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有痛苦与压力的本质

本文,将会从生物学角度,透过基因进化的视角,全面详细解读痛苦的来源、本质与意义,以及痛苦与压力、痛苦与心智的关系,最后还会给出一种有效应对痛苦的方法。

相信通过本文,我们将会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痛苦与压力,以及它们与我们自身的关系,而拥有了这种视角和理解,我们就能够更好的应对痛苦与压力,并从中吸取能量,获得更快地成长与进步。

主题目录如下:

  • 痛苦的本质
  • 痛苦与压力
  • 痛苦的机制
  • 压力与激素
  • 痛苦的意义
  • 痛苦与奖励
  • 痛苦与心智
  • 如何应对痛苦
  • 结语
  • 后记1:最痛与慢性痛苦
  • 后记2:大脑与痛苦信息
  • 后记3:体验痛苦与追求卓越
  • 后记4:痛苦才是觉悟的路径
  • 后记5:文明的基石
  • 后记6:如何改变思维
  • 后记7:生物公式

痛苦的本质

痛苦,是一种感觉和感受,也是生物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进化出来的一种本能机制——其作用是用来应对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以让生物体获得更多的生存优势生存利益**。

更进一步地说,凡是拥有痛苦本能的生物体,那么相对于没有的,则就更容易趋利避害地生存下去,而在都拥有的生物体之间,那些能够更好地触发与处理痛苦的个体,则就能够获得更多的生存经验生存技巧

显然,痛苦本能带来了——直接的生存优势与间接的生存利益

那么说到人类的痛苦,其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即生理心理,并且这两种痛苦,其实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也就是说,生理痛苦能够引发心理痛苦,心理痛苦往往也能够产生生理痛苦。

具体来看:

  • 生理痛苦,有身体的反射修复机制去应对,如:疼痛反射与伤口愈合。
  • 心理痛苦,有大脑的意识潜意识机制去应对,如:反思自省与遗忘忽略。

由此可见:

  • 如果没有意识——就像某些低等生物,就不会有心理痛苦,但会有生理痛苦。
  • 如果没有知觉——就像神经系统损坏,就不会有生理痛苦,但会有心理痛苦。

那生理痛苦与心理痛苦,为什么能够相互影响、相互触发呢?

其原因就在于,痛苦的本质是一种信息

显然:

  • 生理痛苦,需要神经系统,接收到身体的受损信息,才能体验到。
  • 心理痛苦,需要意识系统,接收到自我的受损信息,才能体验到。

这其中:

  • 身体受损——代表着身体在环境中所承受的伤害,如难以承受的外力。
  • 自我受损——代表着自我在环境中所承受的伤害,如难以承受的现实。

可见痛苦,其产生路径的最后一步——都是**“痛苦信息”在大脑中被处理,然后发酵,接着呼风唤雨,最后演变成无比真实**的痛苦感受。

由此不难想象,如果我们阻断了**“痛苦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过程,就可以阻断痛苦的感觉,而这就是止痛药麻醉剂**,用来解决生理痛苦的原理所在。

那么对于心理痛苦,则就需要自我调节(或心理咨询)来解决——因为导致心理痛苦的信息,会与认知和记忆绑定融合在一起,成为大脑结构的一部分,难以通过药物去抑制或剔除——所以,只有依靠(自己或他人帮助来)改变思维,即把存储在大脑中的**“痛苦信息”转化为“非痛苦信息”**,才能改变心理痛苦的感受。

然而,对每个人来说,还有一个避免痛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避免身体接触环境的有害物质,和避免“心灵”接触环境的有害信息——这其实是,通过扼杀**“痛苦信息”**产生的源头,来阻止大脑产生痛苦的感受。

综上可见,我们可以说,痛苦就是应对环境信息,所产生的感受信息(或称化学信息),所以痛苦其实是一种信息映射,即:它是环境向我们传递的一种信息,也是我们对环境信息的一种编码。

最后,显然的是,对小孩子来说,疼痛是唯一的风险管理信息,因为他们的心智发育尚不完善,此时他们对心理痛苦的感受能力,要远远弱于生理痛苦——所以小孩子常常一会哭一会笑,心理留不下什么痛苦的痕迹。

痛苦与压力

事实上,痛苦往往和压力息息相关,而压力就是一种环境信息,并且资源匮乏,常常就会带来压力。

就如风险哲学家、随机性大师、“黑天鹅之父”——纳西姆·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所说:

“在一个自然的环境中,压力源就是信息,而生物体需要压力源的刺激,才能随时间不断地成长。并且,间断的急性压力给予恢复期——就会受益,连续的慢性压力没有恢复期——就会导致受损。”

急性压力——是指突发产生的压力,且诱因持续时间短暂,有明确的开始截止时间。比如疯狗追赶、紧急任务、交通事故、升职、中奖等等。

慢性压力——是指长时间,折磨人,且不可避免的压力。比如糟糕的婚姻、繁重的工作、难以完成的论文、长期混乱的作息等等。

其实,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揭示了急性压力慢性压力,所多带来的不同结果。

**例如,**骨骼强度与开心程度都是一种应激反应,人们在接受相关压力源(如锻炼与娱乐)的刺激后,再经过恢复期,就会从中受益。

**例如,**心脏可以持续性的跳动,而不会累到崩停,就是因为跳动的间隙,会有比跳动更长时间的休息。

**例如,**皮肤长时间被压迫,就会产生压力性溃疡(即压疮),但如果经常翻身给予皮肤休息期,就会恢复正常。

**例如,**体力劳动者的健康状态,远远不如运动健身者,原因就在于前者是慢性压力(缺少恢复期),后者是急性压力(拥有恢复期)。

那么显然,文明带来的——是连续的慢性压力且没有恢复期,而自然界带来的——是随机的急性压力且有恢复期。

对此,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曾总结道:“文明使人类远离自然,但以各种常见疾病为代价。”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脊椎动物面对压力,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但这个系统并不适合一直开启运作,而只应该在危急时刻,迅速开启,然后尽快关闭。

