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仅退款,是对企业家的欺压吗?和消费者为什么最是无情

图片

关于拼多多仅退款的规则,引发了很多吐槽声,甚至有商家们发动舆论说,这就是中国版”零元购“。

很显然,这种批评是完全错误的。

”零元购”是有人直接从商店里抢走东西不付款,这是一种暴力行动,由于当地法律和执法机关不作为,以及店员如果阻止这种行动有受伤风险会导致企业主赔偿更多,因此,这种行动在美国有些地方出现。

零元购是一种暴力行动,但仅退款不是,仅退款仅仅是一个商场规则,商场规则,商家们要逃避非常简单,那就是不上这个平台就可以了。

仅退款这种规则很离谱吗?一点也不。

是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够发达,大多数消费者并没有享受过发达市场经济下的服务,所以认为这种规则很奇葩。

比如在美国,实体店的退货规则,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就是不可思议的。

在美国购物就算没有小票和外包装,也能够无理由的退货,不管是在实体店还是网上,一般在30天之内都可以免费全额退款,比如说在trader joe’s 就是中国留学生中口中常说的这个“缺德舅”,就连你打开吃过的食品,无论是否有收据都可以把商品带回店里进行全额的退款。

还有华人熟知的target零售店在商品购买一年之内,只要是target自有品牌的商品,消费者拿着收据就可以进行退款或者换货。

美国网上曾经有个视频呢特别火,开头写着孩子们返校的衣物我一分钱都没花,这个博主就是带着一兜子的旧衣服和旧鞋子来到了target门店并且成功的做到了退货退款。

可以说美国人退货真的是随心所欲,想退什么就能退什么而且什么都给退。

著名的超市Costco以其极为宽松的退货政策而闻名。

枯萎的植物或吃剩的鸡骨头都能退已经成了经典桥段。

常年在Costco购物的消费者都明白,退货不需要有任何心理障碍,在这里没有不能退的,吃了一半的烤鸡、穿过的T恤、吃了几天觉得没效果的瓶装保健品,无需小票,只要带着会员卡和付款时的银行卡即可完成退货。

其实这些退货手段,与仅退款,有什么区别呢?其实没有。

吃过的烤鸡,穿过的衣服,拆过包装的瓶装保健品,还能再卖吗?不能了。

甚至有不少华人刚到美国时利用这种规则 ,不停地买衣服穿,穿几个月后就拿去退。

这不就是先进的商业模式吗?

有人会说,这不是鼓励了一部分消费者不劳而获、贪便宜的心理吗?是的,的确会产生这种效果,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带来的是更多客户毫无思想顾虑的尽情购买。

宽松的、慷慨的退货政策可以鼓励消费者消费,激发忠诚度。

相反,如果一项政策增加了顾客退货的成本或不便利性,反而会损害零售商自身的利益。

在商业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商业理论,即“亚马逊飞轮”:以实惠吸引更多的流量(消费者),流量吸引更多的商家,更丰富的商品带来更实惠的价格。

实惠,只是客户需求的一部分。如果把客户体验作为飞轮的起点,实惠、宠粉(服务)都是客户体验的一部分,那么这个飞轮的效应将被倍数放大。

这就是Costco与拼多多今天成功的秘籍。

有商家不服气,他们说,在国外,承担这些退货损失的是商场,而不是提供产品的商家,而在拼多多上,承担损失的是商家。最后,大家都喜欢进拼多多买东西,但具体的商家却是风险的承担者。

这个理解,也是错误的。

其实拼多多作为商场、平台方,他们与商家是利益一体的。如果将这个损失直接由拼多多承担,那不过是拼多多加大对商家的保证金、佣金、推广费用的比例罢了。

在互联网平台模式中,仅退款这种模式更为先进,因为他会对顾客行动进行记录,一个以仅退款为获利模式的顾客,很快就会被平台识别,从而取消他这种特权。

而一个长期在平台上购买产品、有信誉的顾客,当然要给予他这种特殊地位,因为这说明了引发售后纠纷的核心原因是商家产品品质不佳。

这就约束了平台商家们的产品质量,纯粹低价低质的产品,将在这样的运行模式下,无法获利,从而将这一类型的商家从平台驱赶出去。

在过往,拼多多平台上有不少这样的产品,就是几块钱的产品,质量极差,与其承诺的产品利益完全不符,但顾客虽然不满意,但懒得为了这几块钱去退货,但现在仅退货就能将这样的商家识别出来,让他们无法获利,从而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没有错,所有优秀的平台,都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消费者无比友好,但是却让商家们竞争无比激烈。

