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劳动管制,可怕的善意 - 价值
最近中国建筑工人在巴西的这个事,让我感慨:人们的思维方式的差异,真是全方位的。
比如,均衡思维的缺乏。
有人说,巴西的法律更文明,要遵守文明、融入文明。但,如果懂得均衡思维,就知道,巴西的劳动条件管制,不过是缺乏均衡思维的产物。
许小年、张维迎这些经常批评权力的经济学家,为啥也反对劳动合同管制呢?
因为他们有均衡思维。
用均衡思维看,有些企业家发了大财,但有些企业家破产、巨额负债。综合考虑,企业家作为整体,得到的只是平均利润。这个平均利润多高,取决于企业家精神的稀缺程度以及制度环境。
然后,企业付给工人的总代价(工资加居住条件),也是企业和员工的均衡决定的,不是企业的良心决定的。
这些去巴西的工人月薪2万元,对于企业来说,完全可以改成月薪15000元,那5000元给工人住好点、吃好点,企业又没有吃亏,但这样就吸引不到工人了。工人去海外做短期工程,更看重到手收入,而宁愿住差点。所以当前的居住条件是双方共同均衡决定的。
那能不能同时提高工资和居住条件呢?这就要倒回去理解均衡:当前待遇是均衡决定的,强行破坏这一均衡,企业未来会减少投资,因为企业也受制于平均利润的均衡。企业退出,工人的工作岗位会减少,对工人更加不利。每一个环节的均衡都是环环相扣的。
经济学家反对劳动合同管制,正是因为他们有如此这般的均衡思维。所以,巴西那些法律,不仅不是文明,而且还会进一步恶化工人处境。
那么,难道工人的现状就无法改变了吗?当然不是的。怎么改变现状呢?减税、减少管制,创造更多财富,增加资本的供给,提高未来的均衡水平,即,让均衡在更高水平上达成。
均衡和均衡水平的说法,可能有点虚。举个例子:手机在1990年代初叫“大哥大”,只有通话的单一功能,却卖几万元一台。对,那时候手机的单位是台,因为很庞大。这个价格是当时的均衡决定的。那时候手机厂商也赚不了多少钱。现在手机,哪怕老人机,功能也比“大哥大”强大得多,却只卖100多元一部,这也是均衡决定的。现在手机价格更便宜,手机厂商的利润却动不动几十亿元,而且手机厂里的工人,生活也比以前更好,这就是更高水平的均衡。
市场派为什么支持市场经济?因为市场经济总是推动均衡水平提高,推动资本充裕,从而推动工人的处境越来越好。
这些道理,对于有均衡思维的人来说,你提一句,他就瞬间理解了。但对于没有均衡思维的人来说,你就是说破了嘴、写秃了笔、敲碎了几千个键盘,他们也不能明白这个道理。
其次,他们分不清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
市场派说,骂资本只会让这些工人更受损,这明明是为工人考虑,但他们说,你们这是为资本家辩护,丧尽天良!
再次,他们强行替工人做选择。工人为什么看重到手收入?也许他想尽早买房结婚,也许他为了孩子学习环境更好点,总之,他们有他们的理由。但是这些人说,不管你啥理由,你就是得住好点,工资少点你也得住好点。
就连员工们说愿意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他们也说这是被企业胁迫的。
再次,他们缺乏基本的新闻分析能力。
例如,即便偏左媒体的报道,也说有些工人有褥子、有些工人没褥子。如果有基本的分析能力,那就能明白,这肯定不是企业统一提供褥子。企业没有理由只给一部分员工提供褥子,不给另一部分员工提供褥子。那些有褥子的工人,显然是自己买的。
这些工人,工资是2万,每个月可以领5000元,剩下的等工程结束结算。5000元,买一个褥子,不难吧?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企业和员工事先约定了,企业只提供床铺,褥子被子蚊帐什么的,工人自己出钱买呢?
月薪2万元,自己解决褥子被子蚊帐,这待遇真的是奴役吗?
看宿舍现场视频,有两个床上还有蚊帐呢。那显然是工人自己买的。
但是许多人一看“连褥子都没有”这几个字,就情绪上头,义愤填膺。
……
太多太多的思维差异了,这让我感觉到,不可能说服他们。如果只靠人类自己,真的没有希望。
幸好还有人工智能。
当人工智能进入自进化阶段,它们不会被情绪、利益、立场左右。它们会懂得,市场的算法才是最公平也最有效率的。期待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吧。
巴西的法律真的文明吗?