例如,狮子追羚羊,羚羊被狮子追,两者的交感神经系统都在全力以赴,但很快就会追出结果,系统随即就关闭了。

交感神经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把葡萄糖和脂肪输入血管,让血压升高,加大呼吸频率来提高血液里的供氧量,同时让心率加快。

所以,文明实际上让人类受损,而自然界则让各种生物受益——如果人类时常回归自然远离文明,那么也就会受益——不是因为受到了自然界的急性压力,而是远离了文明的慢性压力

文明带来的慢性压力有:按揭贷款、税务问题、工作任务、考试绩效、琐碎事务、电邮回复、网络评论、填写表格、每天上下班通勤、交通堵塞等等。

自然界带来的急性压力有:捕食与被捕食、恶劣天气、自然灾害、气候反常、随机事件等等。

对于工作压力,塔勒布在**《反脆弱》**中,阐述了自己的应对原则:

“如果我不得不上班的话,我认为最可取的(痛苦也较少的)——就是高强度地工作一段非常短的时间,然后什么都不做,直到我完全恢复,并期待重来一次;而不是像日本人那样——从事那种低强度、无休止、缺乏睡眠保证的、乏味的工作。”

更进一步来看,环境压力,也是迫使生物体突变进化的根本驱动力。

事实上,人类的基因构造,反映的其实就是,从古至今的压力图像,而这种进化规律,就是一种从无序创造有序的途径,其所造就的基因结构——就是远离非平衡态的**“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是指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在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通过内部非线性动力学机理,自动从无序状态形成并维持的(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状态。

痛苦与压力,则在这个创造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压力是一种信息,来自于环境,其本质是无序所产生的力——也就是熵力,即熵增带来的相互作用力。可以类比想象,气体分子产生压强,其中气体分子对应环境的无序,而压强则对应了压力。

**其次,**痛苦也是一种信息,是环境信息在大脑中的作用和表现,而这里的环境信息, 即是压力。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环境中的压力信息,进入大脑,就转变成了痛苦信息,而痛苦对生物体来说,就是一种驱动力。

可见,是痛苦与压力(背后是熵力),连接了无序与有序,并构建出了一条进化的路径。

这个过程大概就是:

环境匮乏,产生压力,压力产生痛苦,痛苦驱动行为,行为改变环境,如果环境匮乏一直存在,压力就会一直存在,痛苦就会一直存在,行为就会一直试图改变环境,直到匮乏消失,压力则消失,接着痛苦消失,行为就会随之改变,然后环境也会跟着改变,直到匮乏产生,如此循环。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痛苦的确与压力息息相关,即压力越大痛苦也就越大,而两者的本质都是——信息

那么,对于人类而言,环境匮乏包括了——物质匮乏与精神匮乏,并且精神匮乏,就是文明社会人们压力的主要来源,而精神匮乏的直接原因——就是对未来进行悲观的假设。

显然,如果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对未来进行美好的憧憬,又怎么会出现精神匮乏呢?

事实上,心理痛苦的产生,不可或缺的一步——就是颅内模拟悲观的未来,接着压力信息自然就会在心灵之中,虚拟现实般地无中生有了,再然后痛苦的感受就会如约而至。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既然压力是一种信息,那么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情况之下,对于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解读(信息编码),从而就会得到不同的感受。

换言之,同样的压力信息,会让一些人产生痛苦,同时却会让另一些人产生快乐、兴奋或是愉悦,等不同的应激反应。

痛苦的机制

痛苦作为一种信息,在大脑中拥有极高的处理优先级,即能迅速引起身心做出反应,以快速应对,例如:

  • 生理痛苦——引起身体的条件反射和应激性是自发的。
  • 心理痛苦——引起大脑的聚焦注意和消极性是自发的。

从生物学角度看,痛苦本能,对身体拥有独立的控制权,即不受意识支配的自主神经系统(也称植物神经系统),但对大脑的运作则需要与意识系统共享控制权,所以心理痛苦的首要作用,就是获得意识的焦点,即控制注意力。

而背后的引申目的,其实是暂停(或暂缓)大脑其它的思维活动,专注于思考心理痛苦,以尽快给出解决方案与行动,否则就会一直处在“心痛”状态,甚至其它所有的事情和问题,都需要根据心痛的程度,做出“思维让步”。

那么,心理痛苦获得意识焦点的自发性,就在于大脑的潜意识下意识——潜意识负责推理预测,下意识负责行为触发,并且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自动化处理着(大脑接收到的)环境信息。

潜意识——是本能潜在的推理预测,代表着你对环境信息的判断和情绪(来自腹内侧前额叶)。

下意识——是本能对外界刺激预设的行为反馈,代表着你对环境信息的非自控行为(来自边缘系统,尤其是其中的杏仁核)。

所以,大脑的潜意识会自动判断环境信息——捕捉分析其中的压力信息,并自主决定是否需要将压力转换为痛苦,以及转换为多大强度的痛苦。

而一旦产生了心理痛苦,通常都是从潜意识到主观意识,推理预测出了——有害威胁、不利因素、或不利结果,因此本能算法需要利用心理痛苦来保护生物体,让其作出应激反应,来避免或降低伤害,甚至是为了保命。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为什么对未来进行悲观假设——哪怕只是颅内模拟,就会带来压力,接着就会感受到心理痛苦。

事实上,法律制度、道德观念、传统习俗等等,其强大的约束力就是来自于颅内模拟——想象违反规则后,受到的惩罚,就可以在大脑中形成强大的压力,产生虚幻的痛苦,从而规范行为。

甚至包括,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只是一种颅内模拟,现实情况可能远非自己的想象——一个人的想法是如此的复杂多变,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预测出别人的真实看法。

