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全面贸易战的原因、影响与本质

特朗普全面贸易战的原因、影响与本质

原创 清和社长

智本社

2025年02月05日 19:32 广东

图片

******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长**** (先点赞-分享-推荐)****

当地时间2月1日,特朗普打响新一轮贸易战。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签署关税令,基于《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进口产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对来自加拿大的能源资源征收10%关税,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

随后,加拿大、墨西哥与美国方面协商,放弃实施报复性关税,特朗普决定将暂缓对加拿大、墨西哥产品加征关税。中国方面则迅速推出反制措施,将从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10%或者15%的关税。

最近,特朗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表示,“绝对”会对欧盟加征关税,但没有具体说明时间安排。

与上一轮不同的是,特朗普此番贸易战不仅针对中国,而是全面开花,似乎要发动全面贸易战。

2025年,特朗普为何发动全面贸易战?对黄金、美股与金融市场有何影响?

本文逻辑

一、特朗普贸易大棒的逻辑

二、美国全面贸易战的影响

三、全球性贸易失衡的本质

【正文6000字,阅读时间15’,感谢分享】

01

*特朗普贸易大棒的逻辑*

特朗普完全打破了拜登政府确定的贸易与供应链格局(友岸外包、近岸外包、供应链多元化),甚至撕毁了自己在上一任推动达成的、致力于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北美自由贸易协议。

特朗普为何挑起全面贸易战?

主要原因可能有三:

第一,关税作为外交手段,实现美国边境安全、地缘政治安全等国家目的。

特朗普以解决芬太尼为率先对传统盟友加拿大、邻国墨西哥发动贸易战,对其加征关税率比中国还高,其中最重要原因是,他走马上任后必须迅速兑现控制非法移民、打击贩毒集团与确保边境安全承诺。这些是特朗普铁杆即传统白人福音派最敏感的诉求,也是特朗普本人最执着之事。

从目前来看,特朗普的初步目标已达到。为避免贸易战,特鲁多表示,加拿大正在实施一项耗资13亿美元的边境计划——用新的直升机、技术和人员加强边境,加强与美国的协调,近10000名前线人员正在保护边境。同时,加拿大还作出新承诺,将把贩毒集团列为恐怖分子,确保边境全天候监控,成立加拿大与美国的联合打击部队,打击有组织犯罪、洗钱等活动。

墨西哥也立即派遣 10000 名士兵驻守美墨边境,同时迅速地逮捕了墨西哥最强大、最暴力的贩毒集团之一的头目,向美国递交了“投名状”。

特朗普意识到美国是全球强势的甲方,关税是外交谈判的有效筹码,他会继续利用这个工具达成外交目的。

第二,关税作为经济手段,压缩美国的贸易赤字规模,促进制造业回流美国。

过去,共和党是自由贸易的捍卫者,尤其是里根政府。但如今,民主党政府对贸易赤字更宽容,特朗普领导的共和党政府试图强力扭转贸易赤字。

拜登政府在疫情供应链危机期间试图重塑贸易格局,建立了友岸外包、近岸外包、供应链多元化。拜登政府关于制造业回流的设计,包括回流到北美,不仅仅是美国。其核心目标是团结一切盟友降低对中国的供应链依赖度。

但是,特朗普打破了拜登的构想,他没有盟友概念,制造业回流就是回流到美国本土,并且对贸易赤字非常敏感,率先对美国三大贸易伙伴发难。

根据美国官方公开的数据,2024年,美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是墨西哥4666亿美元、中国4014亿美元、加拿大3772亿美元;而第四名之后的贸易伙伴,贸易规模均不到1500亿美元。

同时,这三贸易伙伴也是美国主要的贸易逆差国。数据显示,2024年前11月,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为2674亿美元,美国对墨西哥的贸易赤字为1562亿美元,美国对加拿大的贸易赤字为552亿美元。另外,美国对欧盟的贸易赤字高达2136亿美元,位居第二;对越南的贸易赤字1116亿美元,位居第四。

在特朗普1.0时期,美国政府只对中国打贸易战;同时推动达成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经过几年调整,墨西哥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但是,如今,特朗普发现,美国的贸易赤字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还扩大了,包括对墨西哥和加拿大。于是,他试图采取强力手段扭转局势。

