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与谬误 - 价值
一、什么是****真理
人会有目的的行动,但行动不一定能够达到目的,也就是行动会受到各种约束,只有不违反这些约束,行动才有可能达到目的。例如我不可能同时既在这里又在那里,这违反了矛盾律。更一般的,*我们把对人的行动的约束规律定义为真理,或者说真理是**人的行动达到目的的必要条件,**违背真理,人的行动无法达到目的*****。在《 人是如何认识规律的 》中我论证了真理的这个定义涵盖了人类所有普遍正确的知识,包括逻辑、数学(含几何学)和社会科学规律。
同时,根据真理的定义,我们也有了判别真理的方法——行动反证法和演绎推理:如果一个命题,行动无法违反该命题,或者违反就达不到行动的目的,那么这个命题就是公理,在公理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建立的理论体系就是真理。逻辑、数学和社会科学规律等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建立。详见《 人是如何认识规律的 》
**二、**自然科学规律是真理吗?
自然科学规律是在观察归纳的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并经过实验验证得到的规律。在理论假设的条件下,它是正确的,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原来的规律会被新的规律替代或者扩展。因此,我们一般不把自然科学规律作为真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离不开自然科学规律。但今天不作为讨论的重点。
自然科学规律不作为真理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其认识规律的方法是以归纳法为基础,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即使有实验验证,也无法保证结论的普遍正确性。
哲学史上在寻找真理的过程中,没有把自然科学规律和社会科学规律的认识方法进行区分,而只是以归纳法为基础来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一直没有找到真理是什么。详见《 认识论 》。经验主义者甚至认为根本就不存在真理,详见《 经验主义错在哪里 》。
三、不掌握真理,犯错而不自知
逻辑和数学是真理,大家好理解,社会科学规律为什么也是真理呢?
社会科学领域的学科,如政治、经济、历史、管理等,都和人的行动有关,所有的社会现象都是人的行动的结果,人的行动都是受人的认知指导,也就是在因果逻辑上人认为为了达到某个目的,需要采取某些行动。因此,行动能否达到目的存在着逻辑关系,只有通过逻辑推理才能够分析判断这个逻辑关系是否是正确的因果关系。所以和人的行动相关的****社会科学规律只有通过行动反证法加演绎推理来研究,才能保证正确性。通过归纳总结的理论可能对,也可能错,而对于复杂的社会现象根本无法设计实验进行检验。
通过行动反证法和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只要论证过程没有错误就是真理,无需经过实践检验,因为论证的前提是经过行动反证法验证过的公理;当然论证有错可以通过论辩来纠正。
《 人是如何认识规律的 》中列举了一些社科领域的真理,更多的真理还需要人们去探索。目前论证得比较完善的是经济学和伦理学,这也是社科中最重要的真理,所以强烈建议大家学一下《人、经济与国家》和《自由的伦理》这两本书,米塞斯《人的行动》难度可能有点大,但它是行动学的基础。
你可能会问,就算它们都是真理,人类社会为什么不会自己按真理来运行呢?真理只是告诉你达到目标的必要条件,至于人们如何选择,取决于人认知和行动。正是由于人们没有认识到真理,现实中才存在那么多问题。而真理可以正确解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人们找到正确的方法,以达到目标。例如,人们都希望经济繁荣,但人们按照错误的经济学理论则会导致经济衰退和经济危机,只有正确的经济学才能告诉人们采取什么手段能够达到繁荣的目的。真理如果不占领人的思想,谬误就会占领,因为人的行动总是需要认知的指导。你不懂社科规律或者认知有错,就会做错事或者达不到想要的目的,而且你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并且社科规律是人的行动之间相互约束和博弈的规律,需要多数人认识到这些规律,并采取正确的行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比如制定各项制度和政策。因此真理的普及至关重要,否则人们错误的认知和行动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造成灾难。正如,罗斯巴德在《人、经济与国家》中得出的结论:“行动学(经济学)通过其价值中立的规律,告诉我们自愿原则如何运作,告诉我们自由市场必然带来自由、繁荣、和谐、效率和秩序;而强制和政府干预,必然导致霸权、冲突、人剥削人、无效率、贫困和混乱。”如果你不懂经济学规律或者学了错误的经济学,选择或者支持了错误的行动手段(政策),那么不仅达不到的目标,还会造成巨大危害。最典型的错误行动手段要算是福利制度了,详见文章《 福利制度,危害全球!万字长文看清危害性 》。
