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是如何让你上瘾并成为普遍现象的

每天都有人诉苦:“,我女儿才两岁,但是每天都要让我给她打开手机,她想看抖音,春节期间更是不撒手。我觉得那么小就有网瘾,她长大怕是要废了。”

*01*

但我们都知道,何止是孩子,不管是在餐厅、车站、公司、家里,甚至在一些聚会场合,有几个人不在刷手机?

不仅是抖音,还有快手、视频号、小红书、B站等,所有这些通过算法推送的APP,仿佛都在让我们难以自拔。

工作时,明明想专心完成一项任务,转眼就被手机推送的一条新闻吸引了注意力,一刷一上午没了……回到家,本想和伴侣说说话,但一个看起了新推的网剧,一个则加入到了“游戏大军”里。

以前老师和家长会声讨“王者农药”,现在是全民声讨“抖音”,说它是另一个让人上瘾的“农药”。

可是,我对抖音的看法却不太一样,尤其是从我开始学习古琴后。

一开始,学一首简单的曲子都要近十节课,每节课好几百块,这样一算,学一首曲子要花好几千块。

后来我发现,抖音上有大量的学习资料,从指法到曲目,应有尽有,只要我先在抖音上摸索一段时间,再向老师学一些不传之秘,我学习的效率就高多了。

我有一位朋友更厉害,他告诉我,去年他一个人从抖音上挣的钱就超过千万,一个人创造的利润超过大多数中小企业,可谓一人能敌千军万马。

重要的是,我们没感觉到自己“上瘾”了,被抖音“掌控”了,我的时间和精力也没有耗在各式软件上。抖音不仅没让我们沉沦,还成了我们过上更好生活的工具**。**

为此我思考了很久,像抖音这样的新时代应用软件,真的是“毒品”吗?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文章为连载形式,分为上下两章。

*02*

鉴定一个东西是否是“毒品”,通常取决于它是否会让人上瘾。所以,我们先从上瘾说起。

在解释上瘾行为前,我们先来了解大脑的“奖赏机制”。

大脑的研究人员发现,当人做了一些对生存、繁衍有利的行为时,大脑会释放出一些让人产生快感的荷尔蒙,这会促进人进一步增加这些行为,形成良性循环,大脑的这种功能被称为“奖赏效应”。

这些能让人感到快乐、安全和成就感的荷尔蒙统称为“快乐素”,目前被确认的大致有如下四种:产生快感的“多巴胺”,带来激情的“去甲肾上腺素”,负责快乐和镇痛的“内啡肽”,还有协助我们战胜困难的“催产素”。

大脑在什么情况下会释放它们呢?基本原则是当人们做了一些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行为时,这种机制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内置在大脑中的一种程序。

要生存心需要有充足的营养,所以,吃会给人带来快感,特别是那些能给人类带来高能量的食品,比如高脂肪的雪花牛肉,高热量的蛋糕、雪糕,为什么你会如此喜欢这些食物?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生存。

繁衍是除了生存之外的第二个重要任务,为了让人类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我们的基因内置了一个奖励生育的程序。所以你会喜欢异性,在与异性交往、交配时会产生快感,这也是大脑的奖赏机制作用。

除了食物和性外,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也是需要被奖赏的,否则谁愿意去做那些推动人类进步的事情呢?所以,除了食物和性之外,大脑还对一系列让人类进步的行为进行了奖赏。

比如当一个人做了对人类发展有帮助的事情或工作时,会获得快感。具体表现在从制定目标,到攻克难关实现目标后,人们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

所以你会看到,冬奥的运动选手,惊心动魄的同时身体备受折磨;登山运动员,要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挑战自己的极限;

还有些人,比如消防员、医护人员,边防人员,他们都在做着别人无法承受的痛苦之事,每天要面对无法预料的危险,但他们并不会只感到痛苦,他们之所以愿意以性命为代价去做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是因为他们能从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也就是说,大脑的奖赏机制操控着我们的行为,正是它驱使着我们去做事情,不管是吃饭、性行为、冒险、取得成就等等。也正是这样,才驱使着人类不断探索新的世界,让人类得到更好的发展。