特朗普已表示将对欧盟加征关税,越南很可能是下一个目标。除此之外,特朗普还可能对美国贸易顺差较大的印度、日本、韩国加征关税。

第三,关税作为增收手段,降低联邦财政赤字压力,增强特朗普政府的资本运作能力。

特朗普多次强调,他的策略是对外国人征税,对本国人减税,也就是对外征收关税,对内降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市场对特朗普在减税的情况下还能否压缩财政赤字表示怀疑。客观上,摆在特朗普面前的财政刚性支出规模过于庞大。不过,特朗普在另谋收入,他试图将关税作为补贴财政的一部分。

对外征税创收是早期重商主义的观念,当时许多国家设置了高关税。1900年美国的关税税率依然接近30%,之后快速下降,大萧条“以邻为壑”时期反弹至20%,二战后持续下降至极低水平。如今,特朗普试图将整体关税税率提升到接近18%左右,接近大萧条时期的水平。

在南北战争之前,羸弱的联邦政府缺乏对内征税权,主要收入来自关税,关税占联邦收入的比重高达80-90%。这一比例在镀金时代降至50%附近,在1910年之后大幅度降至15%左右。二战后达成关税总协定后,关税占联邦收入的比重降至1-2%极低水平。

当前,在联邦税收收入结构中,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主体,关税占比极低,特朗普试图将关税占比提升至5%左右的水平。

更多的关税收入可以支撑特朗普更大的野心。近期,特朗普表示将设立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目前全球共有90多个主权财富基金,合计管理的总资产规模超过80万亿美元。随着国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美国成立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可谓势在必行。特朗普建议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用于投资制造业中心、国防和医学研究。也有人猜想,特朗普也可能动用主权财富基金储备比特币,收购TikTok。

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的钱从哪里来?去年9月,特朗普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建议将关税所得资金注入一个财富基金。当然,作为美国主权财富基金,启动资金更可能来自联邦政府拨款、关联企业的注资和国债融资。

对特朗普来说,关税是一把好锤子,手握这把锤子,见什么都是钉子。但是,当前金融市场还不适应这种疯狂的操作。

02

*美国全面贸易战的影响*

历史上,美国分别对英国、日本、中国打过单一的贸易战,但是对主要贸易伙伴主动发起全面贸易战,这是非常罕见的,除了大萧条时期。

特朗普敢于发动全面贸易战,并且将关税作为外交手段来操作,是在豪赌对方妥协。市场没有像特朗普一样那么自信,就在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关税后,美三大股指均低开收跌。但很快,加拿大、墨西哥就屈服了,关税战鸣金收兵。

以关税为威胁的外交工作效率超出了市场预期,金融市场的恐慌有所下降。金融市场也在持续关注特朗普的政府及其影响,不断地适应规则被突然打破的国际环境。

那么,特朗普全面贸易战带来哪些影响?

第一,对通货膨胀的抬升有限。

市场最担心的是,特朗普一系列的操作,包括驱逐非法移民、贸易战对劳动力市场和供应链的冲击,进而推高美国的通胀率。

就当前的信息来说,贸易战对美国通胀率的抬升有限。

美国对加拿大进口依赖度超过50%的商品有:原油、天然气、木材、烘培产品、冷冻薯条;美国对墨西哥进口依赖度超过50%的商品有:个人电脑、新鲜蔬菜、电视机、啤酒、龙舌兰酒、牛油果、番茄、树莓、草莓。另外,墨西哥出口到美国的乘用车规模较大,占美国进口商品的比例达到25%。

加拿大的原油、天然气,以及墨西哥的农产品、乘用车,对美国通胀率的影响较为直接。不过,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的贸易战应该可以避免。美国与欧盟可能扯皮时间会长一些,与日韩容易协商。美国对越南、印度有可能加关税,但关税成本更多由厂商来承担,对进口价格影响不大。

美国对中国进口依赖度接近、超过75%的商品有: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锂电池、玩具和游戏机。如果加上新增的10%,那么美国对中国的加权平均关税税率升至20%-23%。

考虑到以上产品双方的议价能力不平衡,加上美国通胀问题主要在服务、房租与工资,而非商品,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对美国通胀粘性不构成威胁。

