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全球各种医疗模式!中国要选哪一种

关于医疗体制问题,全世界其实有多种医疗体制,不少人将西方国家的医疗体制当作同一种,其实是很大的误区。

今天我简要说明一下,各国主要实施的医疗体制,以及我的基本评价。

第一种,共产主义模式

共产主义的特点是按需分配,他消灭了一切价格,由一个中央计划机构来根据每一个人的需求分配应该得到的消费品。

这个过程,大多数中国的中老年人都经历过。比如以前的人民公社食堂、国企里按结婚来分房,发粮票布票,按职位等级发工资等等。

这个模式以英国加拿大为代表。

按需分配,需要配套的制度就是计划经济制度,即,医生也要成为政府人员,医院是一个税款支出部门,由政府来制定计划,安排医疗资源的支配 。

在这种体制下,急诊成为了标准。

只有你符合急诊的标准,医院才可以迅速收治,只要你没有即时的生命危险,就不符合急诊的标准。

这与中国急诊室自我认定的紧急不一样,在英国和加拿大,将患者赶出急诊室是常见的事,因为他判定你没有生命危险。

当然急诊也一样排队,因为资源不够,排个七八小时很正常。但相对于排几个月才能见到医生,这算是快的。

也就是说,急诊是医疗资源先后安排的一个标准,以杜绝特权,按需分配。

非急诊的人员,采取一个分级诊疗制度,即,先约家庭医生,由家庭医生判断你有没有看专科医生的必要,这其实是一道审核关口,即为了防止医疗资源的滥用,禁止你直接去医院。

这就带来了庞大的排队,加拿大一个家庭医生手里可能有五千人等着排队,让他来审核是否具备就医资格。

正常来说排队见到专科医生的时间几十周,是一个正常时间,长的达到的一年,请注意,这是见到医生的时间,还没开始检查和治疗。

这与当年中国国企工人结婚后排队申请住房是一回事。

之所以需要排队,因为资源总量有限,必须进行排队。家庭医生检查认为你没有大问题的,你见不到专科医生,也做不了任何检查。

这种模式下国民基本上是全免费的,老人儿童都可以免费治疗,处方药只有15%要自费(主要是那些很贵的药)。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英国的医疗支出摊下来,人均医疗支出:5,492美元,加拿大是6,319美元。

这一笔支出也是全民用税收承担的,也即,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每一个英国人一年平均要向政府缴税5000-6000美元,当然,这只是平均,一定是有人多缴,有人少缴。

享受的待遇的标准,与你缴多少没关系,而是根据紧急程度来判定。

第二种、社会主义模式

什么叫社会主义,在米塞斯的理论书籍中,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那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比如英国的医院,这就是医疗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模式。

由于这一定义,与社会上流传的社会主义定义有所区别,所以我专门对社会主义进行定义。

我这里指的社会主义,就是指二次分配,即为了社会的平衡,将一部分人的钱分配给另一群人进行分配的体制,这种理解,更容易不引发普通非学术人群的误解。

德国、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主要的医疗体制,就是官办医保体制。

官办医保,不是保险,而是一种通过税收调节医疗消费的手段,其特点是,不管你是何种身份,你的健康风险大小,人人都交一样多的钱,收入高的人交更多的钱。

这些钱用于支付主要用于支付那些风险高的老人的医疗支出,因此,这咱方式就是一种社会主义机制。

当下的中国,也是学习了这一体制。一个25岁的年轻人,如果商业健康险的话,一年一千都算贵的,但官办医保可以收到每年一万(上海)。

这些超过他健康风险的钱,就被转移支付到老年人身上去了。

在这种医疗体制下,往往需要承担一定的自费额度,是一个保险常见的做法。官办医保也学习了这种模式,其目的是,防止医疗资源被滥用,既然去医院,你自己也要花一部分钱,那么,你就不会把医院当商场,没事就去逛。

这一机制与排队模式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控制医疗支出的总支出。即使是在商业医疗保险中,也会采取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下,依然会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结合共产主义的生产模式,即医院公有化,生产资料国有化,比如中国有大量的国有医院,日本 、德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也有部分公立医院。

