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权:人生所有痛苦的根源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是由他的最低立足点决定的,立足点越低的,人生境界反而越高。
佛,是觉悟的意思。而觉悟的核心是众生平等。最卑微的生命,同样是生命。以是否承认人人平等为标准,我们就能认识清楚一个社会的好坏,民主制还是特权制。
民主制的典型特征是实践人人平等,因此民主能够创造人类繁荣。而特权制必然让社会走向衰败。胡秋原的《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一书写道:“特权阶级之存在到了一定的程度,不仅不能创造文化,而且只足以造成腐败,乃至疯狂与白痴。”
简中人莫名其妙地讨伐“白左”,骨子里是特权意识在作祟。因为“白左”强调人人平等。真正的自由主义,一定会从人人平等出发,来构建社会秩序。骂“白左”的人,多半会认定自己高人一等,这是一种极其无知的优越感。
今天,初步了解了一下矿工诗人、作家陈年喜。他其实也是一位时代的思想者。2016年,陈年喜在纽约大学的演讲中说:
在那些矿山的日子里,我常想,我们忍受着寒冷、孤独、辛劳、痛楚,给大地留下一道道伤口,而挖出来的那些矿石,它们都去了哪里?此刻环顾四周,我看见合金的窗子、空调里的铜、建筑物里的钢,还有那些金银饰品。在美国,我不认识什么人,但是我认识它们。那些我和我的工友兄弟们用汗泪换来的金属,建造了北京和上海,也建造了波士顿和纽约。
陈年喜实际上告诉了我们:中国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是那些社会地位无名或卑微的人。假如一个人不能意识到这一点,那么,他就很难看清楚社会和自己。
煤矿诗人老井说:“井下的事需要有人知道,阳光没有公平地照在所有人的身上。”实际上,最大的不公平是,真正创造财富的人,却很少享受到自己的成果。
最富有的群体,往往并不创造财富,而是分配别人创造的财富。更糟糕的是,特权阶层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创造贫困,阻碍非特权阶层的创富自由。
普通人对特权的危害性缺少系统认知。因此,追求特权实际上是一种普遍现象。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往往是自觉地批判和抵制特权的。
例如,美国哲学家、自由主义者罗蒂的著作《偶然、反讽与团结》认为,人们应该摒弃对“特权性框架”的依赖,批判一切试图将某一观念、词汇或理论置于“终极真理”“普遍基础”地位的思想。
——反对“形而上学特权”:罗蒂提出,所有词汇、理论都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是特定文化语境下的“偶然发明”,而非对“实在”的客观反映。因此,任何声称“掌握终极真理”的理论都不具备特权,不应被视为评判其他思想的绝对标准。
——反对“道德特权”:罗蒂认为,传统道德哲学试图通过预设“普遍人性”或“先验道德原则”来为伦理规范辩护,本质上是将特定历史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绝对化,赋予其超越语境的特权。
——反对“自我特权”:罗蒂认为,真正的反讽者会摒弃对“自我中心特权”的执着,承认自身视角的局限性,通过与不同叙事的碰撞来丰富自我,而非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这种态度是打破特权、促进多元对话的关键。
罗蒂对特权的分析,让我们看到,特权意识是无处不在的,它代表了人性的骄傲和残酷的一面。一旦认定自己必须拥有特权,那么,其人性必然走向败坏。
陈年喜在书中写道:“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只要深度体验生活的人,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这样的人,才愿意让自己处于低位,而其精神财富才能浩瀚如星辰大海。
很多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有着非常强烈的、根深蒂固的自我特权意识。简中知识人,尤其是伪自由主义者,对成功学趋之若鹜,他们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懒惰等道德缺陷。他们总是将自己身为人类之一员的责任,悄悄地抹去。他们只想享有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