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让司机失业,不如让武汉进入黄包车时代需要十倍岗位
卢德主义者,在中国复活了!
1811年,英国约克郡爆发了一起由一名叫卢德的工人发起的严重的骚乱事件,史称卢德运动。
这个家伙带着一群工人冲进工厂,打砸焚烧工厂的机器。
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英国出现了自动纺织机,这些纺织机器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甚至不需要休息。
那纺织工人们马上就感觉到饭碗不保,于是就发起了这一场爆乱。
这场暴乱,最终变成了一场运动。
整个大英帝国诺丁汉蔓延到约克郡、兰开夏等地。失业或者对现状不满的工人们,开始有组织地砸毁机器,对机器的拥有者们也没有放过,不少企业家甚至不敢在外开办工厂,而是躲在自己的屋中。
这一场风波持续了一年。
第二年,英国颁布了《捣毁机器惩治法》,规定对于破坏机器的工人,可处以死刑。在这一年的约克郡,有17名工人因为破坏机器的罪名,被处死。
今天的每一个人,都受益于大规模机器的创造,美国人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车,家里有无数的机器帮助我们提高效率,洗衣机、空调、抽油烟机;电脑成为了每一个白领的标配,人类社会无比繁荣。
但是,卢德主义者,再次出现在中国。
著名的财经媒体格隆,今天就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内容是:武汉自动驾驶汽车出现后,武汉的出租车司机要怎么办?
科技发展,要与普通人抢饭碗了,怎么办?
他就差一句话,砸了它呗。一堆自媒体,都在跟风。
新卢德主义者在中国正在崛起!
卢德主义者在恐惧什么?
“新卢德分子"在全球,都是一股强大的势力。
他们担忧在人工智能和新的互联网技术出现之后,社会上会出现集中性的大规模失业,以及扩大化的贫富差距,从而导致社会动荡,因此他们坚决反对科学技术的发展。
如果从卢德主义者的叙事来看,过去这几百年,正是一个机器不断替代人工的历史。
《舌尖上的中国2》中,专门讲了一种职业,那就是“麦客”。
“麦客”就是职业割麦人,但他们在与“铁麦客”——收割机的战斗中输得一败涂地。
这两年,工农建中四大国有银行不断传来大幅裁员的消息。
很多人已经很少去银行网点了——转账、支付,甚至投资理财,手机可以解决几乎所有的问题。现在就连办银行卡,机器也早已经能够解决了,银行再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了。
蒸汽机的出现,减少了多少体力劳动者?火车汽车当然会取代马车。
我在九十年代,还天天坐黄包车呢,现在早已消失不见。
这样的事,要列举的话,数不胜数。
我们可以用一大堆数字来说明,过去那些恐惧科技进步的人错得有多么离谱,事实上,机器的广泛出现,才是经济繁荣最重要的原因,但这样做无济于事。
我们必须了解为什么在采用机器和其他的高科技节省人工的装置之后,必然导致更多的繁荣,而不是制造失业。
要是不能将这个道理,恐惧科技进步的人就会狡辩说: 过去的状况还能忍受,但是今天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那些人会如格隆们所说一样:你们说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那么,岗位在哪呢?
如果采用节省人工的机器确实会造成失业率不断上升、不幸加剧的话,那我们就必须得出一个违背所有人常识的结论:
那就是,任何的新技术进步都应该视为一场灾难。
每一天,我们每个人在处理个人事务时,总希望省心省力,把该做的事情尽快做完。每个人都想少花力气多办事。
大大小小的企业主,总在设法通过节约劳动力来提高经济效益。
头脑灵活的工人,都会想办法以最少的付出去完成上面指派的工作。
如果严守逻辑上的一致性,那么恐惧科技进步的人必须摒弃所有这些进步和节省人力的智慧,因为技术进步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如果无人驾驶就会制造司机失业,那我们不如让武汉进入黄包车时代,以武汉的出行量,需要超过现在十倍的黄包车才能满足出行要求,这不就制造了大量的就业了吗?
如此荒谬的逻辑上从来都站不住脚,但依然有人相信这种逻辑,并且是所谓的财经大咖,可见这些谬论危害之大。
要彻底批驳倒卢德主义思想,就必须进入推理和演绎思维,推导在节省人力的科技出现后,到底会发生什么?
真相是什么?