可是,这些奖赏荷尔蒙,比如多巴胺,并不是产生之后一直都在,它还有一个阈值。

对于同一件事,我们每重复一次,阈值就会提高一点,需要更高的刺激才能达到和原来一样的感觉。如果只是重复之前的行为,你不会再感觉到同等的愉悦。

比如吃美食时,酸甜苦辣的感觉通过味觉刺激神经产生了快乐的感觉。玩游戏时,通过一系列竞争的过程获得最后的胜利,产生了满足的感觉。

这时,神经记住了这种兴奋又快乐的感觉,每一次的刺激都在强化这种感觉。

但就如道德经中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神经经过刺激后的快乐状态不会持续太久,你很快就会体验到强烈快乐之后的神经疲乏状态,这种状态和强烈的兴奋状态相比,会给人一种强烈的落差,让人体验到类似于空虚的感觉。

就像有的人吃辣,从微辣、麻辣,最后要到重辣才过瘾,有的人玩游戏从1个小时到1晚上,最后要通宵才尽兴。

刺激的次数越多,阈值提得越高,这种空虚的感觉就会越强烈,越希望体验到刺激神经的快感。

上瘾”就这样产生了,一开始只是刺激神经产生快感,过后体验到了空虚的感觉,在空虚的感觉中让人更加渴望经历那种快乐的感觉,于是又一次的刺激神经,然后恶性循环…

神经会疲乏,注定快乐只能是暂时的。越是上瘾的人越是会体验到更多的痛苦,没法让神经一直兴奋。一旦神经不兴奋对于上瘾的人来说就是痛苦的,于是上瘾者就这样被支配着强迫重复。

毒瘾、性瘾、游戏瘾、还有文首提到的“短视频”瘾等,都与这个有关(本文说的上瘾只讨论心理部分,不包含生理部分,生理部分还有更复杂的原因)。

*03*

按这个逻辑,奖赏机制岂不是会把人人都推向上瘾的深渊?那我们岂不都是瘾君子?事实好像并不是如此,人体实在是一个高度智慧的东西,要不也不会站到食物链的顶端。

那人类是如何避免上瘾的呢?答案是平衡。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反面跟它平衡,快乐的反面是厌恶。跟奖赏机制一样,我们的大脑也有一个厌恶机制。为了避免人类重复做一些对人类生存、繁衍无意义的事情,大脑对一些影响我们生存和繁衍的行为会产生厌恶情绪。

对单一重复,没有新意的任务的厌恶。比如天天让你吃蛋糕,再喜欢吃的人也会感到厌恶。

对过度投入,影响健康的行为感到厌恶,比如对喜欢登山的人来说,登山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会让身体疲劳,当你过度疲劳时,你再喜欢登山,也不会继续以牺牲身体为代价去获得那些快感;

再比如,性会让你产生快感,但在获得性的过程中你需要付出努力,取悦对方,这个过程需要投入,当投入跟产出平衡时,你就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这些行为以致于上瘾。

生物的进化是智慧的,“奖赏机制”有“厌恶机制”制衡,它们会平衡我们的行为,所以,绝大多数人不会陷入上瘾的麻烦。

可是,为什么今天会有某些人有上瘾这一病态的行为呢?

也许我们的祖先没有意料到,我们的大脑是如此发达,会发现或者制造出一些直接让我们大脑产生多巴胺这样的快乐素。

它绕过了“厌恶机制”,直接满足大脑的“奖赏机制”,以最简单的方式获得快感,而且是不断更新的快感,无需任何付出。

比如毒品,原来我们需要一场剧烈运动,或者费老大劲爬上一座山,又或者经过艰苦的努力完成一个项目才能产生的多巴胺、内啡肽,现在只需一点点白色粉沫就可以了,完全绕过了“厌恶机制”的制衡,于是,就有了“毒瘾”;

比如性,在正常的状态下,你要获得性满足,你需要取悦异性,付出很多的行动才能获得对方的认可,最后两人才能结合产生性行为。

我们的祖先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人类发明了互联网,通过互联网能够便捷地让两个有同样需求的异性不需要任何代价地相互满足,完美地绕过了大脑中的“厌恶机制”,于是,就有了“性瘾”;