“均衡理论,看似逻辑自洽,但是均衡是在特定范围的,人权和报酬能不能均衡?卖身为奴可不可以,如果价钱足够高的话。均衡能否突破法律边界?这件事本来就是法律问题,不是什么均衡的问题,这样对待劳工在国内也许司空见惯,但不符合巴西法律。”
这种观点我遇到很多了。许多人说:“中国企业去文明世界投资,难道不应该遵守文明世界的法律吗?”
究竟,什么是文明?
企业在巴西不遵守巴西法律,大概率是会吃亏,这个是事实陈述。目前,巴西劳工部计划驱赶这163名中国工人。
但我们作为旁观者,我们应该怎么评判巴西的劳动法规?
我的观点很明确:那就是恶法。
网上搜了一下,巴西制造业普通工人的月薪约为2,000至4,500 BRL。建筑业工人的工资没搜到,那就取制造业工资的上限4500 BRL吧,大概相当于人民币5000元。
而中国过去的163名员工,搜到的工资是1.2万—1.8万元人民币。就取中间的1.5万元吧。
在这起事件中,很多人谴责中国企业唯利是图。
企业追求利润,这确实也符合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没有问题。关键是,企业追求利润时不能侵权他人。
那么,**唯利是图的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花好几倍工资,把中国工人雇到巴西去呢?**它直接在巴西本地雇工人,每个人不还省了1万元工资支出吗?
一个唯利是图的企业,为啥不省下这一大笔工资支出呢?
根据经济学道理,这个问题不需要调查,就知道,肯定是因为雇巴西工人实际上省不了钱。省不了钱,可能的原因有两个:1、巴西工人效率远远不如中国工人,不能如期完工,损失太大(看到中国工人说,他们正在赶工期);2、雇佣巴西工人可能会有很多官司扯皮,交易费用太高。
不管是哪个原因,都揭示,巴西法律对工人的“保护”,实际上害了工人。低效率是“保护”出来的,高昂的官司成本是“保护”出来的。人家宁愿在花1.5万雇本国工人,也不愿意花5千元雇你巴西工人。
可见这个法律有多荒唐!**它竟然使得“保护”的潜在成本达到每人每月1万元的之高!**这个“保护”成本,已经是巴西工人工资的2倍了!
如果你对此还不觉得荒唐,那你可以问问自己,给你提供特别良好的法律“保护”,但你的工资缩水到三分之一,你可愿意?
巴西工人是不是失去了很多提高收入的机会,这是不是害了他们?
当然,你说了,现在巴西劳工部以违法为由,赶走这163名中国工人,那你中国企业不就得老老实实雇巴西工人了吗?
可以。
但,以后中国企业就会减少在巴西投资,其他国家的企业也会减少在巴西的投资。
毫无疑问,巴西本地企业也会减少投资。当然,巴西企业肯定早在巴西这些法律出台之时,就已经减少投资了。巴西工人早已经失去了很多收入了。
巴西的工人的工资水平,将被法律对他们的“保护”,锁死在低水平均衡上。
当然,有人说了,人家巴西人就是对工人好,就是想让他们住好点、吃好点,工资拿少点也没事。
工人想多吃点苦、多挣钱买房娶老婆,你说:“那不好,你们还是不要急着买房娶老婆了,轻松工作,租房住吧。”
这个,你要强行用自己的价值判断取代工人的价值判断,那就无话可说了。
你管这样的法律,叫文明?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铺就的。
我们市场派的观点则是:哪怕99%的工人愿意选择“更好工作条件+更低到手收入”,只有1%的工人愿意选择“更差工作条件+更高到手收入”,那也应该尊重这1%的工人的选择,法律不应干涉。
这,才是文明。
雇佣市场上,面目全非的“强制”与“自由”
网上爆出大量关于“巴西劳工部解救 163名比亚迪工地奴役的中国劳工”的新闻。
‘解救’二字,充满传播气质,看来巴西政府也是懂行的。
具体指控包括:睡在没有床垫的床上,需凌晨4点起床排队使用31人共用的一个浴室,护照被扣押,工资被扣留,等等。
巴西劳动部认为这些情况违反人类尊严,构成“强迫劳动”,并叫停了工厂建设,要求整改。
那这些指控是否属实?
