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专业衰落没什么可惋惜的!
近日一则消息冲上热搜而引起笔者的注意。据报道,2024年秋季哈佛大学取消了至少30多门课程,绝大多数属于传统的文科专业。不仅哈佛大学如此,文科衰落乃至消亡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浪潮,这种浪潮也影响到中国。
很多人大为惋惜,甚至忧心忡忡。他们认为文科专业的消失可能造成人们理解社的能力下降,道德缺失、世风日下。对此,笔者的观点是这没有什么可惋惜的,更没有必要杞人忧天。
首先声明:**笔者没有任何歧视文科生的想法,而且笔者****大学就读的就是文科专业。**在笔者看来文科专业衰败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很多文科专业具有时代特色
应该说中国传统上是一个重文科传统的国家,这不仅体现在重文轻武上,而且对科技成果也不屑,称之为奇技淫巧。中国选拔官吏长期实行科举制度,考试科目就体现出鲜明的时代体色,明清实行八股文之后就更加明显了。不仅如此,作为秀才、举人、进士不仅要有锦绣文章而且要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堪称人才。
而进入商业社会,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必须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东西。传统的诗词歌赋作为一种点缀可以,但是想要谋生立命就很难了,因此被时代迅速淘汰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现在很多段子手却过得有滋有味,这也是时代特色吧。**很多文科专业明显具有这种特点,具体包括哪些请读者自行思考。而相对来讲理工类,特别是理科专业,这种特点就不明显。
二、很多文科专业的替代成本非常低
主要表现在:
**一是生命不同阶段特点上,文科就具有充分的可替代性。**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少年阶段理工类的基础不牢,将来从事理工行业的概率就非常低,取得成就就更难了。而任何时候想学习文科专业都不算晚,要想取得成就也比理工类要容易一些。
二是很多文科专业未必一定要经过专业训练。以笔者的专业为例,笔者经过大学四年的法律专业的学习,毕业当年就取得律师资格证书—尽管由于工作原因始终没有成为执业律师。而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很多优秀律师、法官,他们并没有经过所谓的专业训练,通过自学就能业务精通,成为行家里手。
不仅法律专业,很多作家、学者、记者等都是半路出家,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当今现实中很少听说半路出家的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等等。没必要经过漫长的专业训练就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成功人士,何必投入大量的成本呢?
也许有人用美国律师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法律教育才能获得从业资格来反驳。这种反驳是不成立的。确切地说美国律师的高收入是美国法令人为制造律师稀缺和本不应该出现的多如牛毛、泛滥成灾的法律本身形成的畸形产物。这一点是法律实证主义者无法理解的。
三、一些文科专业的作用被人们误解了
其中非常明显的就是商科专业。很多立志商海拼搏的人都把读商科作为入门砖。**然而真正的企业家不是学校培训的产物,而是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深邃的理解,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想象力,对未来能够经常做出准确判断。**而很多读商科的人并不具备这些能力,反而越学越糊涂,离成功就越来越远了。就是因为陷入这种误区—误以为可以教育培养企业家,值得下大成本—商科的衰落就在所难免了。
**笔者曾经的专业法律专业也是如此。**尽管目前法律专业供给已经超出需求,但很多人依然趋之若鹜,也许是因为美国律师的高收入让他们充满憧憬。**法律实证主义者很难理解基于抽象规则产生了自发秩序而形成的法律,和现实中的法律明显不同。**可以想象,那种环境下法律条文将大大减少,现在繁琐的法律程序也将更为简单,对法律人才的也需求将明显减少。这个洞见也是我学习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才领悟到的。
四、某些文科专业本身就在误导大众,就应该衰落
典型的就是经济学**。**虽然是文理兼收,但通常被归入文科专业。不客气地讲,现在所有国家绝大多数大学课****堂讲授的经济学本身就是反经济学的。现实中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人的行动被一系列抽象的数学符号取代。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毫无思想、毫无目的、机械运动的原子。更荒谬的是,那些越脱离现实、越复杂、越少有人看懂的复杂的联立方程、变量函数的黑板经济学被不明就里的大众追捧。而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目的并为实现目的寻找手段的自明之理,却被弃之如敝履。
** **
这种课堂教出来的学生,即使其中所谓的佼佼者,大多不思考如何正确解释经济想象,而是把更多精力用于谋求登堂入室当国师。
还有一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不自量力、夸下海口对未来经济进行准确预测,虽然被现实屡屡打脸,这些人不反思自己是不是致命的自负,反而继续摇旗呐喊,蒙骗世人。经济学专业因此而衰落不仅不是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
而严肃的经济学家则会坦率地承认:经济学只能对未来进行有限的定性预测,绝不能可能进行精准的预测—浅薄的大众反而对其嘲笑,殊不知真正的经济学家绝不会幻想理性的僭妄。
在一个人人评价他人也接受他人评价的社会,文科衰落恰恰是人们评价的结果。对此进行惋惜要么是莫名其妙的无病呻吟,要么是想以自己的评价取代大众的评价的狂妄。
现实中确实有人坚持自己的文科理想,但是这些人一定要有“古来圣贤皆寂寞“的心态—尽管成为圣贤的机会渺茫。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袁腾飞老师对他的文科学生说过的一段话:**文科是不适合穷人家的孩子学的,一定是有钱且有闲的人适合学。**这段话虽然让很多人不舒服,但是笔者认为非常有道理。
** **
**至于文科专业衰落可能造成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在笔者看来更是无稽之谈。**如果想不明白,依然请静下心来学习和理解奥地利学派强调的自发秩序。
** **
文科作为专业确实要求从业者最好有钱还有闲,但是学习显然不是。饱含着真理智慧的书籍是最便宜的奢侈品,只是需要你能鉴别发现并能认真学习。这一点对有些人要求确实非常高。没办法,这就是享受奢侈品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