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性骚扰诬告事件,不善良就是智力缺陷的杨女士,沦为工具的肖同学

图片

文 | 切茄且郄

武大杨同学诬告肖同学性骚扰事件,目前法院已经明确了肖同学的清白,不过学校还在沉默,校长接受采访说“等待上级安排”。估计大家慢慢忘了也就过去了,跟大多数热点一样。这些年不都这样嘛。

但是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先来看看来龙去脉,好有自己的判断。

一、怎么个事儿?

两年前,肖同学在学校图书馆学习的时候裆部挠痒,坐在对面的杨同学认定是在对着她自慰,于是状告其性骚扰。

学校起初还是正常的,因为视频录像和监控录像都明确显示,肖同学是在挠痒。但是在杨同学掀起的舆论狂潮压力下,学校立刻推翻之前的结论,以“不雅”“影响大学生形象”为由给了肖同学记过处分。

“不雅”,一个既没有定罪,又能平息舆论的巧妙用词,充分显示了中国一流大学的智慧。

然而事件的核心问题就含混过去了。这个核心就是,肖同学有没有性骚扰,以及,图书馆桌下挠痒,哪怕是裆部,值不值得一个处分。

幸好,朋友们,幸好杨同学不依不饶,借着舆论狂潮将肖同学告上法庭,而法院没有受舆论胁迫。经过多名专家研判,杨同学提供的视频证据和学校监控均显示,肖同学的动作不符合自慰特征,就是在挠痒。因此法院驳回了杨同学的诉求,杨同学败诉。

看完杨同学提供的,据说她断断续续偷拍长达两个小时的桌下视频,我拿自己当实验样品测试了一下。假如我裆部瘙痒,我坐在椅子上,前面是桌子,一手撑着桌子一手去挠痒应该是什么样的动作,结果就是跟肖同学的动作一模一样。另外作为一个如假包换的直男我就直说了,自慰动作不可能是那样。

当然我的实验不足为据,我只是喜欢自己求证,自己判断。但是专家和法院的结论可不是像我这样随便挠挠裤裆就下定的,应当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

至于肖同学为什么坐在图书馆持续挠痒,肖同学母亲给出了充足证据,一沓厚厚的病例。肖同学只是一个被皮肤病困扰多年的患者。

这时候杨同学依然不依不饶,将肖同学的信息公布在网上继续引导网暴,并且在自己保研成功后在网上发文炫耀,还在言语中奚落嘲讽威胁因为此事已经家破人亡的肖同学。

这时候广大网友反应过来了,舆论调转矛头开始声讨杨小姐,并且对武汉大学发出疑问,既然法院已经还了肖同学清白,学校为何没有撤销处分?学校目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动作。事情大概就是这样。

**、杨小姐的****智力缺陷**

我倒是不想声讨杨小姐,包括网友扒出她硕士论文抄袭之类的问题,都爱咋咋地。

我就是想说,这件事情再次给我们提了个醒,网络热点当我们作为观众的时候,真的不能过早下结论,让子弹飞一会儿。毕竟大家都不是当事人,事情永远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内情。热点事件反转再反转的戏码已经上演过多少回了。

当然我也知道上面这些话有多么无力,下次再有类似事件,舆论还是会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成为主导当事人命运的重要因素。

不只是肖同学一家,如今偏执狂躁的杨小姐弄不好要把自己也玩儿进去了。我倒也乐于见到她在自己种下的因果中得到自己该有的命运。

整个过程中,是同样偏执狂躁的舆论氛围给了杨小姐得寸进尺的底气。

她抓着自己无法正确判断其性质的“证据”,仗着她实际上根本无法理解和驾驭的舆论狂潮,对一个无辜男生发起猛烈攻击。并且在事实确凿连法院都不站在她这一边的情况下,依然能执迷不悟试图再次利用舆论去赶尽杀绝。

怎么说呢,这种人在我这里就是严重智力缺陷的选手。不善良,就是一种智力缺陷。人群中如果识别到这种人,一定要及时远离。

**、还是工具**

另外不建议大家以性别为立场,我是男的所以站肖,我是女的所以站杨,没必要。站队本身就不重要,重要的是真相和公道,我们作为旁观者如何看待,以及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

所以我还想聊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我看到新闻后想到的第一个问题。

那就是,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谁为谁服务?谁是主体,谁是工具或者材料?

正常人都会认为人是主体,社会是工具,社会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而服务的。如果反过来,人成为了满足一些社会标准的工具,那人的存在就毫无意义。

拿这件事来说,肖同学患有严重的皮肤病,那么为这种病开发的药物,通过市场的手段来到肖同学手中用来治病,这时候社会的意义就是培养了一些医学人才,研究治病方法,满足病人的需求。

当然说得更细一些,这些医学人才这时候也是工具,他们提供医疗服务,以换取自己被其他社会成员服务的机会。正如肖同学在武大学习法学也是在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好工具。

但是说到底人还是核心,其他人做工具的时候也是为人本身服务的。

同样道理法院也是一个工具,它提供的产品叫“查明真相、主持公道”,此案中的法院也很好地发挥了它的工具作用,还了当事人公道。

而同样是这件事,武汉大学就扮演了一个把人当成工具的角色,而且这个工具不是为市场服务,而是为一些虚无缥缈的虚幻概念服务。

肖同学缓解疾病带来不适裤裆挠痒**,学校给处分理由是不雅”。这个“不雅”,以及所谓的“大学生形象”,就是属于社会的一个虚幻概念肖同学裤裆舒不舒服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要求大学生”****。**

经常有人说市场经济把人异化,实际上这种“雅”的社会要求才会真正把人异化。被异化的人才会把“雅”的优先级放到“挠痒”之前,而且还不是什么重要场合,就是个图书馆桌下而已,甚至如果没有杨女士费尽心思偷拍都不会有人看到。

这时候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关于一些地方的中学生因为学校作息严格,一个星期才能拉一次屎的新闻,这才叫异化!这时候学生变成了纯纯的工具,甚至零件,只为一些学校指标服务。

其实,“不雅”二字也只是学校用来解决其他问题的工具,这个其他问题就是一个无赖以及汹涌的舆论。这个“不雅”处分背后是对舆论深深的恐惧。以“国格”为由开除一个女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就是平息舆论草草了事,学生的个人命运算个屁。

当然我知道学校领导也是普通人,也会害怕舆论。但是既然他们这样处理问题,践踏学生的尊严和名誉,他们拿什么教育学生?拿什么号称一流大学?

上学的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要正直,要有担当,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面对如此事实明确的案例,他们做到有担当了吗?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了吗?在能哭能闹的无赖面前,在汹涌的舆论面前,学生挠个裤裆睡个觉都能背上处分了是吗?害怕舆论背后真正害怕的是什么我就不多说了,全在开头校长采访那句话里。

你看,一旦人的价值在一些人眼里不那么重要,那么弱者就很容易成为工具甚至耗材,被用来添砖加瓦、抵挡汹涌潮水。在不成熟的社会里,由于个人价值时常被忽视,所以这种事一点都不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