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贸易战,现在应该快速搞开放!
我在去年川普上台时,进行过判断。
在这篇文章《川普如上台,将成为全球公敌》中,我说:
但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的经贸谈判,反而是更容易进行了。各种美国之外的各种国际联盟,国际合作组织,反而会在这时无比活跃。
这个道理很简单,当美国变成一个巨大的不确定性,且有强烈的经济民族主义倾向国家时,各国为了谋求确定性,就需要抱团。
我的这一预测已经成为现实。
欧洲联盟发言人星期四(4月10日)称,欧盟与中国已同意为中国制电动汽车制定最低售价,以此替代欧盟去年10月决定实施的"加征关税"的措施。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新闻稿,王文涛星期二(8日)与谢夫乔维奇通话时,双方同意尽快启动磋商,深入讨论市场准入相关问题,并立即展开电动汽车价格承诺谈判,以及讨论中欧汽车产业投资合作问题。
中国与欧盟的汽车贸易冲突去年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关税高达47%。最低售价,就比关税要好得多。
在川普发动全球贸易战后的第二天,欧盟的贸易代表就访问了中国,希望解决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诸多贸易争议问题。
搁置五六年的中日韩贸易合作,包括自贸协议谈判重新启动。
3月30日,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
会议围绕落实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经贸领域重要共识,就加强贸易投资合作、区域及多边合作等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三国经贸部门一致同意,将加强在世界贸易组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及多边框架下合作,就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行讨论,加强供应链合作和出口管制对话,深化数字经济及绿色经济合作,加强泛黄海经济技术交流会议等地方合作,共同为企业合作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由日本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管制引发的后续各种贸易冲突,也有了缓解。
2025年3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日本东京同日本外相共同主持第六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方发改委、外交部、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日方内阁府、外务省、经产省、财务省、国土交通省、农林水产省、环境省部级官员出席。双方同意共同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丰富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在经济领域内涵,共同致力于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经贸关系。对话达成二十项重要共识
与印度之间紧张的关系,两国边界问题不再成为热点,经贸关系问题也正在恢复。
据《印度快报》24日报道称,随着中印边境紧张局势有所缓和,印度目前正在提出多项措施,以放松此前对中国实施的贸易和投资限制。消息人士透露,相关谈判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并且有望在未来几周内宣布具体的放宽限制措施。据知情人士透露,印度政府各部门正就调整2020年边境冲突后实施的对华贸易限制措施展开深入讨论。其中一些提议已经获得了印度商界的支持,具体可能包含:
恢复中印直航航班并简化中国公民签证流程;
解除印度港口对中国货物的全面禁令和限制;
取消对进口货物的部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恢复部分中国应用程序在印度上架运营;
放宽中国资本在印度的投资限制。
重回最大贸易伙伴国位置
在当下这种情况下,中国加入CPTPP的最后阻力,可能只有英国一个国家了。英国也领到了10%的加征关税,一样希望扩大市场。
4月14日电英国驻华贸易使节倪乐思在谈到美国关税时表示:没人想要“贸易战”,英方期待与美方积极协商。希望加大与中国合作,支持英国企业来华。
应该说,川普的关税战,事实上,让全世界各国政府对美国失去了可预测性,对未来的经贸关系已经没有了稳定预期。
川普自4月2日以来宣布的各种政策,可谓是朝令夕改,根本没有稳定性可言,即使是这两天公布的对电子产品免征关税,第二天就能换一个说法。
英伟达的老板数次去川普庄园求情,但依然未能阻止川普将现在为中国配套生产的芯片定为禁售。
美国已失去了对川普团队的约束能力,川普利用国家紧急状态法,可以说是每一天都在随意处理美国的对外经贸问题,他在共和党人大会上宣称七十多个国家的政客要来拍他马屁,求放过的言论,激怒了全球各国民众。
在这种情势下,非美国地区的国家迅速行动起来,形成非美国地区的各种自由贸易协定,那必然是趋势。
川普会陷入两难。
如果90天到期,他宣布的对等关税部分强硬执行下去,或是他在贸易谈判中的各种施压让各国政治人物不爽,那么,对美国贸易的期望值会大幅降低。
如果90天到期,他取消所有的关税,这意味着他的所有政见全部不会执行,因为川普选举时,竞选主题就是两个字:关税。
各国联合起来,抛弃美国,正在成为一个趋势。
既然你闭关自守,那其他国家所有的企业,都会有这种诉求,美国市场减少了,那得开拓新的市场啊。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另一场全球贸易自由化运动正在展开。
因此,这个时候,不管是中国的企业,还是全球非美国地区的企业,都会希望本国政府尽可能地扩大对外开放,以减少关税战的冲击和影响。
对于中国来说,带头开放,自主开放,就显得无比地重要。
所谓自主开放,不是指通过贸易谈判的方式达成开放,而是基于本地区的长期繁荣,以本国企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开放。
比如,这两年执行的对很多国家的免签,就是一种自主开放。
比如,最近宣布的服务业对外开放试点城市增加,也是一种自主开放。
只有主动开放,才能取信于世界各国企业。
贸易是双赢的,仅仅这一条理论贯彻到底的话,就不应该在国界上设置任何商品、服务、人才、资本的交易门槛。
比起这些贸易谈判,更为重要的是自主开放。
中国不要学美国,民众与外国企业、外国人交易的权利,不应该成为各国贸易谈判桌上的筹码,不必要求你开放,我才开放。
既然是双赢的,大胆地开放就是了。
搞市场经济,在政治上的终极体现,就是单边自由贸易。
我写过多篇文章,鼓吹开放。
《单边开放,是中国应对贸易战的唯一的方法》
《还不够!全面单边开放,才是唯一出路!》
《开放倒逼改革,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我支持黄奇帆在数年前提出来的观点,即在中国实施“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全面三零政策。
如能在中美贸易战时,执行这一策略,那么,就真的可以变危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