人们都希望社会正义,经济繁荣,那么采用什么样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这是社会科学规律要回答的问题。真理是人的行动达到目的的必要条件,也就是成功的真正原因,不掌握真理,人们只能不断地犯错;而且你事后总结经验,也难以找到失败的真正原因。特别是复杂的社会现象,都是多因一果,归因错误是常事,所以历史悲剧才会不断重演。
四、甄别谬误,转变观念
社科领域充斥着错误理论,真理得不到普及。这是因为直到米塞斯创立了行动学,人们才找到了认识社科真理的有效方法。
错误社科理论盛行的三大原因:
(一)不习惯用论证的方法来判断理论对错是错误理论盛行的根本原因 《 人是如何认识规律的 》论证了社科领域的规律是通过正确的前提和演绎推理建立的,判断理论对错的方式只能是通过论证或反驳。就是要看结论是如何得到的?推理有没有问题?会不会出现矛盾?更重要的是看有哪些前提条件(包括蕴含的前提)?这些前提对不对?也就是对这些前提要再进行论证,甚至这些前提的前提,直到确认推理的起点是正确的,推理的过程都没有错误,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理论是正确的。用此标准检验,可以说,大多数的社科理论都是错误的!由于论证的链条可能会很长,多数人还不习惯用这种方式,而是习惯于凭经验来验证理论。不习惯用论证的方法来判断理论对错是错误理论盛行的根本原因。 有人经常会用实例(社会现象)来反驳理论,这其实是用实例总结出来的理论来反驳,或者默认了存在的就是对的。实例总结出来的理论本身对不对是首先需要论证的,因此用实例来反驳理论是行不通的。例如,知识是没有产权的,知识产权制度是政府强制的垄断,不利于经济发展,这在理论上是可以论证的,详见《 知识没有产权 》的论证。但有人认为现实存在着这样的制度,说明上述理论是错的,这等于说存在的就是对的,那社会就不能变动了,这显然不符合逻辑。还有人举例反驳说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没有人创新了。在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下,人们各种博弈,造成了各种后果,是非常复杂的现象,简单的举例反驳不了理论。美国的米歇尔·博尔德里尼和戴维·K·莱文在著作《反对知识产权垄断》中,对300多年的知识产权历史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也说明了知识产权制度是错的。从这个例子还可以看出,实证研究劳民伤财,还无法完全确定理论的对错,只有理论论证才能确定对错,这对社科理论不能不说是一条捷径!
(二)难以形成正确观念是错误理论充斥,并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 上面讨论了人们还不习惯用论证的方法来判断理论的对错,那人们主要采用什么方式来判断对错呢?人们判断对错主要是基于自己的观念。 这里的观念是指自己认为正确,实际上不一定正确的认知。观点是指观念的表达。这里定义的观点、观念是价值中立的,就是不包括价值判断,而纯粹是人对事实对错的判断。 大家可以回顾一下,通常我们是如何判断理论对错的?是不是看理论是否说得有道理?这实际上是以自己的观念为标准来判断的。符合自己的观念,或者在自己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推论,你就认为是正确的。 你可能会说,还可以通过实践来客观验证。前文已经说过,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社科领域的复杂现象是无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的。大家可以再回顾一下,我们看到的实践检验,实质是对社会现象的各种理论解释。解释得有道理,你就认为用来解释的理论是对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所以,实际上的判断理论的标准还是你的观念,或者你接受了解释者的观点,也就是转变成了你的观念。这也是目前人们接受社科知识,树立自己的观念的最主要方式,即所谓的“摆事实,讲道理”,或者叫实证研究或经验总结。不管叫什么,这种方式当然不能保证人们得到正确的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 但由于人们长期习惯于通过经验总结获得知识,因此正确知识的传播也主要依靠这种“摆事实,讲道理”方式,比起纯粹的理论演绎推导,民众更容易接受。因此,这就要面临着错误理论的竞争,以及民众的立场,对权威的崇拜等等的影响,可见要传播和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多么难的事!而要改变原有的错误观念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人们倾向于接受自己认可的观点,排斥新观念,结果就是不断强化错误观念。 综上,人们通常判断理论对错是以自己的观念(包括接受别人的观点成为自己的观念)为标准的,而不是用真理来检验或论证。观念是否正确成为判断理论对错的关键。而难以形成正确观念也成了错误理论充斥,并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 要摆脱上述状况,树立正确的观念,最有效的途径是学习掌握社科规律(真理)。掌握的程度决定了你判断是非、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就像你要解一道数学题或者证明一道几何题,你能否解决以及你能解决的问题难度,是和你掌握基本知识(定理)的程度密切相关的。在“摆事实,讲道理”的时候,只有掌握一定的规律,才能正确判断谁讲得有道理,并批驳错误的理论。否则你只能任由他人忽悠。你的观念决定了你的认知水平。
