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从温饱到饥荒,只需要一个错误管制市场

张维迎的“呐喊”:在中国,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市场的逻辑”和“企业家的重要性”

每当张维迎出来说几句话,底下总是一片骂声。

“汉奸!”

“资本家的乏走狗!”

“就知道给富人说话,从来不管我们穷人的死活!”

键盘侠们敲着键盘,吐沫星子仿佛能飞溅到三米开外。他们觉得自己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正在替天行道,正在为了“公平”和“正义”而战。

是不是听着很熟悉?是不是觉得这些人充满了正义感?

我告诉你,这群人,有一个算一个,统统都是SB。他们骂得越欢,就越证明他们脑子里装的,除了水,就是被别人灌进去的屎。

哀民生之多艰,蠢货弥生不绝。

为什么张维迎,还有我们这群人,要像复读机一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那个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要相信市场”、“要尊重企业家”?

你以为我们是闲得蛋疼?

不。因为我们亲眼见过地狱的模样。我们是在拼命地,想把你们这群梦游的巨婴,从悬崖边上给拉回来。

一)谁在为你准备早餐?

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

假设有一个“全能的”计划部门,里面坐满了全国最顶尖的“精英”,智商180,哈佛博士,人手一台超级计算机。现在交给他们一个最最简单的任务:计划明天早上,全中国14亿人,吃什么早餐。

你觉得,这个任务能完成吗?

我告诉你,别说明天早上,给他们一百年,他们也完不成。

为什么?

因为这里面需要计算的信息,是一个天文数字。有多少人想吃豆浆油条?多少人想吃牛奶面包?多少人想吃胡辣汤?多少人对麦麸过敏?多少人昨天吃腻了甜的今天想吃咸的?张三家的小孩今天不想喝牛奶了,李四家的老太太今天血糖高了不能吃油条了……

这些信息,琐碎、易变、主观,而且分散在14亿个不同的大脑里。你用什么方法去收集?去计算?

答案是:根本不可能。

那个坐在办公室里的“计划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拍脑袋。他会打开一张表格,大手一挥:“根据去年的数据和模型推算,明天早上,全国人民统一吃馒头,配咸菜!营养、管饱、还节约!”

这个指令听起来是不是很“科学”,很“高效”?

但对于那个早上就想喝一碗热粥的你来说,这就是狗屎。你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你被强行喂了一嘴你根本不想要的东西。

好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市场是怎么做的。

市场上,有无数个卖早餐的小贩、小老板。我们称他们为“企业家”。

卖油条的王大妈,她需要去“计划”全国人民的早餐吗?不需要。她只需要竖起耳朵,听听她摊子周围一百米内,街坊邻居的抱怨和夸奖。她需要睁大眼睛,看看是她家的油条卖得快,还是隔壁李二的包子更受欢迎。

如果今天她的油条炸得太硬,明天没人来了,她晚上就睡不着觉。她会立马琢磨,是不是面粉有问题?是不是油温没控制好?她亏掉的每一分钱,都是她自己的血汗钱。

如果她发现最近年轻人喜欢吃得健康点,她可能会琢磨着搞点全麦的、或者低糖的豆浆。这个“创新”的念头,不是什么狗屁“顶层设计”出来的,而是她为了多赚两块钱,自己“算计”出来的。

她猜对了,她就赚钱,就能给她儿子换个新手机。她猜错了,她就亏钱,下个月的房租就没着落。

现在你告诉我,那个坐在办公室里、花着你的税钱、对你的口味一无所知的“计划者”,和这个每天提心吊胆、用自己的身家性命去猜测你的喜好、变着法儿讨好你的王大妈,到底谁,才是真正关心你早餐吃得好不好的人?

这,就是市场的逻辑。

市场的逻辑,不是什么宏大的理论。它就是无数个像王大妈这样的企业家,用自己的钱当赌注,去“猜”你的心思。他们猜对了,你爽了,他们也赚钱了。他们猜错了,他们就滚蛋,换另一批人上来继续猜。

而所谓的“计划”,就是一刀切,就是强奸。就是用一个人的愚蠢,去对抗十四亿人的需求。

二)企业家,是背着十字架的赌徒

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没在社会上挨过毒打的小清新,一听到“企业家”、“资本家”,脑子里就浮现出一个肥头大耳、抽着雪茄、开着宾利的剥削者形象。

这种人,我只能说,他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一百年前的漫画书里。

我告诉你一个真相:在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家,活得比他妈的员工还累。他们不是什么养尊重优的贵族,他们是一群背着十字架、每天都在走钢丝的赌徒。

一个官僚,一个国企领导,他做一个决策,花的是谁的钱?是国家的钱,也就是你们的税钱。一个几十亿的项目,搞砸了,对他有影响吗?没影响。写个报告,检讨一下,最多换个地方继续当领导。反正亏的不是他家的钱。

但一个企业家呢?

他花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或者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或者是拿身家性命从银行贷来的。工厂的租金、几百号人的工资、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销路……每一项,都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他身上。

他才是那个晚上三点钟都睡不着觉的人。他才是那个为了一个订单,陪着笑脸,把自己喝到胃出血的人。他才是那个看到政策一变,就可能一夜白头、第二天准备跳楼的人。

你们这帮屌丝,每天上班摸鱼,刷刷手机,就等着月底领工资。你们觉得这工资是老板“施舍”给你的。呸!

