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都大锅饭化了,民众一定赢了吗?

教育都大锅饭化,民众一定会赢吗?

图片

现在民众对孩子教育的抱怨和焦虑,一是嫌花钱多;二是嫌不公平,富人有钱补课,穷人没钱;三是普职分流,一半学生要被分流到职业高中,意味着这些学生几乎失去了上好大学的机会,所以现在考高中比考大学还重要、还关键。

第一个问题,现在多省市都已经从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变成了12年,幼儿园也在公立化。民众赢了。

第二个问题,俞敏洪们已经被拿下转做直播带货。民众又赢了。

第三个问题,教育部倾听民意呼声,尊重民众诉求,回应了,要搞“四个一批”,增加公立高中,增加学位供给,扩大普高招生规模。

民众赢了三次。

民众为什么能赢?因为民众人数多。全过程民主,得到了完美实践。

一 市场不是万能的,但市场从不失灵。

普职分流问题,的确是令家长极度焦虑的问题。现在“鸡娃”为什么不断在提前,就是因为你要是不早早鸡,到时候连高中都上不上,注定了将来要打螺丝。国人极端重视教育,讲究学历和面子,舍得给孩子投资花钱,你说连高中都上不了,能不焦虑吗?

这事情若是在自由市场上,简单得跟捡钱一样。

你的焦虑,正是别人的机会。大众的焦虑,正是赚钱的良机,把你的焦虑解决了,钱就赚到手了。焦虑的人越多,“焦虑度”越高,赚的钱就越多。

有需求就有供给嘛,很简单的道理。需求极其旺盛,供给者的利润就高。

这时候就会有很多曹德旺、马云、柳传志冒出来,去办湖畔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外国资本也会跑进来,办更多的西交利物浦和宁波诺丁汉;现有的大学也会面向消费者扩招,办出更多哈工大深圳和港科大珠海。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企业家,会成立各种基金会,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办起更多大学,增加大学学位供给。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都是大企业和民间社团捐资搞起来的。

大学学位解决了,普通高中更不在话下。

大企业家办大学,无数小企业家就办高中和初中。各种规模、层次、质量的高中就会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地开花,“丰俭自取”,跟菜市场一模一样的原理。

当然,这不是那些不知所云的“市场万能论”“市场乌托邦”,我们从来没有说过市场万能。到任何情况下,自由市场也解决不了人人都是北大清华高材生,更保证不了你上了重点高中和大学就不再打螺丝。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优质的大学和高中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稀缺的,否则它也就不优质了。

但是你有上学的需求,市场就有人供给,这却绝对是千真万确的。市场不是万能的,但市场从不失灵。

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过去的教培机构,如果允许它自由发展,如果不是民众喊打喊杀,稍微转型一下,马上就是个普通高中。

办学校,说难很难,说不难也不难。难的是资质拿不到手,有钱你也办不成;资本有限,不可能无限投入教育,还有其他重要的需求要满足;要有企业家才能,把学校管理好。

那说不难也不难,在于学校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好老师能带出来好学生。若是开放教育市场,实行灵活的薪酬机制,好老师难找吗?一点都不难。那么多北大清华的毕业生都去宇宙尽头有编制的深圳居委会报道了,50万年薪挖过来就行了。那么多基础学科的985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所以去考研了,把他们招来讲个高中政史地理化生,他们带不了吗?高智商高情商,刷题家出身,年轻有活力,干净不油腻,带个高中生,妥妥的。

我们老板鸡娃的时候,学而思的老师一个是北大的,一个是交大的,我趴在小教室外面的窗户上看,讲课激情四射,刷题攻无不克,孩子回来说“爸爸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你说他们不能秒杀公立高中那些老师?我是不信的。

二 所以现在的问题在哪里?

不是没有资本、没有资源,而是各种准入限制不让办。私立学校不能办,教师资格有准入限制。而且家长呼吁的并不是私立学校,而就是要办更多的公立高中。

所以政策就出台了,民众就赢了。

民众心里想,凭什么你们都享受公立免费教育,我就不能享受?不公平。

这种不公平体现在多方面,城乡之间的不公平,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城市中产享受了大量财政支持之下的优质教育服务,小县城和乡村、以及上不了这些学校的孩子家长则在纳税补贴他们。还有一点许多人没想到,你生两个孩子,享受到国家两份公立教育财政支持,生一个的就享受的少;那不生的呢,岂不是更亏,我凭什么纳税补贴你家孩子?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但是人们犯了一个错误。补贴是一种转移支付,就是一种特权。当有特权存在的时候,应当要求的是取消特权,而不是人人都要去享受特权。

上海ICU病房里那位,一天花几万,一住就是两年,民众羡慕嫉妒恨,但是解决的办法难道是让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做吗?不出几天就能把财政搞破产,让你的税收负担翻倍,发钞能让你的储蓄一文不值。所以正确的办法同样是取消特权,而不是人人有权参与劫掠。

那现在要求办更多的公立高中,其实就是人人要求平等地拿补贴,从冤大头和对方口袋里掏钱。

世上没有免费的事情,羊毛出在羊身上。资源全都被征收去办公立教育了,企业就活不成,税收负担就很重,税收还不够,那就发钞票稀释你的财富,所以你的生活就好不了,想给孩子投资也没有那个能力了;

