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公司运作,你就能理解关于集采的争议
针对集采药“血压不降、麻药不睡”等说法,国家医保局近日给出了最新回应。有回应很好,但这个回应太快,与其需要的工作量不相符。而且缺乏可追溯的实名背书,连采访的记者都没署名。所以的确还需要进一步回应公众关切。
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常委、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的郑民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了国家药品集采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老百姓、医院和医生也有一些其他的感受。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实际上,网上流传的关于药物、医疗器械质量的帖子,非常多,也并非一家之言。
郑民华还与20位上海市政协委员联名向上海市政协提交了《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
曾经,张文宏因为早餐营养搭配的建议,提出在疫情期间,要加强营养,早餐要少喝粥,被批为“崇洋媚外”。如今轮到了郑民华医生,他也关掉自己的微博退网。很多人指责他,是高价原研药的受益者,拿了高价药的回扣,为外国利益代言等等。而医保局的最新回应,又进一步加深了公众的这个印象。
那么,医生说药不好,医保部门说药好,在有限的信息下,普通人该如何理解其中的争议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是个职场人,你就不难洞察其中奥妙。
医保局,全称是国家医疗保障局,也是国务院直属机构。医保局的职责,是制订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律法规草案、政策、规划和标准,制定部门规章并组织实施。简单地说,就是管医保相关的钱袋子。
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家局,为副部级。其职责,简单地说,负责药品(含中药、民族药)、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卫生健康委员会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国家卫生健康政策、管理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建立健全国家卫生健康法律法规体系,推进全民健康管理体系建设,促进卫生与健康服务水平的改善。
具体来说,国家卫生健康委每年都要发布年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比如,2023年的公报就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1/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4.5‰,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此外,癌症5年生存率、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这些KPI也是卫健委负责的。此外,还有病床数、医疗人员数、慢性病防治等等。也就是说,卫健委是负责花钱的,并为人民的健康负责。
这三个部门,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医疗系统。卫健委与药监、医保部门,是天然存在张力的。这种张力是正常的,是良性的,是应该的。没有反而不正常。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种张力,我打个比方,国家设立检察官、律师,法官这个制度,就是希望相互之间的张力,推进中国法治建设。
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群里说,诸位都是职场资深人士,你们熟谙公司运行,同样的思路,也能理解社会运行。原理都是一样的,人性都是一样的。
医保部门就像公司的财务,药监就像采购质控部门,卫健委就像公司的业务部门,是第一线干活的。业务部门要买设备、原材料,完成业绩,这都是花钱的。质控部门的任务,就是保证设备、材料是好的。财务部门的任务,就是要控制这些预算,防止腐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业务部门当然可能会乱花,而财务不尽责,管得很松,不去老板那里告状,公司肯定要完蛋;反过来,财务部门把钱管得太紧,质控部门也不作为,原材料差,设备差,业务部门也无所谓,业绩好不好,也懒得管,不去老板那里告状,公司也要完蛋。通常情况,遇到这种情况,一线业务部门首先要跳起来。因为,财务部门管钱,kpi完成了;质检部门,毕竟不直接做业务;但一线做业务的,设备不好、原材料不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KPI,甚至东西不好,要出事故、死人。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职场中,干业务的人抱怨财务不近情理,财务则吐槽业务部门浪费。这都是正常的。这才是一个公司,大家都在尽力,业务蒸蒸日上的表现。
具体来说,医生当然可能是高价药的受益者,所以要医保部门来控制。反过来,缩减了预算,药监就要控制质量。但这里的问题是,没在业务第一线,就不会那么敏感。而身处一线的医生,病人做手术、痛醒了;血压不降,病人是要骂医生的,要打医生的。即便不打不骂,对医生而言,病人不是冷冰冰的数字,他们直接感受到病人个体的痛苦,内心反馈也更强烈,所以我们看到网上很多医生直接发声。
干业务的医疗系统,和管钱袋子的医保部、管质量的药监部门有张力是正常的。不这样,一团和气反而不正常。用阴谋论去攻击这些医生,要么是不懂最简单的公司运作,要么是故意构陷。
虽然部门直接的张力是正常的,但医生个体直接怼上医保部门,是不正常的,也存在很大的不对等。
首先,医生都是单独的个体,没办法进行系统的调研,必然只是个体感受。这些个体感受,很可能是对的,但也存在错的可能,所以基于这种不对等性,医生很容易被反驳。
其次,在位置上是不对等。医生直接去怼医保,在现在的中国舆论场,这些医生要挨骂。实际上也是如此,他们被网暴,微博都关掉了。打个比方,一个一线销售直接去怼财务整个部门,当然不行。但销售部门作为一个部门去说,就没有问题。
卫健委实现自己的KPI,药效、药费,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依仗。药效越好,药费越高,卫健委的KPI就会越好。所以,用了药血压降不降、睡不睡、泻不泻,卫健委应该有动机去验证的。换言之,药好不好,应该由卫健委来说。比如某地建立体外溶出曲线数据库,这就是一个为自身说话的行动。
还是用公司打比方,只有业务部门说的话,才能验证财务部门的话。如果财务部门说,我们给的预算充足,买到的原材料、设备量足质优,业务部门运行良好。业务部门要么就认,那么,完不成KPI,就业务部门负责。要么,业务部门不背锅,说预算不够,财务部门批的这点钱买的设备,我们没法干活,我不背这个锅。
所以,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判断了。而对相关部门来说,不管从KPI,还是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关部门都得当好医生的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