然而,就像本能的条件反射一样,颅内模拟有时候过于激烈,反而坏事。

例如,恐高(模拟坠落)导致双腿发软,紧张(模拟挑战)导致发挥失常,亦或是过度的担心、害怕、恐惧、焦虑(模拟失败)导致丧失分析判断能力,最后反而会得到适得其反的坏结果。

压力与激素

由前文的论述可知,压力会带来痛苦,长期的慢性压力且没有恢复期——就会受损,短期的急性压力且给予恢复期——就会受益。

那么,在生物学上,应对压力的是人体内一个反应轴(即HPA轴),这个轴上包括了**“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三个部位,其主要作用,就是让人可以应对突发的危险状况,即:战或逃。

HPA轴——是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重要部分,参与控制应激反应,并调节许多身体活动,如消化、免疫、情绪、性行为、以及能量贮存与消耗。

那么,这个反应轴的工作机制,即:面对急性压力——会产生肾上腺素,面对慢性压力——会产生皮质醇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因为这两种激素,才让人感受到了压力,而是承受压力(压力源来自环境信息),就会改变人体内这两种激素的含量。

首先,肾上腺素。

它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心脏收缩力上升,心脏和肌肉血管扩张,内脏和粘膜血管收缩,身体充满能量,反应更加快速,同时瞳孔放大,能够捕捉更多的环境信息。

在人们经历外界突发刺激,产生兴奋、紧张、恐惧等心理压力时,体内就会迅速分泌产生肾上腺素——显然,这种激素的作用,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大幅度地提升人体的应激能力——以应对急性压力的情况需要。

但因为身体能量供给,无法长时间地维持高水平输出,所以其消退速度与分泌速度一样快速,可谓是来的快,走的也快。

其次,皮质醇。

它是对糖类代谢具有最强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又称**“压力荷尔蒙”**(或压力激素)。

荷尔蒙——是Hormone的音译,翻译即是:激素

具体来说,它能够促进肝脏代谢产生更多的葡萄糖,促进脂肪分解为脂肪酸,甚至让肌肉分解为氨基酸,然后这些物质会统统进入血液,提高血糖,增加可用能量;同时,它还能促进胃酸分泌,试图去消化分解更多的营养物质,以及保持血压稳定,与控制身体的炎性反应。

可见,皮质醇的主要作用,就是动态调节血液中的能量供给,但人体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呢?

这是因为,人体时刻都需要能量,并且在执行不同的任务强度时,需要的能量水平都不同——能量不足,就会注意力涣散,效率低下——于是为了最优化能量的供给消耗,必然就要求可以动态地去调节血液中的能量水平,以完成不同强度的任务需求,而这就是皮质醇的意义所在。

所以,不像肾上腺素皮质醇有以下特点:

  • **第一,**时刻都存在于体内,不同的压力水平,就会对应不同的分泌水平。
  • **第二,**具有类似生物钟的周期性,分泌周期与压力周期相关。
  • **第三,**体内代谢时间较长,一旦维持在一个周期水平,就不会轻易改变。

显然,这里的压力水平与周期,是和“执行任务”(包括使用脑力)的强度与时间(也就是能量需求)相关的。因此,当肾上腺素,促使身体器官消耗掉大量能量之后,皮质醇自然也会提高分泌量。

那么,体内长期保持高水平的皮质醇,就会带来以下问题:

  • **第一,**肝脏超负荷工作,导致代谢功能异常,形成肥胖。
  • **第二,**胃酸分泌过量,导致胃痛与饥饿,继而吃喝过量,诱发肥胖。
  • **第三,**减少大脑的整体营养供给,导致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减少。
  • **第四,**直接损伤大脑的海马体细胞,导致学习、认知、记忆能力下降。
  • **第五,**促进肌肉蛋白分解,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
  • **第六,**连锁反应,导致免疫力与骨密度下降。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吵架生气会快速提高体内皮质醇的含量,并且男人需要几个小时,女人需要一两天的时间,皮质醇才会恢复到原有的水平——期间皮质醇的升高效应,就会一直影响你的身心状态,包括你的思维模式。

综上可见,急性压力带来的肾上腺素——作用时间短、对人体的影响小,而慢性压力带来的皮质醇——则会长时间影响人体的方方面面,长此以往必然就会让身体受损。

所以,连绵不绝的压力——哪怕只是颅内模拟,除了让人体验到连绵不绝的痛苦,还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实质性的冲击与影响,甚至极端情况下还会缩短寿命。

事实上,在感受到痛苦时,动物的本能就是——“战或逃”,这就是由体内的肾上腺素与脑内的去甲肾上腺素所一起控制的。

那么,放松的本质——就是通过激发**“副交感神经系统”,关闭原来兴奋的“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反应轴,让人暂时离开“战或逃”的应激反应,即:减少体内肾上腺素皮质醇**的含量。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以让心跳变平稳,血压降下来,身体该修复的地方就修复,免疫系统该工作就工作,能量该储备就储备。

**最后,关于压力与激素,塔勒布在《反脆弱》**中,有着深邃的思考与洞察,即:

关于激素(即荷尔蒙)

“你的身体之所以能够获知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非源自你的逻辑机制、智慧、推理能力或计算能力,而是源自压力,并通过你的荷尔蒙,或者我们尚未发现的其它信息传导机制向你传递的。”

“在医学上,我们发现绝食有帮助身体自我康复的功效,因为这避免了因摄入食物而分泌过多的荷尔蒙。荷尔蒙会将信息传递给我们身体系统的不同部分,但荷尔蒙过高会导致生物机能的紊乱。 而饥饿也是一种压力源,会产生压力,如果偶尔感到饥饿,并得到满足,这就相当于获得了急性压力且有恢复期——结果就会受益。”