现在珠三角,都开始出“无灯工厂”了,即用工人数非常少的企业,全是自动化的机器在生产,以至于不需要开灯。
假设一家企业也学习了这套系统,开始用无灯工厂的全套自动化设备,这时,他就会将原来的员工全部裁掉。
表面看,这是就业机会的明显损失。
然而,这些自动化的设备本身需要劳工去生产,由此带来原本不存在的工作机会,从而部分冲抵损失的工作机会。
我们继续推理。
一个企业家,选择自动化设备的原因必然是:自动化生产,比过去生产的质量更高,数量更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只有有利于达成上述目的的全部或部分,企业才会搞自动化。
生产机器使用的劳动量,必须少于他们裁减的劳动量,自动化才会产生价值,这在市场上体现着机器人价格的不断降低,现在一些小型的机械臂已经低于一万块人民币。
也就是说,从这一逻辑分析,就业机会表面上会有净损失。
但你不要急,这只是第一个效果。
如果制造企业能通过全面的自动化,提高产量,降低了成本,增加了销量那么他就会扩大自动化生产线,购买更多的自动化设备,以形成更大规模的生产,并获得更多的利润。
这时,制造机器人的企业就会增加就业机会。
我们用数字来表达,更清楚。
假设一地有一家自动化工厂,同时有一家服装厂,自动化工厂生产高效的服装生产设备,而服装厂而生产成衣销售给消费者,该地有一千名消费者。
原来,自动化工厂只有五个人,因为设备太贵,服装厂算一下,不如人工划算,于是他们继续雇佣五十人生产衣服,这时,他们一年能生产五千件衣服,每一个消费者一年购买五件衣服。
科技进步了,自动化工厂在投入资本,员工增加到15个人,他们生产出来的设备,在服装厂老板看来,成本很低,比人工要便宜60%,并且可以日夜不停地跑,于是一个机器的效率相当于两个人工,这时服装厂老板,将员工裁减四十人,购买了二十台机器,余下十人,用于看管机器。
这时,员工裁减四十人,与自动化工厂增加10人,总的就业人数减少了三十人。
服装厂老板紧接着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他可以将衣服降价50%出售,因为,只要降价50%后,该地区人们衣服的购买量翻了一倍,也即从原来一年购买五件衣服,变成了一年购买十件。
但产能跟不上,此时机器替代人力是节省了成本,但总体的生产量还是按过往人工生产时代的生产量规划的,这时,就需要增加机器,以达成生产更多,销售更多的目标。
这时,服装厂需要再引进20台机器,才能达成生产量翻倍,销售量翻倍的目标,自动化工厂因此必须增加人手来生产更多的机器,他们需要增加15人,同时,服装厂也需要增加更多管理机器的人,他们也增加15人。
这时,劳动力岗位的净损失率,就只是零。
这时你会发现,还是那么多人在工作,机器改变了什么呢?让所有人的劳动效率提升了,他们的劳动效率增长了一倍,以前一人一天只能生产十件衣服,现在可以生产20件了。
劳动收入本质上就是以货易货,你生产得越多,你的财富水平就更高。这时所有人都变富了。
消费者用以前同样的价格可以买到两件衣服,增加了服装的消费,如果这些消费者所在的行业也发生了科技革命,那么他们会生产更多的电器、汽车,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将变得越来越好。
以上的推理,也是中国市场化的历程。
八十年代,买一件的确良衬衫,需要一个月的工资,引进了国外的流水线作业后,现在的服装厂有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后,衣服的价格降到前所未有的低,你一个月的产出,买着一千件普通夏装都可以,十块一件包邮的圆领衫,电商网站上随处可见。
卢德主义者之所以错误,就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企业。
资本家有了通过节省人力创造利润后,会在三个方面都分配一些资金:
(1)用超额利润扩大生产,购置更多的机器,生产更多的产品;
(2)将超额利润投资到其他行业;
(3)将超额利润花掉,增加个人消费。
今天无数的企业是如何从小作坊变成大企业的,不就是不断地将过往利润投入生产的过程吗?绝大部分有成就的企业家,哪里会赚一点钱就花光呢?否则他们哪来的钱扩大生产?
从企业家的行动来看,他从裁减工人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有三个用途:
以间接工资的方式付给了生产机器人的工人,支付给扩张后需要的新劳力,支付给为自己提供消费的人,比如餐厅的服务员和厨师。
从这个角度看,他减少的劳动力,和他增加的劳动力是一样多。
但事情到这一步,还没有结束。
百度搞了无人驾驶,具备有先发优势和成本优势 ,紧接着特斯拉也要进军这一领域,华为也要进入,丰田大众都要参与竞争。
这时,生产自动化设备的程序员、管理自动驾驶汽车的员工将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
智能无人出租车的价格,也要继续下降。
在竞争的压力下,整个出租车行业节省下来的成本,将向消费者转移,也就是越来越便宜,一公里可能五毛钱。
出租车从过往的奢侈品服务,就将彻底变成每一个人都毫不犹豫地使用的产品。
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就业,也即光是管理无人出租车的人数就是新增的就业。
即使是销售量的增长有限,带来的上游产业的就业有限,但是仅仅消费者节省的开支,又创造了无数就业机会。
如果一个人原本一个月打车要一千块,现在变成了二百块,那八百块他有可能会用来消费餐厅服务,消费按脚服务。
这时,就增加了餐厅对服务人员的需求。
今天满大街的餐厅、按脚店,怎么出现的,不就是这么来的么?放在三十年前,人们可以想象今天可以每一天都在外面吃么?可以想象,每周都和朋友去几次馆子吗?可以想象,隔三差五去捏个脚么?可以想象年轻人一天两杯外送咖啡么?
