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店男顾客抽烟,女顾客也报警的无知和荒谬
烧烤店男顾客抽烟,女顾客阻止,并摄像取证。杭州警方最初以“店主有权决定是否禁烟”为由调解,后来女顾客以公共场所禁烟条例为由要求警方处理。警方最终确认其拍照合法,并要求吸烟者停止吸烟。
这事情,谁对谁错?
店家、抽烟的顾客没错,这个女顾客错了。杭州警方最初说:“店主有权决定是否禁烟”,更是绝对正确,给杭州警方点赞!
但是后来,又被女顾客逼着以公共场所禁烟条例为理由禁止顾客吸烟,这时候,是公共舆论错了,由公共舆论而导致的禁烟条例错了。
这是一个经济学——具体说是产权——的“驴桥定理”问题。社会舆论至今为此争论不休,不得不说,经济学通识教育是一片荒漠,这是当今世界的悲哀。
烧烤店的产权是谁的?当然是店主的。
正如杭州警方说的那样,店主有权决定是否禁烟。这就像你家里,你愿意接待什么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自由一样。
你讨厌二手烟,那你就不去完事,你也可以告诉和你一样讨厌二手烟的人,不要去,杯葛它,这都是你的产权,毫无问题。
这位女顾客跑到烧烤店这种地方消费,难道她不知道这地方的环境吗?烧烤这种不健康的食品对人身体的伤害,到底与二手烟孰轻孰重?所以实在是矫情的很。既然去了,却不让人家的顾客吸烟,那就既侵犯了商家的产权,也侵犯了吸烟者的产权。然后还必须让老板接待自己,那就是强买强卖。所以这个女顾客是无赖,是没有产权观念的野蛮人,并且有把自己的价值观置于他人之上的专制气质。
产权是对世的、绝对的权利,产权人在自己的产权之上,可以设定任何规则,只要他不侵犯别人的产权。
唯一的权利,就是产权。自由就是产权。侵犯了产权,就没有了自由。你有权在你家里抽烟喝酒裸体乱跑,不是因为你有抽烟喝酒裸体的“权利”,而是因为这所房子是你的财产,别人无权干涉。你不可以半夜在家里放高音喇叭,从自己的工厂排放有毒物质,是因为这样做侵犯了他人的产权。
“互不侵犯公理”,是我们社会得以和平合作的基石。
公共场所禁烟的法令,不论它叫什么,也不论打着什么旗号,都是公法入侵私法领域的典型例证。须知任何一个商家,小到一家烧烤店,大到一家巨型跨国公司,都不是“公共场所”,而是有着明确的私人产权。在私人产权领地,没有公共权力的行使空间。
杭州警方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反倒是这位女顾客为了自己的偏好,扩大对“公共场所”的解释。这就是在为权力入侵私人空间创造条件,造成的结果就是法令可以对私有财产制定规则,由此对每个人的行为指手画脚;它必然造成全社会服从统一号令的整齐划一。然而参差不同才是自由该有的样貌。
计划体制下没有自由,原因就是财产公有化,没有了私有财产。那么很显然,谁掌控了这些“公共资产”,谁就可以在这些财产之上设定规则,进而发号施令,所以出村子就要开证明盖章子了。
因此捍卫每个人自由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减少公有财产,让私人产权更加完整。这道理很清楚:当没有了公有财产,权力行使的空间就没有了。反过来说,任何对私人财产予以限制的法令,都必须坚决反对,因为这就是实质上的公有化。
一切对自由的侵犯,都是从对产权的认知不清引起的。只要我们允许法令规范烧烤摊的经营自主权,那么要求你穿什么衣服就畅通无阻。如果这位女顾客足够逻辑一致,那么今后有人举报她烫头描口红穿衣服不符合“道德风尚”,她也不应当有意见。
那大家肯定有一种担心:要是这样“产权绝对化”了,不是到处都烟雾缭绕了吗?
