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第83季:少说话、不好为人师,是拿捏周围人的最好办法
人际关系糟糕?总被人拿捏?问题不是你做得太少,而是你说得太多。这世上最顶级的清醒,不是口若悬河,而是沉默不语。一次性讲清楚“闭嘴的学问”。
你好,我是老郭,每天写一篇关于人性的文章。给新关注的粉丝赠送一本《超级个体实操笔记》。
老祖宗说,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和周围人搞好关系的秘诀就是少说话。
成年人的顶级清醒,不是拼命表达,而是学会闭嘴。
90%的人际问题,都源于你那张管不住的破嘴。
学会少说话,本质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能让你少吃很多不必要的亏。
1、话多
任何人的话多,无非是两种目的,要么在炫耀,要么在诉苦。
前者的本意是秀自己的高明,后者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表达真诚。
但无论话多的目的是哪一个,其行为,都是愚蠢的。
先说炫耀,心理学上有个“社会比较理论”:人是见不得身边人比自己好。
你说的多,就是在证明你比他牛逼、他没有你厉害。
人们可以接受一个陌生人的厉害,但很难接受自己认识的熟人很厉害。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比较效应”导致的,这是人性的本能反应。
所以,你要学会理解和接受这样的现实。
举个例子,2002年的时候,老郭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买了一辆奥迪A6。
开车回老家,就连父母都觉得不相信,我舅舅还担心我是不是在外面干坏事了。
因为我能赚到的钱,已经完全超越了他们的认知范围。
这个事实对于周围的朋友、同学、熟人来说,更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那些人肯定会觉得不舒服,凭什么你能买车?而且还是这么好的车?
只要你让别人不舒服了,人家就一定会想办法阻止你的成功,偷偷地给你使绊子。
即便是不能得逞,内心也会诅咒你。或者是背后到处传你的坏话。
总之,一定会对你释放一些恶意。这是人性本能的必然选择。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说话,甚至不接触别人。不要让人家觉得你在炫耀。
为什么老郭的文章里经常强调人性的本能反应呢?
因为那就是一个人理所当然的反应,我们不能敌视那种本能反应,而是要坦然地接受。
虽然,那些反应,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正面的。
但那些本能反应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选择坦然面对呢?
再说诉苦,你过得好了,别人会妒忌你。
反过来,如果你过得差了,他就会看不起你、轻视你。
现实中,有太多的傻狗喜欢给别人诉苦,喜欢讲一讲家庭、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不愉快。
这些行为都是极愚蠢的。因为你的问题,对于别人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
大概率你讲的各种痛苦,都是别人到处传播的笑话。
你让人知道了你渴望什么、害怕什么,就等于把人生的遥控器交到了别人手里。
记住,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未知即安全。
心理学有个“破窗效应”,只要你暴露了弱点,攻击必然接踵而至。
举个例子,你让同事知道怕失业,就一定有人给你穿小鞋;
你让人知道重感情,感情牌就会打到你破产为止。
聪明人都习惯于闭嘴、干狠事,真正的城府不是心机深沉,而是懂得界限在哪里。
别人对你的恶意根源就在于“你凭什么比我过得好”。
如果你的底牌不掀开,别人连妒忌都找不到锚点。
记住一点,你的好坏和别人没有任何的关系。
多说话不能证明你的真诚,而是在别人递刀子。
最近一段时间,我会刻意训练自己闭嘴的意识。因为太理解其中的价值了。
前天晚上,我三嫂在我家住,她一直在吐槽我的二娘、她的婆婆。
我一直在笑而不语,因为她的吐槽对于我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对她自己来说也是没意义的。
因为那些事情只能她自己消化,别人是没有办法替她消化一丝一毫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让别人知道呢?
闭嘴不是虚伪,是看透人性后的自保。
你的悲喜不必人人皆知,藏住软肋,别人就找不到捅刀的方向。
2、好为人师
很多人死就死在一张破嘴上,总忍不住去指点别人、纠正别人。
你以为是为了人家好,但人家心里想的只有四个字:真特么烦。
别人没问你,你就应该闭上嘴。他错了,自然有生活去教育他。
即便是有人问你,也尽量不要随便开口。假装不会、假装不懂,就会减少大量的麻烦。
好为人师的本质,就是在证明自己比别人强,这种人是特别令人讨厌的。
想要成为真正厉害的人,就应该早早地戒掉自己的“纠正癖”。
哪怕自己段位再高,看不下去的地方再多,也要保持沉默。
这不是冷漠,是清醒。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傻逼成傻逼,才是对彼此最大的尊重。
真正的强者,从不教育人,只筛选人。说的越多,档次越低。
现实中,很多人给别人意见或者纠正指点,都是出自一片好意。
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建议、指点,别人能不能接受的住?
