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奥地利学派独树一帜?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以下简称“奥派”)为人类行动、企业家的作用、市场、资本以及个人自由的重要性提供了独特的见解。奥派是最杰出且最严格的经济学思想流派之一。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其思想甚至可以追溯到16世纪和17世纪,并经历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复兴。真正意义上的奥派起源于19世纪末,因其创始人卡尔·门格尔、欧根·冯·庞巴维克、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都来自奥地利帝国而得名。
奥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该理论重视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对这些因素的重视,也使奥派与当今大学通常教授的“经济学”有了最明显的区别。尤其是在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学科中,教科书描绘的是一个没有资本和企业家也能运行的经济。这有点像是试图解释汽车的功能,却忽略了发动机和驾驶员的作用。即使在增长理论中,也没有企业家才能,资本的作用也被神秘化了,被认为是一种根据净投资额自动扩张和收缩而没有结构的东西,而净投资额又被模型化为国民收入的函数。
奥派与所谓的主流经济学的另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奥派的解释模型是从个人出发的。因果的力量,并非“统计构造的总量”(例如储蓄和投资额),而是个体经济行为者。这被称为“方法论个人主义”,它认为社会现象必须用个人的行动和决策来解释,而不能用“社会”或“国家”等抽象的集体范畴来解释。换句话说,奥派强调,个人作为一个具有独特偏好、约束和信息的人,驱动着经济活动。
对奥派的追随者来说,经济分析的基础是假设人们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这种方法被称为“行动学”(praxeology),即对人类行动的研究。行动学假定,人是决策者,而不是被动的物体或仅仅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自动装置。人类行动是以目标为导向的,行动者选择那些他认为最能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目标和手段的选择是人类行动的核心,而不是行为主义(behaviorism)所说的刺激和反应。
奥派强调价值是主观和个人的。个人根据个人偏好、需求和情况做出决定。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偏好、目标和愿望,他或她对商品和可能的行动范围赋予了不同的价值。经济交换行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在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中,交换的是“不相等”的价值,交换的动机是价值的差异。在经济交换中,人们放弃自己评价较低的财货,以获得自己评价较高财货。交换是人类的自愿行为,因为自愿交换的每个参与者都是赢家。
奥派与新古典经济学共享边际效用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当个人可以获得的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增加时,个人对这种商品或服务的主观评价就会降低。边际效用递减原则认为,假如一个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使用更多的商品或服务进行消费,那么他从每增加的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额外(边际)满足感会递减。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额外一单位的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收益。换句话说,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指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个人从每单位的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会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而递减。
个人选择不同的资源(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或目标(目的)。资源可以是物质的(如金钱、土地或工具),也可以是无形的(如知识、时间或工作)。在决策过程中,边际效用必须与行动的边际成本相权衡(be balanced)。这些成本就是机会成本,存在于次优选择的价值中,指的是如果决定采取某一行动,就必须牺牲的次优选择的价值。从这一考虑出发,每个行动(选择)都意味着产生成本。
行动面向未来,因此具有不确定性。人类行动发生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世界中。个人的行动基于预期,而非确定性,这就是为什么计划和决策本质上是动态的。错误是人类行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因此与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国家”(state)这个词的词源中,就包含了拉丁语“不变”(status)的含义。
由于人类的行动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展开的,因此受时间偏好原则的制约。根据该原则,对于一定数量的财货,个人更倾向于越早获得它。当前和未来偏好的相互作用,影响着投资和储蓄的决策。时间偏好也是解释利率的基础,因此是跨期交换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奥派认为,商业周期是由资本结构扭曲造成的,而资本结构扭曲又是中央银行过度地人为扩张信贷的结果。当货币当局将利率降至自然利率(根据当时的时间偏好确定的利率)以下时,就会产生信贷融资投资的繁荣。然而,这些投资是被误导的,因为人为的低利率发出的、有关储蓄者真实偏好的信息是错的。结果,公司投资于经济上不可持续的项目,一旦中央银行提高利率或信贷扩张放缓,经济就会产生修正或崩溃。因此,奥派理论强调了稳健货币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干预经济的危险性。
奥派对资本理论也有独特的见解。这一方法强调生产的时间结构,根据这一方法,产品的完成必须被视为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生产资料(工具、机器、基础设施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消费品。资本不是一个孤立的同质要素,而是以各种生产品的形式存在,在不同的生产阶段发挥作用。
奥派认为,企业家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他们识别盈利机会、预测市场变化、发现未满足的需求,并将资源用于生产满足这些需求的商品和服务。企业家才能的基础是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特定的企业家利润来自于对不确定性的成功管理。企业家必须在不完全知情的基础上做出决策。从这个角度看,企业家的竞争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因此,市场不仅是有效配置现有生产要素的必要条件,更是发现偏好和满足偏好的最佳途径。
市场本身应被理解为一种自发秩序。在这个系统中,秩序自然产生于个人行动,无需中央计划或指导。在市场中,追求自身利益的个人无意中实现了有效的资源配置。价格作为一种信号,帮助个人以分散的方式协调行动。这一概念对于批判中央计划具有决定性意义。奥派经济学家们认为,中央计划者不可能拥有在经济中有效分配资源所需的所有实时知识(通常是定性知识)和主观知识。人们需要市场价格,它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是个人自发行动的结果。靠命令和服从是无法维持一个复杂的经济体的。通过关注人的行动,奥派得出结论:中央经济计划必然失败。由于计划者缺乏以市场价格这种形式存在的必要信息,即使他们有最好的意图,也无法合理地分配资本。复杂的经济关系网只能由个人自愿行动驱动的市场过程来维持。
从奥派的观点来看,市场、产权、法律制度和货币等制度,是在个人(individuals)的行动和互动中有机地(organically)产生的,而不是国家设计的产物。这些制度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试错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规范和惯例。例如,产权的发展被视为一个自发的过程,它帮助个人解决因资源稀缺而产生的冲突,而无需中央权威的介入。这种对社会秩序的理解与自上而下的国家干预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是许多其他经济思想流派的核心。奥派经济学家承认需要一些基本的法律框架,但他们认为,额外的国家干预会扭曲自然秩序,并经常导致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
遗憾的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对奥派的宝贵见解仍然知之甚少,因为这些见解和那些与权力相关的政治利益是冲突的。在过去,如果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去抵制那些信奉国家的政客及其随从鼓噪的谬论,那么许多灾难是可以避免的。在我们这个时代,也是如此。(原文来源于米塞斯学院,链接https://mises.org/mises-wire/what-makes-austrian-economics-un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