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第86季: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关系,而不是权威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关系,而不是权威。
很多家长都知道吼孩子不对,吼孩子会让他变笨、胆小、没出息,但为什么家长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呢?
对于家长来说,你吼了,孩子就动一动,你不吼,孩子连动都不会动一下。
除了吼,好像也找不到什么立竿见影的好办法。于是,吼孩子也就成了亲子沟通的日常习惯了。
对于孩子来说,在你没吼之前,他会觉得你还没有发火呢,再玩一会、磨蹭一下也是没问题的,等你发火了再说。
孩子被吼多了,也就皮了,只要你不吼他,他就不会有反应。但是,如果家长吼多了,孩子可能也就废了。
现实中,不用吼不用骂,也能让孩子从磨蹭大王变成行动派。
1、打断快乐
孩子做的所有事情,目标就是为了快乐,怎么开心怎么玩。
但是,孩子的某些动作,在家长看来,就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进而开始对孩子横加干预,甚至是大打出手。
家长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细节,就是突然打断孩子的快乐。讲真,这样的习惯非常不好。
换个角度,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如果我们正在打麻将,这个时候,你的老公或老婆过来,要求你立刻停下来,去拖一下地。
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哪怕你已经计划好了,等麻将结束后,就去打扫卫生。但是,对方强行让你立刻下牌桌的做法,你肯定是极度不满的。
出现反抗情绪,也就成了必然。沉默、冷暴力、直接回怼、吵架这些情况就会发生了。
反过来,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他正玩得开心呢,你突然就要收掉手机,再外加一顿狂吼。放到谁身上,都是难以接受的。
强行中断孩子的快乐,孩子的内心会充满抗拒和不爽,直接反应就是拒绝、拖延或假装听不见。
孩子越是如此,家长就会越发地恼火。于是,双方就会陷入在情绪的沼泽地里不能自拔。
记住,打断快乐不是管教,而是一种暴力行为。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突然袭击变成友好预警。
比如孩子正在打游戏,你要做的不是直接收手机,而是问孩子啥时候能结束?
双方确认好时间之后,彼此遵守好约定,到时候再去收手机就好了。
哪怕这个过程中,孩子跟你讨价还价也无所谓,只要有一个准确的时间点就行。
这其中有两个细节,一是不要说“等一会”,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
二是早期实施的时候,最好弄个闹钟,多少时间设置个闹钟,到点的时候,提醒一下孩子。
大多数孩子都是讲道理的,只要是孩子自己确认过的事情,一般都能兑现的。
我儿子不遵守时间的时候,我会反问他,如果我答应带你出去玩,也不兑现的话,会是怎样的后果?
只要把道理讲明白,孩子大概率是会“照章办事”的。至于说自控力不强的问题,可以慢慢来。
现实中,很多父母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都不能做到心平气和,这就有点悲催了。
2、精准沟通
讲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孩子们90%的“不听话”其实是“没听清”。
你在这头喊破喉咙,孩子在那头充耳不闻。有时候,未必是孩子在故意对抗,可能是他真没听见。
亦或者是你说了,孩子并不理解你说的是啥意思?如果孩子问你,又怕被你吼,那就干脆不反应了。大不了就是被吼。
所以,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孩子听到、听清、听懂。
首先是物理确认,比如,你在厨房做事情,跟孩子说话的时候,要么你走出去,来到孩子的面前,要么是把孩子喊到你的面前。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孩子听到了你的讲话。
其次是视觉确认,彼此看着对方的眼睛,确认孩子真的在听你说话,而且,确定是理解了你在说什么。
再者是精准确认,给孩子最简单的命令,比如让孩子好好吃饭,把不对的姿势纠正一下就够了。至于说那些大道理,真心完全没有必要哔哔个没完没了。
因为你讲多了,有些话孩子真心是理解不了的。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说呢。
如果有可能,最好让孩子复述一下你的要求,确保彼此沟通的信息是一致的。
很多父母总是喜欢跟孩子讲大道理,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东西,全都讲给孩子听。
事实上,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该知道的东西,长大后自然也就知道了。我们自己的成长,不也是这样的嘛。
还有一个细节,父母了解的信息,也未必都是正确的。
一方面是父母自身认知的局限性,事实上,很多做父母的,自己的人生都还没有过明白,那就不要给孩子卖弄了。
另一方面是父母信息的来源未必是对的,比如,很多的父母会拿着短视频、直播间学来的“大道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至少,我的父母会经常这么干,我的老婆也经常拿那些内容来教育孩子。是不是有点怪异了?