对于一些认知不够的人来说,你的指点在他的眼里就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炫耀。
亦或者,你的实话,很有可能会伤害到对方脆弱的心灵。
你看那些高手,为什么说话的时候喜欢说一半留一半?
因为不是谁都能接受得了实话的重量。
你说了真话,层次比较低的人不会认为你是为了他好,而心怀感激,反倒会更加讨厌你。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外人做到不好为人师并不难,毕竟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
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管别人的事情了。
但现实中,即便是对身边的人,比如自己的伴侣、孩子也要如此。
我们总是习惯于打着爱的名义去纠正提醒和自己关系最亲密的人,认为他们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有义务让他们变得更好。
但要知道,很多时候你的反复纠正、过度提醒,就是在给对方传达一种他不够好的信号。
比如有些特别严格的父母,无论孩子做什么都忍不住要去纠正一下。
刷完牙牙刷怎么放要说、吃饭掉了一粒要说。
孩子就会在心里认为自己怎么做都是错的,父母都不会满意,从而变得什么都不敢做。
又比如伴侣要出差,你反复提醒他,你脾气不好,出门在外,不要跟人吵架。
一旦说的多了,他就会认为你不相信他有控制好情绪、处理好问题的能力。
哪怕他知道你是为了他好,他也会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心理学认为,真正的爱并不取决你说了多少,而是让对方感受到信任与接纳。
所以你一定要忍住自己叨叨的习惯,克制自己纠正他们的欲望。
现在的老郭,对于孩子,只要他们没有原则性的错误。
都不会说他们,也不会给他们建议。
对于其他的家庭成员,也是如此。
记住,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
推荐一篇老郭之前的文章,《 刘震云:高手见别人有危险,不提醒、不指导、不好为人师(208 ) 》
写在最后的
说到底,人与人之间,所有的拿捏与被拿捏,都是从嘴上开始的。
你控制不了倾诉欲,就会被人控制情绪;你控制不了说教欲,就会被人消耗能量。
成年人的世界,沉默不是懦弱,闭嘴不是认输,而是一种看透本质后的觉悟,一种深知人性后的清醒。
送你一首打油诗,悟透了能省十年亏:
话多招人烦,
话少能拿钱。
闭嘴修成佛,
开口就成砖。
杂谈
好为人师是人性的本能,老郭为什么能够控制住自己?至少已经比之前进步太多倍了。
首先,老郭的好为人师通过写文章的方式发泄出去了。
现实中,也就能够坦然地接受不逼逼别人了的现实。
其次,因为闭嘴之后,收获了太多的价值。
这就好像减肥,减肥的过程是反人性的,一旦减肥成功了,就会非常喜悦。
每次看别人吐槽的时候,我总是在一边笑,那种看人表演的感觉超级爽。
最近工作方面进步很大,个人的进步也不小。
心态也变了,变得不急不躁了,变得愿意等待未来了。
虽然每一次的进步都不是劲爆的,但一直都在进步。
这个感觉也像是减肥,虽然不是暴瘦,但每天都在进步。
这种感觉非常好,内心变得踏实、丰盈了。
这两天在看老罗采访李想的视频,李想说他见到的牛逼的人,都具有这三个特点:
第一,选择能力特别强,说白了,就是看透本质的能力比较强;
第二,愿意选择比较长期的事情,大佬们都不喜欢做短期能够成功的事情;
第三,在做长期事情的时候,大佬们的执行力特别强,能够快速迭代。
这三个细节,感触特别深,至少我听明白了他们在说什么。
如果有机会,真心建议你每天都来看看老郭的文章。
除了正文之外,也来认真看看每一天的杂谈吧。
这些杂谈,都是老郭个人生活的真实感受。
杂谈的内容,应该更容易和你产生共鸣。
作家刘震云说,真正的高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明明知道某个人处于风险之中,却不给予警示或指导。
尽管他们具备了远超对方的知识和经验,却仍静观其变。绝不给予任何建议,会一直保持冷漠。
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内心还是被触动了一下下。同时,释然了很多过去的困惑。
为什么一个知名大作家会有如此的观点?
大概率是被生活磨砺过、毒打过,要不然,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冷血”的感慨。
刘震云说,指手画脚的本质就是高度不够的体现,总是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的身上。
但是,别人未必会愿意按照你的意志去生活。
如此,双方都会觉得拧巴至极。
老郭骨折之后,才开始认真研究写文章这个事情的。
期间,收获了几万的粉丝,也收获了几千读者来到老郭的私域里。
跟大家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也有些许感慨。所以,才对刘震云的观点有一种小小的共鸣吧。
越是愚蠢的人,越好为人师
举个例子,在读者群,或者是私聊的时候。有不少读者也在写文章,而且是很努力、很勤奋的那种。
但是,一眼看过去就会发现,他们写的文章肯定是不受欢迎的。平台和读者都不喜欢的那种。
不仅平台不会推流,网友也没有点开看的欲望。即便是点开了,那样的内容结构也很难吸引读者看下去的。
为什么老郭能看到那些问题?手熟尔!