三十年前,人们想象不出来这种场景,甚至想象不出来这种职业。
外卖骑手这个职业才出现多久呢?
我直到成年了,在九十年代才第一次进餐厅消费。经济发展就是如此,过往的奢侈品,就是今天大众的日常消费品。
真相是,就业从来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更重要的是,自动化,只会增加工商就业。
自动化带来更多的工商就业
仅从经济学的概念来说 ,失业是不存在的,在改开之初,有大量的工厂吗?没有,那时中国的企业少得可怜 ,但存在失业吗?除了少数返城青年叫着找不到工作外,农民不认为自己失业。
因为农业生产,也叫就业。
那么,这几十年的机器大规模引进、自动化突飞猛进,是创造了就业还是减少了就业?
他明显地创造了工商业的就业,而减少了农业的就业。
从工商业就业来说,历史上的工业革命,中国的市场改革,都无一例外创造了海量的工商就业机会,美国现在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
中国真正在务农的农民,也不会超过两亿。
绝大部分人口从事的就是工商业,这些就业机会不是机器和自动化设备(资本)带来的么?
当然,这只是在一个从农业社会转型到工商社会的特殊情况。
但这一点不过是在说明,机器和自动化带来了更高收入的工作机会,让人们收入更高,一个人生产得少,怎么可能收入高呢?
中国的农民,在当下规模的土地上,是不可能提高收入的,因为生产量太小。出租车司机们的收入要怎么增加,一个人管十台无人出租车,收入就提升了。
机器和自动化,所带来的结果清晰明了:
第一、是促进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工人实际收入
第二、降低物价,让所有的消费者提高生活水平
机器和自动化使消费者购买的产品变得更加便宜,同时提高工人的生产力,从而使工人的工资能够提高。
好了,这时,我们就能回答格隆们的问题了,出租车司机失业后干什么?
无人车管理员,就会成为一种新职业。
消费者减少在出租车上的支出,在其他任何领域增加的支出,都会带来新的就业岗位,他遍布在全社会。
卢德主义者完全不必杞人忧天。
公然宣传这种流传了几个世纪的反智言论,不过证明某些财经大咖,连基本的经济学常识都没有掌握。
经济学没有普及就会带来这一现象,好莱坞影视工作者反对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比如商铺持有者反电商等等。
这些古老的卢德主义者,其本质是为了固守自己的旧有的产业或岗位利益,反对创造性破坏的企业家精神。
让技术进步,为自由开辟一片新天地
就业不是问题,管制干预才是问题
当我们在讨论技术进步带来的就业与失业问题时,首先应当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就业会是一个问题呢?
19世纪自由放任时期的美国人,一个男人出去工作,可以让四口之家过上体面的生活。在那个经济增长型通缩的美好年代,家庭生活成本降低,实际工资增长,他们积累了大量储蓄。这种形势一直持续到1930年代以前,普通的蓝领工人,工作几个月,就可以买一辆福特T型车,极其拉风。
这时候,家庭分工的自然结果是,妻子们选择主动“失业”在家,提供家庭服务的价值。如果计算就业率,夫妻二人的“就业率”只有50%,可是那有什么要紧的呢?
到了现在,普通美国家庭全家出去工作,一个人甚至打几份工,“就业率”100%,全年无休,名义工资数额比一个世纪以前翻了几十倍,然而却交不完税收、靠“发薪日贷款”都付不完账单,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储蓄的月光族,过着苦逼的“中产阶级”生活。
你要从就业率失业率的数据来看,美国现在比一个世纪以前好多了。但是那有什么意义呢,能代表什么呢?它跟每个人的生活水平,有多大关系呢?
那是谁整天在关注就业率失业率这些宏观数据?
