。
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哀鸿遍野。无数企业,尤其是那些和银行、官僚关系盘根错节的大企业,都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这时候,日本的“村长”们是怎么做的?
他们选择了我们上面说的那条“温暖”的道路。他们觉得,让索尼、松下、三菱这些“国之栋梁”破产,是不可想象的,是国家的耻辱。于是,他们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长达几十年的“僵尸企业”喂养计划。
官僚们逼着银行,给那些本该死掉的大企业,不断地提供“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贷款,我们管这个叫“输血续命”。这些企业,根本不需要盈利,它们只要能借到新的贷款,把旧的利息还上,就能永远“活”下去。
这个政策,在短期内,确实“稳住”了局面。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破产潮,失业率也控制得很好。日本社会,看起来还是一片祥和。
但代价是什么?
代价就是,整个日本经济的“新陈代谢”系统,被彻底阉割了。
无数本该死掉的“僵尸企业”,像巨大的吸血鬼一样,霸占了日本绝大多数的信贷资源、土地和优秀的劳动力。而那些真正有活力、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却因为拿不到贷款、招不到人才,而活活被憋死。
你想想看,如果你是一个日本的年轻人,你想创业,你跑到银行去,说我有一个颠覆性的互联网项目。银行的经理会怎么看你?他会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你,然后转身,把钱贷给那个已经亏损了二十年,但名字叫“三菱重工”的僵尸。
因为贷给僵尸,是“政治正确”,亏了也不用负责。贷给你这个不知名的小子,万一失败了,他自己的饭碗就没了。
结果呢?
在之后的三十年里,当美国诞生了苹果、谷歌、亚马逊,当中国诞生了阿里、腾讯、华为的时候,日本,这个曾经的创新大国,几乎再也没有诞生过任何一家,能够影响世界的、全新的、伟大的公司。
整个日本社会,就像一潭死水。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只能选择“平成废宅”。企业失去了活力,只能在旧的领域里修修补补。
这就是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的真正秘密。这不是什么美国人的阴谋,这纯粹是他们自己,用一种看似“仁慈”的方式,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未来。他们害怕“破产”带来的短期阵痛,结果,换来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不见尽头的“活死人”葬礼。
四)破产法是对企业家精神的最高敬意
所以,现在你明白了吗?
一部健全的、能够被严格执行的《破产法》,它所扮演的,恰恰是那个“铁面无私的清道夫”的角色!
它的核心功能,不是为了“惩罚失败者”。而是:
及时止损:对那些已经被消费者用脚投票证明失败了的“错误投资”,进行最快速度的“清算”。别再浪费大家的时间和金钱了!
资源解放:最高效地,将被“套牢”的土地、资本、劳动力,重新释放回市场,让它们有机会,被更牛逼的企业家,重新组合成更伟大的产品。
划定红线:最清晰地,为整个市场,划定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你必须对自己的经营行为,负最终的、无限的责任!没人会给你兜底!
那些天天高喊着“救市”、“不能倒”的人,他们看似心怀慈悲,实则是在“以爱之名,行恶之事”!
他们所谓的“拯救”,每一次,都是在阻止市场的“新陈代谢”,都是在保护落后,都是在惩罚优秀,都是在向整个社会,注入“道德风险”的致命毒药!
从日本失去的三十年,到我们身边无数个靠着财政补贴续命的“僵尸国企”和“地方城投”,这个剧本,已经反复上演了太多次!你懂的。
一个真正有活力、有未来的经济体,它绝不害怕“死亡”。
恰恰相反,它拥抱“死亡”,它赞美“死亡”。
允许失败,尊重死亡,这,才是一个市场能给予真正的“企业家精神”的最高级的敬意。因为,它给了后来者,一个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公平的机会。
传播观念不易,望同道中人多多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