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养鱼”、“竭泽而渔”,对于经济都不什么好词

前一段时间,关于税收严征管的社会批评比较多。

很多人喜欢用竭泽而渔来批评这种政策,同时劝政府要“放水养鱼”。

放水养鱼,是个什么概念?

养大了再杀呗。

竭泽而渔是什么意思,你要是现在这些鱼搞死了,那以后你就搞不到鱼了。

这都是非平民视角,而是一种政府视角。

平民视角,是一种基于个人主义、基于普通人的一种看世界的方法,但我们接触到的历史,往往是政府视角,或统治者视角。

比如,大明怎么亡的?因为收不上来税。

这也不奇怪,史书,本来就是皇帝们修的。

但在新的时代,这种视角应该被抛弃。

在现代政治理念中,也早已抛弃统治者视角,而在围绕着一个目标来讨论,那就是如何让民众的生活更好。

虽然政治依然存在,但讨论的目的,已经发生了改变。

既然目的是全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么,税收当然不应该成为一种目标。

只有某一部分福利主义者,会将政府收税当作与民众收入息息相关的事。

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多收税来分给他们,他们的生活才能更好。

税收中,其实有三种用途。

第一种,是用于支出维持社会秩序的费用,商场也有安保费用,但商场的安保费是一种交易,税收则有强制性;但强制性的属性,并不能否定政府支出中,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用于维持社会秩序。

第二种,是用于分配财富,这是将一部分人的产出,通过强制税收的方式转移给另一群人使用。

第三种,是用于政府投资各种项目,比如修建地铁,高速,太空竞争,科研等等

总的来说,现代政府所宣传的税收用途就是这三个。

各种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的争论,也集中在这三个点了,其中第一个点,争论是最少了,除了我们这些自治制度的主张者。

自治社会的主张认为,哪怕是安保,也是可以用交易的方式收费的,而不是用强制的方式收税。

第二种,则是一种消灭社会资本的行动,他必然导致生产力的贫困。

不信,你在你家族里实施一下就明白了。如果你的家族里谁家里赚的钱多,就要均分给其他人,不出三年,马上全部变成破落户。

第三种,则是政府投资对于民间投资的挤压问题,也即,私有企业家,他们的投资会盯着市场上最为迫切的需求,因为价格信号会告诉他们,只有生产最为迫切的需求才能盈利。

但政府投资往往存在巨大的浪费,比如不少大桥和高速公路,车辆稀少。而另一些消费者更为迫切的需求领域则投资不足。

对于这三种用途来说,税收都是越少越好。

对于安保来说,民间安保力量越多,效率越高,社会反而更为安全,官办安保的效率往往不高,甚至形成天量的浪费。

这个世界上这么多大国每一年的军费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个钱要是私人的支出,绝不可能这么花,除了政府自己折腾,民间哪有什么战争的风险?

对于分钱来说,让每一个人在市场上自负其责,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越自我负责,社会越有活力,创造力和投资都会引日俱增。当然分得越少越好。

对于政府投资来说,更是没有必要的。即使是所谓的人工智能,就真的是人类的未来吗?我看啊,大多数这种舆论不过是少数人工智能企业雇佣的专家们宣传的。一个产业是不是重要,看产值就行了。人工智能的产值,还非常低,一年可能三百亿美元都不到,还早着呢。

但中美政府都已经在押宝了,大量的钱从其他企业账上通过税收的方式转移到这些领域,什么半导体,智算中心,我看啊,最终还是一地鸡毛。

政府投资的钱亏了就亏了,没有人会负责的。但老板自己的钱亏了,那他会痛苦万分的。钱还是让私人老板自己投资,不容易浪费资源。

因此啊,一个正常的社会,不应该以追求税收的总额为目标。税收越低,反而这个社会越繁荣越发达,民间越有钱,老百姓生活越好。

你看看全世界低税国家(虽然在我看来不低了,只是相对的),他们的国民往往都是更富裕的。

就算是亚当斯密的小政府观念,一个政府只需要提供秩序,就可以了,那能需要多少税收?越是富裕发达的地区,治安案件越少。战争风险也低。

不要将一地政府的税收当作什么发展目标,而要将一个地区普通民众每个月收入的购买力上升当作发展目标。

从去年到现在,税收在上升,普通民众每个月收入的购买力事实上出现了下降,要知道,所有的税收都是来源于生产者,减税,不应该是放水养鱼,而应该成为一个地区的共识。

如果生产者收入不能节节上升,公务员、国企人员、退休老人的收入节节上升,那就是一个大麻烦,不可持续,会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