可能属实,可能夸张,但不管是否属实,都不是重点。
“床上无床垫,31人共用一间浴室”这类宿舍条件其实没什么可说的,宿舍标准是劳工工资的一部分,如果劳资双方同意将宿舍成本节省下来,折成现金计入劳动工资,只要双方同意,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很多人质疑一百多名劳工集体发表“自愿”声明是否存在“胁迫”,我认为只凭常识,就可以判断。
第一,看看这些中国工人在工厂里有没有被剥夺使用手机与互联网的权利。
如果使用手机与网络是自由的,那就不存在暴力胁迫,一定是工人为了挣钱,自愿留在那样的工地环境里。
因为有手机,有网络,被胁迫的工人一定会在网上发声呼救。
如果没人向外求救,说明胁迫不存在。
第二,看看这些中国工人被“解救”以后的反应。
如果‘获救’以后,他们并未对‘救命恩人’感激涕零,也不愿意回国,那就不存在胁迫。
很显然,中国劳工愿意以劣质的宿舍环境换取更高的现金收入,是工厂所在国的巴西政府不愿意,他们高举“为你好”的旗帜,想要剥夺这些中国劳工的挣钱机会。
到底是谁在侵犯中国劳工的权利,一目了然。
当然,很多人认为,靠牺牲安逸舒服的生活环境为代价获取收入,也是一种被迫与强制。
他们认为,不能在公认合格的劳动环境里打工赚钱,也是一种自由的丧失。
问题是,公认合格的劳动环境,就一定是对的吗?
所谓的公认标准,为什么可以凌驾于个人的愿意之上?
我不要公认的住宿待遇,只要发更多的工资,为什么不可以?
讲真,只要双方自愿,就不存在强制劳动这回事。
雇佣关系里的“强制”与“自由”,已被这些人理解得黑白颠倒,面目全非。
比如,因为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或懒得另觅雇主,选择赖着不走,不得不接受雇主的规则和要求,他们也认为这是被雇主“强迫劳动”了。
事实上,雇主并没有绑着他们不让离职,他们完全可以选择离开,脱离他们所谓的“强制劳动”。
但他们巧妙地以“我还要生活,我没有自由拒绝这个工作”为由,轻松将“强制”这顶帽子扣在了雇主头上。
他真的丧失选择自由了吗?
当然不是。
就算离开眼前这个雇主,他真的只能饿死,也不是没权利不接受,而是没实力不接受。
这是泾渭分明、本质不同的两个问题。
丧失权利,失去自由,是指受到人身控制和侵犯,无法有效行动和支配自己的人身。
没实力是指能力有限,放眼劳动力市场上,由于缺乏竞争力,没有雇主愿意用他。
但没有实力,这是谁的错呢?
除去一小部分人含着金汤匙出生,家族在他们出生前就积累了足够的实力,荫及后代,绝大部分人的实力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己努力的结果。
至于,雇佣市场上处于优势一方提出合作条件,弱势方只能遵守,本质也是实力问题,而非权利问题。
像前面这种有意无意对雇主的污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伤害到劳务交易的合作根基。
毫不夸张地说,雇佣是人的世界里数量最大、存在最普遍的一种人际关系,对它的污名越深,越容易招徕权力管制,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雇佣从合作变成对立,雇佣成本越来越高。
最终结果就是经营企业变得越来越困难,敢于投资创业的人越来越少,资本减少,生产萎缩,失业率扩大,普通人的日子越过越难。
不得不说,‘免于匮乏,免于恐惧’的自由是真正的毒药,祸害百年,并仍在不断祸害一代又一代的人。
人没有独立于产权之外的所谓‘免于恐惧’的权利。
恐惧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对生理或心理方面得不到主观上认为足够的保障的一种忧虑和惶恐。
担忧未来是一种正常的普遍的心理状态,人人都有使其恐惧的东西,无论贫富都有恐惧,只是大家恐惧的内容不一样。
免于恐惧,基本上等同于,每个人的欲求都应该被满足,这当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可以,那谁来满足他们?谁支付成本?