第二种,结合市场化的生产模式,即医院私营化,中国的医保也向私立医院开放,日本、德国、中国台湾都有大量的私立医院,但香港有点特殊,香港私立医院并不与公办医保结合;

第三种,公立医院本身也有不同的模式,比如香港、德国的部分公立医院,就是不以盈利为目标的,由政府全额拨款,相当于真正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一种政府机构,但中国大陆的公立医院则有所不同,他们的实质不是政府机构,而是一个国有企业,是以追求利润的企业

社会主义医疗体制的总体后果是,加强了征税,让一部分人为另一部分人的消费买单,主要体现在代际剥夺上,长久下去,会导致年轻人大量躺平,老年人欢天喜地。

台湾出现小确幸,日本年轻人出现断舍离,各发达国家都出现年轻人不愿意奋斗的情况,原因就是,越努力征税越高,那何必奋斗呢?这一趋势在中国也已出现。

但从医疗结果来说,结合三种模式也会带来不同的后果:

1、公立化程度越高,越不追求利润的地方,供给越少,排队现象越严重,比如台湾地区、香港地区都出现了严重的排队现象了;

2、采购私立越多的地方,医疗价格越便宜,因为私立效率更高;

中国的医疗体制还算不错,主要原因就是公立医院是一个追求利润的国企,虽然国企的毛病他都有,比如态度不好,浪费严重,腐败严重,但是,他毕竟是要自己承担经费,还会努力扩大生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这比起医院成为了政府机构,不考虑扩大生产,不考虑增加收入,就要带来更多的生产,减少更多的排队。

第三种模式:压力集团模式

什么叫压力集团模式?就是整个医疗体制,服务于医力集团的利益,而不服从于消费者的利益。

这就是美国的医疗体制。

这种模式,可以说是最差的医疗体制了,从结果上来看,他比共产主义的模式还要差。在美国每年因为医疗破产的人数有几十万人。

根据《美国公共卫生杂志》2019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每年约有53万美国人因医疗债务破产。

因为纯粹的共产主义模式是不存在的,只要有外部的价格,内部一定可以进行某种程度上的经济计算,进行价格核算。

压力集团是通过政治控制一切医疗的供给,对消费者进行剥夺。

举例,你想寄处方药到美国去是不允许的,因为这影响了美国医药集团的利益,他们可以将药品不是通过关税,而是通过禁止的方式,不让外国商品进入,以保护他们的高价垄断利益。

同一款药,美国市场的价格往往是中国市场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上百倍。

美国人做的医疗检查报告,患者是不能持有的,怕你拿这个检查远程在国外找医生;

美国医生的准入条件由医生工会控制,通过减少供给的方式,达成垄断高收入;

美国也有政府医保,但政府医保采购服务时,不能讲价,只能按对方报价执行,不存在什么集采模式,更不允许政府采购美国以外的药品和服务;

美国的医疗保险大多是私人办的,对外国企业投资这一领域有着严格的管制,有些州甚至不允许跨州运营,要求本州的保险公司为本州的民众提供商保;

美国的医院也是压力集团,他们组成联盟,提高医院准入门槛,推动禁止外国药品、外国医生、外国医院进入美国。

简单来说,美国普通人就是一群猪,被这些医疗集团圈起来杀。

在这种体制下,美国人均医疗支出一年1.1万美元,全球排名第一,同时美国的平均寿命在发达国家里排名垫底,低于中国,甚至在逐步下滑。

网上关于医疗贵的美国资料多如牛毛,著名的美国华人网红甜甜圈,去美国医院只是想咨询一下,医生摸了他两下让他走了,回家就收到了高达近六千美元的帐单。

所以,说美国医疗是私立医疗没错,但不是市场化医疗。各个利益集团无所不用其极来用权力来保护自己的垄断利益。

本质上来说,压力集团模式,依然是权力干预市场的一种模式。

同时美国存在白卡机制,即社会主义分配模式,一定条件的贫困公民或6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白卡,即免费医疗。

