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效应:政府权力扩张是条不归路

《独立评论》2025年春季刊——由加州奥克兰市倾向自由意志主义的独立研究所出版的季刊——聚焦了一场关于罗伯特·希格斯(Robert Higgs)研究的学术研讨会。

这场研讨会回顾了希格斯对于理解"社会动荡时期政府扩张现象"的贡献。希格斯的原创研究和研讨会的后续讨论,为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预测美国未来可能的政治轨迹提供了重要参考。

希格斯的背景与学术遗产

罗伯特·希格斯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68-1983年任教于华盛顿大学(笔者曾在1970年代与他短暂共事),后担任拉斐特学院讲席教授,晚年任教于西雅图大学,并于2015-2016年成为乔治梅森大学莫卡特斯中心首届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杰出客座教授。他出版了多部著作和大量学术论文,现已退休并定居墨西哥。

作为独立研究所和米塞斯研究所的双重资深研究员,希格斯的研究主要继承奥地利学派传统。读者可通过米塞斯研究所官网阅读其部分著作(此处省略原文链接)。

“棘轮效应"理论

希格斯1987年的代表作《危机与利维坦:美国政府扩张的关键时刻》提出:每当战争、经济萧条等危机爆发,政府规模与权力就会像棘轮装置般单向扩张——危机期间急速扩大,危机后虽有收缩,但永远不会回到原有水平。这种"危机-扩张-部分收缩"的循环模式,已成为解释政府持续膨胀的经典理论。

20世纪典型案例包括:

  • 大萧条(1929-1941)

    :联邦政府创立社会保障体系及众多"字母机构”(如SEC证券交易委员会),虽后期有所缩减,但政府规模永久性扩大。

  • 二战(1941-1945)

    :物价管制、工资税代扣、大规模征兵等措施成为常态,战后虽取消物资配给,但税收制度和军事动员体系永久保留。

  • 伟大社会计划(1965)

    :医保、医疗补助等福利项目因广受欢迎而持续至今,如今占据联邦预算三分之二,成为财政赤字主要来源。

  • 反恐战争(2001起)

    :《爱国者法案》扩大监控权限,“永久战争"消耗巨额军费,国会未能有效制衡总统战争权。

  • 2008金融危机

    :《多德-弗兰克法案》强化金融监管,尽管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前景堪忧,但核心监管框架依然存续。

  • 奥巴马医改(2010)

    :联邦政府深度介入医保体系,虽特朗普取消了强制参保罚款,但法案主体结构仍然完整。

  • 新冠大流行(2020-2023)

    :各级政府实施封锁令、疫苗强制、关闭学校等政策,对社会运转造成长期影响。

新形势下的潜在危机

当前,学者们关注三个可能引发新"棘轮效应"的领域:

  1. 核武升级

    :美俄核裁军进程可能因朝核、伊核问题出现倒退,重新刺激政府扩权。

  2. 中美博弈

    :两国互动中的危机可能形成"扩权竞赛”,导致政府职能持续膨胀。

  3. 疫苗研发模式

    :“曲速行动"建立的公私合作机制在疫情结束后继续运作,可能成为政府干预市场的新模板。

现实困境:改革反而引发危机?

特朗普政府的减政尝试正面临严峻挑战:裁撤教育部、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等机构的计划遭遇法律诉讼和舆论抵制,甚至被反对者称为"宪法危机”。在气候政策与移民管控领域,不同立场的激烈对抗可能催生新的政府扩权:

  • 气候议题

    :政府强推电动车补贴、限制传统家电等政策可能引发反弹,反而刺激更严格的管制措施。

  • 边境危机

    :拜登时期的宽松移民政策导致边境失控,若因此催生强力管控机制,可能形成新的权力扩张。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为缩小政府规模所做的努力——无论是淡化气候议题还是加强边境管控——本身可能因社会反弹而引发新的危机,最终导致与其初衷相反的政府扩权。这种政策悖论,恰恰印证了希格斯"棘轮效应"理论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