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区,缺少一种开放

海南2025年就要封关了,但各种开放举措中,差了一个,那就是劳动力的全面自由开放。

巴斯夏曾经说过一句话:“财富不在于拥有物品,而在于拥有服务。”

当一个菲律宾的护工在马尼拉照顾老人时,她创造的价值是什么?是护理服务。

当同样的护工来到海南照顾老人时,她创造的价值还是护理服务。服务的本质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地理位置。

一个孟加拉国的裁缝在达卡制作衣服,然后出口到中国,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贸易。

但如果这个裁缝来到海南,在这里制作衣服直接销售给当地消费者,我们却要设置各种限制。

这岂不是说,我们欢迎衣服,但不欢迎制作衣服的人?

这里涉及一个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生产力是人的内在属性,不会因为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一个熟练的泰国厨师,他制作泰式菜肴的技能,无论是在曼谷还是在海口,都是一样的。

一个印尼的软件工程师,他编程的能力,无论是在雅加达还是在三亚,都不会有差别。

但是,当这些有技能的劳动者来到海南时,他们的生产力往往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为什么?因为海南有孟加拉国更好的基础设施、更完善的法律环境、更高效的市场机制。

这就像一台好的机器需要好的操作环境才能发挥最大功效一样。

但现实中,我们对跨国劳动力设置了重重障碍。

允许商品自由流动,只能满足人们的一部分需求,主要是工业农业制成品,但服务业产品,却肯定受到巨大的影响。

同时,由于很多国家管制多、关税多,即使单边向他们零关税,依然影响效率,如果你是一位消费者,你应该渴望你的一切产品,都是用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生产出来,这样,你才能享受繁华——可购买商品越来越多。

我们允许越南的大米自由进入中国市场,因为我们认识到这能让中国消费者受益——他们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到大米。但是,我们不允许种植这些大米的越南农民自由来到中国工作。这就好比说:“我们欢迎你的产品,但不欢迎你这个人。”

这种逻辑的荒谬之处在于:如果越南农民的大米对中国有益,那么越南农民本身为什么就对中国有害呢?毕竟,大米只是农民劳动的产物,农民才是价值的真正创造者。

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会让消费者承担更高的成本,这个道理大家都懂。那么,对外来劳动力设置签证壁垒,本质上也是在增加"进口劳动服务"的成本,最终还是消费者(用工企业和服务接受者)不得不使用更高成本的各种服务。

比如,如果海南的酒店业需要熟练的服务人员,但签证政策限制了东南亚服务人员的进入,那么酒店就只能:

  1. 雇佣技能较低的本地员工,服务质量下降
  2. 花费更多成本培训本地员工
  3. 提高工资吸引其他地区的中国员工

无论哪种选择,这都会带来两个后果。

企业投资减少,因为成本高、利润少。消费者消费会减少,因为价格高,供给不足。

限制性的劳动力是全球民众贫困的首因。

想象一个孟加拉国的青年,他聪明勤奋,但生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在当地,他只能从事低效率、低收入的工作,比如在效率低下的工厂里每天工作12小时,月收入只有100美元。

如果他能够来到海南自贸区工作,同样的技能和努力,可能让他获得每月500美元的收入。

这不是因为他的技能突然提升了五倍,而是因为他现在处在一个更高效率的经济环境中。

但现在的政策阻止了这种流动。结果是什么?这个青年继续贫困,他的消费能力极其有限。他买不起中国制造的商品,买不起中国的服务。

从全球经济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每个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限制外来劳动力,不仅是在限制生产力,更是在限制消费力。

让我们算一笔账:

一个在本国月收入100美元的工人,年消费能力约1200美元

同一个工人如果在海南月收入500美元,年消费能力可能达到6000美元

这额外的4800美元消费能力去哪里了?

很大一部分会用于购买中国的商品和服务。他会买中国制造的手机、衣服、家电;他会使用中国的互联网服务、金融服务;他会消费中国的文化产品。

当我们阻止了这种劳动力流动,我们实际上是在阻止这种消费力的产生,最终伤害的是我们自己的产业和就业。

真正的问题来了,外来劳动力是否会伤害本国工人?

如果我们认为他们会伤害,那么,国界都要关起来。因为你不让外国劳动力进入中国,那么中国企业就会跑出去外国。

如果是一个自由开放的世界,全球的同质的劳工货币收入会趋向于均等。

但是,实际财富则会翻上十倍,甚至百倍。

因为货币收入能购买的产品数量将大量增长。

美国企业来中国生产,让所有的产品变得更便宜,不能让美国人的生活变好吗?川普的贸易战是没有坚持下去,如果坚持下去,那么,美国人马上要革命,因为他们的生活水平将一落千丈。

有人担心外来劳动力会拉低工资水平。这种担心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零和游戏。

实际上,劳动力市场遵循供需规律。如果外来劳动力的涌入真的压低了某些岗位的工资,市场会自动调节:

  1. 一些本地工人会转向其他岗位
  2. 一些企业会因为劳动成本降低而扩大规模,创造更多就业
  3. 消费者会因为服务成本降低而增加消费,进一步刺激就业

这就像水流一样,会自动找到平衡点。

什么是自贸区?自贸区就是一个更接近"自由贸易"理想的区域。既然我们已经在商品贸易上迈出了大步,为什么不在劳动力流动上也更大胆一些?

海南自贸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 地理位置优越,靠近东南亚
  2. 气候宜人,适合各国人员居住
  3. 发展阶段较为初期,有大量发展空间
  4. 政策环境相对灵活

由于他是一个孤岛,他的开放,可以避免无数保守派害怕外国劳动力带来的负面想象,隔着海峡呢,他们进入大陆,只能用旅游签证类的方式进入,不能进行工作。

这样,就可以在舆论上避免遭遇反对。

海南的目标是建设自由贸易港。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贸易港?不仅仅是商品可以自由流动,人员、资本、信息都应该能够相对自由地流动。

香港、新加坡之所以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因为其商品贸易自由,更因为其人员流动相对自由。

全世界的人才都可以相对容易地在香港、新加坡工作和生活,这为这两地带来了巨大的活力。

新加坡仅有几百万人口,但外劳就有上百万。香港也有近百万的外国劳工。

海南完全有条件成为中国的"人才自由港",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人才枢纽。

如果能做到对标新加坡,迪拜这样的开放程度,海南面积又远大于这些地方,那么,海南才能真正迎来发展机会。

全球企业包括中国企业,包括我,也必然去海南投资创业。

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本质上就是一种人类合作的形式。当我们阻止这种合作时,我们不仅伤害了那些被阻止的人,也伤害了我们自己。

海南有机会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先行者。

在全球化的今天,那些能够最有效配置人力资源的地区,将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一个更开放的海南,将是一个更繁荣的海南;一个更繁荣的海南,将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