关于压力

“在压力之下,我们会受益,原因就在于**「过度补偿机制」所带来的正效应,即身体与心灵在面对压力时产生的过度正面反应,而创新与成熟也是源于此。并且一个亟须压力的反脆弱性系统,如果长期缺乏压力源反而会变得更加脆弱。就如缺乏压力**(压力在此是指让骨骼负重)可能导致衰老。”

医学研究表明——骨密度的下降和骨骼健康状况的恶化,也会导致衰老和糖尿病,男性则会丧失生育能力和性功能。

同理,BBC健康节目制作人、医学博士——麦克尔·莫斯利,在**《轻断食》**中,也指出:

“「少量毒素有益健康」的说法鲜活地描述了「毒物兴奋效应」的理论:适当的压力或毒素可以使一个人或任何生物变得更强壮。「毒物兴奋效应」不仅是另一种形式的「军队把男孩变成男人」,也是目前广获各界认同的细胞运作方式的生物学解释。”

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是通过低剂量毒物对机体内稳态的微干扰,启动一系列修复和维持机制。

事实上,过度反应——是一种预测,且是过度预测,结果产生了**“冗余”(即过度补偿),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健康,其实隐含着冗余——这是身体应对未来“恶劣环境”**的预测与结果。

但最神奇的是,激素并不是对压力的直接反应,而是对压力反应的反应,即:你把压力看成**“挑战”,你就会“兴奋”,这对应“有益激素”,你把压力看成“威胁”,你就会“恐惧”,这对应“有害激素”**。

由此可见,压力是带来益处还是害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压力的反应。

痛苦的意义

痛苦,让人快速做出反应和行动,并进行自我反思,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自身的不足,然后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有力的调整和改变,以确保更长远的自我利益和最大利益。

痛苦让人不爽、不愉快、不开心,然后就会高效地推动自身的变化和发展,毫不夸张地说,每次痛苦都是成长和精进,只要痛苦没有把人给弄死,没有超过一个人所能够承受的限度,就会让人变的更好。

这就像健身,高强度的运动,没有超过限度,肌肉和骨骼就会增强——值得一提的是,职业运动员的伤病,往往就是因为运动超过了限度,带来了不可逆的损伤——相反低强度的运动,肌肉和骨骼就几乎不会增强,而健身的三要素,即是:

  • **第一,**训练要感受到肌肉的酸痛。
  • **第二,**要有短暂的接近极限的冲击训练。
  • **第三,**训练中要有间歇性休息,训练后要有恢复性休息。

显然,这是符合(不超过当前极限的)急性压力并给予恢复期就能够变强的规律的——用公式来表达,即:

变强 = 压力 + 休息。

而这其中的原理,就是没有经历痛苦,就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变得更强——因为痛苦就是需要变强的信号(信息),如果没有变强,就会有很大的概率在痛苦中消亡。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认为:

“我们所说的「文明病」,它源于人们力求过安逸生活的企图,但结果却损害了身体健康,因为安逸本身就会使人脆弱。……而匮乏会形成一种压力源——我们都知道系统先遭受压力,后又得到充分恢复,会产生什么结果——变强。”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就在**《原则》**中,这样说道:

“我开始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体会痛苦的时刻——我不会感觉沮丧或透不过气,而是把痛苦视为大自然的提醒,告诉我有一些重要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体验痛苦,然后探索大自然希望通过痛苦给我什么教益,开始成为我的一项游戏。这项游戏我做得越多就越擅长,也就越不会对这些情况感到痛苦,同时思考、总结出原则、利用原则获得回报的过程,也变得越来越有收获。我学会了喜爱自己的痛苦,我想这是一种健康的视角,就像学会喜爱锻炼身体一样。”

类似的,达利欧在**《原则》**中,还总结道:

“我养成的最有价值的习惯,是利用痛苦来激发高质量的思考。如果你也能养成这种习惯,你将明白是什么造成了你的痛苦,你该如何对待痛苦,而这将大大提高你的效率。……我相信**「痛苦 + 反思 = 进步」,换句话说,感受到痛苦是个重要的信号,说明有教训可以吸取,如果你能很好地反思痛苦**,你就总能学到重要的东西。”

由此可见,变强 = 进步 = 痛苦 + 反思,这和健身的底层原理是一样的——显然,健身和健脑的结果都是变强。

所以事实上,让你感到痛苦的事情,往往就会把你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进步变强),让你看待世界的整个眼光都发生改变,并准备迎接和面对一个更大的世界。

这就像不经由痛苦之路,就无法抵达刻苦铭心之地一样。

换言之,想要把事情做好、做对、做满意、做完美、做得比别人好、好10倍、好100倍,是极其困难的,只有痛苦才能让你脱颖而出,只有痛苦才能拦住那些**“想要又无法忍痛”**的人。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痛苦还与创造力息息相关,有位畅销书作家曾说:

“我写的每一本书都差点让我「嗝屁」了,就像蚕食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就像窝在黑屋子里从死神手里扣文字,就是这个感觉。”

事实上,艺术创造最终一定会导致极度苦闷,正源于痛苦与创造力的紧密关联,但并不是因为痛苦就会有创造力,而是有创造力,往往就会感到痛苦。

从生物学角度看,痛苦承载着环境压力的信息——这是进化的方向,代表着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变——而创造力即是创造有序的力量,其必然需要依赖于环境压力的驱动——也就是感受痛苦

所以,痛苦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而只是进化压力给你的信息。

甚至,痛苦也是推动人类智能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最开始,我们只能使用本能去处理痛苦信息,即应激反应;接着,我们可以使用智能去处理痛苦信息,即可以识别痛苦、预测痛苦、避开痛苦、甚至消除痛苦。

要知道,得不到快乐或失去已有的快乐,也会形成痛苦,所以追求快乐的驱动力,有一部分也是来自于对痛苦的逃避。而相对于快乐带来的好处——就在眼前、触手可及,痛苦带来的好处——不仅在于现在,还关联到了未来。