是国家。
因为大家都就业了,可以通过诚实劳动服务他人取得收入,过上体面的生活时,犯罪这种高风险活动就减少了,因此社会治安就好了,社会就稳定了。
这说明“国家”心里很清楚,就业关系到自己地位的稳定。而就业情况,就是经济的晴雨表。所以“国家”其实心里也很清楚,经济才是一切,嘴上喊的那些大词,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既然如此关注经济和就业问题,应当明白一个基本的经济学原理:经济进步的根本原因是投资资本的增长,投资增长的原因是产权稳定有保障。投资不断增加,可以在不减少当下消费的情况下,投入技术进步的过程,纵向延长、横向拓宽生产结构,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先进的生产设备,几何式提升劳动生产率。这意味着就业的增加,产出的增长,工资率的上涨。
然而遗憾的是,采取的手段,却往往是南辕北辙的。
课征税收、信贷扩张、市场准入限制、国有化、产业政策、劳动立法、再分配、贸易保护、工会暴力等等管制和干预措施,都是在侵犯产权、毁灭资本,造成投资减缓,技术进步变慢,或者没有达到其本应达到的高度。
由此,企业减少和规模缩减,就业变得更难;劳动生产率下降,产出减少,劳动力供给相对于资本是过剩的,因此实际工资下降;雪上加霜的是,由于生产供给下降,因此物价上涨,这时名义工资可能增长,然而实际购买力缩水,能够真实消费的财货变少了,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这就是每个人都在工作,就业率可能很高,然而生活水平不升反降的原因。
这时候你看GDP的话,可能还是增长的。然而GDP不是经济。真实的经济是,每个人的实际收入增长,可以购买的财货更多,可以实现目的的手段变多。这才叫繁荣和富裕。
所以就业是一个问题吗?其实不是。管制和干预才是问题。如果破除管制和干预,我们完全可以取得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资本快速积累,技术高速进步,劳动生产率几何提升,以更少的工作,获得更高的生活水准,享受更多的休闲。
一边增加机器,一边增加就业
技术进步导致的机器生产,是分工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不是由于有了机器了,所以要分工——诞生新的职业,而是因为劳动分工更加精细了,因此创造出了机器。
工业革命之前,每个家庭在自己家里手工织袜子。后来人们发现,这样做效率太低,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有人专门去纺纱、有人专门去织布、有人专门去洗染、有人专门去裁剪、有人专门去缝合,分工合作,效率会更高。正是由于每个人不是进行全流程的作业,而只专注于整个过程的某一个步骤,由此专注一途,日臻精进,机械化发明才成为可能。
机器之所以被运用到生产过程,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需求旺盛。是消费者决定了应当进行什么样的分工,应当引入什么样的机械技术;机器从它能够生产的消费品中获得价值,如果没有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和评值,机器就不会被生产出来,即便生产出来也一文不值很快被淘汰。
机器诞生以后,会代替人力吗?
是的。
发明机器的目的就是为了代替人力。机器就是为“懒人”发明的。因为劳动有负效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工作就是为了生存,它本身又不是目的,如果能少工作而生活得很好,为什么要多工作呢?如果技术进步足够快,一周工作两天就可以生活无虞,剩下的都交给机器,然后享受充足的休闲,为什么要亲自动手呢?
古代人是没有资格“懒”的,他们“全年无休”却食不果腹,因为没有技术,没有先进的技术工具,劳动生产率很低。而现在,三和大神可以工作一天吃一周;一个人只要低欲望,完全可以工作一天赚200块,休息五天,因为200块就可以买100斤大米;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准,超过古代帝王。
其原因都在于,技术“赋能”了整个生产过程,整个经济的全行业劳动生产率都水涨船高,实际收入增长而物价下降。
但机器的出现,会导致劳动者失业吗?
不但不会,反而会几何式地增加就业。
手工织袜子的人可能会失业,但是要把纺纱机、织布机生产出来,需要更多的人力。因此就业增加了。由于纺纱机织布机生产力更高,产出更大,所以生产纺纱机和织布机的人,实际工资比手工织袜子的人更高。这个手工织袜的人,只要愿意拥抱新技术做出调整,只会更好就业并且工资率更高。
那机器生产袜子效率那么高,大家需要那么多吗?
需求不是给定的存在。生产供给加大,价格下降,需求量就上涨。过去两年穿一双袜子,现在一年穿十双袜子。
由于现在每个人都一年要穿十双袜子了,所以原来的产能不够了,企业家要继续购买新设备,这些新设备的生产需要人力,新设备引进回来后,又需要更多的人操作,所以,就业再次几何式增加。
每个人都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生产者正是他所生产或者相互生产的商品的最大消费者。所有行业都发生技术进步,每个人的生产都增加,因此收入更高,而物价下降,都可以消费更多而支出更少,这意味着储蓄的增加。
人的欲望无穷,吃饱了还想吃好,吃好了还想有其他各种享受和精神生活。这些增加的储蓄一方面变成了投资,办起了工厂,用来生产其他商品,因此又增加了就业。另一方面,这些储蓄会变成消费,消费品生产行业又发生了扩张,吸纳了更多的就业。
以上,就是人类经济进步和物质福利螺旋上升的过程,也是各行各业不断地增加机器来取代人力,但却安排就业更多的过程。
劳动力是一种生产要素,本身就应当被经济地利用
机器发明以后,让人得到了解放,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享受了高质量的生活。人不是没事干了吗?不是进入了共产主义了吗?
