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和发展的秘密全藏在不可言说的 “缄默知识” 中

生存和发展的秘密全藏在不可言说的 “缄默知识” 中

图片

英国政治哲学家、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世界是由人的知识和信息组成的。任何毁灭之物,只要人类保有知识、信息,都可以很快被重建。

但长期以来,人类对“知识”一直存在着重大误解。很多人以为,只有那些可言说、可传授、可验证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比如数学公式、历史典故、学术论文。于是,人们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有形知识”的教育军备竞赛中……

▋缄默知识才是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知识

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在**《个人知识》一书中,完全颠覆了这种“有形知识”的知识观。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知识”**,即那些可以归纳、验证、传授,比如课堂书本上的明确知识;

另一种是**“缄默知识”**,即那些无法归纳、验证,甚至无法传授,却是生存、发展都必不可少的日用知识。比如驾驶、游泳、灵感、沟通技巧等等。

缄默知识往往是默会的,甚至是非理性、偶然的、相对的。几乎没有人能说清楚,瞬间的灵感迸发,究竟是怎么产生的。然而真正支配我们学习、生活甚至思考的,正是这些意识之外、难以被触及的缄默知识。

图片

相比有形知识,缄默知识才是最重要的知识。比如,企业家做决策的直觉、想象力、说服力等都是缄默知识。通过上商学院、获取学位,学来的书面知识,常常无助于企业决策,甚至可能有害。

还比如,科学发现表面源自艰苦的实验、精确的计算,但其实科学天才偶发的灵感更为重要,这也是缄默知识。

波兰尼的发现,颠覆了传统的知识体系,使人类对知识的认知实现了质的飞跃。如今,“缄默知识”理论更是已经成为了复杂科学、教育领域、经济学、社会学思考不确定性的必备常识。

▋缄默知识背后是我们运用智力的一种能力

在人类的认知上,波兰尼是具有颠覆性的,他不但改变了传统对于科学的定义,也翻转了知识的定义。

波兰尼同时脚踏科学和哲学两个至高领域,尽皆登顶:他前半生,是声名显赫的科学家;生命的最后20年,又以一位思想家著称于世。任何一个身份取得的成就,很多人一生都难以企及。

图片

波兰尼在他的代表作《个人知识》中,选择的是一条最难,也更难被理解的路径,即人们的“底层认知”。波兰尼正是从底层认知的角度出发连根拔起了乌托邦主义的根基。

波兰尼说:“哥白尼革命的真实教训是什么?为什么哥白尼把真实性的地球视点替换为想象性的太阳视点?这样做唯一合理性在于,当他从太阳视点,而不是从地球视点来审视时,所获得的宇宙全景图能带给他更大的理智满足感。”

在波兰尼看来“我们知道的永远比能说出的多得多”。可见的知识好比地球的视点,充满了局限;不可见的知识好比太阳的视点,虽然看不见,却真实地存在着。我们的学习、生活甚至思考中,最核心的其实都是这种“隐默知识”。

“隐默知识”的背后其实正是我们运用智力的一种能力,它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领悟力、判断力。一个人的眼光、鉴别力、趣味、技巧、创造力等,很大程度都取决于对“隐默知识”的理解。

……

当下,学科日渐专业化之后,少有人能像波兰尼这样,同时站在科学与哲学顶峰,用超越的视野,去探知知识的产生机制——因为难以理解,所以他更容易被人遗忘。

图片

▲哥白尼

然而,认知一旦被颠覆,路径一旦显现,就再也无法当作一切都没有发生。尽管注定只有少数人能理解他的价值,但每个期望更清醒地生活,使自己创造更大价值的人,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离不开波兰尼与他的思想,因为波兰尼谈及的正是人类的智识能不断向前拓展、延伸的核心“密码”。

迈克尔·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这部分被忽视的缄默知识,揭示出人类智慧拓展、社会前进、清醒生活的核心知识“密码”:

⚫理解世界、重塑“知识观”的颠覆之作:理解人类社会的灾难,以及当下社会的问题,需要的是底层认知路径的更新。因为,知识是每个人赖以理解自身的视角、建构世界的方式。而波兰尼试图颠覆、重塑的,正是人们比三观更隐秘、更基础的底层认知——“知识观”。

⚫认识自己、通往真正智慧的清醒之书:现代信息网络给我们带来了海量的知识,所知越来越多,理解却越来越少。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智慧;对道理的领悟、智慧的运用,来自用身体传达的隐默知识,来自隐默知识中的信念和激情。每个期望更清醒地生活、使自己创造更大价值的人,都离不开波兰尼与他的思想。

⚫当下亟需的科学与人文双重视野:只有同时站在科学和哲学巅峰的思想家,才能洞悉当下复杂知识链条下的根本问题。要想建构完整的世界、直面现代的危机,必须有超越科学与人文的鸿沟和视野。在学习、教育、研究都日趋专业化的20世纪,只有波兰尼同时扎根科学、哲学领域——

阅读《个人知识》,在充满复杂性、不确定性、易变性和模糊性的当下,理解自己,认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