综合来看,关税推高通胀的可能性较低。

另外,美联储对特朗普政策持谨慎态度,1月份议息会议没有延续降息操作。美联储与市场相对谨慎的态度又将抑制通胀率反弹。

综合来看,2025年美国通胀率延续缓慢下降趋势,尤其是核心通胀率。

第二,增加资产价格的波动率,但不改变走势。

2008年开始,尤其是2020年之后,全球市场“礼崩乐坏”,资产价格的定价逻辑被改变,受央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贸易冲突、地缘政治与国家冲突的影响越来越大。

特朗普带来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市场的波动率,容易抑制权益类资产价格,同时推高对冲资产价格。

以美股为例,自2024年11月特朗普赢得大选以来,美股价格波动巨大,尤其是七巨头。

以黄金为例,特朗普发起全面贸易战以及加剧国家冲突的预期,进一步推动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截止2月5日,纽约黄金创下2900美元的历史最高价。

不过,我维持之前的判断,特朗普政策不会改变美国美元资产价格的走势,后者主要取决于美国新一轮景气周期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我在1月14日-15日时,判断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已触及顶部,在18日发表《 抄底美债 》一文。

我认为,2025年,美元、美债的主线逻辑依然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尽管1月份美联储维持利率水平不变,但降息仍是主线,预计全年降息3次、75BP,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降至3.5%-3.75%左右。

其实,只要通胀不恶化,尤其是核心通胀率不连续反弹(核心PCE不超过3%),美联储没有理由维持高利率,1月份不降息只是出于对特朗普政策的谨慎考量。

美元方面。综合来看,美元的定价逻辑是一致的,即美国经济相对强劲、通胀相对较高、美联储降息相对慢。2025年,美元依然维持相对强势,全年维持在105左右,目前较顶部下降2.4。

美债方面。美债自2024年9月18日美联储降息以来是极为反常的。数据显示,自1970年以来,美联储一共有14次降息,其中13次降息后120天内,美债利率都是下降的,唯独这次是上涨的。

不过,2025年,美债还将回归主线交易,其的收益率还是会随着美联储降息而下降,目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较顶部已下降30BP。

美股方面。美股的定价逻辑是复杂和矛盾的,不过未来三年,美股的交易主线应该会回归宏观经济。其中,2025年,美股延续涨势,代表周期性的道指上涨,代表成长性的纳指波动率大一些。未来三年,AI的商业化预计可落地,纳指与AI科技股仍将上涨。

当市场在担心AI泡沫时,风险反而被抑制,当市场达成共识(经济景气与AI商业化兑现)时,风险将快速堆积。

第三,将推高国际交易费用,加剧全球供应链割裂与经济分化。

可以明确的是,全面贸易战定然推高全球交易费用,那么谁将为此买单?简单来说,谁的议价能力弱谁买单。如果中国出口的是替代性强的廉价商品,更多是中国厂商买单。如果出口的是顶级芯片,议价能力强,更多是美国消费者买单。

但是,就全球范围来看,主要国家的纳税人都可能支付更高的费用。随着国家冲突加剧与经济分化加速,主要国家都将增加对核心资源的掌控能力,包括运河、港口、高端芯片、AI技术、稀有资源、能源、金融等,以及增加军事与装备投入。中国央行预计还将进一步加大对黄金的采购与储备,将继续成为推高国际金价的主要动力。

实际上,在国家冲突背景下,超国家的对冲资产——黄金与比特币,将持续被追逐。

03

*全球性贸易失衡的本质*

自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以来,贸易失衡一直困扰着美国,美国先对日本赤字,然后对中国赤字,如今对墨西哥、欧盟、中国、加拿大、越南、印度均大规模赤字。

全球性贸易失衡,不仅仅是美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也是全球经济的重要问题,并且引发贸易摩擦与国家冲突。

但是,全球性贸易失衡到底是什么问题?这是非常复杂的,以下从三个角度来理解:

第一,贸易本身。

过去,经济学家主张贸易平衡,贸易赤字或贸易盈余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优状态。通常,新兴国家热衷于追求贸易盈余,以赚取更多的美元或黄金。但是,大量的美元或黄金输入,容易导致国内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一般来说,汇率(价格)自动调节贸易平衡。当一个国家持续出现贸易盈余,其汇率自然上涨,这将抑制出口,利好进口,从而削弱贸易盈余,甚至走向贸易赤字。同样,在贸易赤字的情况下,汇率机制将遏制贸易赤字的持续恶化。

