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于追剧心理学原因

为什么你会沉迷于追剧?

我们都追过剧,都沉迷过在每一集的剧情之中。我们总急切地想知道下一集的内容:那个反派到底死了没有?那个男主到底和哪个女生在一起呀?那场决斗到底救出来人没有?……

你为什么会沉迷在其中呢?

好看!

太笼统了,就是正确的废话,没有任何指导意义。询问一个问题的本质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越详细越具有借鉴的答案就越有价值。

男主太帅了,他是我偶像?女主是我女神,怎么都觉得好看!

又犯花痴了,大家都有过青春,非常理解。但这不是本质原因,因为这无法解释你没有开始崇拜偶像时就会被电视剧吸引(当然是优秀的电视剧)。即使你已经有崇拜的偶像,电视剧没有你的偶像,你也会被好的电视剧吸引住。比如我就经历过这样的事:

我在等一件事时,随便放了一部电视剧。本来觉得无聊想瞄几眼,可是就这么几眼就让我花了一天时间去把它追完了,还把我感动得一塌糊涂。而且这部电视剧没有一个是我认识的明星!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事,才有了我写这篇文章的打算。那电视剧到底具有什么的特征呢,以至于让人沉迷其中?如果枯燥的课堂上老师也能借鉴这样的设计,那该多好呀!

其实,一部优秀的电视剧设计具有五大要素吸引人:

1、开头有一件矛盾冲突且吸引人的情节

2、每一集结尾都留有悬念

3、有正反两派

4、不断反馈观众的情节猜疑

5、有节奏地不断制情绪体验

一、开头有一件矛盾冲突且吸引人的情节

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开头那一集绝对有多层密集的矛盾冲突情节,或者设计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情节。

举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电视剧:

《西游记》开头展示一只猴子从石头蹦出来,然后立马可以活蹦乱跳了。而在人们的认知里,动物与人都是从母胎怀孕生出来的,而且出生后需要有人照顾,啥都不会。这具有反差性的情景。

接着发现花果山一群猴子,石猴与这群普通猴子开始有交集,人们是想看看他们彼此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毕竟陌生猴进入新环境,石猴进入普通猴领域,这有很多比较点,而人喜欢进行比较的。

然后石猴发现水帘洞,观众就会想看看那个神秘的洞到底有什么宝贝,然后急着想了解石猴称王的情景故事。

大家正在高兴的时候,一只猴子突然死了。开心与悲伤进行对比,有冲突,调动情绪。

最后引出那只石猴为了去学习长生不老术,在茫茫大海划着破船。吸引观众期待到底学到什么法术的故事情节猜想。

电视剧开头那集的冲突与吸引点是最密集的,其他集才展开更多的细节与具体的故事情节。

但很多老师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时,矛盾冲突点太少了,吸引点有时甚至没有,更别说密集了。

那该怎么做呢?比如:

老师可以先给大家一个整体的艰难任务,给大家一个心理紧张起来的情绪,然后再找一个借口减轻任务,让学生高兴起来。反正就是适度唤起多种情绪,提高注意力。

可以讲讲自己与其他老师的不同,这个不同会对学生有什么好处,记得不要强调对学生有什么坏处。先让同学期待你的不同给他们带来什么,而不是怀着一种恐惧的拒绝态度,我碰到很多老师的做法却恰恰相反。

课堂上仔细观察,然后拿两位性格反差很大的学生来做比较,最好结合本课程相关内容。

……

但这些主要都是矛盾冲突点,但开头必须要有立刻抓住眼球的吸引点。

就像《白日焰火》,就是用床戏作为开头吸引观众的眼球,接着就是抛尸案等等情节继续吸引观众,中间才是故事细节的开始。

开始第一节课是一样的道理,内容要绑定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绑定学生关心最近火的综艺节目,学生的爱情故事,学生的成绩等。

但是很多老师开始接触学生都是讲自己的过去怎样怎样,很多又讲得不怎样。学生不关心你那不痛不痒的过去,不是以你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

但这样最多也就吸引开头,那怎么能够让你熬夜也要把他追下去呢?

