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货币:黄金、法定货币还是比特币?

我们正处在一个货币形态急剧变化的时代。口袋里的现金越来越少,手机里的数字支付越来越多,而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崛起,更是让人们对“钱”的未来充满了想象和争议。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货币才是“更好”的货币?是历经千年考验的黄金,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法定货币,还是充满未来感的比特币?

著名的货币理论学者劳伦斯·怀特(Lawrence H. White)教授在他的新书《更好的钱:黄金、法定货币,还是比特币?》中,就试图回答这个终极问题。怀特教授认为,未来的主角将在黄金和比特币之间展开对决。

然而,这场对决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怀特教授的观点是否无懈可击?另一位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汉森(Kristoffer J. Mousten Hansen)对这本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的评论不仅帮我们理解了怀特教授的思想,更揭示了这场“金钱对决”背后,许多我们未曾想过的深层逻辑。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场思想的交锋,一起探索货币的奥秘。

被误解的黄金:它真的那么“笨重”吗?

在怀特教授看来,纯粹的金本位有不少“硬伤”。比如,金币容易磨损,不够便携,而且黄金太贵重,很难分割成小面额用于日常零钱交易。因此,他认为一种叫做“自由银行”(Free Banking)的制度是黄金的完美搭档。简单说,就是允许银行在只持有部分黄金储备的情况下,发行更多的银行券(也就是纸币)来流通,从而解决黄金的种种不便。

这个观点听起来很合理,但汉森提出了有趣的反对意见。他认为,我们可能都低估了市场自身的智慧。

首先,历史上金币磨损的问题,之所以成为大麻烦,往往不是因为金子本身,而是因为政府的干预。国王强制规定,无论新旧、足重与否,同样面值的金币都必须等价交换。这直接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人们会把足值的金币藏起来,只用那些被磨损的旧币,导致市面上的货币质量越来越差。如果没有政府的强制法令,市场会自发地通过称重等方式,让磨损的旧币折价流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至于便携性和零钱问题,市场也早有对策。在大额和跨国贸易中,商人们使用的是信用工具,比如汇票,根本无需搬运成吨的金属。而在日常交易中,人们则使用价值较低的白银,甚至是掺了杂质的“黑钱”作为辅币。黄金负责大额支付,白银和信用负责其他,一个灵活高效的货币体系早在现代银行出现前,就已经运转了数百年。

更有趣的是,历史上黄金和白银两种金属并行的“双本位制”,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稳定。怀特教授用美元和加元汇率的波动来比喻其不便,但汉森指出,历史上金银比价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都非常稳定。这个体系的终结,更多是源于19世纪末各国的政治决策,而非市场竞争的自然淘汰。

自由银行:是锦上添花,还是潘多拉魔盒?

这是双方争论的核心。怀特教授是“自由银行”理论的旗手,他认为银行只保留部分准备金,然后将剩余的钱贷出去,是一种自然、高效且能“节省资源”的制度。当社会需要更多货币时,银行可以迅速创造出信贷来满足需求,从而维持经济的稳定。

然而,汉森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这种制度恰恰是经济不稳定的根源。

想象一下,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凭空”创造出新的货币,并将其注入市场。这会人为地压低利率,给企业家们一个错误的信号,让他们以为社会上的真实储蓄增加了。于是,他们开始大规模地上马新项目、扩大投资。但这繁荣只是幻象,因为支撑它的不是真实的储蓄,而是银行创造出来的信贷泡沫。当泡沫破裂时,一场经济危机就在所难免。这正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米塞斯和哈耶克所描述的“商业周期”理论。

所以,在批评者看来,自由银行非但没能维持稳定,反而成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孵化器”。它看似“节省”了黄金,却以整个经济的动荡为代价。

比特币:新时代的黄金,还是数字世界的陷阱?

谈到比特币,怀特教授的主要担忧在于其“供给完全固定”。比特币的总量被代码锁死在2100万枚,无法像黄金那样,在需求增加时通过开采来增加供应。这会导致其价格剧烈波动,难以成为合格的货币。

汉森同意黄金优于比特币的结论,但他给出的理由却截然不同。他认为,比特币的真正问题不在于供给固定,而在于以下三点:

  1. 高昂的交易成本:

    如今,在比特币主链上进行一笔小额支付,手续费可能高得惊人。这使得它完全不适合日常使用,违背了“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的初衷。

  2. 悄然发生的中心化:

    为了解决高昂的费用和拥堵,比特币生态系统越来越依赖“第二层网络”或中心化的交易所。用户实际上是将自己的比特币存入这些“数字银行”,通过它们的内部账本进行交易。这讽刺地让比特币走上了传统银行的老路,失去了去中心化的核心优势。

  3. 协议背后的人为控制:

    黄金的属性由物理定律决定,谁也无法改变。但比特币终究是一套软件协议,它的规则由一小群核心开发者和有影响力的矿工决定。这意味着它始终存在被“捕获”或被引向特定方向的风险,并非完全的“非政治化”货币。

结论:真正的选择,在于商品而非政策

这场精彩的学术辩论,最终将我们引向一个深刻的结论: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货币?

怀特教授认为,选择在于不同的“货币政策”之间——是选择黄金那样有弹性的供给,还是比特币那样僵化的供给?

但汉森的分析告诉我们,这或许问错了问题。真正的选择,不应是选择一种人为设计的“政策”,而应是让市场自由地选择一种“商品”来充当货币。这种商品,无论是黄金、白银还是其他什么,它的供给和价值都应该由市场的真实需求来决定,而不是由银行家或软件开发者来调控。

从这个角度看,黄金(或金银组合)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它是一种纯粹由市场规律支配的商品货币,能够抵御人为的操纵。而比特币虽然顶着“数字黄金”的光环,但在交易成本、中心化趋势和治理风险上,暴露了其作为“人造物”的内在脆弱性。

最终,最好的货币,或许就是那个能让人们真正“自己做主”,不受任何中心化机构控制的货币。这场古老而又前沿的辩论,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