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定量方法研究经济,只能是忽悠

必须拒绝数学方法,不仅因为它毫无结果。它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方法,从错误的假设出发,得出荒谬的推论。它的三段论不仅毫无用处,还会使人们的思想偏离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并扭曲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

必须拒绝定量方法研究经济。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同,通过统计和数学方法,可以将历史数据整理成有用的信息体,这些信息既可以作为经济理论的基础,也可以用于评估经济状况。人们还认为,从数据中获得的知识是暂时的,因为不可能掌握所有信息,而且未来的经验信息可能会推翻先前的理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由于无法确定事物的真正运作方式,因此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在弗里德曼看来,重要的是该理论能否做出准确的预测。

例如,一位经济学家认为,消费者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是由可支配收入决定的。基于这一观点,他构建了一个模型,然后通过统计方法对其进行验证。之后,这个模型就被用于评估消费者支出的未来走向。如果该模型无法做出准确的预测,就会被替换,或者通过添加其他解释变量进行修改。

这里的关键在于,消费者支出与各种变量的相关性有多强。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家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因变量和其他各种自变量之间建立良好的拟合关系。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是基于各种信息之间的相关程度形成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通过确定消费者支出与其他各种信息之间的相关性,并不能真正解释消费者支出的本质,这只是在描述事物。这类分析并没有告诉我们太多关于潜在因果关系的内容。

例如,消费者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支出是由可支配收入引起的。很有可能,我们会发现消费者支出与其他某个变量也有很好的相关性。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那个变量就是消费者支出的原因呢?

要理解这些数据,我们必须有一个先验的理论,这个理论是独立存在的,并非源于这些数据。经验主义者和实证主义者假装他们没有理论,或者他们的理论只是从数据中推导出来的,但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观点本身就是一个预设的理论。

相反,一个合理的理论必须源于现实,并有一个不可反驳的公理基础。一种建立在人类有意识、有目的行动这一基础上的理论,就符合这一要求。

人类会行动这一点是无法反驳的,因为任何试图反驳这一点的人,都会陷入一种****performative contradiction——在进行反驳的同时,其实就在行动。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是这种方法的创始人,这种方法也被称为人的行动学。米塞斯利用人类会行动这一知识,推导出了一整套经济学理论。因此,米塞斯得出结论:与自然科学不同(在自然科学中,我们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在经济学中,人类会行动这一知识使我们能够确定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原因源于人类自身。米塞斯认为:

“物理学家不知道电‘是什么’。他只知道那些被归因于某种叫做电的东西的现象。但经济学家知道是什么驱动着市场过程。正是由于这种知识,他才能够将市场现象与其他现象区分开来,并描述市场过程。”

为什么自然科学的方法不适用于经济学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将自然科学(如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的方法引入经济学,可能会在我们对经济世界的理解上取得重大突破。

然而,虽然自然科学家可以分离某些变量,但他们并不知道支配这些粒子的规律。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对支配所发现的各种现象行为的“真正规律”进行假设。默里·罗斯巴德就此写道:

“这些规律只能是假设性的。它们的有效性只能通过从它们中逻辑地推导出结果,并通过实验室事实来验证。然而,即使这些规律解释了事实,并且它们的推论与事实一致,物理学规律也永远无法被绝对确立。因为其他一些规律可能被证明更简洁,或者能够解释更广泛的事实。因此,在物理学中,假设的解释必须以这样一种方式进行假设,即它们或它们的结果可以被经验检验。即便如此,这些规律也只是暂时有效,而非绝对有效。”

在自然科学中,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真正的原因,但经济学的情况并非如此。

人类进行有目的的行动这一事实意味着,我们知道经济学领域中的原因**——它们源于人类自身,而非外部因素。**在经济学中,我们不必对真正的原因进行假设——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些原因。因此,我们不需要通过定量方法进行任何经验检验来验证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

**例如,与普遍的看法相反,个人在商品上的支出并非由实际收入本身引起。**在每个人自己独特的情境中,每个人都会决定将给定收入的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其他目的(如储蓄、投资等)。

**虽然人们确实会对收入的变化做出反应,但这种反应并非是自动的。**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想要实现的特定目标来评估收入的变化。他可能会认为,由于收入增加,增加投资比增加消费对他更有利。

此外,一个通过逻辑推导得出的理论,使我们能够确定数据与理论之间可能存在差异的原因。因此,根据经济理论,个人更看重现期商品而非未来商品。这是必然的,因为人们至少要满足一定水平的现期消费才能生存。因此,利率不可能为负。

然而,如果我们确实观察到负利率,这并不意味着理论是错误的,而是迫使分析师去找出这种情况是如何发生的。最有可能的是,他会发现观察到的数据与理论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再者,由于因果关系是一个必要的前提,而在经济学中,因果关系来自人类的选择,因此没有必要通过定量方法来确认因果关系。

此外,进行定量分析意味着要分配数字,这些数字可以进行所有的算术运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定义一个客观的固定单位。

**然而,在人类的估值领域中,这样的客观单位并不存在。我们不可能量化个人的思想、判断或主观估值。**因此,对人类行为的分析应该是定性的,而不是定量的。如果是外部因素驱动着人类的行为,那就意味着人类就像机器人一样,不会主动发起行动。

米塞斯就此写道:“在经济学领域,不存在恒定的关系,因此也就不可能进行测量。”

米塞斯认为:

“必须拒绝数学方法,不仅因为它毫无结果。它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方法,从错误的假设出发,得出荒谬的推论。它的三段论不仅毫无用处,还会使人们的思想偏离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并扭曲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

结论

依赖定量方法作为形成对经济状况看法的基础,会产生令人怀疑的结果。定量方法无法提供太多关于原因的信息。要确定原因,我们需要一个通过逻辑推导得出的、“独立存在”的理论,也就是说,一个不是从数据中推导出来的、具有公理真实性的理论。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提出的理论就符合这一要求。

(译自米塞斯在线 作者弗兰克·肖斯塔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