不会。
在产权明晰的情况下,商家会根据对自己最有利的原则,做出产权安排。一个烧烤店,就是大家开怀畅饮的地方、烟熏火燎的地方、人声嘈杂的地方,不让吸烟,商家就会流失顾客。所以大部分店家选择的就是,可以吸烟。
但是二手烟有损身体健康,许多人不喜欢——不愿意以牺牲部分健康为代价换取某种服务——那么商家就有动力推行禁烟。
商场、超市、图书馆、展览馆、剧院,都是禁烟的。这并不是法令的结果,而是商家出于安全考虑排除火灾隐患的必然考量,更是迎合消费者偏好而做出的自主安排。因为不这样做,他就会流失顾客,损失利润。
商家有权选择顾客,顾客更有权选择商家。市场经济为消费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最终是顾客的选择决定了什么样的商家发展壮大,什么样的商家被淘汰出局。市场经济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双向选择,那些最能迎合大多数顾客偏好的商家,就会赢得顾客光顾,进而赢得利润。
由此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商家实行了禁烟,或者设立了专门的吸烟区。也就是说,并不需要行政干预,市场本身的利润机制,就可以实现禁烟的效果。
它与行政干预的本质区别在于,这是产权人做出的自愿选择、自主安排,是合乎产权原则的,并且由此参差百态;而干预则是强制,是侵犯产权,是一刀切的。
消费者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是消费者的光顾与否,决定了谁变穷谁变富,迫使商家服从消费者的指令。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消费者主权,将自己的选择权拱手让给一个主宰一切的全能王,它将令我们别无选择。
这个简单的事件,又再一次证明了“观念决定政策”这一深刻洞见。
权力不是唯物主义的枪炮,而是大众观念决定的。公共场所禁烟的法令,是大众舆论的结果,即便手里有家伙,也必须服从于公众舆论。掌权的总是少数,大多数人为什么服从呢?靠观念。当观念不支持,再强悍的权力也无法长久存续。
许多法令之所以造成的伤害不大,恰恰是因为人们内心的观念不认同,继而积极地抵抗和消极地抵制。让我们社会自由尚存的,恰是立法的“漏洞”、法令的低效和人对某些不合理规定的无视。当这位女顾客以鸡毛当令箭,非要举报这种正常的行为,那就是为权力扩张提供绝佳理由,她在这个时候,已经变成了利维坦扩张的助攻手——本来人家都不愿管呢,她这样的人一直让管,结果就管起来了。
那大众观念来源于何处?来源于知识分子。
总是知识分子在不断地创造和输出观念,大众在这些观念中选择。某些著作又臭又长、佶屈聱牙,大众是不看的,是知识分子们整天在研究,然后输出给大众。大众选择相信了什么样的观念,最终就决定了政策和历史走向。
当今世界的一切观念,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不新鲜,都可以在某位知识分子那里找到源头。一切干预主义政策,正是他们的观念创造和传播,经由大众舆论呼吁出来的。所以如果只批判权力,是无用的,因为只要大众观念不变,它就不会改变。假装很勇敢并不难,难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手段。
这就是我们一直批评知识分子的原因所在。因为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是经济学文盲,他们心里都装着一个“全能神”,指望它来解决一切问题;况且,维护一个干预主义的体系对他们更有利,可以让他们拿到更多的税金资助而免于市场竞争。他们主张的愿景都将以权力的扩张、侵犯私有财产为前提。
这世界,终究是观念之战。向错误的思想观念发起猛烈进攻,普及正确的经济学,是重获自由的唯一可行路径。
关于“公共场所吸烟”有一个非常简单明了的答案,那就是产权决定。如果更多人能够认识到产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类问题本来都没有讨论的必要。
当然这只是理想,现实情况是,一说产权就会炸出一堆无赖。
