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土地产权,不花财政一分钱,就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功。
“力争到2035年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是最新的新闻。
建设高标准农田,没有问题,问题在怎么建。文件里大体说了怎么建,这里不细说,也不评论。
我有一条妙计,可以不花财政一分钱,就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功。
那就是理顺土地产权。
只要农业企业、农民拥有土地的产权,他们肯定会自己投钱,把农田建设成高标准农田。自己的田地,自己会爱惜,根本就不要领导来督促。
中国现在不缺少民营工业企业,但却严重缺少民营农业企业。上市的民营农业企业,多是些养猪的、卖种子的,牧原、温氏、新希望、隆平高科之类的。种田的农业企业非常少。北大荒好像是一家种田的农业企业?不过它是个央企,不是民营企业。
民营农业企业不发达,根本原因在于,民营农业企业无法拥有土地的永久产权。民营农业企业只能承包田地来种。对承包的田地,谁会投入成本,把它们建设成高标准农田呢?
中国对粮食自给自足的追求,一直是非常执着的。
既然追求粮食自给自足,那更应该理顺产权问题,鼓励更多的民营农业企业发展起来。
许多人完全不了解农村。农村的问题不是没有田地,而是有田地,没就业。
中国现在是人工贵,机器便宜。
小块小块种田,用不上机器,浪费人工,根本就是不合算的。所以农村大片的田地荒废,农民外出打工,或在家打麻将。
你解决产权问题,农业企业就能对田地规模化开发,农民就会被雇佣来驾驶机器,农村的就业就多起来了。
学者董藩老师曾经说过,如果理顺土地产权,农业机械化,农民也可以住在城里,开车去农村上班。
董藩老师说的这个愿景,实在应该成为国人的共识,成为国家的追求。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中国的粮食安全还是问题么?完全不是问题。
我们镇的很多学校老师,就是在县城买房,开车去镇里学校上班,晚上又开回县城。如果农业企业发达,需要雇员多,农民当然也可以这样做。
可惜的是,现实是,绝大多数网友还被“土地兼并引发农民起义”的历史叙事所束缚,坚决反对土地产权改革。
中国强大的是什么?是工业能力!
然而,这么强大的工业能力,由于土地产权问题,却不能被农业所用,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有时候,我真想对那些网友说:“你们真的在意粮食安全吗?看起来你们好像是真的。但如果说你们真的在意粮食安全吧,你们又坚决不用最强大的武器——产权,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所以,我也不知道你们是否真的在意粮食安全。”
而且,持有这种陈旧观念的,好多还是农村出身的网友。他们老是担心,一旦放开土地交易,有钱人就会买光农村土地,让农民无地可种,无枝可依。
你们就不想想,农业企业有了土地产权,加大投入,雇佣农民开机器,当人们不想去广东打螺丝时,就可以选择在老家开机器种田,这不香么?你们看在美国,农场主就雇佣农业工人开机器,那些农业工人不比打螺丝轻松多了?这都工业时代了,你们还非要保留使用锄头的机会,才安心?
有时候想想,道理都很简单,但,不知群体心理为何就是走不出来。人们宁愿大片土地闲着,宁愿财政大把浪费纳税人的钱,宁愿基层越来越多形式主义。经济学者说了也是白说。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