但白卡预约时间长,有些医院不接受白卡,只能在指定的医院消费,非老年人用了白卡,以后你有钱了要还钱。

第四种模式:市场化模式

这方面的典范国家是印度。

也即,主要以私立医疗,私立医保和私立医药为核心,管制较少的一种市场化医疗体制。

印度过往是公立全免费模式,效率极低,人均寿命仅60出头,开启市场化改革后,印度的医疗市场化程度变得非常高。

近年来印度医疗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16.5%,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突破2800亿,医疗产业已经成为印度的支柱行业之一,且印度私立医院医疗水平发达,是医疗市场的主体部分,大概占据整个市场的70%,据统计,印度人很少去公立医院,印度公立医院的就医率不到20%,而私立医院的就医率能达到70%以上。

印度光是国际旅游医疗业务,每年的营业收入在500亿美元左右,主要接待欧美的顾客。

印度的医疗在市场化激烈的竞争中,完胜了公办的免费医疗,仅仅花了不到二十年时间。

中国在同一时间开启了医疗市场化改革,并且中国人比印度人的消费能力要高得多,但可惜的是,印度今天成为了全球医疗水平最高、消费价格最低的地方,中国呢?市场化改革被中断了,导致人们看不到医疗市场化的成果。

阿波罗集团现有71家医院,总床位12,000张,药店3,400家,基层诊所90家,诊断中心150个,医生7,000位。该医疗集团占印度医疗市场服务很大份额,37年来,为140个国家的1.5亿病人提供了医疗服务。

在西方发达国家,做一例心脏手术、血管成形手术、脊柱融合等大手术,一般费用都要在10万至27万美元之间,而在印度的费用只有它们的十分之一,有的甚至更低。

印度纳拉亚医院将医疗服务的标准化、流程化。降低了每台手术的成本。

纳拉亚医疗事故发生率的低水平足以媲美世界上最好的医院。在这样的有效探索下,越来越多人,尤其是穷人来到纳拉亚医院看病,使得每天的大规模的服务量得以实现,使得摊分到每台手术的成本进一步下降,穷人越来越能支付得起手术费用了。

印度还有一个导致医疗价格低的原因,就是仿制药产业发达,印度被称为非洲药房,不仅提供国内廉价的药品,还向全球供给。

印度基本上不存在排队现象,也不存在医疗价格高的现象,最穷的人都有机会享受到廉价的医疗服务。

仅仅二十年的医疗改革,印度的人均寿命超过了七十。

1950 年,印度的死亡率为每1000人 / 28人。意味着每年每1000人中有28人死亡,现在已经下降到每 1000人中有7.4人死亡。而1950年中国的死亡率是23,现在下降到7.37。

印度医疗市场化改革,没有被全球瞩目的原因是,印度的其他产业不行,导致人们的收入低,收入低,有再好的医疗体制,他们的消费总额还是不高,还是有很多人因为收入低,消费医疗有能力有限。

印度还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没有进入城市 ,这些人从事农业生产,更没有能力消费医疗产品了。

如果印度更开放一些,开放制造业进入印度,印度的城市化程度达到中国的标准,那么,印度人在这种医疗体制下,人均寿命可以轻松超过八十。

中国现在说医疗对外开放,但不开放营利性的,当然中印两国存在问题很多,两国人相互来往现在限制都一堆,如果能开放印度的医院和仿制药进入中国,那你就能看到市场化的医疗有多牛逼了!

医疗要不要市场化,其实根本是无需实证的,因为只需要推理就可以得知,市场经济是一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模式,当然是有利于消费者的。

但大部分人被困在实证经验中,他们说,美国是私有化,搞成了天价,古巴朝鲜那么穷,全民也免费医疗,这些外部他们根本不了解的现在,制约了他们的理性思维。

医疗当然是应该全面的市场化,不仅是医院要市场化,还是药品、器械、医疗人员的管制,都要一并取消。

任何一个领域,开放市场化后,都是供给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便宜的!

中国应该选哪条路呢?这还有争议吗?

我能理解一些年轻人不解世事,但不理解一些中年人吃过计划经济的亏,今天还是天天呼喊要三免费,反对医疗市场化。

你们怎么想的?谁让你们这么怀念计划经济?李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