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第54季:行动、时间和市场
所有经济理论的源泉都是人类状况的现实。作为一个有限的存在,人区分了目的和手段。他不能仅靠意志的行为来达到他的目的,而必须采用手段来达到他的目的。人类生活在一个有序但有限的世界中。使用手段在达到目的方面只能产生有限的效果。被赋予了理性,人类能够感知到手段的使用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因果关系。任何为达到目的而采取的行动都需要以同样的手段放弃实现另一个目的。而任何使用一套手段的行动都需要放弃使用另一套手段来达到相同的目的。因此,行动需要选择。
作为一个有目的的存在,人选择他认为是高价值的目标来追求,而他认为是低价值的手段来采用。因此,选择需要头脑的判断。既然达到目的是一个行为的目的,那么一个人对达到目的的价值是首要的。一个人只对行动中使用的手段赋予衍生价值,因为它们只是实现目的的辅助工具。手段没有价值,独立于一个人对他们帮助实现的目标所赋予的价值。人类的思想根据手段为实现有价值的目的而提供的帮助,赋予这些手段价值。为达到目的而结合起来的每种手段的技术特性,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因此,对独立于头脑判断的选择和行动没有因果影响。
作为一个暂时的存在,人区分了早晚。因此,他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判断尽早达到目标的价值,而不是稍后实现目标。正如人的有限性暗示了偏好原则一样,时间偏好也暗示了他的时间性。世俗的生物更喜欢早点结束的满足,而不是以后得到同样的满足。人类重视现在的满足,而不是未来的满足。由于时间偏好仅指早点结束的满意度值差异,而不是稍后的相同满意度,因此一个人对未来的折扣在具有相同跨期结构的所有行动中将是一致的。此外,折扣适用于所有作,无论一个人何时选择执行其中任何一项。通过选择稍后采取行动,一个人正在证明该行动在未来的价值超过了它在现在的价值,即使应用了未来的折扣。因此,他的时间选择符合行动的一般原则,即他选择一个价值更高的选择,而放弃一个价值较低的选择。他在行动的所有方面都节省了自己的行动,这取决于选择:目的、手段、地点和时间。
简而言之,人类的思想将影响人类行为的所有因素整合成一个系统的整体,通过对价值的判断,以一种对目的给予最高满足的方式,调和世界的客观、技术特征,包括时间。
市场经济为社会执行这种整合。价格由买家和卖家的基本偏好决定。客观因素对价格没有独立的影响,而只是通过偏好影响价格。消费品的价格直接由消费者对它们的偏好决定,这表现在他们对商品的需求上。用于生产每种消费品的生产者商品的价格由消费者偏好间接决定,因为它们为企业家创造了收入,以证明企业家为他们表达的需求是合理的。企业家向每个生产要素支付其对生产贡献的货币价值。
如果要素付款早于从生产的产品销售中获得收入之前完成,则由于时间偏好,付款会打折。未来货币相对于现时货币的这种贴现就是利息,它决定了纯利率或时间偏好利率。因为所有当前货币与相同时间结构的未来货币的交换都涉及时间偏好,所以纯利率在所有这些跨期交换中都是统一的。因此,所有产生未来货币的现时商品的价格都将通过按利率对未来货币进行贴现来确定,以获得等量的现金。这种资本化过程产生了一个统一的利率,即用于购买生产要素的当前货币与通过出售生产成果获得的未来货币之间的差额。这样确定的价格是经济计算的基础,它允许企业家评估人们认为最有价值的生产和投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