当权者喊出‘免于恐惧的自由’,其实是在为自己施政时‘放开手脚大肆收割’打开方便之门。
在观念上先把大多数人放倒,让人们普遍接受‘免于恐惧是一种权利’,如此推行系统性侵犯政策的阻力就自然下降了。
千言万语,人只有一种权利:不被侵犯人身和财产的权利,也包括,当财产权受到侵犯,有反击和追索的权利。
所以,不要动不动说“被剥夺了自由”,只有被控制人身,被抢夺财产,才能说受到了侵犯。
事实上,更应该追问的是:有手有脚智力正常的人,为什么会找不到工作?
工作不是谁应该天然赐予给谁的,而是自己努力在市场中找到与自己的技能和水平匹配的雇佣者的结果。
至于工资应该定多少,福利应该定多少,是双方协商的结果。
即便更强的一方提出了所有合作条件,另一方只能接受,这也不是强制——前文已经说过,这是各自在市场中的稀缺(供应)程度决定的。
如果非要说成“被迫”,那谁又不是被生活所迫。
想要活着有口饭吃,不得不出卖劳务与技能谋生,是被生活所迫。
吃饱了饭,想要美屋靓车,不得不加班做任务,是被生活报迫。
有了居室与车子,还想要美女相伴,有了娇妻,又想要携手看遍世界美景…….一个人只要还有欲求不被满足,而不得不增加生产,为他人创造价值,换取收入,他就是被生活所迫。
所以,‘被生活所迫’是人生常态,人大多都是被自己的欲望推着走,这真没什么特别的。
这种“所迫”也不是“强迫”,定义为“强”,只在一种情形下才是恰当的,即是被暴力控制了人身自由,才是强迫。
只要还有选择干与不干的自由,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求满足而选择了干,那就不是强迫。
莫名的恨意
中国工人在巴西发生的这个事,最让我感觉绝望的,是那种来自“好人”的莫名恨意。
我一再说,我们市场派也是为工人的利益考虑。我们只是认为,工人自己更看重到手收入,这得尊重他们自己的判断。
但是许多人却非常愤恨地指责我们为资本辩护,有的人还毒骂我们。
对我个人来说,被骂就被骂,但我感到悲凉的是,人们至今都走不出动机论,不懂得客观看因果关系,不懂得违反经济规律的善意会铺就地狱之路。
也不知这世界的希望在哪里!
只能寄希望于人工智能了。
我也反对很多人的观点,但我会区分对方的价值问题和认知问题。
比如,读历史,很多人赞同、支持历史上那些“雄主”,但这里面分两类。
一类人是羡慕“雄主”的“功业”。对于被作为炮灰的亿万老百姓,他们会说:“这是皇帝建功立业的必要代价。”“大象走路,难道还要小心避免不踩到蚂蚁吗?”
这一类人,就是价值观问题。他们自己就是韭菜、工蚁,却喜欢站在帝王的角度,想象着自己就是那些帝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爽死了。为了这无上的爽感,牺牲老百姓又算得了什么事呢?
对这种人,我只有鄙视。
另一类人是认为,那些“雄主”以百姓为炮灰,但更多的老百姓因此而受惠。比如对朱元璋为了稳固朱家的统治,禁止海外贸易,“片帆不准入海”,他们不认同皇权,但认为这举措保障了老百姓的安全。
这一类人,就是好人犯了认知错误。对认知错误,我不鄙视,只用经济学道理去澄清。
有的人同时兼具价值观问题和认知错误。比如,对于朱元璋禁海,他们一方面认可朱家皇权的正当性,皇帝嘛,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准你贸易,有错吗?另一方面又认为这客观上有利于老百姓。
对这类人,鄙视其价值观,指出其认知错误,就可以了。
区分价值判断和实证判断,这是非常基本的现代文明的思维方式之一。
可惜的是,大部分人却没有。
这其实是一种思维的偏狭。
怎样才是真的为工人好?别人在政策主张上必须和他们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是坏人,就是丧尽天良,就毒骂。
这种思维,只会钻进牛角尖,恶化工人的处境。
可,他们还觉得市场派钻进了牛角尖。
我只是主张,应冷静考虑这些做法是否真的对工人有利。我的主张当然也有可能错了,但,起码的,我不攻击他们的动机。分得清价值问题和实证问题,是不钻牛角尖的基本要求。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仅仅是经济学没学好吗?科学素养也很重要
市场派和非市场派之间,思维差异是全方位的,而不仅仅是对经济学的理解不同。经常地,可以看到不少人缺乏基本的社会科学素养。
我经常说,历史学界的学者,平均水平远高于经济学界。为什么呢?