(三)错误理论盛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错误理论的传播者和行动者并不都承担错误理论产生的后果,有的还有利可图,因此是故意传播,蒙骗大众。
综上,只有掌握了真理,有了正确的观念,才能甄别谬误,阻止错误理论的流行。因为人总要行动,行动不是受正确理论的指导,就是受错误理论的指导。因此,应该与逻辑学和数学一样,行动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规律也应该作为基础教育的内容。
五、社科规律解读历史和现实 在社会科学领域,经验归纳总结广泛用于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经验学科的研究。这些学科研究的都是过去的人的行动,所以我们称之为广义的历史。广义的历史现象需要理论来串联和解读,也就是要应用逻辑学、数学、自然科学规律和社会科学规律来解读已经发生的历史现象和现实,以及进行上述经验学科的研究。
研究历史让人变得比较明智、持重,进一步看清社科规律是如何起作用的。但是,正如前面论证的,要从历史中总结出社科规律是不靠谱的,而且历史本身需要理论来解读,否则只是杂乱无章的复杂现象。关于历史的研究方法米塞斯专门有著作《理论与历史》,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罗斯巴德则是应用《 米塞斯的历史研究方法 》的典范,大家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众多的历史著作。
前文讲的“摆事实,讲道理”就是一种解读历史和现实的方式,是传播社会科学规律的最主要手段。在行动学创立之前,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普遍采用的是经验归纳的方法。因此,理论有可能对,也有可能错。归纳出来的理论其实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解读或者在此基础上的推理。而社会现象往往都是多因一果的复杂现象,不同人可以有不同解读,谁对谁错是无法通过分离不同原因的可控实验来验证的,这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归因错误在所难免。例如,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成因的认知,就形成了建制派、民主公知派和反改开派等不同的派别和看法。详见《 “厉害了我的国”,背后隐藏着什么经济思想? 》。
理论不管对错,一旦成为人的观念,就会影响人的行动,每个人的行动博弈就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现象。而在解读社会现象时,对于影响人们行动的到底是什么理论观念,会有不同看法。错误的理论解读,会使错误的观念得不到纠正,历史悲剧不断重演;而正确理论的解读可以使人更容易理解社会,从而接受正确的理论,形成正确的观念。所以,对于社科领域,首先要能鉴别正确的理论,其次正确的理论要能广泛传播,才能避免错误理论的传播和实践。错误的理论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例如,计划经济理论影响了全世界近一半人口的实践。而事实上早在1922年,米塞斯就从理论上论证了计划经济的后果,如果当时得到广泛传播,就可以避免多么大的灾难啊!再如,无政资实践者阿根廷总统米莱,则是依靠正确观念的传播得到了支持,不仅上台,并且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我们判断米莱能不能成功,只要看他是否按照社会科学规律来推进改革。详见《 米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 当你不知何去何从,那就去看看米莱 》
至此,这篇文章和上一篇文章《 人是如何认识规律的 》,严格论证了社会科学规律是和逻辑规律、数学等一样的真理。人们要迈向经济繁荣、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就要遵循经济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规律,也就是建立体制机制,采取管理措施都应该按照这些规律。任何偏离都会导致经济衰退或社会文明的倒退。并且,这些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多数人的理解和行动支持,所以掌握和传播真理同样至关重要。 可惜有上述认知的人少之又少,希望本文能为真理的传播做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