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带无数老板入坑,但不带他们爬出来了
媒体报道,王健林正在出售48座万达广场,预计回笼资金500亿,以增强流动性,应对万达的巨额债务。卖完这批万达广场,王健林还将卖一批万达广场,然后剩下大约200座万达广场。
粗略算算,按当前价格,48座万达广场值500亿,万达公司最后剩200座万达广场,也就值2000亿。实际上还不能完全这么算,王健林现在急于回笼资金卖的万达广场,肯定是品质较好、容易卖的,剩下的200座万达广场,应该远远值不了2000亿。
另外,万达作为一个企业,还有负债,还有其他股东,所以王思聪能继承的家业,其实没剩下多少了。王健林肯定还有其他的股票和投资,但缩水肯定也是非常严重。当然,再怎么剩钱不多,如果王健林、王思聪愿意过普通人的生活,那也是几十辈子都花不完的。普通人没资格同情他。
我感兴趣的是两个问题:一,王健林再次抛售资产,究竟是不是经济已经触底的信号?还是说经济依然离底部遥远?
二,那些跟王健林一样的中小老板们,怎么办?
多年以前,王健林说了一句名言:“清华北大,不如胆大!”意思是,要敢闯敢干。
回过头看,一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当时王健林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在他说这句话的时代,他以为市场经济的游戏会持续下去,经济会继续高歌猛进,创业者的成功概率会继续处在较高的水平,所以,只要敢闯敢干,就胜过读清华北大。
不仅王健林等大老板们是这么想的,中国的千千万万的中老板、小老板也是这么想的。
不仅中老板、小老板们是这么想的,白领也是这么想的,制造业流水线上的工人们也是这么想的。
十多年前,复旦大学的毕业生们,可以包下一个游艇开告别PARTY,因为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以为,现有的一切美好都会持续。
在这样的设定下,千千万万的中老板、小老板做着王健林一样的动作,充满信心地加大投入,加大负债。在乐观中,资产的估值会不断高涨,高涨的估值又能帮助他们融更多的资本。估值不是虚的,它代表的是人们对未来的看法。
谁都没有想到,会发生后来的变化。市场经济的游戏,会被干预思潮的滔天巨浪一把打懵。滔天巨浪打断了经济的高歌猛进,创业者成功的概率断崖式下跌,资产估值断崖式下跌,与此同时,中国的新生儿数量也断崖式下跌。
这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未来。
所以,当看到王健林割腕自救时,可以断定,千千万万的中老板、小老板一定也在做着和王健林一样的动作。当初动作相同,今日动作也就相同。
略有不同的是,王健林割腕以后,还可以站在悬崖边,而中老板、小老板割腕后,真的就掉下悬崖了。
他们应该怪王健林的“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蛊惑了他们吗?当然不应该。
当王健林第一次卖万达资产时,交易对手当场压低资产估值,气得王健林摔了杯子。我想,第二次卖万达资产时,王健林应该不会再摔杯子了。他应该明白,这是无法改变的悲凉现实。
千千万万的中老板、小老板,连摔杯子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他们会掉下悬崖。
而千千万万的中老板、小老板们的悲凉,一定会传递给打螺丝的我们、搬砖的我们。
王健林已老。他虽然和无数中老板、小老板一道跌入深坑,但大概率不会和他们一起爬出来了。王思聪有可能吗?
当然,这并非中国经济的终局。中国依然还有机会重塑人们对市场经济的信心,重新让资产估值回升。千千万万的中老板、小老板,还有爬上悬崖的一丝可能。
这两年,没有出台大的收缩性政策,这是好事。如果不能“时来风送滕王阁”,少鼓捣波浪也是有利于船往前走的,就是划桨辛苦点。
但最近,我看到,小的收缩性举措还真挺密集。今天约谈平台,明天规划XX行业升级换代,后天整治XXXX乱象……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竟然把“保护早茶文化”列入立法计划。
广州的早茶文化,在没有你们的“保护”时,蓬勃有活力,你们多啥事?没听说“无事不要生事”这句话吗?你们多喝茶看报,老百姓就能更容易赚钱,你们自己也有更多的财政资金可用。
这些密集的、小的收缩性举措,能不能都停下来,不要干扰千千万万的中老板、小老板爬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