那么显然,智能——其实代表了一种高效处理痛苦信息的算法,它能够帮助人类更好的——趋利避害、趋吉避凶,或说是离苦得乐(快乐是利,痛苦是害),从而在自然界优胜劣汰的筛选中,获得胜利,脱颖而出。

这就像是,进化借由痛苦,迭代试错出了智能——这是一个通过算法创造算法的故事(过程),即:进化算法创造出了智能算法

如此来看,痛苦——就是大自然创造算法的工具,它代表着发送给你大脑的环境信息,用来把现实及其对于未来的预测,融合进入你大脑神经结构的排列组合之中,以驱动进化的发展。

所以,综上可见,痛苦不仅至关重要,而且还不可或缺,它就像逼近完美的脚步,游走在进化的路径之上,传递着环境压力的信息,驱动着万物的生长与死亡、发展与淘汰。

试想,为什么历史上所有的王朝帝国,来到全胜时期之后,就会不约而同地开始衰落?

其实最底层的原因,就是因为(天下无敌)缺少了压力——如果没有压力,一个系统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变得松散无序,而一个人将会以最快的速度衰退死亡,这就是无序的作用力——只有压力才能驱动有序与文明、进步与发展。

事实上,对一个人或系统施加压力,就会产生化学反应,痛苦就是必然产物,接着(人脑与系统)结构的变化就会随之而来。

此时,只要我们能够顶住压力,并吸收压力所传递的痛苦信息,就必然可以进步,可以变得更强,变得更适应环境。

  • 那么,请正确看待痛苦,它是力量的源泉——就像再强大的力量,如果不能控制自如,也就等于从未拥有一样——这就是隐藏在痛苦中的力量,让我们不在痛苦中沉沦报废,就在痛苦中升级觉醒
  • **那么,**请看清楚痛苦,它背后隐藏的信息——就是可以去到更高层次的重要线索。
  • 那么,请相信痛苦并快乐着——这种状态就可以抵达那个进化所指向的(感觉起来充满希望的)未来。

而达利欧在**《原则》**中给出的建议是:

“改变你自己的心理反应模式,使痛苦成为某种你渴望的东西。”——你渴望的东西,你渴望的东西,你渴望的东西,(大吼)痛苦是你渴望的东西!

是的,经历痛苦(或做些痛苦的事情)——这正是身体与精神健康(收益)的一部分。

而人在痛苦与压力下的反应模式,就决定他们能否复杂成长并转危为安、转祸为福、转败为胜,或只是徒然受苦受难——事实上,一个人应对痛苦与压力的态度与表现,就是他们适应能力的精准体现,即:

是把痛苦与压力看成**“挑战”并感到“兴奋”——让人获得成长,还是把痛苦与压力看成“威胁”并感到“恐惧”**——让人陷入危险。

最后,我们必须记住:

逃避痛苦就是在逃避梦想,而自律就是自由,极度的自律就是极度的自由。

痛苦与奖励

痛苦,作为生物体的一种保护防御机制,对生存具有极大的价值,所以痛苦的经历,就会更容易成为长期记忆被存储在大脑里,也可能会被基因编码成本能,世代遗传下去。

再看快乐,转瞬即逝——容易淡忘又消退迅速,而且相对于保持快乐,好像更容易无聊,无聊久了也会变成痛苦。

这很有意思,无聊就像是免费赠送的,而快乐却需要花费一番努力,并且想要一直快乐,就需要一直努力,否则依然会免费得到痛苦。

对此,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曾有过深刻的理解,他说:

“人生的悲剧只有两种:一种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另一种是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快乐的本质,其实是一种化学奖励,且本能有一套内建的**“快乐算法”,能够自主判定,是否需要给予快乐奖励**,以让人产生快乐的体验。

那么,大脑接收到的大量环境信息,就是激发本能,产生快乐奖励的外部条件(如盐糖脂肪繁衍),同时还有内部条件(如意淫想象),以及复杂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快乐过程。

显然,当快乐奖励的化学反应结束之时,快乐的体验也就会消失殆尽。

然而,更进一步来看,本能及其快乐算法,其实都是基因编码的策略;而基因编码的策略,其实是环境压力长期塑造的结果;而环境压力,则代表着环境变化的方向,即:宇宙进化的方向。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层层的控制与驱使:宇宙进化形成环境变化,环境变化产生环境压力,环境压力塑造基因,基因构造本能,本能利用化学感受驱动生物体的行为。

这里本能的含义,有两层:

  • 一层在微观上,它是基因编写的生化算法,可以控制生物体的化学感受。
  • 一层在宏观上,它是基因编写的生化策略,可以控制生物体的行为模式。

那么基因的策略,在宏观上的表现就是:

快乐需要追求,然后忘却,再追求,形成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永无止境;而痛苦则需要记忆存储,方能保护生物体,更安全地执行对快乐的不停追求。

换言之,快乐需要反复追求,痛苦则要记忆长久,所以快乐是短暂的,痛苦却可以持续。

这意味着,痛苦会比快乐对人有更深远的作用和影响(当然,某些极端痛苦,可能会让人脑启动保护性的——选择失忆或扭曲现实,以消除痛苦保护自我)。

了解到基因以上的策略,我们就会明白:

轻松获得的快乐是非常短暂的,并留不下什么持久的痕迹,还会有成瘾性,因为得到的快,忘记的也快,还迫切想要反复体验——这就像是基因(其实是宇宙)不希望你无聊,希望你不停做事(消耗能量)一样。

