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血铅与杭州自来水:是监管不到位还是市场化不足?

7 月的夏日,本应是孩子们在幼儿园嬉笑、市民安心拧开自来水龙头的寻常时节,却被两起事件搅得人心惶惶。甘肃天水一所幼儿园,竟将工业颜料当作点心分发给孩子,导致 247 名孩子血铅超标,一个个稚嫩的生命被无形的毒素侵害;同月,杭州因上游施工污染,自来水出现问题,全城百姓陷入抢水热潮,货架上的瓶装水被一抢而空,恐慌情绪蔓延。

舆论的矛头瞬间一致指向政府监管,纷纷指责 “政府监管不到位”。但如果我们将目光从眼前的乱象移开,拉长时间线,会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

幼儿园:二十年前,个体经营者租两间房、摆几张小桌凳,就能开办一个 “苗苗班”,门槛低到几乎没有;而现在,开办幼儿园需经过层层审批,从场地安全、师资资质到卫生条件,都要一一核查,还得持证经营、接受年检、参与评级,光是各种规章制度就有厚厚的一沓 —— 可就是在这样堪称最严格的准入门槛下,却出现了让孩子食用工业颜料这种最恶毒的事情。

自来水:从水源地的保护、水厂的建设运营,到城市管网的铺设维护,一直以来都是政府 “统购统销” 的领域,民营企业别说参与城市供水,就连卖一桶桶装水都需要获得特许经营资格。然而,在这个政府垄断程度最高的领域,却发生了如此荒诞的污染事件。

这显然不是 “管得太少” 的问题,而是管错了方向

把 “管制”当“监管”,才是灾难源头。

7 月 20 日,甘肃省委省政府调查组发布了关于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幼儿血铅异常问题的提级调查通报,让事件的诸多细节浮出水面,也更清晰地展现出把 “管制”当 “监管”所带来的恶果。

经公安机关查明,2024 年初,幼儿园园长朱某琳为提高招生吸引力,在投资人李某芳同意下,授意厨师贺某霞购买颜料添加到食品制作中,还拍摄照片、视频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传发。厨师贺某霞先后于 2024 年 4 月 23 日、2025 年 2 月 20 日两次网购黄色颜料 1200g、红色颜料 1000g、绿色颜料 900g 。牛某元、文某芳等厨师在颜料外包装明确标识 “不可食用” 的情况下,仍将其掺入面粉,制作玉米卷肠包、三色红枣发糕,从 2024 年 5 月至案发,平均每月 6 次给幼儿和教职员工食用。

2025 年 7 月 1 日公安机关调查时,厨师贺某霞、安某玲还将剩余颜料藏匿。经公安部鉴定中心检验,红色颜料铅含量 5.96mg/kg,黄色颜料铅含量高达 209890.63mg/kg,绿色颜料铅含量 13.71mg/kg 。幼儿园餐食留样中,玉米卷肠包、三色红枣发糕铅含量分别为 1340mg/kg、1052mg/kg,严重超标。园长朱某琳在幼儿园就餐也食用了此类食品,其血铅值为 169.3μg/L。

图片

涉事幼儿园无证招生长达两年,当地教育局却 “毫无察觉”。这并非没有相关制度,而是制度的执行者只热衷于在审批文件上盖章,对孩子们的安危、对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毫不在意。他们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对着一堆文件画圈签字,却懒得走出办公室,去周边的幼儿园实地看一看,哪怕只是随机抽查一下。

市场监管局的季度检查,俨然成了一场走过场的表演,无非是到幼儿园拍几张照片,让负责人在检查记录表上签个名就完事。这不是没有检查制度,而是检查人员只想着完成任务留下工作痕迹,对于检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根本没有纠错的意识和行动。他们或许看到了食品仓库里堆放的不明物品,却只是随口问一句 “这是什么”,得到一句 “杂物” 的答复后就不再深究。

更令人发指的是,检验科竟然敢擅自修改孩子们的血铅检测数据,疾控中心也敢删除相关记录。因为他们心里清楚,那些垄断信息的人,掌握着信息发布的绝对权力,他们永远不必直接面对愤怒的家长,不必对消费者负责。家长们想知道孩子的真实血铅数据,却被各种理由推诿,只能在焦虑和无助中煎熬。

