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受到围攻,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

李佳琦受到围攻,背后隐藏着一个秘密

大家好,我是老古。

10月24日,有京东采销人员在朋友圈公开喊话称李佳琦涉嫌“二选一”。

图片

李佳琦的回应是:李佳琦直播间和海氏品牌没有签订所谓的“底价协议”;李佳琦直播间从未要求品牌进行任何的二选一 ;李佳琦直播间商品的定价权在于品牌。

但事件的发展并未因回应而平息。

据网络流传的一份美ONE(李佳琦所在企业)和品牌方的协议称,美ONE要求品牌方在指定范围内给予最大的促销力度,最优惠价格的范围为淘系平台(包括但不限于淘宝/天猫店铺、主播直播等淘系内容渠道)、其他电商平台和线下渠道。如若违约,品牌商需要向消费者退还五倍差价,并向美ONE赔偿违约金。

接下来,另一个直播大咖,也对李佳琦发起攻击。

相关视频显示,在“疯狂小杨哥”直播间,主播七老板愤懑不满地质问“我们比李佳琦低了多少?”,并吐槽“我们啥都不用卖了”“心眼子比针还小”。

事情起因,按大小杨哥的表述,是自己的直播间商品售价低于李佳琦的,导致链接下架。

小杨哥表示,自己“破价了”,卖得比对方低就不能卖。

大杨哥举例称,库存有一百个,李佳琦卖七八十个,商家一定和他合作,卖的多了就有权利,挟持商家,表示平台官方也很无奈。

好了,事就这么个事,但是李佳琦已经被怼上热搜,并且无数网友正在呼唤神龙,让负责反垄断的政府机构出马管一管这事。

真相是什么?

李佳琦上了热搜,无数吃瓜群众开始讨伐他了。

可是,这是一件很显而易见,正在全球到处上演,并且制造了无数灾难,普通人只要基于常识就能想明白的事。

背后的秘密非常简单,就是不同的企业在竞争。

企业竞争,大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比谁的服务好、谁的价格低、谁的质量高,但是,企业家并不是白莲花,企业家往往也是社会灾难的制造者。

这次竞争,就跳脱了企业常规的竞争模式,京东和小杨哥开始通过舆论来发动对李佳琦的攻击,背后的意图很清晰,引神龙下场,干掉李佳琦。

所有在评论区参与攻击的人,不过是京东和小杨哥的手段,他们在正常竞争不过李佳琦时,采取了煽动民众、制造舆论、逼迫李佳琦就范的龌龊手段。

我写过很多篇文章来说明舆论对于政治的影响,当舆论能影响政治时,很多人就很容易采取这种手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京东,干这种事,不是一回两回了。

二选一垄断的控诉,他不是第一次使用。他第一次是用在了对阿里的控诉上,时间也就是双十一期间。

早在2016年,京东就开始了此类舆论的发动,他针对的就是天猫,因为阿里的天猫战略,正是对京东的最大威胁。

经过长达四年的舆论煽动,最终阿里被政府巨额罚款。

打资本的氛围,不仅仅来源于司马南,京东这样的企业,其实是最大的驱动者之一,这种企业驱动舆论的能力还很强大。

可以确定地说,京东就是推动中国反垄断执法的最大幕后推手,其目的就是在正常竞争打不过的情况下,使黑手段。

这样的事情,很多。

图片

这两天,马斯克就开始骂TikTok了,为什么,就是因为推特是TK的竞争对手。

而脸书早就发现了这一点。

《华盛顿邮报》3月30日的一篇报道,引述一系列内部邮件,揭露了脸书母公司Meta雇佣亲共和党的咨询公司,连续数月通过美国地方媒体编造谣言,对TikTok发起全方面舆论攻击。

现在美国对中国发起的算法芯片的禁运,原因是什么?

人工智能是未来的超级赛道,中美两国企业的人工智能发展程度,本来是接近的,修理中国的企业,用控制人工智能芯片的方法阻止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才是背后的内驱力。

欧盟为什么发动对中国的新能源车、光伏太阳能的贸易手段?

不就是欧洲的很多企业干不过中国的企业,于是找上政府要求干预吗?

作为经济学的科普者,我当然经常挺企业,但我们挺的是企业家在市场中的自由竞争 ,而不是挺具体的企业家个人。

中国的这些企业家们,为了竞争,为了拿下市场,用过很多非市场化的手段,这几年的打资本的氛围,其实与他们在舆论上攻击对手有很大的关系。

赵一鸣,为了和腾讯竞争,去法院告腾讯,说腾讯应该允许抖音的即时通讯软件在微信上传播,并发动舆论控诉腾讯垄断。

这相当于说,你得支持我来打败你,你要是不支持,你就有问题。

马云也曾经在社交软件竞争最为激烈时,直接在公开场合,指责腾讯搞垄断。

甚至阿里旗下的饿了么起诉美团二选一,还赢了。

当年的360的二选一案,就是周鸿袆这样的流氓企业家发起的,他把自家的软件植入QQ当中,用户点击QQ上的按钮可以转到360的软件上去,他居然大言不惭地发动舆论来批评腾讯。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他们能发动舆论呢?

吃瓜群众为什么会沦为打手?