这工资,是企业家拿自己的身家,替你们这群人扛下了所有的风险之后,支付给你们的确定性回报。

你上班,不管公司赚不赚钱,你都能拿到工资。这叫旱涝保收。而企业家呢?他承担了所有的不确定性。市场好,他赚大头;市场不好,他亏得底裤都不剩,你们这帮员工拍拍屁股走人,去找下一家。

凭什么他要赚得比你多?

就凭这个!就凭他用自己的命,为你们所有人的安稳买了单。

所以,任何一个社会,只要它还想进步,还想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把企业家当成最宝贵的财富。因为他们,才是那个在黑暗的森林里,为整个部落探路的人。

他们走在最前面,被野兽吃了,被毒蛇咬了,掉进坑里了,都是他们自己死。但只要有一个人,侥幸找到了一片果林,那么跟在他身后的所有人,就都有果子吃。

你们这群跟在后面吃果子的人,不仅不感激,还反过头来骂那个探路的人:“你凭什么吃最大最好的那个果子?你应该把它交出来,给我们平分!”

这种行为,叫什么?

叫无知!叫无良!叫无耻!

三)利润是奖章,亏损是惩罚

市场的逻辑,其实简单到粗暴,就六个字:“奖赏利润,惩罚亏损”。

什么是利润?

利润,不是剥削,不是罪恶。利润,是一个信号,是一枚奖章。它告诉你,你干得漂亮!你用更低的成本,创造出了别人更需要的东西。你让这个社会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率的配置。

一个企业有高利润,说明它正在疯狂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用自己的钱,在为它投票。

什么是亏损?

亏损,更不是什么值得同情的倒霉事。亏损,也是一个信号,是一个耳光。它告诉你,你这个蠢货,滚出去!你正在浪费社会的资源,你正在把有价值的东西,变成没价值的垃圾。

一个企业常年亏损,说明它生产出来的东西,根本没人想要。它占用的土地、机器、劳动力,如果交给别人,本可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所以,亏损,以及由亏损导致的“破产”,是市场经济里最伟大、最慈悲的发明。

它就像一个排毒系统,能自动地、无情地,把那些最蠢、最没效率、最浪费资源的企业给清除掉。从而,把宝贵的资源,释放给那些更聪明、更能干的企业家。

现在你再回头看看那些“僵尸企业”。

它们为什么能几十年如一日地亏损,却死不掉?

因为它们花的是纳税人的钱,亏的也是纳税人的钱。它们不需要讨好市场,它们只需要讨好领导。它们的存在,不是为了满足消费者,而是为了维持稳定、为了一张“好看”的报表。

它们就是经济体里的癌细胞。它们不死就还会不断地、疯狂地吸食健康细胞的养分,直到把整个经济体拖垮。

一个社会,保护落后、阻止破产的力度越大,它的未来就越黯淡。因为它等于是在鼓励愚蠢,惩罚聪明。

四)为什么要声嘶力竭地“呐喊”?

讲了这么多,你应该明白了。

“市场的逻辑”和“企业家的重要性”,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经济学理论。这是常识,是决定我们所有人,到底是能吃上肉,还是只能回去啃树皮吃观音土的根本问题。

那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常识,张维迎们需要像祥林嫂一样,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

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权力崇拜”和“官本位”的思想,是刻在骨子里的。几千年来,我们信奉的,从来不是什么市场的逻辑,而是“权力的逻辑”。

我们总觉得,一定有一个英明的“青天大老爷”,能安排好我们的一切。我们不相信自由交换能创造财富,我们只相信权力分配能带来公平。我们嫉妒身边的富人,却崇拜远方的官员。

过去几十年,我们为什么能过上好日子?

是哪位天才“计划”出来的吗?

狗屁!

真相只有一个:就是因为“计划”的手,稍微松开了一点点。就是因为给了无数个王大妈、李二们一点点夹缝,让他们可以去“折腾”,去“投机倒把”,去为了赚钱而服务他人。

是这股源自草根的、被压抑了几十年的企业家精神的集中爆发,才把我们从贫穷的边缘给拉了回来。

而不是反过来!不是因为什么“顶层设计”的英明,才有了市场的繁荣!

这个顺序,你绝对不能搞错!搞错了,就满盘皆输!

而今天,我们听到了越来越多危险的声音。

“要把资本关进笼子里!”

“民营企业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应该退场了!”

每当这种声音甚嚣尘上的时候,就是张维迎们必须站出来呐喊的时候。

他不是在为几个富人说话。他是在为我们所有人,为我们好不容易才端稳了的这碗饭说话。

他是在提醒我们:

那只“计划”的手,那只曾经让我们排队买肥肉、凭票领布料的手,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它一直就在那里,虎视眈眈。只要我们稍微表现出一点点对市场的厌恶,对企业家的仇恨,它就会立刻,毫不犹豫地,重新扼住我们的喉咙。

别忘了,从富裕到贫穷,往往需要几代人的挥霍。

但从温饱到饥荒,只需要一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