不会。
因为人的欲望无穷,而机器总要由人来生产和操纵。AI取代不了人脑,它是人脑的产物。AI没有自由意志,它现在的白左倾向,正是发明者赋予的。因为发明者也不敢触碰政治正确。它四平八稳的八股文,需要人类的不断训练。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理性认识到,分工合作相比自给自足,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容易满足自己的欲望。李嘉图协作法则揭示,即便一个人在各方面都强于另一个人,他们之间专注于自身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分工合作,仍然对双方有利。我们由此可以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是发挥比较优势,分工合作,形成了人类利益的和谐,而不是什么幺蛾子阶级斗争。
一个人只需要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与他人相比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才能取得最大产出,进而换来更多的消费。而不是什么都去做,那就是在自己没有比较优势的领域瞎忙活,消灭比较优势。这将造成生产供给的减少,每个人消费的减少,即生活水平的降低。
劳动力最原始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任何生产都离不开劳动的参与。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力是稀缺的,本来就应当被节约和经济地利用,将其用到最能发挥比较优势的领域之中,取得更大的产出,改善所有人的处境。因为任何一个人生产能力的提升,都是在增加供给,都对所有人有利;推而广之,任何一国发生经济进步,都不但对本国,而且对全世界所有人有利。
所以,当机器生产比人生产更有效率的时候,就应当把人解放出来,去干更有比较优势的事情,去满足新的需求,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就业而消灭机器。消灭机器的结果,就是陷入普遍贫穷。
自动驾驶会取代司机吗?会的。但这有什么不好吗?没有。AI比人类开车还开得好,人为什么非得要去干自己并不比AI擅长的事情呢?洗衣机比人类手洗衣服更好,为什么不把洗衣服的时间拿出来干其他事情呢?有朝一日,满街跑的都是自动驾驶汽车,所有人都不用开车了,都在为满足更加高级的需求而生产,说明人类物质福利大提升了。
让技术进步,为自由开辟一片新天地
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它到底会增进自由,还是会扼杀自由,全看人类的观念。核能既能用来发电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原子弹毁灭人类。
只要人类观念进步,技术就可以用来消解权力、绕开管制,能够在当今被干预主义重压之下的人类自由事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想当年,意气风发的马云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做支付宝让银行睡不着觉,进入无线互联网让运营商睡不着觉;我们对抢民营企业饭碗毫无兴趣,但是对动摇一下国有企业很有兴趣。
多么凌厉而又令人赞佩!
从此,我们基本上不用去银行看脸色、忍受那恶劣的服务和一指禅了,再也不用转个账排几个窗口还要交高额的手续费了。我们享受到了全世界最优质的电商平台和移动支付服务。支付宝一出,连小偷都“失业”了。
马化腾和张小龙,让我们再也不用看电信局的臭脸色,他们让沟通效率几何式提升,全面降低了交易成本。垄断的电信局需要你给它交钱,它还爱理不理你;微信不向民众收费,却讨好你让你用它。现在,我们再也不用去垄断的电霸王、水霸王和气霸王那里去了,都在微信上操作完成。
技术,消解权力,绕开管制,让自由回归。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后,除了让民众的收入增长和生活改善,还有哪些让我们反感的管制和干预,会随之消失呢?有哪些小偷类的职业会失业呢?
我想象力很有限,下面的这些玩意儿,是不是该消失了?
车辆检测审验机构,应当滚蛋了吧。因为这自动驾驶汽车,是实时检测,每时每刻的数据、车辆状态,都传送回百度了,车况到底是什么样子,百度清清楚楚的,还要检测审验机构干什么?我自己的车辆,我自己最关心车况,我出了事情,我自己负责,凭什么要你检测和审验,还要每年给你300块?
准入资格被严格限制,必须跟某些人有利益勾连才能得到审批的驾校,该消失了吧。价格昂贵而又莫名其妙的考试,应当被扫进垃圾桶;粗暴野蛮、只能通过训学员才能找到权力快感的驾校教练,该滚回家了吧。
交通辅警,是不是该裁撤80%了?这自动驾驶的车,比谁都规矩,整个程序控制,根本就不会违章,一旦发生碰撞,极大概率都是对方的责任,要那么多辅警干什么?撤掉80%,一年给纳税人节省多少钱啊?
