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第55季:减税节支通向繁荣,而增税只会衰败和战争
最近新闻头条充斥着对特朗普总统向墨西哥、加拿大、中国和欧盟加征关税的报道与评论。次条报道则聚焦于延长特朗普首任期减税政策至未来数年的立法提案。
媒体将这两项政策描绘成棘手的政治难题:加征关税能否填补延续所得税减免造成的未来财政收入缺口?
这种假设不仅错误,而且危险。它使我们的生活水准面临重大抉择。以下是缺失的关键信息。
让我们简要审视这两项政策的经济与财政影响。不延长减税本质上等同于未来加税,并会立即引发巨大的经济不确定性。延长减税或普遍降低税率将对经济产生多重积极效应。
降低所得税率或扩大税收漏洞,都是提振经济健康的强效药方。无论哪种方式,生产者都能保留更多收益,用其满足最迫切的需求与愿望。这将提升个人满足感与家庭生活品质。由于这是普遍性的规则调整,积极效应将广泛渗透——人们得以支付账单、扩大消费储蓄,并能更乐观地规划未来。
税后劳动回报的增加将激励更多人投入工作,而雇主无需支付更高薪资。当然,随着消费增长,部分企业将意识到增聘员工和加大投资的价值。银行会更倾向于提供优惠贷款。这些厂房设备投资意味着更高效率、生产力和薪资水平,同时创造更多财富利润、扩大税基、减少扶贫支出,并促进富人增加社会投资。
即便是《Minor Issues》播客的忠实听众也可能对此描述产生怀疑,究其原因,在于政府与美联储正通过扩大开支、赤字财政和货币增发,不断抽走经济中的个人与社会收益。
为微观层面更清晰理解经济原理,不妨以取消"小费税"为例。此举将直接增加服务从业者的税后收入,更多人愿意从事这类岗位,依赖小费的企业将更容易生存扩张。这将催生基于小费模式的新业态,部分现存企业也可能转型为小费模式以求存续发展。
孤立来看,减税将推动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和工资水平持续增长。即便人口数量不变,经济蛋糕的整体规模也会随时间扩大。
在金本位体系下,减税最初会导致政府规模缩减——这正是当前州政府的运作方式。但在联邦层面,我们却将账单转嫁给下一代,持续挥霍并稀释财政良药的效果。
因此,国会未能削减服务于特殊利益而非公共福祉的政府项目,未能履行平衡预算职责而持续扩大赤字,等于放弃了重振经济与提升生活水准的重大机遇。
另一方面(关税)
当今的关税收入永远无法替代所得税的财政效能,不可能平衡预算,也极难抵消减税延续造成的缺口。
实际上,关税对财政状况具有毒性效应——尤其是在关税政策全球扩散或引发他国报复的情况下。我最近在《Unanimity》播客中详细探讨了关于关税的重大误解:《为何聪明人总是误解关税》(2025年1月4日)。
作为经济毒药,关税会抬高价格,抑制消费者和生产者对商品的购买力。价格上涨引发连锁反应:人们被迫选择次优商品,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同时也刺激企业生产缺乏比较优势的受保护商品,导致用工效率下降,总体商品产量和经济价值萎缩。
关税造成效率损失与生活水平下降的双重打击。经济学家称之为社会双重无谓损失。尽管这些损失看似隐晦短暂,但这正是所有意识形态阵营的经济学家一致反对关税和保护主义的根本原因。
据估算,若全球贸易战全面爆发:商品服务年产量将下降2%,年通胀率较当前预期水平上升超4%。
关税的毒性效应会随时间加剧。一方面,随着人们适应关税,经济中的低效环节将持续累积,工资购买力持续缩水。由于消费者和生产者逐步调整策略,进口商品采购量递减,国内受保护商品产量递增。随着关税收入必然下降,提高税率的政治压力将不断增强——尤其是受保护行业从业者的游说。
人们会转向更多走私行为,或通过钻漏洞、行贿等手段规避关税。讽刺的是,一位执着于边境安全的总统,其政策却可能引发大规模跨境走私潮!
简言之,静态视角下的关税经济效应显示:经济总量将随时间持续萎缩。华盛顿政客和评论家或许能把减税与关税视为谈判筹码,但我们必须在正确经济视角下审视二者——减税节支通向繁荣,而关税政策导向衰败,甚至可能引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