二、每一集结尾都留有悬念

先看看下则是美国15年来传播最广最成功的故事:

有位朋友的朋友时不时要出差谈生意,称为戴夫吧。前不久,戴夫到大西洋城跟客户进行重要面谈。会后,距离登记还有一段时间,于是戴夫就拐进附近一家酒店去喝上几杯。

头一杯刚下肚,一名绝色美女贴身而来,说要请他再喝一杯。戴夫受宠若惊,连声答应。美女朝吧台走去,端回了两杯酒,一杯递给戴夫,一杯留给自己。戴夫道了声谢,小抿一口,之后便什么都不记得了。

当戴夫恢复意识时,他发现自己躺在一间旅馆浴室里,全身盖满了冰。

戴夫心慌意乱,四处张望,想要弄清身处何地,为什么会到这里。突然,风把窗吹得来回响,接着门也响起来。看了一圈发现一张字条,写着:

这个故事我只写了一半,大家看到这里是否很想知道那张纸写了什么,后面的故事是什么吧。

我们都经历过为了追下一集电视剧,不愿放弃而去做其他事情,我们非常讨厌广告,希望它快点结束,甚至我们眼困也熬夜去看。

这是因为导演在设计情节中,每集的结尾都要留下悬念,让你迫切地想知道答案,这样才能诱惑你不断地追下去。

人们是难于忍受没有答案的问题的!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每次考完试都想立刻知道答案,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当我们走出考场看到同学时,就立刻想去对答案,即使知道这样会影响心情,但总是忍不住。

我们猜谜语的时候,想知道谜底的那种心切,大家应该也体会过吧。在我小的时候,有空的时候家人经常给我讲谜语,老是追着大人们说出谜底。然后大人们以此来要我们做某件事,如家务才公布。

像古代人们不知道为什么下雨,但也不能让你没有答案呀,于是构想一套“龙王、风婆、雷神”组成的下雨系统,把下雨解释为神仙的操控。这虽然毫无根据,但是以形象化和简单的手法,解释了下雨这一未知现象,填上了心中的疑问。

老师在每节课的结尾,都应该在知识点上知道悬念,让学生期待下节课想了解答案,甚至激发更多学生花平时的时间在解决这些问题。

你们回顾一下,你们老师有多少节课在结尾时制造悬念,制造问题的,反正我接触的不多。

三、有正反两派

每一部电视剧都有正反两派,这是一个最大的对比。能让情节带动观众的代入感,站队等行为。

世间本来就是以各种对立面存在:有阴就有阳、有水就有火、有正就有邪。(如有男就有女,女生越来越男性化,必将男生会越来越女性化)

电视剧就是由正反两派的斗争中进行展开,这也造就各种性格的的演员,原型都是来自现实中。如果一部电视剧没有冲突、没有决斗、没有各性格的演员形象塑造等,那就难于吸引人。

如《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有纪晓岚的清廉就有和珅的贪污,以及以纪晓岚为清廉的身边角色形象,与以和珅为贪污的身边各角色,构成了有血有肉,比较丰满的情节。

但大学课堂上,没有各种角色形象的突出,正反两派也不明显。那该怎么设置呢?

**1、老师方面:**把各个学科的老师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散乱各自没有交集。然后老师之间进行课堂教学比较,在这过程中就会塑造各个老师鲜明的性格,还激烈老师的活力。

**2、学生方面:**做好的一定要及时表扬,做差的一定要批评。但我们专业课程已经很少有这种明显的比较了,没有正反的两面性比较。

而且因为很多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文化有所差异,而且各有自己的事做,学生之间的交集不多。这样在班上整体的各角色表现不太明显,整个集体缺乏丰富的沟通,而且很单调。

所以班主任应该在这方面创造更多有意义且有助于学生之间形象塑造的活动。

四、不断反馈观众的情节猜疑

在看电视剧时,我们的内心是很积极地参与的。

我们总喜欢猜男主到底和谁在一起呢?这场决斗谁会死,失败还是成功?这次潜伏他能不能拿到证据?

反正内心随着情节在不断地猜疑,而且很快在电视情节中得到反馈。噢,这个男二号竟然死了,这次潜伏任务被日本兵抓去了,我喜欢的男生终于和女主结婚在一起了……

可现在一些大学在课堂上,很少得到反馈的。

我们没有了像中学的周测、月考、期中考试等等,而且那时都会进行反馈评讲。像我们系,平时很少作业,布置作业很少得到反馈,然后期末考试过了就过了,只是为了不挂科。但自己收获了什么,收获多少完全不知道。

这就造成很大学生不听课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曾经举个例子说明反馈的重要性:

因为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进化出一套对目标即使反馈现象的上瘾机制。只有在不断立马得到反馈,然后快速做好调整才能更好的生存与进化。