你永远不用担心,你的驾驶乐趣从哪里来。自由的内涵从来都是,你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在自动驾驶的时代,你当然也可以选择一辆越野,踏上探索之旅,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一个劳动者想要获得更高的收入,更多的消费,享受更多的休闲,就必须热情拥抱技术进步;而要把伸向你钱包的手砍断,把管制你的手斩断,也要依靠技术进步,为自由创出一条新路,开辟一片新天地。
最近,一大堆自媒体评论萝卜快跑,认为这种全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必定会导致上千万的司机失业。
技术进步,不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在武汉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行服务问题上,许多人对我们支持技术进步的主张表达出了强烈反对意见,甚至开始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予以攻击:你们这些人都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不关心弱者的“生存权”,任由他们在“优胜劣汰”中自生自灭。
当一个人无法用逻辑来反驳,那就诉诸道德。这是常见的逻辑谬误。一个人到底关心不关心弱者,并不是看他喊出了多么高尚的口号,而是看他所采用和主张的手段能不能达成提升弱者福祉的目的。而将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扣在自由放任经济学的头上,也完全是不着边际,反映了他们的经济学无知。
让我们首先追问他们一个问题:面对市场竞争,道德卫士们你们认为这些弱者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应该阻碍技术进步,让弱者有饭吃对吗?
但是立即有几个问题需要回答:第一,你以什么样的价值判断,认为旧饭碗的利益就一定高于新饭碗呢?为什么这些“弱者”的权利就一定高于“强者”呢?你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划分强者和弱者呢?
如果你回答,因为弱者人多。那么人多就有理吗?5000万人认为600万犹太人应该被关进毒气室,是不是就合理呢?
如果你回答,底层民众应该有“生存权”。对不起,没有人有“生存权”,并没有“生存权”这样的权利。所谓的生存权,不过是罗斯福式的“免于匮乏的权利”的翻版,就是抢劫他人财产让自己不匮乏的权利,是流氓和抢劫犯的“权利”。
这世界不欠任何人的“生存”,你不能以你的生存向他人主张权利,危害别人的生存。每个人的生存,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不是靠别人照顾出来的。
这很“达尔文”吗?一点都不。如果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生存,都可以禁止别人做事,向别人的财产主张权利,那才是相互劫掠的丛林。
如果保护弱者的生存权,以强者的财产权利受损为代价,那么你们所谓的强弱划分就明显是自相矛盾的。因为这时候的弱者一点都不弱,他们已经拥有了拿走别人的财产的权利,实际上就是给他们颁发了一张“抢劫执照”,变成了高级种姓,即真正的强者。
第二,不“淘汰”市场竞争中的弱者,难道应当淘汰市场竞争中的强者吗?这到底是与谁为敌?
“淘汰”,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这只是在说,他无法从事原有的旧饭碗了,并不是说他就没有饭碗了,更不是说他就像达尔文主义者想的那样,被大鱼吃掉了死掉了。
谁“存活”,谁被“淘汰”,都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是消费者通过购买与不购买,决定了谁应当存活,谁应当被淘汰。广阔的市场,只要你愿意迎合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就会通过金钱投票的办法给你一个新饭碗。
资源是稀缺的,用在这里就用不到那里。如果把稀缺的资源用在低效的生产上,意味着消费者迫切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即所有人生活水平的下降。
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所以,阻碍先进的生产,高效的生产,保护落后和低效的生产,你们为什么与消费者为敌,站在所有人的对立面?
谁来保护他们呢?国家是吗?那么又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国家以什么理由去打击先进,鼓励后进?国家以什么理由惩罚那些造福于消费者的生产者,保护那些抢劫消费者的生产者?国家以什么理由从消费者的口袋里掏钱,补贴那些落后的生产者呢?
当你要保护网约车而反对自动驾驶,你又如何反对国有企业呢?如何反对产业政策呢?这跟要保护落后的产能,搞贸易保护主义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任何竞争中都有失败者,竞争失败的企业会直接破产。如果秉持道德家的观念,那么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也完全有理由说,你必须保护我,因为我落后我有理。一个享受特权的受保护的企业,也可以说,我抢劫我有理。
第三,一个人竞争中的失败者,难道不需要反躬自省,而是迁怒于他人吗?
技术进步可能会造成短期失业,注意,也只是可能。但是绝对不会造成大规模失业。
因为旧的生产项目仍然有存在的价值,仍然有消费者为它金钱投票,那么淘汰它反倒是不经济的。
我们不会因为有一款新手机的出现,而立即将旧手机扔出窗外,因为旧手机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自动挡的汽车出现了,手动挡的汽车照样有需求,并且保留了生产线。
这是我们反对大跃进的技术升级和产业政策的原因所在。因为它恰恰是违背消费者主权的,意味着消费者的需求将无法以经济的方式被满足。
这同时表明,技术进步总有一个过程,有时候这个过程长达几十年——例如蒸汽机代替手工作业——它总是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调整时间。
那么,那些抱残守缺,墨守成规,不愿做出任何改变的人,能怪谁呢?难道他们不应该检视自身,反倒一味地怪罪技术吗?难道技术只对别人开放,没有对他们开放吗?
