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宏伟事物就激动不已的人,最好有点价格的概念

图片

看到宏伟事物就激动不已的人,最好有点价格的概念

市场经济中的生产,是消费者在指挥的,企业在利润机制的指引下行动。消费者需要什么,企业就生产什么,满足了消费者需求的企业,就会盈利并扩张。所以只要消费者需要更好的食物、房子、汽车、手机,以及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企业就会想方设法推动技术进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为它不这样做,就会倒闭。

但是我们永远不要忘记,需要并不是真实的需求。我想要一架私人飞机,但那不是真实的需求,因为我没有支付能力。没有支付能力,是因为我的生产能力不足,消费者不认可,没法取得他们的金钱投票,所以就消费不起。

因此关键的因素是价格。

只有价格降到一定程度,才能让人消费得起,才能把需要转化为真实的需求。

因此企业一直在做的事情,不是“哄抬物价”,而是千方百计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成本,进而降价。因为价格低,是竞争的不二法宝;只有价格低,才能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才能赢得更多的利润。世界上最大的企业,不是面向少数高收入阶层的奢侈品制造企业,而是面向普罗大众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企业。

这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更加安全的食物、更坚固的房子、更清新的空气、更优美的环境?

不是因为市场提供不了,而是因为价格高得我们买不起。或者准确地说,一旦我们满足了这样的需求,其他更重要的需求就无法满足,未来的生活就会受影响。

技术,不是越先进越好;商品,也不是质量越高越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我们能够买得起的,改善我们处境的,才是好的。

中国出口非洲国家的小商品,一看就是我们早已淘汰不用的东西,用我们当下的眼光看,老旧而劣质,但是在非洲很受欢迎。拙劣的道德家们会站在高空中俯视人类,说企业家为什么不生产更好的东西供民众使用?但问题在于,只有“劣质”的东西他们才能买得起,才能切实地改善他们的生活。道德家没有为民众的生活改善贡献任何力量,然而企业家做到了。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强制实施较高的质量标准,结果就是使边际生产者退出供给,导致价格上涨,贫困阶层什么都买不起,处境更加恶化。

说买不起,也不是说你没有那么多钱,而是主观价值排序、当下与未来的关系的意涵。我买不起1万元一双的皮鞋吗?不,我有1万的存款。但是为什么买不起?因为这些钱我还有价值排序更高的、更重要的用途,例如我想换一台大容量的冰箱,它在我看来比一双皮鞋的价值排序更高;我也不想因为当下穿了一双1万元的皮鞋,而导致未来必须节衣缩食。

怎样造公路、桥梁、飞机、汽车、房子、以及各种东西,要依靠自然科学和技术。它能够告诉我们,某种目标能否实现,以及怎样实现该目标。一个人要想实现特定目标,就必须按照科学技术指明的那些方法步骤来进行。

但是应当不应当使用这种技术把它们造出来,自然科学回答不了。

在沙漠里种粮食、搞海水淡化、把汽车造得跟坦克一样安全、把自来水全变成直饮纯净水,技术上能实现吗?

能。但是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价格高得人买不起,人们生活成本将直线上升。

吃不用化肥的、安全的有机食品,技术上也不存在问题。崔化钠同志种的有机蔬菜一斤80;前些年,斯里兰卡中了环保主义邪教的毒,淘汰化肥,结果马上陷入饥荒,群众占领总统府。淘汰煤炭,使用清洁能源,实现“碳中和”,技术同样能实现。但是你要承受电价上涨,并且动不动就停电的代价。

所以,技术并不是问题,价格才是问题。

那些动辄谈各种安全、要求管一管的人,你最好有点价格的概念。

米塞斯举了一个非常贴切的例子:

工程技术能确定怎样建一座桥,以便在某个给定的地点跨越某一条河,并且承受某一既定的负载。但是,它不能回答,盖这样的一座桥,所需使用的物质类生产要素和劳动,是否抽取自某一更迫切需要使用它们的用途,以致使某一更迫切感觉到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换言之,它不能回答,那座桥究竟该不该盖、该盖在什么地方、该有多大的负载能量,以及在许多种可能的造桥方式中该选哪一种。

那么,该不该盖,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盖,就要进行经济计算。这是经济学、而不是自然科学的范畴。

经济计算就是成本收益的计算。这是一个心智工具,目的在于消除不适感,实现处境的改善。只有在有收益的情况下,投入才是合算的。如果没有收益甚至亏损,那就意味着未来生活变差。

成本也不是会计成本,而是机会成本。一种资源用来生产A,可以实现1万元的利润,生产B,则只有5000元利润。你从会计账簿上看,生产B似乎也是盈利的,但那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意味着更加迫切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因为资源是稀缺的,同一种资源,用在这里就用不到那里。有人想用这种资源制造A,有人想用来制造B,那么谁应当去使用这种资源呢?就看谁出价高。谁出价高,就意味着需求更迫切,也就意味着资源的效用发挥到了最大化。相反,出价低或者没有人愿意出价,就说明需求不迫切。