一开始的时候,总还是想去给他们做个提醒,毕竟调整一下就能见效很多的。总觉得自己是一片好意。
但是,能够接受建议并做出来改变的人,极少。90%以上的人,都是这样的反应:
1、我知道怎么回事,但是我要保持自己的风格。或许是真知道吧,但大概率是不懂装懂。
2、你为什么要提醒我?有什么目的吗?是不是想要收割我?
而且,这是大多数人的反应。
3、按照你说的就一定行吗?你怎么保证你说的是可行的?
4、谢谢你的好意,我不急,凡事都要慢慢来,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的。
遇上诸如此类的人你会怎么办?
一开始,老郭一直觉得是自己的善意在推动自己做这样的提醒。
后来发现自己错了,大概率是自己好为人师的虚荣心,在推动自己给别人做提醒的吧。
虚荣心推着自己,去做一些“打着善良旗号”的好为人师,这才是最大的愚蠢呢。
不改变任何人,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成全
孔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改变他人,就是为难自己。
改变一个人就好像挖人家祖坟一样,那是让别人非常难受的事情。
无论别人写的好不好,都要给予人家掌声和鼓励,点个赞、鼓个掌、发个加油的表情包。
只要有时间,大概率会去打赏一下人家的文章。
最近一直在刻意练习这些动作。你改变不了任何人,那就先改造一下自己吧。
不管闲事,这不是冷漠,而是对彼此的成全。
有时候看到一些明显的、低级的、简单的错误,总是想去提醒一下。
大部分时候,都会无功而返的。没有谁会觉得自己是错误的,反倒会怀疑你提醒人家的动机是有问题的。
往深了想一想,对这些人冷漠,就是对自己最好的自我保护。
要不然,很容易陷入到为了那些低级错误的争论当中。在那种无尽掰扯之下,只会越陷越深!
每天的后台、私信、个人号上,都有大量的大聪明。他们可能连一篇千字的文章都没写过,更没有创过业、带过团队。
但这些人却执着于教你如何写文章、如何创业、如何做人。
每每看到这些人的说教时,总有一种非常可笑的感觉。反过来,那些收到我建议的人,可能也是一样的心情吧。
所以,不提醒别人,就是对彼此的放过。
《中庸》中说过,明是小聪明,哲是大智慧。当进则进,当退则退。
之前,总觉得这些观念过于圆滑、世故,骨子里是看不上这些东西的。
经历过社会的毒打之后才发现,这些内容才是真正的本质。
无论是好为人师,还是想要改变对方,本质上讲,都是小聪明的范畴。无非是想证明自己比别人高明。
真正的高手,应该是保存实力、身体力行。进而通过自己的结果去影响别人,而不是去改变别人。
那些高手,都是温文尔雅的,他们表现的有教养、有礼貌、有分寸。以前觉得那是文明的表现。
现在看来,那是他们不想跟傻狗们发生一丝一毫的拉扯,用那种所谓的教养、礼貌来隔离周遭的傻狗。
但凡是争论,就会带来彼此的拉扯。为了避免和傻狗产生拉扯,高手从来都是装傻的状态。
所以,很多牛掰的人,他们总是一副你说什么都是对的,对你的态度总是笑容可掬的模样。
不给你任何深度接触的机会,连拉扯的机会都不会给。
智者,懂得谨守边界,允许自己做自己,更允许别人做别人。
刘震云说,很多人的痛苦都来自于边界感不足。总想着让对方吃自己喜欢的菜。
如此,对方没有吃到他喜欢的菜,而你喜欢的菜也被对方吃掉了。
有时候在想,允许别人的愚蠢,也可能是对别人的一种成全。
反过来,对于自己也是一样的。
自从开始尝试着给一些圈内的文章打赏之后,感觉自己的天地都比以前更宽广了。
就好像老家的三表叔,自从每次回家都要给他一些钱之后,他永远都不再试图改变我了。
写在最后的
最近几天,一直在反思写作训练营的事情。现在看来,这个事情的启动有点草率了。
做训练营这个方向肯定是对的,但不应该成为现阶段重要的事情。
一是交付的过程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有人咨询的时候,也会耗费掉一部分时间。
再者,这阶段的核心应该是做流量、是继续打磨内容的细节。
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所有的精力和资源来实现流量和内容的重大突破,这才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做自媒体、搞IP,流量高于一切。
然而,决定流量大小的,还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