公办教育就是大锅饭,老师拿工资干活,没多少积极性,反正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你还能开除他咋滴?开除了新来一个,还是那样;大规模地扩招,一个班80人,你又怎么指望一个老师能悉心地教育你的孩子?那又不是他的孩子,你又不是教育局的。

所以不要呼吁公立教育,那都是饮鸩止渴,不会让你的孩子变好的。

开放民间资本办教育,所有人的各层次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国家放手让民间办教育,既能让人们自由选择,又能甩掉财政包袱,还能激励民营经济发展恢复市场信心,多好的事情啊。怕民营学校“变质”?教材都是您审定的,试题都是您出的,怕啥啊!

**三 **你说私立的不放心?

至于说教育民营化了还得了,那些人唯利是图,家长不放心,而且穷人上不起学了怎么办,等等这种老生常谈,实在是既没有理论常识,也没有现实眼光。

你说私立的不放心?

前些年私立幼儿园遍地开花,家家爆满。难道初高中孩子的学习比一个幼小的生命健康成长还令人担心?人们为什么敢把两三岁的儿童交给私立幼儿园去照料?

因为市场化的机制会让幼儿园千方百计让家长放心。他们会主动给幼儿园装上无死角的摄像头,而且这摄像头绝对不会像某些机构那样关键时候就坏了。然后主动给家长连上手机,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的状况。你说他们喜欢在监控下工作吗?并不是,而是因为他们如果不能做到让家长放心,激烈的竞争之下它就招不到孩子,就会倒闭。

所以让幼儿园质量不断提高的到底是什么?是人的道德水平吗?

不,是利润。

你只要让他们赚钱,你就是爷。你只要消灭利润,马上就能把所有企业都变成供销社,你就变成孙子。

后来民众开始呼吁了,幼儿园负担太重了。所以政策就出台了,幼儿园要公立化。你负担看起来倒是轻了,就不算看不见的账了,但是孩子被照料得更好了吗?出事了处分一下、大不了开除了。但是我们到底是要像私立幼儿园那样,让他们赚钱,让孩子在安全和健康的环境中长大这样的“双赢”,还是把老师开除了,孩子受到身体和心灵的伤害这样的“双输”?这账要不要算?

既想要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照,对家长需求的全方位满足,又想要便宜。既要又要,没有的事。

你说穷人上不起学了?

可是市场规律就是,只要穷人有需求,企业就会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需求,办法就是降价,让穷人也买得起。

相对意义的穷人,永远在消费者中占大多数,谁要是不面向他们生产,他就做不大,就赚不到利润。现在市场上的大企业,是面向少数富裕阶层生产的吗?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进步最快的企业,都是把价格杀到最低,面向穷人阶层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企业。腾讯还不要一分钱让10亿人用微信呢。现在贫困户家里,都有一台电视机,谁还没有个自行车?这玩意在计划经济下,可都是奢侈品。

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功劳,它就是对贫困阶层最友好的经济制度。

前些年,首都的民工子弟学校,专门面向进城农民工的孩子招生。后来有人说这太低端,圣母们说这种学校跟公立学校的环境、教育质量差距太大,教育没有均等化;孩子还没有户口。如此等等,后来这些学校就消失了,孩子们又回农村去了。

可是为什么不想想,到底是把孩子留在农村,让他们成为缺乏父母关爱和教育的留守儿童和问题少年好,还是让他们去北京和父母在一起,哪怕教育的环境和质量比不上公办学校好?你要相信农民工兄弟,他们文化程度可能不高,但是自己会选择,知道什么对自己和孩子最好。到什么时候,那些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才会明白,不要把自己当上帝,替别人做决定?

那些学校可一点都不贵,农民工能都支付得起,而且他们极其愿意。可是市场刚开始起步,你就把它杀死了,然后说穷人孩子上不起学了,这都是市场的错,说这话的时候能不能过下脑子摸摸良心?

民众抱持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策出台。

不论这种观念是对是错。民众一定会赢的。区别只在于,如果观念对了,赢了就是自由与繁荣;如果观念错了,赢了就是自掘坟墓。

这告诉我们,要想市场经济得以实行,唯有一条途径,那就是改变人们的观念。多一个人支持市场化,自由和繁荣就多一点希望。如果人们不接受市场化的观念,总是希望国家多做一点,多办一些公立学校,那民营资本办学这样的思路就行不通。

因为任何治理,都以民意为基础。这一点既适用于朝鲜,也适用于美国。没有民意的支持,任何政策都无法实施,任何治理都无法持续。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就是这个道理。

权力不是唯物主义的枪炮,而是观念决定的。再强大的力量,在民意面前都会节节败退。唯有民意,是可以战胜枪炮的力量。这又告诉我们:指望任何绝世英雄,都是无用的;总是把问题归结为某个人,不是一个客观的态度。一个人的力量,没那么强大。他就是在迎合大众观念而已。

所以,每个人都应当自我反思:我在这场观念战争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在阻击错误的观念,身体力行地自我负责,还是在推波助澜,或者消极地默认事态往着恶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