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社会和平和谐?答案不是“顾全大局”,而是“各自为好”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好说话,好像越来越难了。
你刷刷社交媒体,看看新闻底下的评论区,是不是感觉空气里充满了火药味?过去,大家对一件事有不同看法,还愿意摆事实、讲道理。现在呢?讨论不了三句,就开始互相扣帽子、查成分、人身攻击。
分歧不再是“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同”,而是变成了“你三观不正,你是个坏人”。一旦被划为“坏人”,你就不再是需要被说服的同胞,而是必须被消灭的敌人。轻则拉黑举报,让你闭嘴;重则人肉网暴,让你社会性死亡。
我们不是在讨论问题吗?怎么就演变成了一场消灭“异端”的战争?我们这个社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这事儿吧,一个叫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的经济学大师,早在几十年前就看得透透的了。他给咱们提供了一个特别厉害的诊断工具,能帮我们看清这场混乱背后的根源。
一切混乱的开始:当“集体”变成了神
米塞斯说,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把一种虚无缥缈的“集体利益”或“共同善”,凌驾于一切之上。
听起来很高大上,对吧?“为了集体好嘛!”但你仔细想想,这个“集体”,它到底是谁?它长什么样?它会思考吗?会吃饭吗?
并不会。说白了,当我们开始膜拜一个叫“集体”的东西时,我们其实是在社会中心凭空造了一尊“神”。
这尊“神”可以叫很多名字,比如“社会”、“国家”、“人民的意志”等等。它无所不能、永远正确。但最要命的是,它自己不会说话。
那谁来替它说话呢?当然是那些自称能代表它的人——也就是这尊新神的“大祭司”们。
每个党派、每个阵营,都声称自己手握唯一的“神谕”,是“集体利益”的唯一指定解释者。他们说,“我们是为了大家好”,潜台词就是:“我们掌握了终极真理,你们照做就行了。”
好了,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没法好好说话了吗?
因为你根本不是在跟一个想讨论问题的人对话,你是在跟一个“大祭司”对话。 你跟他讲事实,他跟你讲“神谕”;你跟他讲逻辑,他指责你对“神”不敬。当一方认为自己代表的是绝对的、神圣的善,而你居然不同意,那你自然就是邪恶的化身。
跟“邪恶”还有什么好谈的?唯一的选择,就是战斗。
无法用逻辑说服时,剩下的只有拳头
米塞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一旦理性的论证无法解决分歧,那么剩下的唯一手段,就是武装冲突。
当每个“大祭司”都坚信自己信奉的是宇宙唯一真理,而别人的都是异端邪说时,会发生什么?历史书上写满了答案:宗教战争。
他们不会想着如何说服你,只会想着如何消灭你这个“异教徒”。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网络暴力、言论审查、政治对立的不断升级,都不是偶然。它是这条逻辑线的必然结果。
所以,米塞斯的诊断结论很简单,甚至有点吓人:将“集体道德”捧上神坛,就是打开了通往暴力和内战的地狱之门。
出路何在?把“道德”还给个人
那该怎么办?我们不要道德了吗?当然不是。米塞斯接着给出了药方,这药方里有两味古老的智慧。
第一味药:承认一个简单的事实——我们都想过好日子。
我们能不能先别争论哪个“神”才是真神?咱们聊点实在的。不管你是什么主义者,有什么远大理想,绝大多数人是不是都有个共同的、朴素的愿望:过上和平、安稳、富裕点的生活?
好,这是我们的最大公约数。那么,经济学这门不带感情色彩的科学早就证明了,什么样的社会最能实现和平与繁荣?正是一个尊重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只要不侵犯别人的同等权利。社会通过分工合作,像一个精密的网络,让每个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服务了他人。
你看,我们不需要统一所有人的三观,只需要守住“保护个人自由”这条底线,就能找到一条和平共处的路。这是一种功利但极其有效的智慧。
第二味药:认识到真正的“善”,只能由自己去寻找。
古希腊有个叫伊壁鸠鲁的哲学家,他看得更深。他说,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幸福。但这种幸福,不是简单的感官快乐,而是一种需要通过思考、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的、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换句话说,幸福这东西,别人没法喂给你,你必须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去定义。
一个集体主义的社会,总是试图告诉你“你应该如何如何才算幸福”,甚至强迫你“被幸福”。但这恰恰是反幸福的,因为它剥夺了你最重要的东西:成为你自己的权利,以及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自由。
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首先是一个能够对自己负责的、完整而独立的人。
写在最后:我们需要“道德与国家的分离”
聊到这,我想你已经明白了。我们今天社会上许多纷争的根源,不是因为人心变坏了,而是因为我们总想用一把叫“集体”的尺子,去衡量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总想用一个“标准答案”,去统一所有人的道德。
这就像历史上无数次发生过的“政教合一”一样,当一种信仰与国家权力结合,带来的必然是压迫和冲突。
真正的解决方案,是来一次思想上的伟大变革:实现“道德与国家的分离”。
这意味着,我们把对“善”的追求,从国家的强制任务清单里拿出来,还给每一个独立的个人。国家和法律的任务,不是打造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而是建立并守护一套公正的规则,保护每个人去追求自己所理解的幸福,底线是——你不能伤害他人。
我们该去评判的,不是邻居的个人选择是否“道德”,而是我们的法律和制度是否足够公正。
所以,下一次,当你再看到那些要把人简单划分为“我们好人”和“他们坏人”的论调时,或许可以多一份警惕。
因为,正如那句名言所说:通往地狱的路,往往是由那些自认为通往天堂的善意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