网瘾的原理也一样,以其中一小块“娱乐”为例,原来我们要获得娱乐,需要努力工作,好不容易有点余钱买张票,还要走很远的路才能走进电影院、剧院看一场演出,让自己开心两个小时。

在那个时代,获得快乐是需要一点点代价的,代价会制衡你重复,所以,人们不会上瘾。

就算你有能力轻松支付娱乐的费用,但还有一个制衡因素就是大脑对单一重复没有新意的任务有厌恶机制,也会让你无法一直重复那些让你快乐的行为。

但我们的祖先打死也不会想到,现代人居然发明了一种算法,通过它,各种软件会完美地帮你绕过大脑中“厌恶机制”的制衡,还通过“羊毛长在猪身上”的神奇操作,让你在获取各种娱乐视频、游戏时无需付出任何代价。

这些让你上瘾的APP背后是一整个团队在冥思苦想后设计出来的“套路”,他们不断优化各式人机交互细节,完美地绕过大脑中的“厌恶机制”,才能让你刷个不停,逐渐“上瘾”。

以短视频为例,大脑对单一重复没有新意的任务会产生厌恶。

为了绕过此机制,短视频团队想出了一个推送机制,每15秒就给你一个刺激,再加上你的每一次点击小红心、每一个页面的停留时间,背后都有系统自动记录和分析,然后根据你的喜好推送新的内容给你。

这种没有“厌恶机制”制衡的行为,会让你欲罢不能,不断重复,最后离不开它,这就是为什么手机会让人上瘾的原理。

现在你已经知道人们为什么会对短视频上瘾了,可是我们又该怎么办呢?难道真的让自己成为短视频的“奴隶”吗?

当然不是!这个问题可以从鸡和鹰,狗和狼的身上找答案。

其实,会上瘾的东西不是今天才出现,在动物的进化史上早就存在了。我们看看现代的家禽就知道了。

鸡原来跟鹰一样,是会飞的,狗跟狼一样,是有能力在野外生存的……可是,今天它们为什么变成人类的盘中餐和宠物了呢?

因为当年人类就像今天的各种APP研发者一样,研究了它们的习性之后,采用各种策略,通过投食的方式,喂养了它们。人类在一遍遍的食物投放中,让它们轻易就能获得食物,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要辛苦捕猎了。

最后,它们“上瘾”了!不仅是一两只鸡、狗上瘾,而是整个物种!

渐渐地,它们忘了自己还有捕猎的能力或飞翔的技巧,变得无法离开人类而活。一代又一代,随着时间的洗礼,整个族群直接一出生就丧失了捕猎的能力,最终只能依赖人类喂养。

于是,鸡成了人类的盘中餐;狗成了人类的宠物……

*04*

这,就是上瘾的代价!

而今天,刷短视频停不下来的我们,何尝不是一个被“喂养”的对象呢?这样被喂养的后果会如何呢?这个问题想想都后背发凉!

那怎么办?难道我们真的只能走向不敢想象的宿命吗?

当然不是,你看看天空中翱翔的鹰就知道了。虽然人类用了各种方法喂养它们,希望把它们变成鸡,但至今它们还在自由地翱翔。

决定鸡和鹰命运的并不是人类投放的食物,而是它们的选择。同样,今天决定你命运的也不是抖音、快手和短视频,而是你的选择。

鸡选择了被喂养,所以变成了人类的盘中餐;而鹰选择了用捕猎的方式获得食物,至今依然自由地翱翔在天空。

今天,如果你选择继续被算法推送,无疑会弱化你的选择,窄化你的思维和视野,最后剥夺你谋生的能力,只能任人宰割。

当然,如果你能像狗一样娱乐那些喂养者,还可以成为他们的宠物,好吃好住地过一生。如果你连这点能力都没有,那只好像鸡一样了……

但是,如果你选择用搜索的方式运用这些软件,你就会像鹰一样,从这些软件中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资源,这样,这些软件只会让你的人生更自由、更富足!

