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百余年来中国文化试了四条路,只有一条走得通

图片

1840年,英国人的坚船利炮,让这个有着三千余年历史的古老帝国,再也不能继续装睡了。

面对汹汹来犯的西方文化,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成为了我们的必修课。

思想大家殷海光在其经典名作《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中,历史性地回顾了中国人曾选过的四条道路,并认为只有最后一条才是正确的。

第一条路:抱残守缺

图片▲大学士倭仁画像

这条路,最早是大学士倭仁用来反对恭亲王奕䜣洋务改革主张的。倭仁认为,国家兴亡的关键是人心而非器物,西方文化一文不值,更何况西方人是仇人,不能学他们的东西。

进而,他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古代处处强于今天。后来的义和团运动就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哪怕到了21世纪的今天,很多人依然持有这种想法。

对这种观点,殷海光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中反问:如果事事都是古代的好,那么人类历史有一百七十万年,上古人类是否比今天过得更好?六千万年前的爬行动物更为古老,他们今天何在?

最后,他毫不客气地说,“他们缺乏对新形势的反应认识,缺乎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是“神经僵冻”的秋蝉。对于中西之间巨大的现实差异视而不见,喊着“刀枪不入”去面对现代化武器,只会自取灭亡。

第二条路:中体西用

图片

▲中体西用的重要著述:《海国图志》《校邠庐抗议》《劝学篇》与推广《劝学篇》的上谕

这条路,最早由张之洞提出。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和西方在技术领域的巨大差距,所以基于救亡图存的目的,提出了引进西方技术成果,但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制度典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魂,以西方现代技术为手段。当下很多支持现代化的中国人,面对西方依然也是持有这种工具主义。

**然而殷海光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中认为,不存在可以脱离了“用”的“体”,“任何文化要件的存在不可能有形上与形下的截然划分”。**不打破敬鬼神的传统,就没法通过解剖学发展现代医学;不画人体就学不会现代美术;不打破传统的教育选拔思路,就难以发展现代科学……中体西用归根结底只能是一种空想。

第三条路:全盘西化

图片

▲鲁迅与胡适

这一主张在五四早期深受推崇,胡适、鲁迅等知识分子一直倡导,后来的柏杨、李敖等知识分子也对其颇为认可。他们觉得,要想改变中国文化,首先就要承认中国文化“处处不如人”,要从灵魂上进行改变。其实今天很多极端西化的人,也是如此。

但殷海光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中认为:

**第一,中国文化不是处处不如西方。**他指出,西方文化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西方文化在越南战争期间,已经暴露出种种弊端,全盘西化必然也要面临这些问题。

**第二,中国文化必然不能全盘西化。**他引用安东尼·华莱士的说法,认为“如果要将一个文化改变成为一个外来文化,那么必须改变这一文化里的文化分子之基本模式性格结构。”

比如,西方文化的每一次变迁中,宗教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宗教从未扮演过主要角色。又如,汉字这种表意文字和汉语这种没有时态,没有语态,没有位格的语言,造就了中国人与西方人完全不同的思维。

所以,他的结论是:“我们不要想到实行一次‘文化洗脑’,来欢迎西方文化。这既不可能,又无必要。”

第四条路:兼收并蓄

图片

以上三条路,有一个共同的假设,中西文化是两条平行线,完全没有相通之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或者只能强行缝合到一起。但事实上,中西文化之间,曾经有相当大的交集。

中国文化与现代西方文化渐行渐远的转折点,其实是周秦之变,在此之前,中西文化在精神内核上的差距远远小于后来。孔孟的民本思想与西方文化中的民主思想,孔孟的仁义主张与西方文化的博爱思想,其实差异远没有想象中大。

**因而,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中,殷海光把主张复古的谭嗣同和梁启超的思想当作自由主义的先声,**他认为,传统中国文化中,有着不少优质的思想资源,这些思想资源,完全可以与西方文化中的优秀一面兼容,从而让中国文化浴火重生,形成适应新时代的中国文化。

此外,他用相当长的篇幅,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中国文化要兼容并蓄,依托融合孔仁孟义、佛家慈悲、基督博爱来实现道德的重建;要通过自由和民主来实现制度的重建。

依然处在现代化转型延长线的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思考。

图片

本书自1966年出版,到今天已经过去了近60年,然而,当我们今天回顾这本书时,其提出的中西文化融合思想已成为思想界公认的正确方向,也切实地改变了海峡两岸的中国文化。

作为第一本应用科学方法论研究中国文化的通论,本书具有很强的开创性和前瞻性,值得每一个关心社会现实,关心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细细品读。

自80年代末引入内地以来,本书曾影响了几代人。但从2017年开始,本书处于绝版状态长达七年。我们深知其价值,与出版方一起努力,复活了本书,并且按照典藏版本的标准做了装帧设计,还获得殷海光先生的学生,著名哲学家陈鼓应老师授权,收录其万字长文作为导读,此外,还增补了殷海光先生的两篇重磅文章,增补内容近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