最后的效果是,商家们大量吐槽,因为他们要赚钱太难了,不得不提升品质,降低价格,但同时又离不开平台,因为销量太大了。

在互联网平台上,更是如此。优秀的企业只需要聚焦在产品品质上,努力降低成本,提升品质,营销全部交给平台,这样的商家,才能在平台上成为胜利者。

市场经济,不是一个对企业家友好的经济制度,而是一个对消费者无比友好的经济制度,他会让企业经营者无比痛苦,让八九成的企业赚不到钱,甚至让其中一部分企业家血本无归,只有极少数企业家才能取得成功。

因此,所有对拼多多的吐槽声音,都是电商界也即企业家们的吐槽,你不用担心他们会怎么样,他们不干,有的是人干,只有平台销售量大,拼多多不会缺商家,每减少一个商家,都会有另一个商家将市场占领。

你不用心疼企业家们的痛苦,你只需要考虑一个要素,那就是对消费者是否有利。你也不用担心在这种竞争下,企业倒闭会让员工失业,不会的,这家企业完了,另一家企业增加订单就需要更多的员工。

同时,如果将价格打下去了,消费者的同样的支出会购买更多的产品,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总之,那些实体店吐槽电商抢了他的生意,电商商家吐槽拼多多让他们很痛苦,外卖小哥吐槽美团时间要求太严格,你都要明白,推动这种压力的是消费者对价格不断下降、品质不断提升的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必然。

只要其中不存在暴力干预,行政管制,那么,这种激烈的竞争,往往都是有利于消费者的。

淘宝的商家和拼多多的商家们往往会比较,淘宝商家说,虽然我们销售量不大,但毛利还可以,还能赚钱,而拼多多的商家则说,别看我卖得多,可是我根本赚不到钱。

如果你要投资 ,我告诉你,拼多多才值得投资,而阿里不值得。

我在去年五月就建立会员群的朋友入手拼多多,并写过多篇文章表明过理由:

因为一个不符合消费者利益的平台,他的价值只会越来越低。不能让商家“卷”起来,就是淘宝的失败,因为不符合消费者的目标。

一个不符合消费者目标的企业,哪有前途呢?

我们同情企业家的是另一面,那就是过高的税收,过多的管制,这些手段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资本积累不够,从而不利于消费者。

实际上企业家是这个世界上最苦逼的职业,八成的创业者以亏光作为结局,余下两成中,也只有不到10%能发展成为中大型企业,因为竞争无比残酷。

而劳动者的收入正是在企业家不断的竞争中提升的,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也是在这种竞争中价格不断地下降的。

你为什么要反对这种让企业家竞争无比惨烈的机制?

要是企业家个个都可以躺赚,那还叫个毛的市场经济?

很多人误解自由市场派是资本家的走狗,完全错误,实际上自由市场派是站在所有人的利益的角度出发,因为消费品价格下降、劳动者收入上升,土地价格不断上升,正是自由市场经济的三大结果,这三大结果符合所有人的长久利益,因为企业家也是消费者。

消费者最无情

一个早餐店的员工,老板要求必须凌晨三点起床,准备各种餐食,然后7-8点,迎来用餐高峰,一直工作到中午2点左右收摊。他每天3点起床、工作10多个小时,无数次地重复一个动作,看起来非常不人道。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是你我这样的消费者造成的。因为我们懒,不想早上起太早;我们不喜欢自给自足、给自己准备早餐,就想拿着钞票到外面吃现成的。所以导致他们不得不3点起床,而且必须手脚麻利。

一个在夜市上班的员工,则每天必须下午4点到店里做各种准备,然后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2点,他过的是日夜颠倒的日子。

原因同样是,我们消费者就爱享乐,就爱晚上去撸串喝啤酒,而且一撸就没完没了,你不走他就下不了班。消费者来得越多,也就是需求越是迫切,他的工作强度越大。

假如人突然发生一种怪异的变化,大家都要在星期二凌晨三点去理发,那么这种强大的需求会导致全城的托尼老师都在凌晨三点上班,还会有无数潜在的托尼老师主动牺牲休息时间,一下子冒出来,满足大家的理发需求。

所以,是黑心的老板就爱折磨员工,要求他们在凌晨三点起床、凌晨两点下班吗?是他们在要求员工必须手脚麻利连上厕所的时间也要分秒必争吗?其实不是。

归根结底,这都是消费者要求的。老板不过是在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有的道德家说,外卖小哥太辛苦了,天天连轴转,每周应该强制休假一天;他们骑车就像坐火箭,到处违章,应该降低对送餐时间的要求。他们表演成性,看起来倒是挺有同情心的。

但是这些人其实既是外卖小哥们的敌人,他们不允许外卖小哥按照有利于自身的方式自主行动;又是广大消费者的敌人,因为让外卖小哥全年无休、像个飞人一样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不是别人,正是消费者——你要是休息了,我点不成外卖了;你要是慢了,我等不及、饭凉了怎么办?

