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提高关税能让制造业回流美国吗?
在特朗普的竞选诺言中,他计划通过提高关税,用此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同时,为了吸引资本,将企业税率从目前的21%降至15%。他将提升关税增加的财政收入来代替下降企业所得税率的税收损失。
增加关税,国外的商品就难以进入美国,国内的企业就需要制造更多来供给美国市场。
降低所得税,吸引企业返回美国,企业增加了,工人的就业机会就多。
这样,制造业回流美国,美国可以再次伟大。
看上去很美。
可以迷惑90%的铁锈地带底层工人,让他们投票支持特朗普。
问题是,这样的政策能成功吗?
历史上,山姆大叔的那些蓝领工人确实曾经很富有。
在上个世纪初,美国福特的蓝领工人就有钱买台一车,买个大平层的别墅,妻子专职在家,生育几个孩子和一条狗。
有钱的时候,红脖子们是不屑于自己洗衣做饭的。
他们就把那些脏活和累活都外包给穷国的人干。
看看沃尔玛超市的那些商品,制造起来可是枯燥无味,低技术含量,低利润也低的活。
苹果手机那些繁琐的加工工序,乏味的流水线装配和重复的整天打锣丝,红脖子们也不想干。
怎么办?
出一些钱,让穷国的工人来干。
穷国的工人是愿意以更少的钱来接这些活。
刚开始是日本,然后是亚洲四小龙,再然后是中国。
这是四十年前中国刚进城的农民工干的活。
美国的红脖子们,把脏活累活都外包出去了,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搞搞自己的小花园,喝喝啤酒,钓钓鱼,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他们是一群已经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群体。这些人通过工会组织,把持着美国社会的各种普通岗位。
包括汽车产业,包括物流运输,包括货运码头,包括钢铁产业,甚至包括好莱坞编剧。
各行各业通过工会组织,都建立起了行业垄断门槛。
以防别人抢饭碗。
所有的工人收入,来源于他们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能满足客户的消费需要。
如果你想达成更高的收入,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你提高你的生产效率,将活干得更多,更漂亮,在市场中可以满足更多的顾客和需要。
这是铁的市场规律。
没有生产效率的持续提升,又何来生活品质的持续提升?
四十年过去了。
美国铁锈带的红脖子们还活在过去的梦幻中。
他们以为,美国的制造技术会一直持续领先下去。
可惜的是,美国蓝领的劳动生产率,与中国蓝领的劳动生产率,已悄然发生了位置的转变。
以特斯拉工厂为例。
特斯拉美国工厂,雇员2万人,年产量为20万台,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10台。
特斯拉上海工厂,雇员2万人,年产量为95万台,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47台。
上海特斯拉的员工的年均产量,是美国工厂的5倍。
再换另一个行业看看,钢铁行业。
美国钢铁公司,雇员3万人,年产钢1400万吨,人均产量470吨。
中国沙钢集团的人均年产钢量为1579吨,宝钢是1215吨、韶钢1188吨、柳钢1098吨。
轻轻松松把美国钢铁公司甩了两条街。
现在的山姆大叔,除了在高科技领域还能打 ,普通的制造业、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相对于中国,可谓一年不如一年。
劳动生产率不提升,市场份额怎么可能提升?收入怎么可能提升呢?
劳动生产率是怎么提升的?来源于资本和技术的积累。
我有足够多的钱,我就会投资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同样一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就大幅提升了。
这个道理,就好比你用一条现代化的远洋捕渔船去打鱼,和给你一条钓竿去抓鱼,谁的产出会更高?
对设备进行改造,以提升劳动生产率,这不是大好事吗?
红脖子们不愿意干。工会势力不愿意干。他们反对提升劳动生产率。
为什么呢?
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就不需要这么多员工,就要裁员。
所以,他们反对投资能提升劳动生产率的自动化设备。
10月份发生的美国码头工人大罢工,其中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求资方十年内都不能增加自动化设备。
工会领袖们忽悠说,企业雇佣员工越多越好,用工多才是好事,这样大家就不用担心失业。
不上自动化,这是保护红脖子们的人权,他们的劳动权。
按这个逻辑,山姆大叔可以考虑一下,用勺子在五大湖区挖运河,用小木船运货去欧洲,用手推小独轮去送货。
这样,就业机会更加充分。
这样才有更加充分的人权。
红脖子们没有认知到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只要世界是一个市场,那么同质劳动力的价格应该是接近的。
在一个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特斯拉上海工厂员工的收入,应该高于美国工厂的员工。
美国工厂的员工生产效率只有是中国工厂员工的五分之一。
在收入上,美国特斯拉工厂的员工,有四千多美元一个月。
中国上海特斯拉工厂的员工,却只有七八千人民币一个月的收入。
美国工厂的员工是中国工厂员工收入的四倍。
如果你是老板的话,你会把工厂从上海撤回美国吗?
