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搞死外卖行业?按网上主流的民粹舆论去办就好
搞死外卖行业,其实很简单的。
现在网上说什么,就按网上舆论主流的舆论去办,外卖这个行业就可以在半年内消失。
由于舆论早已下沉,各种评论区里全部是情绪,因此,他们表达的意见,一般就是最蠢的。
只要听最蠢人的话,那就行了。
比如网上说,要给骑手们办五险一金。
办五险一金得签劳动合同吧。
那就必须签,也有试用期,开除得N+1,还得有正当理由。
还必须五天八小时,超过时长,不让跑,否则罚所有外卖平台的款。
这几条一实行,马上这个行业就垮了,千万名外卖员全部失业。
所有消费者也点不到外卖了。回到实体店在本地竞争、服务的状态。
为什么我如此笃定,只要照着网上那些看似“政治正确”的呼声去做,外卖这个庞大的行业会在短时间内灰飞烟灭?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最基础、也最无情的经济学原理。让我们一步步拆解这个过程:
**第一步:成本的骤然剧增 **
网上呼声最高的,莫过于给予骑手“五险一金”和正式的劳动合同。听起来无比正确,充满了人文关怀。但这背后意味着什么?
显性成本飙升:
五险一金不是一句口号,它是真金白银的支出。按照目前法律规定,企业缴纳的部分通常占员工工资的相当大比例(各地不同,但普遍在30%-40%左右)。假设一个骑手月均收入尚可,平台要为他额外支付数千元的社保与公积金。这笔钱谁出?平台自己的利润本就微薄甚至亏损,指望它内部消化无异于天方夜谭。只要你在不降骑手单价的情况下增加五险一金,那就必然让平台退出这个生意。.
隐性成本与管理复杂性:
签订劳动合同,意味着平台与骑手之间不再是灵活的“合作关系”,而是传统的“雇佣关系”。随之而来的是试用期管理、绩效考核、解雇赔偿(N+1)、处理劳动纠纷的法务成本、人事管理成本等等。这些管理成本对于一个需要管理数百万、高度流动、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员工”的平台来说,将是天文数字。其复杂度远超传统工厂或办公室。
从“按单计酬”到“固定成本”:
目前外卖平台对骑手的成本主要是“可变成本”——跑一单,付一单的钱(或有少量底薪+提成)。这使得平台可以根据订单量的潮汐变化灵活调整支出。一旦变成劳动合同制,相当一部分成本(如底薪、社保、管理费)就成了“固定成本”或“半固定成本”。无论订单多少,这笔钱都得付。在订单低谷期(如非饭点、恶劣天气后订单减少),平台将背负沉重的闲置劳动力成本。
**第二步:效率的断崖式下跌 **
接着看“五天八小时工作制”和“禁止超时工作”的要求。这又是一个看似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美好愿望,但在外卖这个行业,它直接抽掉了效率的基石。
供需的天然错配:
外卖需求高度集中在午高峰和晚高峰这几个小时内。消费者饿了,希望马上就能吃到。而八小时工作制意味着什么?骑手要么在非高峰期无所事事,要么在高峰期人手严重不足。平台为了覆盖高峰期,可能需要雇佣三班倒甚至更多班次的骑手,大大增加总人数,但每个人的平均工作效率(订单/小时)会急剧下降。而非高峰期的骑手成本谁来承担?
扼杀骑手的“自由”与“高薪可能”:
很多人选择做骑手,看中的正是其时间的相对自由和“多劳多得”的潜力。他们可以在高峰期拼命跑单,赚取更高的收入,而在其他时间选择休息或兼顾家庭。强制八小时,等于剥夺了他们通过增加劳动强度换取更高收入的机会,也剥夺了那份灵活性。对于很多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希望快速赚钱的人来说,吸引力将大大降低。
执行与监管的困境:
如何精确监控数百万骑手的工作时长?如何界定“超时”?是上线时间就算,还是实际接单时间?这里面的模糊地带和监管成本是巨大的。平台为了避免巨额罚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刀切”,严格限制骑手在线时长,宁可牺牲高峰期的运力。
第三步:连锁反应——成本传导与市场崩溃
好了,现在平台面临着成本剧增(社保、管理)和效率剧降(固定工时、高峰运力不足)的双重打击。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经济规律开始无情地运作:
成本传导机制启动:
平台要想活下去,只有两条路:大幅提高配送费: 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现在一单几块钱的配送费,可能要涨到十几甚至几十块,才能覆盖一个享有五险一金、标准工时骑手的综合成本。然后是大幅提高对商家的抽成: 将成本转嫁给餐饮商家。
消费者“用脚投票”:
当配送费高到令人咋舌时,消费者会怎么选?答案很简单:不点了!或者大幅减少点外卖的次数。外卖的便利性优势在高昂的价格面前荡然无存。人们会重新选择自己做饭、下楼吃饭、或者提前计划去餐厅。外卖订单量将雪崩式下滑。
商家“用脚投票”:
当平台抽成高到让商家无利可图甚至亏损时,特别是那些利润本就微薄的中小餐饮店,他们会怎么选?退出平台!他们宁可专注于堂食和自有配送(如果有的话)。平台上的商家数量和品类丰富度将锐减。
平台的死亡螺旋:
订单量暴跌、商家大量流失,这意味着平台的收入锐减。但同时,由于采用了劳动合同制,其固定成本(员工底薪、社保、管理费)却居高不下。收入断崖式下跌,成本却降不下来,结果只能是巨额亏损。没有资本会再为这样的无底洞输血。平台破产、倒闭,只是时间问题。
结局就是:一地鸡毛,无人幸免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1、千万骑手失业: 当平台倒闭,那千万名骑手,无论之前是否渴望五险一金,都将失去工作。其中,大量原本依赖这份灵活工作维持生计(上有老下有小、身有负债、暂时过渡)的人,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并没有等来“保障”,而是等来了失业。
2、消费者失去便利: 习惯了随时随地点外卖的消费者,将不得不回到过去。要么自己动手,要么依赖有限的、可能配送范围极小、效率极低的餐馆自有配送(如果还有餐馆愿意做的话)。生活的便利度大大降低。
3、餐饮业格局重塑: 对于餐饮业,尤其是依赖外卖流量的中小商家,这将是一场灾难。大量店铺可能因此倒闭。而存活下来的,将重新回到以堂食和周边小区为主的传统竞争模式。在线引流的红利彻底消失。
4、社会效率降低: 外卖行业在提升餐饮业效率、满足实时性消费需求、创造大量灵活就业岗位方面,客观上起到了巨大作用。它的消失,将导致这些效率的损失。
所以,你看,搞死外卖行业,真的不需要什么复杂的阴谋。只需要无视其行业特性和经济逻辑,照着“人民”的要求干就行了,强行将基于“情绪”和“理想化状态”的要求(比如传统制造业或办公室的劳动标准)套用到这个新兴的、高度灵活的、低利润的平台经济模式上,其结果几乎是注定的。
那些在网上敲着键盘,呼吁着看似“正义”的改革的人们,可能并未意识到,他们的要求一旦实现,最先受害的,恰恰是他们声称要保护的骑手群体,以及他们自己作为消费者的便利。
经济规律是冷酷的,它不会因为你的意图是“好的”就网开一面。成本和效益的帐,最终总是要算的。而当一个行业的成本被强制推高到其商业模式无法承受的程度时,它的结局,只能是消失。
这一判断,它残酷,但符合逻辑,也必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