当企业家通过舆论来整竞争对手时,他是需要一个前提的,那就是吃瓜群众对这个问题有误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被利用者,成为了企业家打击竞争对手的舆论打手。

比如,李佳琦事件中,李佳琦要求品牌方给予最低价,这是一个双方自愿签署的契约,这是完全合理的,李佳琦之所以能这么做,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他有实力卖出更多的货,品牌方才会答应这一条件。

这是最基本的商业规则了,我能卖到最多的量,我就能要一个最低的价。

如果你给我这种销售量最大的企业的价不是最低的,那么,我为什么要来卖你的货呢?

京东如果牛,那你也把你的单品销售量搞上去,品牌方自然也会抛弃李佳琦,拥抱京东,你京东的销售打不过李佳琦,凭什么要求对方给你最低价呢?

更何况,京东定的售价,是在品牌方明确拒绝的情况下,强行制定的,这已经违背契约了。

契约是什么?契约 就是法。双方自愿签订的契约,就是法律的本身。法律不是告诉你契约应该怎么签 ,而是要保护基于自愿签订的契约能执行。

整个过程,李佳琦哪有错?

京东和小杨哥想订下更低的价格来与李佳琦竞争,但是,品牌方不同意,你怎么能在对方不同意的情况下,强行开卖呢?这不就是违背了基本的契约精神吗?

品牌方因此要求下架,因此对京东发律师函,这是基于品牌方与他们之间的协议,一切是照着协议的规则来的。

企业当然拥有自己产品的定价权,可以自由制定规则,哪个渠道定什么价,这是企业自己的决策权。

京东和小杨哥居然想没收人家的权利,这岂不荒唐?

他们打着为消费者好的旗号,却漠视品牌方的权利,这连基本的市场规则都不想遵守了。

只有一种情况下,品牌方是不能控价的,那就是京东和小杨哥,把对方的货买回来,放在自己的仓库里,变成自己的产品,那他们才能拥有定价权。

但京东和小杨哥都不过是在代销而已,货的产权依然是品牌方的,你怎么可能越过品牌方自己定价呢?

这种行动,才是真正的耍大牌。

吃瓜群众之所以上当,因为吃瓜群众们往往喜欢支持弱势,批评更强大的那一方,他们以为,强大的那一方就一定是错的,卖货更小的,就一定是对的。

且不说,只是一个最低价协议,是企业双方自愿的合同,就算是二选一,那也是合理的。

比如,你是一个商场的老板,你要搞一次大规模的营销活动,要投入很多的钱来宣传这场活动,那么,要求商场里的商户在这一天,不要参与别的商场的活动,有什么问题?

你要么参与我的活动,要么参与别人家的活动,否则,我怎么计算我的投入与产出?让我花钱给别人的商场做营销,我怎么会愿意?

活动当天,你在我的商场是特价,在别的商场也是特价,那消费者为什么要到我的商场来买,我的营销活动的投入不是白搞了么?

只要是双方自愿契约,就是合理的,对方不同意,可以不参加,这怎么会侵犯他人的权利呢?

更为深层的原因是,吃瓜群众往往认为市场份额大就是垄断。

其实,在市场经济当中,只有规模大才能效率高,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如果中国不允许规模大的企业出现,规模大一点就认为是垄断,那么,中国经济就没有未来。

没有大企业,你能对抗谷歌、微软、脸书、苹果吗?

如果中国全是一堆中小型企业,他们在企业的全球竞争中,就是被碾压的对象,因为中小企业效率不够,没有钱投研发,没有钱开发更好的产品。

而大企业也不会在价格上构成垄断,让消费者利益受损。

只要大企业所在的领域是开放的,拼多多不也迅速崛起了么?任何企业不管规模多大,随时面临竞争对手,他是没有什么垄断收益的。

IBM现在如何?诺基亚如何?柯达如何?这些当年的世界霸主,不也没落了吗?

这些吃瓜群众们不知道,哪怕以他们爱国之目的,这些手段这些舆论正在摧毁中国的大企业,让他们的竞争力减少,让税收减少,让他们创造的就业机会在减少。

印度人不仅这么想,还这么干,印度连沃尔玛都不许开,你太大了,得让中小商家来开,结果是印度工业制成品的价格远比中国要高。

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受损的。印度也没有诞生过几家世界级的企业。你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来源于印度呢?空有十几亿人口,却不能出现优秀的企业,为什么?是印度的吃瓜群众不让出现。

这不是SB么?难道我们要学印度,天天逮着这些优秀的大企业天天打吗?打李佳琦,本质上就是打淘宝,打阿里。

这二十多年来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能让你明白吗?没有大企业,你哪来的免费的微信用?你能用上支付宝、微信支付么?你能点外卖么?你能在网上买到这么便宜的商品么?

保护市场经济,保护契约社会

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就是一切按契约办,契约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因为所有的交易,都是由契约来保障的。

只要契约是双方自愿的,那么,保护契约,就是保护产权,就是保护双方自主决定自己财产、自愿进行交易的权利。

企业之间的竞争,如果是迎合消费者,努力服务消费者,这是良性的,如果通过舆论来引出神龙来管制对方,那这是政治手段。

中国是贸易战最大的受害者,而贸易战、每一次的反倾销事件,背后都站着一堆美国企业、欧洲企业。

打不过了,就耍流氓,这就是本质。

保护自由贸易,保护市场经济,是全民福祉之所在,也是中国国运之所在,反封锁,反贸易管制,正是当下中国努力应对的事情。

那些天天通过政治手段、舆论手段来搞死对方的企业,不应该得到尊重,他们应该是大众鄙夷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