杭州一女子在烧烤店劝阻多名男子吸烟未果后报警,当时执法人员以“店主有权决定是否禁烟”为由进行调解,女子核查发现杭州已经实施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条例,因此再次报警,最终执法人员决定依法要求吸烟者停止吸烟。
首先声明,我坚决支持杭州禁烟条例,因为我不在杭州,且不吸烟,我也非常讨厌给别人吸二手烟的行为。但是既然双方产生了纠纷,尤其当时执法人员还表示“店主有权决定是否禁烟”,说明这个事情可以探讨一下。
先给执法人员点个赞,他们当时也许是出于本能的判断十分靠谱。而在烧烤店要求别人不要抽烟的女士,我希望她这种需求能够用更合理的方式解决。
比如请烧烤店主帮她采取一些隔离措施。如果店主无法满足,那就找一家禁烟的烧烤店。如果实在找不到禁烟的烧烤店,那就找一家能帮她隔离一个无烟区的烧烤店。如果连这样的烧烤店都找不到,说明市场上没有这种服务存在。
如果市场无法提供某种服务,作为消费者的正确做法是表达自己的需求,然后用脚投票让那些能为我们提供这种服务的商家赚到钱。毕竟交易是相互的,不能光想得到不愿意付出。
比如我想吃榴莲披萨,正确的做法是去比格自助或者其他能卖披萨的地方去消费,而不是跑到一家火锅店让老板给我做披萨。老板说不行,因为这里的客人都是来吃火锅的,我还不依不饶说你们为什么要来吃火锅,都给我吃披萨!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不会因为吸烟性质就变了,关键在产权,而不是吸烟或者吃火锅。
烧烤店开门做生意是为了赚钱。他可以选择为烟民服务,可以选择为不介意吸二手烟的顾客服务,可以只为坚决不吸二手烟的顾客服务;当然也可以想办法为所有这些人服务,比如设置隔离区,隔离出一个无烟区。
只要有足够多的需求,也就是,有足够多的人愿意为这些产品和服务付费,商家承担得起改造和运营的成本,且经过计算这样更能赚钱,那么商家没有理由拒绝这些商机。
每做出一种选择,商家都要付出相应的机会成本。如果不禁烟,就损失掉了坚决不吸二手烟的顾客;如果禁烟,就损失掉了吃烧烤必抽烟的顾客;如果设置隔离区,就要付出相应的改造和运营成本。
最后如何选择,取决于店主的盈亏计算,且都在店主的产权范围内。而相应类型的顾客,则可以选择来或者不来。
这就是产权的逻辑,交易的逻辑,也是市场的逻辑,其实也就是自由的逻辑。简单明了,谁也不欠谁,谁也不强迫谁。
你不来,店主就没了你这单生意。你来了,结果来了还要干扰其他顾客的消费,还非要让商家付出人家不愿意付出的代价,这就不应该了。被制止吸烟的顾客今后都不太可能再来这家店,这就是烧烤店主为这名女子付出的代价,这代价肉眼看不见,但真实存在。
所以给这位女士一个“无赖”的评价一点都不过分,即便我不是烟民,并且跟她一样讨厌二手烟。
这种“无赖”行为源自于一种“公共”观念,没有人会认为自己的观念错了,因此她应该觉得自己是正义的,是勇敢的。
但是所谓“公共”概念在人类行为的逻辑中是走不通的。
产权明晰,人的行为就有理有据,人与人的关系就简单明了,极少争议。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两不相欠,互不强迫,大家都省事,处境都会慢慢变好。
而脱离产权讨论是非,必然带来一片混乱。这片地方是公共的,那么既是你的也是我的。你有你的理,我有我的理,大家都有权利主张,最后只能个别人满足,或者大家都不满足。最终这片地方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一团乱麻。
类似这位“禁烟女士”的情况很常见,我们聊这么多的目的不在于讨伐她们,而是分析一种现象,说清楚一点基本常识。
这位读者跟禁烟女士一样,对什么是产权毫无概念。因为你出来做生意,你就得禁烟;因为你出来做生意,你就必须招待所有顾客,必须给所有求职者机会。
我出来做生意连接待谁不接待谁,招聘谁不招聘谁都不能决定了。这就是无视产权,无端制造矛盾的强盗逻辑。
每次聊起产权,总会炸出这么一些头脑不清醒的无赖。而我们能做的其中一件小事,大概就是多转转切茄的文章,世界少一个无赖应该就能变好一点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