每个市场参与者都在通过货币价格表达自己的主观价值和机会成本。价格机制就是这样有效配置资源,把最迫切的需求作为优先排序,由此打造了一个高效而运转顺畅的经济。

所以,经济计算就是价格计算。

价格计算只能在货币经济中才能实现。脱离了货币谈价格计算,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把一只梨和一个苹果加总,它们必须有一个共同的计算基础,那就是货币价格。货币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交换媒介,是唯一一种与所有商品都有交换比率的特殊商品,因此货币价格,就是计算各种财货的公分母。

只有引入货币价格,才能比较投入与产出。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技术,不过是理论家和工程师的纸上谈兵和消遣。然而务实的行动人面向的是未来,他必须知道,和当前事态,以及当前使用的技术手段相比,采用其他技术的预期收益是不是一个改善。没有经济计算,他就无法确立行为的后果,就是将自己的未来置于更差的境地中。

三价格是什么呢?

价格就是交换比率。你用一个苹果换我两个梨,那么苹果的价格就是两只梨,或者说一只梨的价格是1/2个苹果;在货币经济中,是同样的道理:你用5块钱交换他一个苹果,我们可以说一个苹果的价格是5元,也可以说一元钱的价格(购买力)是1/5个苹果。你说你用5块钱购买一个苹果,他也可以说他用一个苹果在购买你的5块钱。

你们之间在交换什么?显而易见,是在交换财产。

私有财产权是交换的基础,没有私有产权,交换这个概念就不存在了。没有交换的概念了,也就没有价格了;没有价格了,就无法进行经济计算了,成本、收益、利润这些概念也就统统不存在了。那么到底生产什么,如何经济地生产,就无从得知了;人们迫切需求的是什么,也说不清楚了。因为没有人们的出价,你当然不知道什么最迫切。

这个道理,就连恩格斯都懂。他说:

只有通过产品价值的低估和高估,才能使单个的商品生产者确切地知道社会需要或不需要什么东西,以及需要量是多少。如果我们不得不发问:什么东西将保证我们对于每一种将要生产的产品拥有必需的数量,而不是过多?什么东西将保证我们不会因为谷物和肉类稀缺而挨饿、同时又陷入甜菜糖和马铃薯过剩的困扰之中?什么东西将保证我们不会因为裤子短缺而赤身裸体、同时又陷入数百万裤子纽扣堆积的窘境?

……如果竞争现在被禁止通过价格的升降来使单个的生产者知晓这些,那么世界的市场将如何存在,那时他们完全成为了瞎子。

这种情况下,就必然依靠一只大手来决定来生产什么了,消费者到底需求什么就靠边站。但是到底应当怎么组织生产,最有效地利用稀缺资源,“完全是瞎子”,只有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今天造导弹,那就把所有资源集中过来造导弹;明天炼钢铁,那就把所有资源集中过来炼钢铁。

我们可以相信,一个控制一切的大手,集中全社会所有资源和最优秀的科学家组织生产,可以生产出飞机导弹,建起令人瞩目的大型工程。但问题就在于,人们需要的并不是导弹,而是茶叶蛋。而资源是有限的,用在这里就用不到那里,把稀缺的资源都拿走造原子弹了,用来造茶叶蛋的资源就变少了,于是价格结构发生了扭曲,就出现了能造出原子弹,却吃不起茶叶蛋的悲剧。

即使他知道大家都需要茶叶蛋,但是由于它将一切资源收归国有,消灭了私产,就没有了交换,也没有了市场价格,他又如何最经济地生产茶叶蛋?每个人的偏好都不同,没有市场价格,就无法表达他的偏好,你看他去买茶叶蛋了,那不过是因为没有其他可买,他实际上更喜欢的是馒头。那么到底应当如何把资源分配到茶叶蛋和馒头上去呢?到底是生产茶叶蛋还是馒头更有效益呢?

它都不知道的。没有市场价格,生产者无法计算成本收益,消费者无法表达偏好,资源就无法被配置到迫切的需求上。结果必然是经济的混乱和难以计量的浪费,所有人需求无法满足,陷入极端的贫困之中。

所以,计划经济的混乱和匮乏,归根结底的原因是,消灭了私有产权。

那些对“看得见”的宏伟的东西就激动不已的人,你最好有点价格的概念,最好知道,这样做“看不见”的长远后果是什么?以为那些大型项目可以创造多少产值、安排多少就业的人,也不妨想想,假如这些资本留在民间,它是不是可以创造更多的产值,安排更多的就业,并且少养很多人,减少很多浪费和腐败?在满足自己虚幻的荣誉感的时候,最好摸摸自己的钱包,想想这些项目到底是在满足自己的欲望,还是在满足某些人的欲望?

金字塔是那样的雄伟,然而它的荣耀跟埃及民众没有关系,并且最终埋葬了法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