杭州事件中,上游施工挖破污水管,大量污水混入水源,自来水公司却对此浑然不觉。这并非没有监测系统,而是作为垄断者,他们没有任何竞争对手,哪怕供水出现问题,居民也没有其他选择,漏一天水、水质差一天,他们也不会丢失一个客户。所以,他们的监测系统或许只是个摆设,监测人员也只是按时打卡,根本没有主动监测、及时预警的动力。

当污染发生后,市民们只能靠 “抢瓶装水” 来自救。因为从自来水的生产到配送,民营企业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成为应急替补力量。有民营企业想在城市里设立临时供水点,却因为没有相关资质,被有关部门以 “扰乱市场秩序” 为由制止。

看懂了吗?管制的本质是设置准入壁垒,把一部分人挡在门外,而监管的本质是在事情发生后,对责任人进行追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当准入壁垒越来越高,而事后追责却越来越形同虚设,结果必然是:没有人对事件的最终结果负责,所有人都只对盖章签字这些流程负责

现在,面对这些事件,最流行的解决方案是 ——“必须更严管!”

但背后的逻辑链其实是这样的:

幼儿园出现毒点心事件后,因为政府垄断了办园资格,人们便呼吁政府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可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设置更高的办证门槛,比如要求幼儿园的厨房面积必须达到多少、必须配备多少名专业厨师等,同时制定更繁琐的检查表格。然而,那些负责审批的官员,依然不必为孩子们的健康承担一毛钱的责任。就算再出问题,他们大不了再出台更严的规定,把责任推给 “执行不到位”。

自来水出现污染事件后,因为政府垄断了供水,人们便呼吁 “强化水质监测”。可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再多建几个实验室,购买更先进的监测设备,多印发几张水质合格证书。但作为垄断者的自来水公司,即便因为污染导致市民用水困难,也依然不必赔偿市民一分钱,因为他们知道,市民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等着他们恢复供水。

用更多的管制去解决管制造成的问题,就像让小偷去管理钱包一样可笑。小偷不会因为你给他配备了更复杂的钥匙,就摇身一变成为保安,他只会利用更复杂的钥匙,更方便地偷窃。

真正该打开的,是“退出权”。经济学里有个词叫“用脚投票”,意思是当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不满意时,有权选择离开,去寻找更好的替代品。

如果幼儿园可以像二十年前一样自由开办,市场上有足够多的幼儿园供家长选择,那么当家长发现某所幼儿园的点心有问题,第二天就可以给孩子转园。如此一来,涉事幼儿园就会因为生源流失而面临破产,园长自然会把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不敢有丝毫懈怠。

如果卖水行业可以像卖矿泉水一样自由竞争,有多家供水企业在市场上提供服务,那么当 A 水厂的水出现污染,市民们可以立刻选择购买 B 水厂的水。A 水厂会因为用户流失,股价暴跌,甚至可能被市场淘汰,这就会倒逼所有供水企业时刻关注水质安全。

竞争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垄断必然会滋生各种弊端。当消费者失去了选择退出的权利,只能被动接受一家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时,任何所谓的 “监管” 都只会沦为一场场自欺欺人的表演。就像当整个城市只有一家面包店,无论这家店的面包多差、多贵,人们都只能买它的,那么面包店根本不会在乎面包的质量和口感,监管部门的检查也只会是走过场。

天水事件的通报里,最后有一句话写得非常好:“比工业颜料更毒的,是利益驱动下的为虎作伥;比铅中毒更深的,是制度空转中的良知沦丧。”

但良知不会凭空产生,它需要在合适的土壤里才能发芽生长 ——当开办幼儿园的人知道,一个毒点心就可能让他永远失去开办幼儿园的资格,永远退出市场;当供水的人知道,一次污染就可能让竞争者抢走所有用户,自己面临倒闭的风险,他们才会真正把消费者的权益放在心上,才会主动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真正的监管,从来不是那些越来越多的审批表、越来越繁琐的检查流程,而是让消费者手里那把 “开除你” 的剑,始终保持锋利。当消费者能够轻松地 “用脚投票”,那些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才会真正敬畏消费者,消费者的监管是最无情的,那可不是请消费者喝餐酒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