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第66季:弱者在流程里打转,强者在流程外横行

图片

《长安的荔枝》中,荔枝娇贵,三日色变,五日味败。可李善德捧着杨国忠那块腰牌冲进驿站时,他惊觉自己捧着的才是真正永不腐坏的“硬通货”——驿站小吏前一刻还冷脸说着“需三级签押”,后一秒看见腰牌便扑通跪倒,连滚带爬牵来最好的马。

这戏剧性转折,比岭南荔枝在长安城头现身还魔幻。杨国忠那句轻飘飘的“流程是弱者才要守的规矩”,像根冰锥扎穿了李善德,也扎穿了千年时光,直抵我们眼皮底下沸反盈天的热搜现场。

你看那协和医学院的董小姐,玩的就是一手“流程漂移术”。明文规定“4+4”试点班需足额学分,她纤纤玉手一填,四门课凭空变出十六个学分,报名大门应声而开。本该三年完成的规培,她一年光速搞定,脊柱外科轮转?轻轻一个跳跃,稳稳落在胸外科的“特殊关照”里。流程的绳索在她脚下成了松紧带,想紧就紧,想松便松。等东窗事发,流程的铡刀倒是精准落下–毕业证、学位证、医师证,一夜间灰飞烟灭。只是这刀,砍的是已成定局的虚假成果,却砍不断当初那视流程如无物的轻巧腾挪。规则像个迟钝的守门人,总在盛宴散场后才匆匆赶来收拾残局,对着杯盘狼藉徒呼奈何。

再看黄杨钿甜小姐那对价值连城的祖母绿耳环,引发的可不只是审美震荡。其父杨伟面对排山倒海的质疑,一句“愿接受鉴定”说得恳切,姿态放得够低。可这边话音未落,那边工商登记信息已悄然刷新–他火速退出名下公司,卸任法人,抽身股东行列。这套“切割术”行云流水,仿佛精心排练过。你说程序正义?人家行动可比质疑声跑得快多了。流程的审查尚未启动,痕迹已如露水蒸发。留给公众的,只剩下耳环真伪的罗生门和那被匆忙抹平的商业版图,像精心擦拭过的现场,查无可查。规则在这里,成了总也追不上“先手棋”的慢郎中。

而新晋“顶流”那尔那茜小姐,则为我们献上了一出“定向魔法秀”。边疆人才定向委培,本意是雪中送炭的政策,分数线低至179分(六科!),还承诺毕业包分配铁饭碗–这简直是寒窗学子眼中的“天堂入口”。

可那小姐一家,视这“天堂门票”如草芥。协议白纸黑字要求回内蒙古基层服务?违约!人家拍拍屁股,“出国玩玩”去了。镀层“挪威西北大学”的金,手握双文凭,归国后讲台能站(高校助教),娱乐圈能闯(演员)。

更厉害的是,这把“定向”的钥匙,二十几年前竟神奇地开启过她母亲通往上海戏剧学院的大门。二十年的时光流转,“定向”的箭头仿佛装了家族GPS,跨越时空精准定位。规则的红线,在他们脚下成了随意跨越的粉笔痕。央视默默撤下她的高考祝福视频,更像是对这场“规则穿越剧”无声的尴尬注脚。普通人求之不得的“红利”,不过是人家眼里随时可以丢弃的“规则尸体”。

图片

这一幕幕,活脱脱就是《长安的荔枝》千年后的回响。李善德捧着圣旨跑断腿,处处碰壁;杨国忠甩块腰牌,驿站州府闻风而动。董小姐们、黄小姐的父亲、那尔那茜们,手中都有一块隐形的“杨国忠腰牌”。

普通人在名为规则的迷宫里撞得头破血流,为一个公章跑断腿,为一纸证明磨破嘴时,他们早已手持“通行证”,在规则之外的高速路上风驰电掣。规则对他们而言,不是必须遵守的律条,而是可以随意拆卸、重组甚至无视的玩具积木。你还在研究迷宫地图,人家早已坐上直升机俯瞰全局。

这“腰牌逻辑”渗透在角角落落。打工仔迟到一分钟,罚款单秒到;老板“临时会议”让你空等两小时,美其名曰敬业奉献。实习生按流程提交报销,层层卡壳半月无果;领导一个电话“特事特办”,立等可取。部门评优,规则手册写得比法典还厚,末了花落谁家?还不是领导“综合考虑”下的一句钦点。

规则的弹性,总是与某些看不见的“硬度”奇妙地成正比。弱者困在流程的齿轮间,被碾磨得气喘吁吁;强者立于规则的高墙之上,闲庭信步。

李善德最终看透了这“腰牌游戏”的荒诞与血腥,选择挂冠而去,远赴岭南做个种荔枝的农夫。荔枝的鲜甜只能保存几天,可这“腰牌通行”的法则,其“保鲜期”却长得令人绝望,从盛唐的驿站马嘶,一路蜿蜒至今日热搜的喧嚣之上,千年未腐。这其中的讽刺与寒意,比冰镇荔枝更透心凉——它无声地宣告:流程的迷宫里,从来都有两条路,一条给万众,布满关卡;一条通幽境,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