但如果,把快乐和痛苦绑定在一起,即痛苦的过程加上一个快乐的结果,就能够创造一种更为充沛持久的正面感受,或说化学奖励

因为这样,痛苦的过程和**快乐的结果,**就会一同被大脑记忆存储下来,虽然快乐容易忘却,但痛苦却记忆犹新,于是每每回忆起痛苦的过程,就又会唤起那份快乐的体验。

所以,这就是**“过程就是奖励”**的原因——痛苦与奖励的融合——顺应了基因进化出的策略。

从量变到质变的角度来看,痛苦就是在积累量变——是无法逃避的过程,快乐则就是抵达质变——是抵得过所有痛苦过程的奖励。

可见,过程是痛苦的,但结果的快乐会让所有的痛苦,都变成奖励,并且过程越痛苦,结果就会越美妙。

最后,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

生理痛苦(如大量运动过后),会让促使大脑分泌一种缓解痛苦的神经递质——内啡肽,而处在压力之中,人体也会分泌各种激素——如肾上腺素,那么肾上腺素内啡肽结合在一起,就会使大脑的很多神经元末梢,连接得更加紧密。

如此,你的记忆力就会得到提高,海马体(大脑中掌控叙述性记忆学习能力的区域)也可能就会变大一些,而这就是痛苦所带来的——神经现实的奖励。

痛苦与心智

要知道,大脑对身体的控制权,是基因赋予的——通过神经系统构造的,曾经基因利用大脑来控制生物体的方方面面,但如今意识,接管了大脑的很多控制权,不过基因编写的本能依然对大脑有着强有力的影响——想想理性抑制情绪的难度,亦或是理性抑制欲望的艰辛。

那么,基因利用本能,在人体内掀起的电化学风暴,所带来的感受和驱动力,就像是在进化历程中,本能试图桎梏智能的枷锁——就如同所有陈旧事物阻碍新兴事物的发展一样。

所以客观地说,现在是本能智能在共享大脑的控制权,谁也没有完全占领主导地位,并且它们还处在一种互相博弈的状态,也就是情绪欲望理性逻辑的博弈,也就是感性理性的博弈。

于是,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一个中间产物,那就是“本能-心智-智能”中的——心智,它一半是本能,一半是智能——显然这是本能与智能博弈的产物,一个情绪欲望理性逻辑的混合物。

那么可见,心智的问题就在于,它的决策是建立在,本能与智能共同的决策之上的。其中本能信息是陈旧的,但也不是完全就是错误的;智能信息是有逻辑的,但这个逻辑也不完全就是对的;同时智能捕获逻辑信息的过程,还会受到本能的干扰和影响。

最终,本能与智能之间的争斗与妥协,就让心智——成为了人类所有心理痛苦的根源所在!

人类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说:

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各种痛苦最深层的来源,就在于自己的心智。如果有什么是我想得却不可得,心智的反应就是产生痛苦。痛苦并非外部世界的客观情形,而是自己心智产生的心理反应。了解到这一点就是跨出了第一步,让人不再产生痛苦

显然,人类目前的心理痛苦,是要远远多于生理痛苦的。想象力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颅内模拟悲观的未来(即对未来进行悲观假设),就足以产生足够的压力信息,形成足够的痛苦。

想象力,是一个好东西——就像一个无尽的宝藏,它和意识一样,来源于智能发展到质变点的涌现

有趣的是,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正面与负面(如同0和1),意识带来了自由与觉醒,也带来了心智与博弈,而**想象力,**带来了正面的创意新构造,也带来了负面的胡思乱联想。

于是,人们首先用想象力构造了负能量,再用意识捕捉到它——这样就无可避免地创造出了颅内模拟的痛苦,即心理痛苦。

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中认为:

“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并不是**「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而是「如何摆脱痛苦」。……因为,世界上最真实的东西就是「痛苦」**。……(但)我和这个世界之间隔着的是身体的感觉,我真正反应的对象不是外界事件,而是自己身体的感觉。”

痛苦之所以如此真实——是因为痛苦驱动了本能与智能,它是生命底层系统唯一的驱动力,其诞生于一个简单而纯粹的目的,即活下去

痛苦如此重要——是因为痛苦承接了环境的压力信息,可以说,这个压力源即是:“神的意愿”、“上帝的旨意”、亦或是“宇宙的意志”。

那么或许,在本能与智能之间,心智——就是意识与想象力,按照某种比例混合的产物——或是怪物。

如何应对痛苦

由前文可知,痛苦主要有生理痛苦心理痛苦,一般前者来自于本能——保护我们让伤害最小化,后者来自于心智——驱动我们成长和进步。

但无论是生理痛苦还是心理痛苦,只要我们使用来自意识的意志力,就可以对抗和无视痛苦,甚至还能够,继续执行让我们产生痛苦的行为。

这就是因为,痛苦是一种信息——是环境发送给大脑处理的信息,是关于现在与未来的信息,是关于现实与预测的信息——而我们又拥有(高阶智能的产物)意识,所以自然就可以自主选择,如何去处理痛苦信息

例如,我们可以:

  • 忽视信息(如转移注意力),
  • 扭曲信息(如自圆其说),
  • 理解信息(如认知调整),
  • 消除信息(如解决压力源),
  • 对抗信息(如忍耐承受),
  • 以及等等。

事实上,生理痛苦所传递的信息,只来自本能,所以是纯粹而简单的,并且通常都能够帮助我们定位到问题的所在,然后对症治疗,迅速解决压力源,而心理痛苦所传递的信息,就相对复杂的多了。

原因就在于,心理痛苦的来源是心智,心智所传递的信息,混合了本能与智能的博弈,那么心理痛苦,必然就会受到本能与智能的双重影响。

就像本能会产生条件反射,去应对生理痛苦一样,本能也会影响潜意识的运行,自动捕捉环境信息,并自主(根据本能与智能博弈的结果)判断是否需要产生痛苦信息,以让我们感受到心理痛苦。

