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标准品预制袋子的餐厅,不会成为一个好餐厅

餐饮生产,与其他的生产并没有区别。

但凡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必然是分工的细化。现代化的汽车工厂,就是无数个供应商与一个组装工厂的合作。

餐厅也是如此。

如果一个餐厅,从采购到净菜到切配到各种烹饪工艺,全部在餐厅完成,那么,它注定是一家农村的小饭馆。

一家现代化的餐厅,一家商业中心的餐厅,他不可能做到全流程在这个餐厅完成,如果你要求他这么做,认为,这是消费者的要求,那么,这家餐厅只会消失。

因为你并不是真的这么热爱田园生活,为了满足你的需求,他多出来的商业面积,会让价格上升到你进不起的程度。

简单来说,即使消费者主观价值是如此,那么,你就得接受在城市中心吃一顿你心里认为的鲜菜现炒,是一件奢侈品。

很显然,大多数消费者付不起,因此,他只能消失。

作为一名理性的消费者,你仅需懂基本的商业原理就能明白,商业中心的菜品的生产,必然有大量的生产过程发生在商业中心之外,否则,这个产品不成立。

这是坏事吗?不!

这是好事。

他意味着,餐厅必然需要采取标准化的运作模式。

什么叫标准化?你看过集装箱吗?集装箱就是有史以来最高效的生产力工具,他将货运的效率提高了十倍不止,以前上货下货要半个月,现在可能只要一两天。

而餐厅里那个食材袋子,就是餐饮业的集装箱。

他将部分生产环节放在了更便宜的郊区,在工厂(或叫中央厨房)生产完成,然后打包成袋,进入餐厅,最后由一个厨师剪开,然后完成最后的工序。

将整个菜品的生产环节,进行拆分,分包给不同的企业来生产,他们高效合作,最后成为了你桌上的一盘菜。

参与的人越多,分工的企业越多,效率越高。

这个效率,不仅仅是指生产成本低,还指商场面积的充分利用,用最小的面积,完成最高的翻台率,最后,他们的利润推动了商场租金的升高。

如果其他行业全部工业化生产、分工无比细化,比如服装店、珠宝店,他们将商场的租金提高到很高的程度,而餐厅却必须按传统模式生产,那么,商场将不再有食街,只能留下效率最高、全部预制的茶饮类小店。

中国所有的茶饮爆品,只有通过预制的方式才能发展到今天。预制就便宜?贵的奶茶你没喝过吗?好喝才是更贵的原因,而不是预制不预制。所有的连锁奶茶全部是预制的。

消费者心里真的是只有所谓的新鲜和田园吗?要全部的现货采购、现货生产吗?甚至冻西兰花都不能允许吗?

不!

价格、便利度、环境、口味、位置、品牌都是考虑,消费者永远在不停地权衡利弊,他们的需求是多维的。

人们没有他们嘴里说的这么热爱健康。

没钱时,一个连厨师帽都不戴的苍蝇馆子,他们一样冲进去吃。在马路边上,无数灰尘会落下的烧烤摊也一样吃。

恰恰相反,现代化的餐饮分工生产(人们所说的预制菜),正是安全的来源,是更高一级的食品安全。

在传统餐厅,虽然部分菜品的新鲜度保持了,但是,其安全性可以说是漏洞百出,因为整个过程中,最大的安全风险来源于人。

一个连锁餐厅旗下可能会有上万号员工,哪个员工今天不开心了,工作出一点疏忽,老板头都要炸掉,厨师今天力度大一点,盐多放一点,顾客都会气走。

即使是十几个厨师的中型单体餐厅,管理他们都是一件无比头疼的事。

你能确保他们会严格按安全、卫生标准操作?还有请来的大量服务员、净菜阿姨,切配工,他们的工作能达到顾客的要求吗?

只要你管过一家餐厅,你就明白,你做不到!

同时他们还有巨大的流动性,看起来你是家鲜菜现炒的饭店,但是否能做到干净卫生口味稳定呢?做不到的,因此,小店之所以倒得快,就是因为他们不能标准化生产。

现代化餐厅的后厨才是足够干净卫生的,你要在餐厅里切配、过油、过水、卤制、腌制,还有明火开炒,保证这个厨房是不敢见人的。

打扫是可以打扫干净的,但在高峰期,全部忙着应付不断新增的菜品时,哪能顾及这么多?一片狼藉是一个必然。

那些真正鲜菜现炒的农村餐馆,卫生二字与他们无缘。

你一定要增加新鲜度,结果就要牺牲卫生。

分工细化的预制工艺,当然是部分牺牲了新鲜度,这是事实,但是,他提高了安全水平,能达到口味稳定,他能让一个餐厅老板晚上睡得着觉。

各种中央厨房、预制菜生产企业的卫生条件、用来保护菜品安全的设备,是那些小餐厅永远做不到的。

随便一台设备就是几十万起,大型企业的设备更是百万起步。

一家大型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投资是几千万起步。

这个过程中,当然要用到大量的科技。

这些科技的目的是为了在各个环节中尽可能保持住食品的营养、水份、口感。

很多近年来大火的餐饮爆品,全部是预制工业化的产品。

不是说预制就不好吃,一样可以好吃。

预制的水平怎么样,这当然每一家餐厅、企业不一样。

预制过程中,对食品营养、口感的保持,也受限于当下的科技水平。

但餐厅选择的标准是,只要客户没有嫌弃,没有认为不好吃,那这一个品种,就可以增加预制环节,只要现代科技还不足以满足这一要求,那就要通过现场烹饪的方式。

比如湘菜是炒的,当下没有什么技术能保持住冻过以后菜品不蔫,品质不下降,那就现炒。

西餐不需要用炒,那就有便宜的核心为预制品的西餐厅爆红。

如果客户吃得不爽,那餐厅都开不下去了,放在别的地方去预制就没有任何意义。

请注意,菜品预制是一个必然,所有餐厅都要做的。无非是放在本店预制,还是放在外面预制的问题,即使是现炒的湘菜,也必然要预制,比如起码要过水过油,这样炒的速度才会快。

如果全部由外部生产,还能保持住口味,又更安全,还能不依赖于现场生产员工的责任心和能力,那才是餐饮老板和消费者的福音。

因为,你消费时的确定性增加了,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了。

预制菜是一个伪概念,没有意义的。他只是将在外面第三方预制的算作预制菜,这是国家定义,但即使是一个单体餐厅,厨师从早上八点也要忙,到晚上也要忙,都要准备当天或明天、甚至下周的预制产品。

仅仅因为他是在本店的预制,你就不叫他预制菜了?

没有哪个餐厅的菜,是可以全部不需要预制的。就连世界名菜,法国大餐,都要提前预制。

人们害怕预制菜无非就是科学问题,也就是外面处理好的菜,能否保证到安全?

前面已经说过了,他比由一堆员工自己处理要安全得多,品质更有确定性。

其次就是放几天口味会怎么样?

那你自己去吃不就行了?不好吃,下次不去了不就完了?

有人吐槽,说西贝的员工,只会剪袋子。

这不是坏事,这代表着,这个袋子里是一个标准品,有很高的确定性。

这才叫一个现代餐厅。

当然,这一波舆论过后,会有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做广告,本店不用预制菜,本店全部现炒。

当然,信的人,都是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