如果你既要保持原来的生产效率,又想提高收入,那么,除非你是处于一个垄断的位置。
顾客只有从你这里采购你的商品,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红脖子们是处于垄断的地位吗?
阻止移民进入抢工作机会,用关税逼制造业回流美国,都不过是试图帮助美国工人们建立一个可以保护起来、不受外来劳动力竞争的垄断地位罢了。
但是,这可行吗?当然不可行。
只要美国蓝领工人生产的商品是在全球市场流通的,他就不可能建立这种垄断地位,收取超额利润。
即使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60%的关税,短期可以让中国产的商品暂时失去竞争优势。但是,凭着中国人干事卷的精神,很快中国制造业的效率提升60%,中国制造又继续席卷美国市场。
资本是用脚投票的。
普通制造业再也不会回流美国。
在美国生产,生产成本更高,效率更低,售价就自然高。
即使对中国加征20%,甚至100%的关税。但回流美国生产后,生产成本则要上涨到原来的200%,才能有盈利。
中国制造品依然有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四年后,特朗普退位,他老人家挥挥手,拜拜了,不带走一片衣袖。
届时,红脖子们怎么办?与中国制造的差距又拉开了一大截。
到时肯定更加一地鸡毛。
铁锈带红脖子们的生活还得继续呀!
怎么办?
重新扑向民主党的怀抱,要求全民医保,要求提高退休金。
哪里来的钱?
当然是食大户,抢富人的钱来分。
届时又该对美国富豪开征重税,然后是更高的财政赤字。
关税能让制造业回归吗?
许多人以为,虽然关税保护不正当,但是它确实能让制造业回归该国。
比如有个炒股网红,就煞有介事地说,尽管关税短期会让物价上涨,但长期对该国制造业确实是利好。
这个认知是完全错误的。
关税根本就不能让制造业回归。
凯恩斯主义者有个神奇的思路。
他们认为,货币放水,物价上涨,企业不就能赚更多钱了吗?那不就能刺激企业扩张,使经济增长了吗?
这个思路错得有多粗浅呢?
可以说,这是个小学程度的错误。
确实,货币放水,物价上涨,企业生产的东西,比过去卖得贵了,可是,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同样涨上去了,利润不可能增加。
比如你卖包子,原来卖1元/个,现在货币放水,涨到2元/个。可是,你原来馅料、面粉是0.6元/个,现在涨到1.2元/个。你原来每卖一个包子赚0.4元,相当于0.4个包子,现在你每卖一个包子赚0.8元,还是相当于0.4个包子。
当然,上面说的是理想情况。实际操作中,凯恩斯主义会导致生产结构扭曲,使得人们比过去赚得还更少。
“关税让制造业回归”也是同样错误的思路。
确实,关税提高了别国商品的价格,似乎本国商品更有竞争力了。注意,只是“似乎”更有竞争力了。
但同时,关税也提高了本国商品的生产成本,这又会使“似乎”增加了的竞争力消失。
比如,全面关税下,进口汽车贵了,似乎国产汽车就有价格优势了。可是,钢铁也涨价了,国产汽车“似乎”具有的价格优势,又被成本上升给抵消掉了。
当然,你可以说:“那我不搞全面关税,不提高企业成本,我只搞部分关税行不行?比如我只对汽车加税,不对钢铁加税,行不行?”
当然可以!这样确实对汽车业有利。但是,其他行业以及老百姓个人因为汽车涨价,运输成本升高了,这也会打击其他行业的竞争力。
总之,关税最多能使部分行业暂时地获得某种优势,但与此同时,它也会使其他更多行业失去竞争优势。
欧洲就是这样。
欧洲的汽车业,似乎还行,但其他行业不行。
尽管很多人说“关税能让制造业回流”,但那是错觉。经济学说:关税绝对、绝对不能让制造业回流。而且,它会让制造业变得更孱弱。
经济学还说:让制造业回流的唯一办法,就是削减管制、减税、取消工会的特权,降低制造业的成本,如此,制造业才能获得真正的竞争优势。
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干脆闭关锁国。
这样干,确实能让某些行业在本国称王称霸,但,它们在全球竞争中孱弱无比。
以前计划经济的时代,你要是在某些行业工作,比如你在糖厂工作,那确实是非常爽的。别人买不到糖,你能搞到。但是,糖厂毫无国际竞争力可言。并且,你想买糖之外的商品,你也要付出极高的代价。只有市场化、全球化,你才能以较低代价享受更多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