这种基因其实在远古时候就开始有了,那时候人类没有现在那么多武器,遇到危险情况(如出现一只老虎)需要立刻发出信号,及时反馈给部落的人。

**所以游戏为什么那么吸引人,**同样他有即使反馈的设置。每杀一个妖怪就会飚出一些数据分数,还有各种攻击力、防御力的数据变化反馈。

反馈如此重要,大学的教学设置竟然没有好好去利用。像我们专业有些老师,就是照本读宣,平平淡淡,没有讲解学生的情况,没有关心学生的进度如何,然后反馈给学生。

比如参加各种比赛,获奖是少数的,而且获奖你也不知道自己好在哪,没有人跟你分析。有时候还存在很多运气,以为这样就是好的。我看了很多获奖策划案,很多一些原则都犯错误,但没人跟他反馈是不知道的。反正我们专业获得这样的反馈不多。

电视剧能不断反馈情节给观众,课堂设置也同样需要这样做,不要以为大学了就什么都靠学生去自学。

五、有节奏地不断制造情绪体验

电视剧的整个故事框架中,有节奏地制造小高潮点,时不时激起观众的情绪爆发,让观众得到情绪的体验。

一些优秀的电视剧还懂得利用人性中的峰终效应!

**何为峰终效应?**指人们对一件事的印象,往往只记得两个部分:一个是过程中强体验,成为“峰”;一个是最后的体验,称为“终”。

比如有一些儿科医院的医生,在给孩子打针或手术后,都会立刻给小孩子送礼物,给他们最爱吃的东西。这样过程即使很痛苦,但最终得到一个很好的结尾,等过一段他对疼痛的印象就不会太深,如果有再次打针就不会大哭拒绝了。

但很多人不会用这个效应,我观察到天津很多线上水果公司,专门做高校市场。他们无论大节小节,都在搞促销。但整个过程没有一个非常大的活动作为区开来,期末有时也没有一个让人感知到很好的优惠活动(因为很多即使有优惠活动,但和平时那么多次活动相比,就没有感知到他的很好了)。他们在“峰”与“终”都没有很好的设置。

电视剧也会利用这点,在整个故事中,肯定会铺垫很多小情绪,埋下很多伏笔,时机一到,就通过某个情节推向高潮,激发你的情绪爆发。

如会激发你的哭,激发你的笑,激发你的深沉的思考……

在结尾时大多都是很好的故事,皆大欢喜。要么有情人最后在一起,要么战胜邪恶对手,要么内心得到解脱等等。

在课堂上同样非常适合运用,在整个上午或下午的讲课时,制造一个很好的听课体验,在准备下课时,制造一个很好的“终”。如有的老师准备下课给看一下视频,或讲一个故事,或提前一点时间下课。在整个学期准备结束时,应该和同学搞一个欢乐的活动庆祝一下。这样会在同学留下更好的印象。

我记得初二时班主任对我们非常严,经常被骂,做错三次作业就要当同学面把你作业给撕了。布置特别变态的作业,还不能有任何作弊情况,一旦发现,不仅会罚,而且有时也会当堂把作业本给撕烂。

可是到初二第二学期,她的态度逐渐变好,等第二个学期准备结束的时候,她管得很松,还经常和同学交流很多。很多同学由之前的恨意逐渐改为敬意,我们那个班主任把峰终效应运用得炉火纯青。

对了,她一直在学习心理学,我猜她应该早懂得这效应了。

结语:

虽然电视剧会让你看得很爽,但一些人想在放假时通过追剧放松一下,这是非常错误的。为什么?

因为长时间追剧,你会觉得自己很颓废,一个假期你会越看越烦。放松变成心理的负担!

因为我们人类在百万年的进化中,大脑通过“快乐感”奖赏我们的某些积极行为,同时通过“疼痛感”惩罚我们的某些负面行为,以保证我们能够活下来并且延续自己的基因。

而不论在什么环境中,长时间的被动娱乐(不需要任何体力、脑力的参与)都不利于我们的生存以及基因的延续,所以大脑会对这种行为进行惩罚,让我们因为这些行为而变得“抑郁”“焦躁”和“无聊”。

我们大部分人不太知道这点,所以休假越休越烦,看电视越看越无聊。

(结合李叫兽曾说过内容)

所以一定要适度,不要一整个假期都在追剧,做点其他有意义的活动。等收假才有一个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