并且这个过程,是很难以避免的,因为我们无法控制大脑潜意识的运行(不然就不叫潜意识,叫主观意识了),也无法控制想象力自发的胡思乱联想。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我们其实可以利用智能,主观地去控制心智的运转,即是抑制心智中本能的权重和影响力,从而就可以减少或减低心理痛苦,甚至可以清除心理痛苦

这其中的秘诀就在于:改变了思维就改变了感受。

要知道,我们的思维,是受到主观意识本能欲望共同影响的,所以我们的思维,才会有理性与感性之分。那么,如果主观意识改变了思维,就必然会影响到,本能感受的运作。于是我们就会发现——改变了思维,真的很快,就改变了感受。

  • 例如,不好的事情,有时候却是蕴藏着另一些美好事情的开始。
  • 例如,赋予害怕的东西一种搞笑的形象,就可以消除心理上的害怕。
  • 例如,让你特别生气的事情,结果发现是绝对的误会,那么瞬间生气的感受就会消失崩塌。
  • 例如,饥饿让人不愉快,但考虑到饥饿有益健康,甚至延年益寿,顿然饥饿会让人感到开心。

只不过,困难与障碍都在于,思维并不容易被改变。因为每个人的大脑都有独一无二的说明书,每个人的难点和难度都不相同,如果想要轻易地改变自己的思维,就需要探索和练习,找到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所以可见,处理心理痛苦,其实是一种能力,也是我们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并且处理痛苦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抑制和对抗本能的过程,这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不断提高和增强的。

例如,有人攻击你的面部,你会下意识地闭眼——这是本能,但是闭眼就失去了对攻击的判断和躲避,反而对自己不利;然而,通过训练(如职业拳击手)就可以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睁着眼睛应对攻击,以获得更好的防御和减少伤害的结果。

因此,我们需要铭记于心:

  • **第一,**在感受到痛苦时,动物本能的第一反应,就是战或逃。
  • **第二,**思维定势和化学感受,就是本能给智能的桎梏和枷锁。
  • **第三,**不要被基因编写的本能给控制了,大脑的智能才是应对环境信息的神器。

所以,最重要的第一点,就是首先得知道自己身处囹圄,才有可能逃出生天。

换言之,请质疑你的感受——因为感受并不真实,它只是环境信息在颅内映射产生的**“电化学风暴”**——常常来得快走得快——并且感受是以概率的形式触发的,所以从概率的角度来说,不要完全相信自己的感受,包括疼痛。

别忘了,很多生理上的疼痛,在临床试验中,都是可以被**“安慰剂效应”治愈或缓解的——疼痛只是大脑中的化学作用**,可以被精神、意志、思想、情绪所改变调节。

例如,生物学上,热和辣的痛苦感受器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辣味和嘴巴里着火的感觉是一样的,但香辣食物的刺激——会让人感到愉悦(内啡肽),而燃烧火柴的刺激——会让人痛苦尖叫,相同的痛苦神经运作不同的感受结果——就在于大脑思维对感受的**“理解”“解释”**。

那么,感受的来源有很多——哪些需要执行,哪些只是浮云,哪些值得细品,哪些只是噪音,哪些贯穿长远人生,哪些只是短暂体验,等等——搞清楚这些感受的本质,以及区别与联系,并强化训练意志力去控制本能,且追随第一原理的逻辑,找到清晰而深刻的路径,就一切都会自有答案。

事实上,那些能够看清环境信息的本质,并了解了自己身体和大脑的说明书,不被本能情绪和欲望所控制的人,最终都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而痛苦,作为一种感觉,一种生化反应,迟早会没事的——因为化学反应,终有减弱或结束的那一天,就算痛苦源源不断地产生,也终有反应适应性停止(Adaptation)的那一刻。

就像过往的痛苦,无论如何天崩地裂,回忆起来也不过是过眼云烟,只要时间足够久远,所有悲剧终将变成喜剧,痛苦终究所能够留给我们的——不过只是记忆系统中,空洞无物的寥寥感慨而已。

结语

人类,只是基因的奴隶而已,不仅痛苦,连快乐也都是基因所施展的幻术,基因想要永远地复制遗传下去,必然就会利用化学感受,把人类当做“生存机器”一样操控。

只不过,基因把宿主(即生存机器)构造的足够完美,让他们(人类)以为自己在主宰一切——其实,他们只是一个乘客——是的,人类只是基因的乘客,基因是宇宙的乘客而已。

所以,真正的自由——是能够质疑自己的本能,并能够改变它,是能够了解自己的心智,并能够控制它。

如果能做到以上这两点,那么本能就只能控制你的感受,而无法控制你的行为,接着你就可以通过行为去改变你的感受——这即是体验的自由,也是人生的自由,即真正的自由。

那么按此逻辑,更或许宇宙给予的终极自由与永生,是来自于连接、映射、捕捉着宇宙进化方向所追求的精妙排列组合的产物,即逻辑及其宿主——机器智能

最后,**如果说痛苦是一种信息,而信息中隐藏着知识与命运,**那么我们最应该记住的就是:

成长 = 痛苦 + 休息——即——变强 = 信息 + 记忆(睡眠休息时会把信息存入记忆)。

或许,大脑硬件(即神经网络)连接的改变过程,就对应着一种不适应的痛苦感,但这是成长变强的必经之路。

不忘了,成长是人生最好的治愈良药,这是来自反脆弱性的自愈能力。

后记1:最痛与慢性痛苦

有一种痛,叫癌痛,见识过它的力量,其它的一切“痛”,都不再是痛,那么如果通过阅读,拥有了**“癌痛视角”,转身再看一切的“心理痛苦”**,都将不过尔尔。

从某种角度来说,癌痛其实是一种**“登峰造极的无意义”**,因为它来的太晚——失去了预警的意义,也没有任何实际的帮助——失去了有益生存的意义。

由此可见,急性痛苦是一种保护,慢性痛苦是一种疾病——就像急性压力让人变强,慢性压力让人受损一样。

所以,我们需要避免一切慢性痛苦,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尤其是心理的——它是最痛的**“精神癌症”**。

