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的城市深圳自来水涨价13%,这是效率提升,打破垄断温床回归市场的好事

不是标题党,我是真心认为这是好事。

全国最有钱的城市深圳,最近打算让自来水涨价13.05%。

目前听证会还没开,不过方案一和方案二,综合价格涨幅是一模一样的。就像成语里的猴子,“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区别,或许就在于有没有让你选。

图片

而在深圳之前,不少城市已经按下了涨价键。

水费广州涨了34%,南京涨了26%,北京一吨水也快要5块钱了。

燃气、电也都涨了,2023年一年,全国至少52个市、县上调居民用气价格,基础居民气价(即第一阶梯气价)平均上调0.256元/方。

看到这里,一定很多人开始大骂了。

“涨价怎么能是好事呢?老古你是不是疯了?”

不过,我知道,这篇文章必定大量取关,但没关系,您随意!

过去那些年,水电煤气为啥那么便宜?真的就是它们“天生”就该那么便宜吗?当然不是。

那是因为背后有只“大手”在给你兜底!

谁?政府啊!用什么兜?财政补贴!说白了,就是从东墙(比如卖地收入,也就是所谓的土地财政)抠一块,补到西墙(你们家的水电费账单)上!

让你觉得生活成本“哇塞,好低哦!”

你觉得爽了?占便宜了?我告诉你,这便宜占得是毒药!是麻醉剂!让你根本不知道真实的世界是啥样的!

据国际水协会的调查,用水100m³以内时,2021年我国四大直辖市平均用水价格为0.7美元/m³,在全球173个主要城市中的排名均位于后10%。

电价也长期处于国际较低水平。

根据Global Petrol Prices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居民电价平均为0.531元/每千瓦时,**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58.6%,**工业电价也是不到全球平均价的六成。

至于高铁、地铁、大学学费这些,更是跟欧美国家没得比,便宜太多了。

现在问题来了!那只“大手”有点哆嗦了,为啥?因为“东墙”不好抠了!土地财政,这个过去几十年支撑地方政府运转的“印钞机”,现在转速慢下来了,甚至快停了!

土地财政这口奶,快没了!政府也没那么多“余粮”去搞那些大水漫灌式的补贴了!

这时候,公共事业的价格,还能像以前那样,硬按着不让涨吗?按不住了!也不应该按了!

“那没补贴了,涨价了,我们不就更苦了吗?”

你看,又是这种直线思维!我告诉你,短期的阵痛,是为了长期的健康!

第一喜:价格终于开始说真话了!

奥派经济学早就告诉我们,价格是什么?是信号!是传递稀缺性的信号!以前那个低价,是扭曲的、虚假的信号!它告诉你水电煤气可以随便用,不心疼!结果呢?巨大的浪费!效率低下!

你想想,夏天空调开到16度盖棉被,冬天暖气热得开窗户,这种事少吗?为啥?因为便宜,不心疼啊!现在涨价了,你会不会开始心疼了?会不会琢磨着怎么省点用了?这就对了!价格回归真实,才能引导资源合理配置!这叫什么?这叫敬畏市场!

要知道在水电气等市场,还有大量的民营企业。

如果政府强行限价,或给予补贴,最终影响的是整个行业的投资。

快递业不需要政府补贴,价格打到让你不可想象,几千公里的小包,最低价格低于一块钱。

因为这个行业开放自由,投资多。如果这一个行业是限价的,就没有人愿意来投资,没有新增投资,那这些水电气就不可能便宜。

能指望补贴一辈子吗?

如果要吸引全球企业过来投资,就必须是零补贴模式,才能有效地吸引各类型企业投资。

第二好:逼着效率提升,打破垄断温床!

过去,很多公共事业领域,要么是国企垄断,要么是有特许经营权,反正竞争不充分。为啥能活得挺滋润?因为有补贴输血啊!亏了也有人兜底!这种环境下,它有动力去提高效率、改善服务吗?难!

现在涨价了,意味着补贴少了,甚至没了。这些企业,不管是国企还是将来可能进来的私企,都得开始“看脸色”了。谁的脸色?市场的脸色!消费者的脸色!

它们必须开始琢磨:怎么降低成本?怎么提高服务质量?怎么才能让用户心甘情愿地掏钱?这就逼着它们去竞争,去创新,去提升管理水平!这就像把温室里的花搬到大自然里,风吹雨打之后,才能长得更壮实!死掉的?那是活该!市场不养闲人,更不养废物!

第三好: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让市场说了算!

“不限价是最好的!” 这句话可能很多人听着刺耳,但我告诉你,这才是经济规律的体现!

政府凭什么知道水应该卖多少钱一度?电应该卖多少钱一度?它不知道!它只能拍脑袋,或者基于某些“专家”的建议。但市场知道!通过供求关系,通过无数消费者的选择,市场能自发形成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

放开价格管制,就是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 是的,短期内可能会有波动,甚至涨得让你肉疼。但长期来看,只有市场化的定价,才能反映真实成本,激励有效供给,最终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

政府应该干嘛?维护市场秩序!提供公平环境!而不是跳到拳击台上亲自当运动员,还偏袒某一方!

有人可能会说:你说的都对,但现在只是涨价,服务也没见好啊!而且还是那些国企在涨!

没错!我承认!现在的改革,肯定不是最理想的,它只是“边际改善”!

什么叫边际改善?就是往前挪了一小步,虽然离终点还远,但方向是对的!总比待在原地甚至往后退强一万倍!

要知道,即使国企存在,不给予补贴,让他们在市场上自己赚钱,也比用财政去补贴他们是巨大的进步。

你想想,是继续用一个注定要破产的模式(土地财政+巨额补贴),直到最后轰然倒塌,大家一起玩完好呢?还是现在开始刮骨疗毒,承受短期的痛苦,换取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未来好呢?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答案!

我希望,公共事业涨价,只是改革的“前菜”!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当然,它揭示了一个真相:靠补贴维持的低价时代,结束了!靠土地财政寅吃卯粮的好日子,到头了!

但这还远远不够!记住!仅仅涨价是不够的!这只是堵上了一个窟窿,但制造窟窿的机器还在运转!

下一步,真正要做的,是更重要的变革!

必须继续大刀阔斧地砍掉各种不必要的政府补贴! 不仅仅是水电煤气,所有扭曲市场的补贴,都应该逐步取消!让价格真正回归价值!

价格这个东西,是市场的总指挥棒,价格被扭曲,只能带来错误生产和资源错配。

必须减税!减税!减税!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既然财政不补贴了,那就要追求减税。财政的补贴,也不过是政府从别的企业征来的税收。

把财富还给创造财富的人!老百姓手里有钱了,消费才能起来,经济才有活力!企业家手里有钱了,才会投资,才会创造更高收入的就业岗位。

而不是被政府收上去,通过低效的补贴再给你一点点!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必须精简机构,削减庞大的行政开支,尤其是那些不创造价值的、臃肿的、人浮于事的部门和人员! 还有那些高得离谱的、不透明的公务员福利!这才是财政压力的真正源头之一!** **

但无论如何,让一个消费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比由政府决定要好得多,当下这种涨价,虽然是去补贴的过程,但依然带有政府定价性质,最好是完全由市场决定。

公共事业涨价,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推向极致,就是市场规律的必然回归,更是推动我们走向更健康经济模式的一个信号!一个契机!

当然我知道无数的人会认为,我只要我少交水电费就行了,我管他钱从哪来的,从哪里征税来的。

但这种短视的思维,最终从长远来看,只会带来未来的贫困。

如果有一天某国水电气全不要钱了,那就是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