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第24季:世界上最高效的筛选方法就是“歧视”

昨天我看到一个求职类节目,一个大专学历的求职者在跟一个面试官辩论,他说,你们从来不会给我们专科学生机会,这是赤裸裸的歧视。

那个面试官情商也很低,她说:

“学历高的人就是比学历低的人综合素质强很多。

很多985/211的大学生,在校园里就已经考完了雅思托福,而且有大厂实习经历。

而专科生呢?大部分人都在宿舍里玩游戏,能通过四级考试就已经很不错了。”

评论区的人都在喷她,说她是势利眼、以偏概全,其实专科生里面也有很多优秀的、天赋异禀的、刻苦努力的学生。

其实,但凡你做过招聘,或者应聘过世界五百强职位,你就应该清楚,稍微有点名气的公司只招聘名校毕业生。

说好听点这叫精准筛选,说难听点就是歧视。

他们当然知道一个人学历和能力不一定成正比,但是从概率上来说,名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一定强于普通院校的学生。

在商业世界里,公司是营利机构,一切都讲究效率,按照学历筛选(歧视)永远是最高效的。

其实不光是在求职的时候,就连在找对象的时候,歧视也是无处不在的。

比如,有的人就要求对方不能是农村出身,不能是凤凰男、凤凰女,这个操作一下子就把2/3的异性排除在外了。

U君自己也是普通大学毕业的,也是农村出身的,在很多场合也是被歧视的一方,但是我非常理解他们设置的这些筛选条件。

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如果自己是势能更高的一方,有海量挑选的资格,那么肯定优先从更加优质的群体里去挑选。

如果意识到自己也是被筛选、被歧视的一方,该怎么做呢?

答案就是:单点突破,寻找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公司或者对象。

比如,2013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直接在校园里签了一家国企,工作一年多我就萌生了退意,但因为我不是名校毕业,投简历基本都是石沉大海。

直到2014年我考了雅思之后,愿意给我面试机会的大公司才逐渐多了起来。

2015年前后我就到北京发展了。

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想办法离开那条内卷的赛道,那么从此以后再也没人会筛选你、歧视你了,因为你压根就没有了竞争者。

比如在2016年前后,我就已经深刻意识到一件事:打工并不是一个必选项,而且并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于是我就开始自己单干了,第二年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总之呢,如果你的条件,在各种评判标准里始终处于被筛选、被歧视的存在,那我的建议是:千万不要跟同龄人去内卷,那是一条不归路。

一定要另辟蹊径,找到自己的长板,然后把它发挥到极致,一根针顶破天。

然后你就会发现,之前让你惴惴不安的那些规矩和流程,以及让你久久不能释怀的那些遭遇,都变成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