所以,按照上述分析,当我们发现,一个国家的贸易长期赤字、另一个国家长期盈余,那么国际贸易一定出了问题,而当下的全球贸易就是这种局面。

第二,金融市场。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投资银行和跨国公司崛起,全球直接投资与金融交易改变了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问题变得复杂得多。

金融加入后出现了资本账户。经常账户主要记录的是商品贸易与服务,资本账户记录的是直接投资、金融投资。我们看国际贸易就不能只能看经常账户,需要结合资本账户来看。但是,当前特朗普以及很多人所讲的贸易赤字,只看经常账户。

例如,苹果公司用美元对中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生产的苹果手机出口到美国,给美国的经常账户带来赤字,但是苹果公司在中国的直接投资是获利的,其资本账户是盈余的。如果只看经账户,不看资本账户,这就容易造成误解。而且,由于跨国直接投资的存在,国际贸易统计变得极为复杂。

下图展现了一部分信息:美国是一个经常项目严重赤字、资本项目巨额盈余的国家,中国的结构与之相反。

图片

美国巨额的资本项目盈余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其严重的贸易赤字。当然,我们依然看到,美国的贸易赤字窟窿要比资本项目盈余大得多,中国则相反。

原因之一是,上图的资本项目只统计了第一次直接投资的初次收入,并未统计金融业务收入。

现实中,美国大规模进口商品导致大规模贸易赤字,中国、日本、沙特大规模出口商品与能源获得大量的贸易盈余,但后者用大量的美元外汇买入美国的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美元重新回流到美国。

这里延伸出一个重要的观点:美国是一个出口美元的国家。

这个观点很疯狂,但是它很可能是真实的。如果把美元当成是一种商品,那么美国最核心的业务就是金融,出口规模最大的商品就是美元,以及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美元信贷、美股、美债、美元保险、美元基金、金融衍生品等)。

如果这个观点成立,那么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就可以合并,意味着贸易赤字可以持续。

当然,一些将金融视为无价值的唯物主义者未必认同,他们会提出一个关键问题:一个长期贸易赤字的国家,意味着制造业空心化、经济金融化,如何让国际投资者继续信任其货币?

实际上,布雷顿森林体系时,美国贸易赤字加剧,法国戴高乐政府就主张抛弃美元、兑换黄金。这当然有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与金本位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新的观念。

这个巨额贸易赤字的国家,什么支撑着美元的信用?吸纳全球人才与资本的国家制度、可靠的金融制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市场支撑的全球跨国公司投资、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加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军事与政治力量。

第三,国家组织。

即便把金融加入其中,也不能解释当前国际贸易失衡的合理性。换言之,我认为,即便考虑资本账户,当前全球贸易失衡也是不正常的现象。

问题在于国家组织。全球化是一个去国家化的过程,但是当前的全球化主要还是商品全球化,很多重要的资源要素被国家权力垄断、干预,并未实现全球自由化流通。

就全球范围来说,商品与资本的全球流动性好,但人被严格限制在本土,社会精英除外。这导致全球劳资的收入、精英与大众的收入分化严重,资本与社会精英在全球逐利,各国对资本与人才开放政策、降低税率,普通劳动力被锁定在本土失业、享受低工资或被征高税收。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秩序崩溃,越来越多人试图跨越国家对人的封锁,同时,民主党为了党派利益默许非法移民大规模涌入美国,这又导向了另一个极端。

除此之外,一些经济体限制信息流通、资本流通,压低工人工资,提高准入门槛,构成行政垄断与资本堰塞湖。

国家组织的干预行为大大提高了国际交易费用,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缓慢,全球贫富分化、贸易与经济失衡。而特朗普的做法是,同样使用国家力量,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扭转贸易失衡、管控边境。

实际上,更合理的做法是,各国协商、达成合作,促进开放与自由,继续去国家化、走向全球化。但是,当前的世界,意识形态、核心利益南辕北辙,协商与合作的空间不足。

最后,2025年,加速度是主旋律,做一个超级行动派,想通大问题,做好小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