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我们”和“集体”的边界,就是守住个人自由和真实世界的边界。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
在一次家庭聚餐上,表哥抱怨油价太高,税太重,随口问了一句:“你说,国家为什么就不能自己把这些账给付了,非要从我们老百姓身上收钱呢?”
这时,旁边德高望重的二舅可能就会语重心长地教育他:“糊涂!国家哪有自己的钱?我们就是国家,政府花的每一分钱,还不都是‘我们’自己的钱?”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是常识。在场的很多人可能都会点头称是。那个抱怨的表哥,一下子就显得幼稚、不懂事了。
表哥的问题,确实天真。他没看到,政府本身不创造财富,它的一切收入都来自于税收,也就是我们这些人。
但是,二舅那个看似无懈可击的回答——“我们就是政府”——其实隐藏着一个更大、更危险的思维陷阱。
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个陷阱挖出来,看个明明白白。
你的小区物业,是你自己吗?
这事儿其实不复杂,咱们换个场景就明白了。
好比说,你住在一个小区里,全体业主组成了一个“我们”。为了小区的正常运转,大家凑钱(交物业费),雇佣了一家物业公司来提供服务——保安、保洁、维修等等。
这家物业公司,就是我们这个思想实验里的“政府”。
现在,假设物业公司经理突然宣布,为了提升小区的“整体形象”,决定花一大笔钱在小区门口建一个没什么用但看起来很豪华的喷泉,所以物业费要翻倍。
你跑去理论:“凭什么啊?我们不同意!”
如果这位经理理直气壮地对你说:“我们就是业主啊! 这是‘我们’给自己建的喷泉,花的是‘我们’自己的钱,这叫自愿贡献,你怎么能抱怨呢?”
你会是什么反应?
你肯定会觉得这人疯了,简直是强词夺理。
为什么?因为你心里门儿清:你们业主是你们业主,物业公司是物业公司。 他们是你们雇来办事的,他们花的是你们的钱,但他们绝对不等于“你们自己”。把物业公司的意志,直接等同于全体业主的意志,这是偷换概念,是耍流氓。
你可能会说:“没错,我们是授权给你管理,但你只是代理人。你有你的利益,我们有我们的利益,这两者并不总是一回事。更何况,你现在做的事,根本没得到我们每个人的同意!”
看,在这个小小的社区里,我们每个人都能瞬间识破这个“我们就是物业”的谎言。
“我们”,一个最高明的思想伪装
好了,有了“物业公司”这个小模型,我们再回来看“政府”这个大话题,很多事情就清晰了。
当我们不假思索地接受“我们就是政府”这个说法时,我们就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思想迷彩服”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个集体名词“我们”,是政治生活中最巧妙的意识形态伪装。
它伪装了什么?
它伪装了行动的真正主体。它模糊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边界:谁在发号施令,谁在服从命令?谁在收税,谁在交税?谁在*制定规则*,谁在遵守规则?
一旦这个边界模糊了,一系列荒谬的结论就会变得“顺理成章”:
- 如果政府欠下了巨额国债,需要向一部分人征税去支付给另一部分人,这个现实的负担就被掩盖成了“我们欠我们自己的钱”。听起来是不是压力小多了?但实际上,就是张三的钱被拿走,给了李四。
- 如果政府征召一个年轻人入伍,或者因为他发表了不同意见而将他投入监狱,这个行为就被解释成了“他自愿这么做的”,因为“我们就是政府”,所以政府对他做的事,就是他对自己做的事。
- 这个逻辑推到极致,会得出一个极其恐怖的结论。罗斯巴德举了一个惊人的例子:按照这个逻辑,纳粹政府屠杀的犹太人,就不是被谋杀,而是“集体自杀”。为什么?因为当时的政府是“民选”的,所以犹太人作为德国人民的一份子,也是政府的一部分,政府对他们做的任何事,都源于他们自己的“自愿”。
你当然会说,这太荒谬了!
是的,这很荒谬。但这种荒谬逻辑的种子,就恰恰藏在“我们就是政府”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里。它通过一种语言上的小花招,潜移默化地将“强制”包装成了“自愿”,将一个具体群体的统治行为,包装成了全体人民的“自我管理”。
当年美国立宪时,开篇那句著名的“我们人民(We the People)”就曾引起过巨大的警惕。帕特里克·亨利等开国元勋质问:你们凭什么用“我们人民”的名义说话,而不是“我们这些州”?因为他们敏锐地意识到,一旦一个中央政府能够以全体人民的化身自居,它的权力就可能变得无可置疑,任何个体的、地方的反对声音,都可能被轻易地压制下去。
看清边界,是独立思考的开始
所以,下次再听到“我们就是政府”或者类似的话术时,你心里应该响起一声警钟。
你要明白,政府是由一群具体的人组成的,他们有自己的动机和利益。他们掌握着强制性的权力,是我们委托(或者说,我们被迫接受)的管理者。他们不是抽象的“我们”,我们也不是他们。
分清“我们”和“政府”,不是为了变得愤世嫉俗,也不是要否定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
恰恰相反,这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清醒、更诚实。
它能帮助你看穿许多政策宣传背后的真实意图,让你明白每一项公共开支的背后,都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财富转移。
它能让你在听到对政府的批评时,不会本能地觉得这是在批评“我们自己”,从而能够更客观地看待问题。
它能让你在面对国家权力时,始终保持一份独立的、审慎的姿态,记住我们首先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某个巨大集体里可以被随意牺牲的螺丝钉。
看清“我们”和“政府”的边界,就是守住个人自由和真实世界的边界。
这,是每一个独立思考者,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 说明本文译自奥地利学派(奥派)相关的自由主义网站。若您有兴趣阅读原文,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若文章对您有所启发,或您认同其观点,敬请考虑点赞、转发、送爱心,甚至打赏支持。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