3、夸行为胜过夸态度
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孩子并不在乎你说什么,只在乎你说话时的状态。
日常生活中,只要孩子做了,不管态度如何,就要立刻去肯定一下孩子。你肯定孩子的状态,孩子是非常在意的。
很多家长总是追求完美,总是把态度有问题挂在嘴边。这其实是非常愚蠢的。
不要在意孩子是不是边干边生气,或者是在衍了事。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行动了。
只要孩子干了,哪怕干得不够好也没有关系。记住,只要行动了,就要去表扬他。
很多时候,家长和孩子对于完美的定义未必是一样的。
如果孩子完成任务后没有获得正向反馈,大脑就不会标记这次行为。进而会认为做这样的事情是没有价值的,接下来,也就不愿意再配合做类似的事情了。
不要说孩子了,就连大人也是如此的,老婆出差回来了,你辛辛苦苦打扫了一遍卫生。
结果,老婆一进门,就指出来一堆的问题,这个时候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以后还会主动打扫卫生吗?
所以说,一旦孩子有了行动,就要记得表扬一下孩子。
孩子愿意做事情了,练习次数多了,结果自然也就好了。得到的表扬多了,主动性自然也就来了。
讲真,每一次看到做父母的吼孩子,老郭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悲哀。
孩子身上的各种不顺眼,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你一声声地吼出来的呢?
写在最后的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习惯,而不是在怒吼声中被迫服从。
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我们没找到对的沟通方式。换种方式表达,效果可能会是天差地别的。
试着用友好预警代替突然袭击,用精准沟通代替隔空喊话,用积极反馈代替一味指责。
吼叫是本能,不吼是本事。好父母不是天生的,而是学出来的。
杂谈
昨天晚上跟闪利美郑州的代理商吃饭,他提到了郑州的小红书流量“邪修帮”。
那帮人发现了小红书上有免费流量之后,就开始组织团队去平台规模化地薅流量了。
哥们说,这样的人在郑州至少有十万之众,而且已经不限于小红书了,而是全网搞了。
通过人海战术,撬动平台上的免费流量,再去销售产品进行变现。
因为这样的流量,来的时候非常猛,所以,他们变现的时候做法往往也是野蛮的。
卖的产品大多数都是白牌,或者贴一个大品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他举了个例子,一种主打小孩增高的氨基丁酸口服液产品,成本几块钱卖两百多,销量非常惊人。
这种产品的下场肯定是显而易见的,没有效果,也就没有复购和口碑,过一段时间就会从市场上消失了。
我和那个哥们都有一个感受,这么强大的流量能力,为啥不去卖一卖大品牌的好产品呢?
哥们说,估计是大牌产品的利润率不够吧,也或许是认知问题,亦或是没有合适的大品牌资源。
这种搬砖式的生意,也是一个一个的项目试出来的,能够赚钱的项目也是通过大量砸钱过滤出来的。
哥们说,所以他才做了闪利美,用规模化流量的干法,来做闪利美这样的大厂产品。
他在意的并不是首销能赚多少钱,而是要死磕后端的私域运营,把客户深度服务好,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流量越来越难搞了,大家都开始想新的办法了。显而易见的是,私域未来会成为每一个企业的标配。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关系,而不是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