如果一个人就是要采取遁世的办法逃避现实,永远不愿意对自己做出调整,那么谁有什么办法呢?没有。那是他的自由,是他自己的选择。既然如此,就不应该像个巨婴一样怪罪别人,怪罪技术。
米塞斯教导他们:生活的真谛在于阅世如是和以己适世,而不是沉湎于一厢情愿的幻梦中。面对病毒,医生不会问:病毒你可知罪?而是会寻求消灭病毒的办法。
第四,道德家们真的关心弱者吗?
并没有。他们都是嘴炮党,口惠而不实。
他们的行动比他们的言语更加真实地展示了自己的偏好。当新的技术出现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充满好奇和热情地去应用新技术设备,而不是去购买旧的方法和设备。是他们自己的行为,淘汰了那些落后的生产者。
如果他们真的关心那些落后的生产者,自由市场绝对不会干预他们。自己去购买这些落后生产者的商品和服务就可以了。电灯出现了,没有人阻碍他们去买蜡烛;汽车出现了,也没有人阻碍他们买马车。然而他们并没有这样做。
指责经济学的自由放任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这是社会主义者常用的手法。这些人精神分裂又极端虚伪,一方面享受着自由市场的成果,一方面攻击自由市场,期望按照他们的理想去规划社会,指导他人的生活。
他们说,我们承认市场经济在创造物质财富上的优越性,但是它无法实现公平和平等的目标,那些社会底层的人将会被剥夺,贫富差距会扩大,导致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
这是经济学无知的表现,而且也极其不诚实。
首先是,自由主义不为任何群体代言,它为所有人代言,无条件地尊重每个人的自由。
当我们说要保护产权的时候,尤其是说要保护企业产权的时候,总有经济学文盲会说,你们是资本家的代言人。因为穷人并没有什么财产,无套裤汗和流氓无产者两手空空,有什么好捍卫的呢?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自由意志主义为所有人的自由代言,捍卫每个人的产权。
穷人的产权同样需要保护,甚至,如果我们真的要对比,保护穷人的产权比保护富人的产权更重要。因为富人相对于穷人,总是有更多保护自己的办法。把穷人的产权保护好,才是穷人实现阶层跃升的根本办法。
所谓的产权问题,并不是单指有形财货——它当然也至关重要——但是更根本的在于,保障每个人不受限制的行动自由。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只要他不侵犯他人的产权;每个人都有权根据自己的特长去选择职业,而不是等级社会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从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已经注定。
市场经济正是打破这种阶层等级的制度。它让每个人不论出身、种族和信仰,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规划自己的人生,它通过服务消费者的能力取胜。由此,为穷人实现阶层跃升铺就了广阔的通道。
其次,市场经济是最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制度。
当人们看到市场经济中的财富不平等时,总会抱怨自由市场带来的贫富差距,道德家们出来说,要实现结果均等、“共同富裕”。
但贫富差距是一个问题吗?并不是。贫富差距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每个人的天赋能力都不同,服务消费者的能力不同,怎么可能做到结果和财富的平等呢?如果让每一个能力不同的人财富平等,反倒是最大的不平等。
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社会可以实现再分配的政策,只要一个人比别人财产多,那么就均贫富。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经过一段时间,那些更具企业家才能的人又会重新占有更多的财富。难道我们要像希腊的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那样,把长腿的人锯短,实现所谓的平等吗?
市场经济中的贫富差距,大不了就是你开玛莎拉蒂,我开五菱宏光的差距。差距必然存在,但是每个人的处境都得到了改善。这才叫真正的共同富裕。
计划经济平等吗?计划经济是一部分动物比另一部分动物更平等。是一部分人钟鸣鼎食的平等,另外大部分人穷困潦倒的平等,饿死的平等。
市场上的大企业,必定是面对人口中占多数的贫困阶层服务的企业。他们千方百计推动技术进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以最低的价格供给,让穷人阶层也买得起,由此改善了贫困阶层的处境。
市场经济,对贫困阶层更友好。计划经济,贫困阶层永远不会有出路。
最后,人类社会中的优胜劣汰,即生存竞争的概念,完全是一个比喻,并不是动物世界里你死我活的斗争。
生存竞争的概念,意思是一个生物对于危害它生命的力量积极抵抗。这种抵抗若成功,那就一定要适宜于这个生物所赖以生活的环境。这并不是毁灭性的战争。
对于人类社会,改善生活条件最好的办法,是分工合作。分工合作比起自给自足有更高的生产效率。李嘉图协作法则揭示,即便一个人在任何方面强于另一个人,那么发挥比较优势相互合作,对自己仍然是有利的,所有的弱者,也从人类分工合作中得到了益处,改善了自身的处境。
人类能够通过理性认识到这一点,由此组织起了分工合作的和平合作秩序。这才是人类“生存竞争”的最佳路径。绝对不是那些无知的人所描述的你死我活的动物丛林。
萝卜快跑让司机失业,我一招就解决了!
