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川普正在制造第三次世界大战!
一、川普关税政策的现实图景:贸易战的“多米诺骨牌”
2025年4月2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全球15个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覆盖钢铁、铝、汽车等关键行业,并将委内瑞拉、墨西哥等国的能源贸易纳入“二级关税”框架。
这一政策延续了其一贯的“美国优先”逻辑——通过关税杠杆缩小贸易逆差、保护本土产业,甚至将关税与移民管控、地缘政治捆绑,例如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加税,以能源安全为由威胁欧盟。
然而,这场看似“战略布局”的关税战,实则是政府干预市场的典型样本。
奥地利经济学派创始人米塞斯在《全能政府》中早已警告:当政府以“国家安全”“经济公平”为名扩张权力时,市场自由将沦为牺牲品,而干预主义的恶性循环终将引发灾难性后果。
川普的关税政策,恰恰踩中了这一理论的核心矛盾。
二、奥地利学派视角:关税如何扭曲市场与人性
奥地利学派认为,市场价格是无数个体自由交换形成的信号系统,而政府干预(如关税)会扭曲这一信号,导致资源错配。例如,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后,墨西哥生产的欧洲品牌汽车成本飙升,迫使车企调整供应链,但美国本土车企同样因零部件进口成本上涨而利润缩水。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正是市场信号被政治意志覆盖的恶果。
米塞斯进一步指出,干预主义具有自我强化的特性。当关税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如消除逆差),政府往往选择扩大干预范围。
例如,川普为应对欧盟反制,威胁动用《反胁迫工具法案》打击硅谷企业,甚至将知识产权和金融服务纳入报复清单。这种层层加码的对抗,最终将市场问题升级为政治对立。
三、从“全能政府”到世界大战:历史的幽灵与现实的危机
米塞斯在《全能政府》中剖析了20世纪极权主义的根源:经济干预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政府为转移矛盾而诉诸民族主义,最终走向战争。这一逻辑在今日的关税战中清晰可见:
**经济衰退埋下社会裂痕:**美国彼得森研究所预测,全面加征10%关税将使中等家庭年收入减少1700美元,而高盛已将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上调至35%。民众不满情绪可能被政客引导至“外国剥削”的叙事中。
**盟友反目催化地缘冲突:**欧盟计划对283亿美元美国商品加税,法国葡萄酒、德国汽车首当其冲;印度、巴西等国也威胁对等报复。昔日盟友的信任瓦解,为军事摩擦提供了温床。
**供应链断裂引发全球滞胀:**欧洲央行警告,贸易战可能导致欧元区GDP下降0.8%,同时推高通胀,重现20世纪70年代“滞胀”噩梦。经济困局下,民粹政权更易煽动对外敌意。
历史上,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美国进口关税提高至59%,引发全球贸易萎缩,间接助推了法西斯主义崛起与二战爆发。今日的关税战若持续升级,难保不会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四、米塞斯的药方:回归市场,警惕“救世主幻觉”
奥地利学派开出的解药直指问题核心:停止干预,重建自由贸易秩序。具体而言:
**承认关税的“双刃剑”本质:**美国智库CSIS指出,加征关税反而削弱了本国出口竞争力,因为全球供应链中“没有任何国家能独立制造所有产品”。
**以合作替代对抗:**欧盟尝试通过增加美国能源进口、调整军事开支换取关税豁免20,尽管策略存在妥协性,但至少为理性对话保留了空间。
**捍卫市场自发秩序:**中国在反制关税的同时,仍为谈判留出窗口,这种“过程导向”的策略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弹性逻辑。
米塞斯曾讽刺“全能政府”的荒诞:“他们以为自己是棋盘上的棋手,实则只是棋子。”川普的“大棋局”若继续忽视市场规律,终将把世界推入深渊。
五、如何理解川普的行动逻辑?
关税对老百姓的福利既然如此不利,为何政客又屡屡得逞?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根本还没有认识到关税对大众福利的影响。
政客的目的通常都是为了稳固权力,川普也不例外。我们可以理解,川普的做法,只是为了收买他的致胜同盟。因为,只有搞定了他的致胜同盟,致胜同盟才能支持他继续干下去,他的权力也才能稳固。
但我们要清楚一点,这一切将以牺牲大众的福利为代价,甚至有可能将全世界推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写在最后:文明的十字路口
关税战的本质,是政府权力对市场自由的僭越。从奥地利学派的视角看,今日的贸易冲突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考验。
若放任干预主义与民粹主义合流,第三次世界大战或许不再是危言耸听。唯有重拾对市场的敬畏、对合作的信念,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正如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所言:“贸易战没有赢家,唯有合作是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