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黑帮、流氓、游民、饥民——中国文化的五大暗流

图片

一提到中国文化,您会想到什么?有人说是先秦诸子、儒释道中的哲学思想;也有人说是李白、杜甫、苏东坡笔下的诗词歌赋;还有人说是书画、瓷器、京剧等别样艺术。

然而,这些其实都只是中国文化长河的表面,或是写在教科书的庙堂文化。真实的中国文化,不仅有明显的庙堂大传统,还有内隐的民间小传统,这些不为人所谈论的暗流文化,其实才是真正影响中国人内心、思维与行动的“主流”。

透过五部研究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作,王亚楠《中国朋党史》、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等经典著作,我们可以认清这五股暗流。并以此为根基,结合殷海光绝版已久最新复活的经典之作《中国文化的展望》找到当下中国文化的困境与未来。

第一股暗流:朋党文化

中国有着漫长的皇权史,伴随而生的就是漫长的官僚史。有人的地方,有权力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党同伐异,就有朋党。

汉朝的宦官与士人的党锢之祸、唐朝的牛李党争、宋朝的新旧党争、明朝的东林党争、清朝帝党后党之争。中国历史上可谓党争不断,且愈演愈烈。所以朱子彦在**《中国朋党史》**一书中说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史同时也是一部朋党史。**历史上不少有识之士也认为,导致中国历史乱源之一便是朋党。

漫长的党争历史,自然就塑造了一个党争文化。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人都特别喜欢讲圈子、地缘、业缘关系,党同伐异,成为常态。各个阶层、集团、社团、宗派也都热衷于党争。而大多数党争是权力之争、利益之争、意气之争,没有什么固定阵线、道德原则可言。

所以儒家至圣先生孔子才会不停说到——君子不党。可见克服这种朋党文化之艰难。

图片

第二股暗流:黑帮文化

如果说庙堂之上的权力斗争,是某种合法性斗争;庙堂之下、社会之上还存在着一种非法的权力斗争,那就是秘密社会,也就是黑帮。

明清以来,白莲会、天地会、三合会、哥老会、洪门遍及中华大地。无论是对各地的治安,还是当时的中央统治,都带来了极大威胁。**平山周在《中国秘密社会史》一书中,甚至发现革命党、军阀、国民党内部都有大量的秘密社会人员。**孙中山、秋瑾、蔡元培等革命党人,甚至就真的加入过洪门。

我们同样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黑社会”的社会史。

这些黑帮的古老传说被加工整理为戏曲、小说以及后来的影视剧,构成了一种黑帮文化。最典型的莫过于港台的黑帮题材电影、以郑伊健、陈小春为主演的各种《古惑仔》电影。黑帮文化塑造了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对社会的某种暴力想象,认为有带头大哥就有饭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如今已经很多中年甚至老年人,还经常怀念古惑仔中的各种所谓兄弟情、江湖义,可见其影响之大。

图片▲五洲洪门恳亲大会代表团合影

第三股暗流:流氓文化

和黑帮异曲同工的则是流氓。黑帮往往是一个集团,而且有可能真的替天行道,除暴安良;而流氓更多以个体原子化的形式出现,走街串巷、欺压良善。

《水浒传》中的“京师有名的破落户泼皮”牛二,他完全是一个市井闲人,流氓无产者,就靠在街头碰瓷、敲诈为生,逼得武功能力与林冲不相上下的杨志锒铛入狱。

**陈宝良在《无籍之徒:中国流氓的变迁》一书中认为,流氓是社会过剩的劳动阶级,也是侠客堕落的产物,是社会上暴力性力量的一部分。**流氓的频繁活动,干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威胁有产阶级的利益,甚至导致社会局势极不稳定。

两千多年来,流氓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流氓文化也随之渗透至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领域。刘邦、朱元璋这样的开国皇帝,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流氓。对流氓来说,社会的法律、道德规范一概不具任何约束力。能力大的时候做皇帝,能力小的时候做地头蛇。

中国贵族文化的没落,与流氓文化的繁荣,往往相辅相承。

图片

第四股暗流:游民文化

流氓、黑帮之外,还有一股相似但又不同的力量,那就是游民。游民是宋代城市经济兴起后失去宗法约束的无业游民。他们不同于遍及全国各地、啸聚山林的黑帮;也不同于在农村更普及、更常见的无赖流氓。

彰显游民意识的游民文化,主要体现在四大名著中的两本——《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两本书其实都出自游民知识分子之手,也是游民文化最有力的传播者和效仿者。宋江的阴险腹黑、李逵的滥杀无辜,桃园三结义中的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构成了普通中国人,特别是男性的社会意识。

游民文化往往表现出中国传统思想意识中最黑暗、最野蛮的一面。王学泰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一书中,将其总结为四大特征:强烈的反社会性;在社会斗争中最有主动进击精神;注重拉帮结派,注重团体利益,不重是非;自我约束、文明规范以及社会生活必需的文饰,统统消失。

宋代以后,一部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流民史,也是一部游民文化泛滥、传播被广泛学习的历史。想想如今中国人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痴迷,就知晓了。

图片

第五股暗流:饥饿文化

如果说上述几种文化,还有一些外显特征,这第五种文化则是彻底的内隐,埋藏于民族集体记忆、集体无意识的文化,那就是饥饿文化。

中国是一个漫长的农业国家,在与其伴随的皇权专制体制下,天灾人祸合流下,往往灾荒无数,进而引发大面积的饥荒。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依托中国历代典籍中的灾荒记载,统计分析了从远古殷商时代直至1937年中国的灾荒历史。可以说,中国人是在长期的饥饿中度过一生的,饿死的人数简直无法统计。

长期的饥饿民族记忆,造就一种独特的饥饿文化,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哪怕已经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当下,很多人特别是老一点的人,依然秉持着应对饥饿的文化。

比如什么都不在乎,就是在乎吃喝,好生活就是吃好、喝好;还比如,极度的节俭,甚至为了不浪费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反而浪费更多的金钱、健康与精力;再比如,囤积癖,根本不可能会用到的一些口袋、衣服、电器,舍不得扔,堆满了屋子的各个角落。

可以说,之所以如今特别流行断舍离,归根到底是饥饿文化的必然反弹。

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五股中国文化的潜流,答案可能非殷海光在《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中给的解决方案莫属。**那就是全面系统地接受现代文化的核心——自由、民主、法治。在殷海光看来,中国文化的问题说到底是一种前现代农业文化,中国文化的未来展望也只有走出传统文化,拥抱现代文化。

为此,诚挚推荐描写以上五股暗流的经典之作朱子彦《中国朋党史》、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修订本)》、陈宝良《无籍之徒:中国流氓的变迁(增修版)》、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外加为中国文化转型找到方向的、殷海光绝版许久后新近复活的经典之作《中国文化的展望》,组成“读懂中国文化暗流及其未来六书”。看透中国文化本质,期待更好、更文明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