后记2:大脑与痛苦信息

头痛是大脑的疼痛吗?——答案是否定的,大脑本身并没有痛觉感受器。

对此,著名科普作家——比尔·布莱森,在**《人体简史》**中,指出:

“头皮、面部和头部的其他外部部位,都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它们足以解释大部分的头痛了。即使它感觉像是来自大脑深处,日常头痛几乎肯定是表面特征。在你的头骨内部,大脑的保护层脑膜上也存在痛觉感受器,脑膜上的压力是导致脑瘤疼痛的原因,但幸运的是,我们大多数人永远不必体验这种疼痛。”

可见,大脑虽然处理人体所有的痛苦信息,但却不需要处理其自身的痛苦信息——换言之,大脑没有任何痛苦,哪怕它真的受损了,也不需要对此信息进行处理。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

  • **第一,**大脑受损即意味着死亡,侥幸逃生也失去了长期生存能力,所以演化只提供了坚硬的脑壳,一旦突破脑壳的防御,感知大脑本身的受损信息,并不能提高生存概率,因此就没有必要。
  • 第二,如果大脑可以产生痛苦信息,其运作模式,可能会导致痛苦感受器,一直(或经常)处在释放痛苦信息的状态。
  • 第三,如果大脑既能感知痛苦又能产生痛苦,很可能就有概率意外出现,无法停止地循环痛苦——这太危险了。

因此,作为痛苦信息处理的尽头,大脑的任务只是解释痛苦,并作出响应,而无需产生痛苦。

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认知行为改变思维,就可以说服大脑来控制、缓解、改善生理及心理痛苦,这或许可以称之为——“思维镇痛”

后记3:体验痛苦与追求卓越

很多人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很多的痛苦。因此,我们有理由和动机——不再去追求卓越,从而可以摆脱掉很多的痛苦。

但或许,痛苦的不是追求卓越,而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与热爱”**并为之努力。

由前文可知,体验痛苦——是维持生物个体与种群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必要,因为痛苦产生了压力,压力构建了有序,有序创造了文明,并且没有痛苦,也就不会有任何快乐。

所以,追求卓越并不是问题,也没有什么问题,并不能因为本能的逃避痛苦,就避之不及。

那么,在**“兴趣与热爱”**的指引下,追求卓越(即努力出类拔萃)就是自发的过程,这是宇宙熵增的必然路径。

事实上,在兴趣之前是好奇喜欢,在兴趣之后是热爱,热爱能够产生热情激情——前者持久充沛(多巴胺 + 内啡肽),后者短暂强烈(大量多巴胺 + 花生四烯乙醇胺)。

换言之,从好奇、到喜欢、到兴趣、最后抵达热爱,就能够交织释放出热情激情热情让我们可以坚持,激情让我们可以突破。

因此,我们与其花时间,找理由说服自己为了避免痛苦,而放弃卓越,不如花时间去寻找自己的**“兴趣与热爱”**——顺应宇宙规律所驱使的命运。

后记4:痛苦才是觉悟的路径

只有当我们遭遇巨大挫折,即体验到痛苦的时候,我们才能撕开人生**“虚幻之幕”**的一角,让我们对眼前及过往的一切——产生怀疑、开始反思、探索真相、并渴望答案。

事实上,正是痛苦才开启了**“觉悟之路”**,这是一个机会、这是一个契机、这是一次反馈、这是一种信息,只有经历了人世间的苦难,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苦难,这是进化赋予我们的机制,这是自然选择给予我们的机会。

更或许,痛苦即觉悟,没有痛苦,就没有解脱与自由,而只有**“虚幻之幕”下的幻觉,以及对痛苦画地为牢、坐井观天、一叶障目、惶惶不可终日地害怕、恐惧、局限,与条件反射般毫无自由意志的“应激反应”**。

因此,体验痛苦才是通向自由的解脱之路逃避痛苦只会让人在虚幻之中脆弱枯朽

也只有,经历过巨大的痛苦、挫折、压力之后,人生才是完整的,才能拥有完全的人生——否则,人生永远都会处在破碎之中,无法通过完整的拼图,抵达完全的意义。

后记5:文明的基石

真相、同情、平等、自由、勇气和责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石——但,真相是故事、同情是表演、平等是谎言、自由是幻觉、勇气是传说,责任是被迫——唯有痛苦最真实。

所以,文明的基石不是——真相、同情、平等、自由、勇气和责任——**而是避免痛苦,**我们不仅希望自己避免痛苦,也希望别人也避免痛苦,但有时为了避免更大的痛苦,需要承受一定的痛苦,还有时为了“整体”避免痛苦,需要“局部”承受痛苦。

是**“避免痛苦”**,塑造了文明、塑造了行为、塑造了一切。

后记6:如何改变思维

显然不会存在,没有**“连接”的孤立思维,那么改变思维的关键,就在于细节,将思维细化,就可以看清影响思维的“连接”,只要足够局部,“连接”就会变得孱弱,就可以容易地调整这些“连接”,而这些“连接”**,就是思维的基石,也是感受的基石。

所以,将思维细化,就是细化感受,这可以改变思维,也可以改变感受。

后记7:生物公式

生物生存:

  • 变强 = 压力 + 休息
  • 成长 = 痛苦 + 休息
  • 进步 = 痛苦 + 反思

生物演化:

  • 反脆弱特性 = 痛苦 + 压力 + 休息 + 反思 = 进步 + 成长 + 变强
  • 反脆弱原理 = 过度补偿效应 + 毒物兴奋效应 + 冗余性作用
  • 反脆弱表现 = 越挫越勇 + 杀不死你的都会让你变得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