所以,抖音是不是“毒品”,并不由抖音说了算,而是取决于你如何运用它。

如果你甘愿被推送,很可能它会成为让你上瘾的“毒品”;但如果你选择使用它,它就是你的工具、资源。

面对同一个软件,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呢?造成两种不同后果的差别是“被动”和“主动”。

如果你接受软件的推送,你是被动的,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很容易成为被喂养的鸡,最终沦为别人的囚徒;但如果你用搜索的方式运用这些软件,你是主动的,你可以利用算法驯化这些软件,让它们为你服务。

只有主动选择的人才能获得自由。

你的人生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取决于你的人生是否有明确的目标。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过一个理论——“目的论”。

目的论认为,目标一旦确立,人们不管是情感还是肉体,都会全力配合目标。我的老师张国维博士说过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一艘没有目标的船,海上吹什么风都不是顺风。这充分说明了目标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以我学古琴为例,因为我有明确的目标——学习古琴,所以我打开抖音不是等它推送,而是输入“古琴”搜索,于是我从抖音里获得了很多免费的学习资料。

因为我曾经多次搜索过“古琴”这个关键词,就算我平时随时打开抖音,它还是会源源不断地推送相关的学习资料给我,这样,这个软件就等于被我驯化了,它仅仅是我的工具之一。

因此,像抖音这些推送类的软件,对你来说是“毒品”还是宝贝,取决于你的人生是否有明确的目标。

带着明确的目标,你就能从被动的“被喂养者”成为主动的“搜索者”,你就能把一切变成自己的资源,不管是短视频还是别的其他东西,你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驾驭自己的人生。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万事万物有其阴阳互补的两面,只有能洞释现象背后的规律,我们才能变废为宝,成为生命的主人。

因为这个世界是平衡的,想要获得,通常会需要同等的付出,那些不需要付出的诱惑背后,往往躲藏着带着明确目的的投食者。

如果你迷失于眼前的便利,贪图那些不需要付出的获得,你可要小心了,当你贪得无厌地着迷其中时,你很可能正是那只被养得肥美的鸡。

img

*05*

也许你会说,人类和狼、鹰不一样,人类已经站在了食物链顶端,没有更高维的生物会来“吃掉”我们,你这是杞人忧天。

可是,我们可以大胆想象,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未来的人类难道不会分为两类吗?

一类是投食者,一类是被喂养者。

这绝非空穴来风。

1995年,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的会议,其中包括乔治·布什、撒切尔夫人、比尔·盖茨等大名鼎鼎的全球热点人物。

精英们一致认为,全球化会造成一个重大问题——贫富悬殊。这个世界上,将有20%的人占有80%的资源,而80%的人会被“边缘化”。

届时,有可能会发生马克思说过的你死我活的阶级冲突。日微系统的老板格基(JohnGage)表示,届时将是一个"要么吃人、要么被吃"的世界(tolunchorbelunch)。

布热津斯基认为,解除“边缘人”的精力与不满情绪的办法只有一个,便是推出一个全新的战略“tittytainment”,即在80%人的嘴中塞一个“奶嘴”。

指要使彼80%的人口安分守己,此20%高枕无忧,就得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

“奶嘴”的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发泄性娱乐,比如开放色情行业、鼓励暴力网络游戏、鼓动口水战;

一种是满足性游戏,比如拍摄大量的肥皂剧和偶像剧,大量报道明星丑闻,播放很多真人秀等大众娱乐节目。

这样一来,通过把令人陶醉的消遣娱乐及充满了感官刺激的产品堆满人们的生活,最终达到目的:占用人们大量时间,让其在不知不觉中丧失思考的能力。

此时,那些被边缘化的人只需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一份工作,便会沉浸在“快乐”中,这就是所谓的“tittytainment”——奶头乐战略。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未来一类人会逐渐丧失自己的思考能力,变成工具人,但另一类人,则是使用工具的人。

你真的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吗?如果愿意,那你就继续好了。也许你的肉体会活得很好,但你的思维却在通往奴役的道路上狂奔。

但如果你觉得生而为人,你永远不想放弃掌握自己的命运,请保持对自己的觉知,时刻记得自己的目标,掌握主动搜索的能力,这种能力就像动物的捕猎能力一样重要,是自由生存的根本。

柴静在《看见》里写道:“从不假思索的愚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接下来,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活着呢?

是像狼一样自由,还是像狗一样安逸?是像鹰一样自由,还是像鸡一样等待主人喂养?由你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