那同样的道理,劳动者在工厂里996工作,在生产线上像个机器人一样做着机械重复的工作,人都“异化”了,原因在哪里?

在于我们社会现在的资本积累水平不够,无法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产出有限;但是消费者对这家工厂生产的商品需求迫切。因此你如果885,或者不用流水线作业,根本就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消费者“命令”老板:你必须要求你的工人996,在流水线上快速工作,否则我就通过购买其他能这样做的企业的产品,来惩罚你,让你倒闭,让你们都失业。

想想看,如果一家企业生产的商品,消费者根本就不喜欢,不愿意付费购买,这家企业的员工是绝对不用996的,他们可能一个月只用上一周班,过一段时间若还是没有改观,那就一直休息了,哪里还有什么996呢?

消费者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非常“无情”的,他不管你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不管你家里有多少困难,不管你有多辛劳,他就只要一条:你要满足我的需求。否则我就不光顾你,不给你金钱投票,把你淘汰。

消费者的“朝三暮四、莫名其妙、见异思迁”也是毫不留情的,哪怕我过去再喜欢你,只要有另一家店吸引了我,那么也会决绝地离你而去,让你破产和失业,连招呼都不会打。

所以马云说996是福报,是有道理的。当然,它只对那些奋斗者、想要更高收入和更加美好的未来的人有道理。对于不想要高收入、过一天是一天的人来说,这句话就太扎心太没人性了。对于三和大神来说,马云就是放屁。

而对于那些错误地理解市场经济运行原理,总是把企业家当做剥削者而不是合作者,既想要高收入,又想要工作轻松离家近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黑心资本家。难怪有那么多人要把他挂路灯。

没有人喜欢高强度的工作,劳动总是有负效用的。但是我们社会的现实如此,人的欲望无止境,但是实现这些欲望的手段总是有限。古代劳动者全年无休,还不一定能保证温饱,原因就在于,全社会资本积累水平太低,没有好的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设备供他们使用。人要去适应这个社会,既要又要是办不到的。

经济学教人们认清现实,道德家们整天给人承诺乌托邦。

在思考经济问题时,一定不要忘记了消费者主权这个概念。它能让你正确地理解市场,也能让你心态平和下来,而不是总带着仇恨在工作。所有对996的批判,若是脱离了消费者主权这个概念,都是不得要领的。

但是你说,你消费者怎么啦?爷就不想伺候你,就不想奋斗了,就像过田园牧歌的生活,不行吗?

完全可以。这绝对是你的个人主权。

个人主权大于消费者主权。消费者主权只是在揭示:市场经济是如何运转的,是谁在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什么样的节奏和质量生产;它对应的是全盘控制的经济,即无视消费者的需求,由一个天降英才来决定如何生产。

如果你不愿意尊重消费者主权,没有问题,你既可以无视消费者需求,当然也完全可以不用996,径自决定老子不干了,过一种更加轻松甚至躺平的生活,这毫无问题。

但凡事皆有代价,你的代价就是收入水平降低,未来生活变差。那就是消费者在告诉你,你在行使个人主权的时候,在多大程度上偏离了他人的意愿。只要这代价你可能承受,你就可以任性地决定偏离大众生活的轨道,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所以,之所以有996的存在,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消费者有这样的需求,二是你对未来更美好的生活有追求。只要我们社会不是发展到资本丰裕得唾手可得、人的欲望都已经被满足了(这都是不可能的),996是绝对不可能消除的。

立法可以禁止996,但是立法改变不了经济规律,它必然以降低收入、减少满足为代价,并且将希望通过更多工作改善生活的人,变成了打黑工的,使工作变成了违法犯罪行为。但即便这样,也改变不了人的行动规律,人们会设法规避风险、冒着风险继续工作。我要还房贷、我要养孩子,就足以让人们甘愿冒着犯罪的风险去工作了。

那些反对996的劳动者,总是把生活带给自己的压力与强制行为混为一谈。人当然总是活在压力之中,只要你向往美好的生活,而手段有限,压力就总会伴随左右。但是这与强制是没有关系的。我因生活所迫,不得不努力工作,不得不听从老板的安排而委曲求全,这没有任何强制在里面。强制只有一种,那就是使用暴力或者威胁使用暴力。