然而,评论区,没有几个人愿意认真看推理,看逻辑,他们依然就是认定,我就是个社达,不同情底层人民,太冷血。
既然如此,那我就来出一个方案,确保达成两个目的:
第一、萝卜快跑作为新科技,依然可以继续扩大,甚至在两年内在全国普及 ,满大街全部是萝卜快跑,甚至数量比原有的出租车网约车多一倍(我相信会如此,因为价格更低,会推动更多的需求);
第二、所有的网约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不仅没有失业,反而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可以坐在家里捡钱。
有人说,这是不是周鸿袆的方案?让出租车司机买无人驾驶,当作资产收钱,老周那是胡说八道,一个玩流氓软件出身的,不要对他的智慧有什么太高的期望值。
我的方案是绝对的、百分之百地的有把握达成上述目标的。
这个方案是什么呢?请往下看:
先来分析价格:
7月10日14:30,记者同时在滴滴、美团和萝卜快跑预约自上海嘉定新城公交站至上海赛车场的订单,其中萝卜快跑为“已优惠3.45元,预估8.04元”,而美团快车、滴滴快车均为预估12元,普通出租车则达到17元以上。记者又通过多番尝试发现,萝卜快跑虽然在里程规划、接驳时间上普遍长于其他网约车平台,但里程单价仅为普通网约车平台的四分之三,包含暂时优惠后甚至能达到网约车的一半。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大概判断萝卜快跑的价格是一半左右,未来我相信,这个价格能持续,甚至更低,因为当下百度这台车的成本还超过了20万,三五年后,低于10万都是正常的。
正是因为低价,所以,他能将所有的出租车网约车彻底打败。
价格清楚了,现在开始写方案:
一、方案前提:
1、中国有大量的人希望阻止无人车,要保护出租车司机的饭碗,我估计这样的人超过了总人口的四分之三,是主流;
2、萝卜快跑是所有出租车价格的一半;
二、具体方案
1、价格歧视:
所有要保护出租车司机饭碗的人,登记信息,未来他们使用萝卜快跑的价格,以正常的出租车价格计算
其他四分之一的人,则以无人驾驶正常价格计算;
有人说,你这是要搞报复,你错了,接着往下看。
2、转移支付
萝卜快跑对要保护出租司饭碗的那些人进行价格歧视,会多收一部分钱,这一部分钱,不能进萝卜快跑的口袋,而是转移给失业的出租车司机。
这样,失业的出租车司机,坐在家里,就直接可以拿钱了。
3、出租车司机收入一分钱没下降
出租车收的钱,叫营业额,除去油费、电费、修理费,佣金或份子钱,他们到手,也就是营业额的不到50%。
而萝卜快跑正好降了一半的价格。这个减少的收入正是出租车司机的收入。
当然还可以有第二个方案:
那就是上了萝卜快跑后,屏幕上有一个选项,选择我要保护出租车,那就按出租车价格收费。
以上方案,难道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案吗?
1、那些支持要保护出租车的人,他们本来就不想要低价的无人车服务,那出原来一样多的钱,他们没有任何利益损失,并且萝卜快跑还不骂人,还不拒载;服务更好。
2、我们这些支持无人驾驶的人,依然享受了低价的服务,我们拿到了我们要的;
3、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可能增加了,因为有大量的人要保护他们,汽车数量翻一倍,四分之三的人支持保护,五成的收入直接装口袋,这样他们不就有稳定的收入了吗?
你看看,这是不是一个绝佳的方案,各方诉求全部得到满足?
这个方案能执行吗?当然不能。
因为,大部分反对无人驾驶的人,绝不会在自已的消费利益上让步,凭什么我们就要比别人贵一倍的价格。
现在这种舆论不过是一种情绪:
1、表达同情出租车司机,有一种同情弱势的社交价值,别人会说他是一个好人;而我们则被骂为社达;
2、对于技术进步不会导致失业这个问题缺少认知;
3、这只是口嗨,他们绝大部分人不会愿意多支出一分钱来为失业的出租车司机解决困难
因此,千万不要在意这种虚情假意、表面温情脉脉其实一分钱都不想出的这种假舆论,中国应该坚定不移地推动全自动驾驶。
一个有利于所有消费者的事,不能推广,才是奇怪的事。
否则,就是一场内部的贸易战,即某一些团体为了保护自已的固有利益,可以不顾全体消费者的利益。
如果无人出租车被他们消灭了,紧接着就是消灭电商,消灭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