当你可以离职,那么你就是自由的,而不是签了卖身契的奴隶。如前所述,这完全是你的个人主权,你与老板之间,是自由契约关系,是双向选择的结果。你之所以没有离职而是继续996,不过是因为并没有另一家公司给你开出更好的条件。如果有,那你不会停留一秒的。所以当下已经是最好的安排。

社会舆论中出现大量的反996的声音,其实不是反对996本身,而是在说,为什么不能少工作而多拿钱?并且认为可以通过强制立法手段实施之。如果人们知道,消灭996,以减少收入为代价,立法并不会改善工作条件和提高收入,反倒会侵犯产权,消灭资本,造成更多的失业,当真实的代价摆在面前,人们才会做出真实的思考和行动。

当人们以生产者的身份在反对996的时候,也忘记了自己必定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当你是一个消费者的时候,你就会希望工厂生产效率更高一点、工作时间更长一点、服务效率更高一点,而且价格要低一点。如果反对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自由契约,结果就是,你作为生产者的时候工作条件可能好了,工资高了,但是你作为消费者的时候却受损了,商品供给减少了,价格上升了,你名义上的高工资,实际上的购买力有限。

道德家们总是站在空中俯视人类,他们从来没有从个人行动选择视角去看待劳动问题,他们坐在空调房里著书立说,脚下没有泥土,不了解人类市场生活的真实场景,他们的种种呼吁,最终会将劳动者推向更加艰难的境地。

这是在赞美996吗?当然不是。我们希望所有人每周工作2天休息5天,然后就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只是在说,我们应当面对现实、认清经济规律、认清自己,不要被错误的思潮蛊惑,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差。

让一个企业家承认错误是非常容易的

消费者不给他金钱投票就是对他最大的惩罚。市场没有那么矫情,你承认不承认错误也无关紧要,淘汰你就完了。企业家也非常乐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只要消费者不满意,就立即调整战略和资源配置,设法重新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他甚至非常喜欢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比如很虚心地、不间断地听取消费者的负面反馈,然后立即改进。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为他赢得利润。

但是让一个政客、以及为政客提供服务的知识分子承认错误,就比登天还难。因为政客关注的是自己的地位,一旦承认错误,低头了王冠会掉。而知识分子的理论错误,他们更不会承认,因为承认了他就会声誉扫地,就是在宣布自己的终身所学,就是个笑话,而他们就会由此被断了狗粮,面临被饿死的命运。他们就是寄生于体制而存在的,维持一个干预主义的世界,对他们是最有利的,他们缺乏基本的谋生技能,因为自由市场根本就不需要他们。

所以我们——反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需要做的,不是去说服他们——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即使内心认同,也极不诚实——而是直接面向公众,对他们进行毁灭性批判,让他们丧失影响力,在观念战争中,战胜他们。把他们抛向市场,让消费者教训他们,让他们不得不承认:我不行,我过去的狗粮,都是剥削或者诈骗所得。

能够战胜枪炮的,唯有观念。我对此深信不疑。《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伤害民族感情”的表述被删除,是奥地利学派,不需要人很多,百万阅读和几万人的留言,就足以阻止一项错误的立法草案。

权力在大众观念面前,不堪一击。

一个影响力巨大的知识分子,足以改变一个国家。托马斯·杰斐逊和让·巴蒂斯特·萨伊联手,让萨伊的自由放任学说成为美国的显学,就可以让19世纪的美国经济腾飞;金块主义学说进入美国,就可以让安德鲁·杰克逊以及他后来的马丁·范·布伦,直到波尔克,成为坚定的金本位者,并废除中央银行,实行独立国库,并得到广泛的支持,创造了美国的“通缩繁荣”。

同理,一个优秀的观念传播者,就足以改变局面,将伸向自由的贪婪与罪恶之手斩断。

当然,反过来说,一个错误的观念,也足以毁掉一个国家,甚至毁灭全世界。例如那位受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影响的著名大胡子思想帝王,例如他的衣钵传人首恶秦晖。

谁要是低估知识分子的作用,低估观念的影响力,就是对世界的运转缺乏洞察力,就会犯下致命的大错,就会在战略方向上南辕北辙。

这个世界,就是少数人主导的,世界的观念,就是知识分子创造的。那些权势煊赫的人,最终会发现,是某个已故的经济学家的思想,在统治着他;他也很清楚地知道,他必须服从大众观念,否则一天都活不下去。

我们从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中可以明白一个战术方法:我们其实不需要谁摆出姿态承认错误,我们也不需要什么宏大叙事,我们需要的是,在每一个具体的事情上,阻击和打退权力,这才是捍卫和回归自由的正确办法。不要指望权力做好事,而要阻止它做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