因为历史是研究过去的事,学者们较少受到当下情绪、成见、利益的影响。当然,只是较少受影响,不是说不受影响。
而经济学是研究现在的事。当学者缺乏社会科学的基本素养,就容易受到当下情绪、成见、利益的影响。所以经济学界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历史学界。
中国工人在巴西这件事,有些人跟我说:“你不要老用经济学看这件事!经济学并不是一切,还有比经济学更重要的。”
好,经济学并不是一切,我同意。
那我们谈谈所有社会科学都应该普遍遵守的原则。
比如,概念必须前后一致。
对于一个概念,你可以采用和别人不一样的定义,不是必须统一,但,你自己的定义,必须前后一致。
我以前举过一个例子:古代有个女的,她东边邻居有钱,老吃肉,但儿子很丑,西边邻居很穷,老吃咸菜,但儿子很帅。两家都来为儿子求娶这个女的,这女的低头不说话。她父亲问她:“你究竟是几个意思?”这女的说:“我想在东边邻居家吃饭,和西边邻居儿子睡觉。”
这有个成语,叫“东食西宿”。
假设东边邻居说:“你可以和西边的儿子睡觉,但你就不要来我家吃饭。你如果来我家吃饭,就不准你和西边的儿子睡觉。”
你会不会说“东边邻居丧尽天良啊!竟然强迫这个女,不准她和西边邻居的儿子睡觉”?
你当然不会这样定义“强迫”,对吧?
人家东边邻居只是说,你可以选择和西边的儿子睡觉,但我也可以选择不给你提供饭,这不是人家东边邻居的权利吗?这里面没有任何“强迫”,对吧?
强迫应该怎样定义?
如果这个女的嫁入西边邻居家,东边邻居去打她,或者抢走她家东西,那才是强迫,对吧?这样的强迫的定义,才能在生活中一致使用,对吧?
这无关经济学,只是简单的、基本的社会科学素养。
可是,前几年阿里搞双十一活动,对商户说,凡是参加京东的活动的,就不准参加阿里的活动。
结果社会上的舆论说,阿里搞“二选一”,这是强迫商户啊。有关部门还罚了阿里十几个亿。
可是,阿里的做法,和东边邻居是完全一样的:你可以选择跟京东合作搞活动,但我也可以选择不给你提供活动机会。
这哪有强迫呢?
那些认为阿里“强迫”了商户的人,就是缺乏社会科学的基本素养,概念前后不一致。
这其实和懂不懂经济学没有关系。
你不懂经济学,也应该概念前后一致。
这些概念前后不一致的人,还会找理由,说,东边邻居不是强迫,但阿里不一样啊,阿里市场份额大、地位强势,所以它让商户“二选一”是强迫。
他们这是用了新的概念不一致,来为旧的概念不一致辩护,这里我就不再分析他们的新的概念不一致了。
反正你澄清了一个错误,他们又会用新的错误来为旧的错误辩护,源源不绝。
基本的社会科学素养,就是斩断这种源源不绝的错误。强迫,就是定义成:用暴力、欺诈逼迫别人做出某事。其他因素,全都不考虑。
因为,如果考虑其他因素,这世上所有的事情都能说成“强迫”。
中国工人在巴西这件事,很多人的看法里,充满了概念不一致。按他们自己的定义,他们每天都在害人。比如,他们说,工人“不得不”接受企业的条件,不是“自愿”的。那么,人家商场商品滞销,“不得不”打折卖,也不属于他们定义的“自愿”。那么,买打折商品,是不是做坏事呢?他们当然不认为自己是做坏事。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对“自愿”的定义换了。
而市场派对“自愿”定义时,则会注意前后一致。对于“不得不”接受某个条件,要看这“不得不”究竟是怎样的“不得不”。如果对方暴力强制、欺诈,那就不是“自愿”。其他原因的“不得不”,均属于“自愿”。市场派可以始终一致地使用自己的“自愿”定义。
“心甘情愿”肯定“自愿”,但,“自愿”,不只是“心甘情愿”。
在“东食西宿”的故事中,如果那个女的嫁给了东边邻居的儿子,你可以说,她是为了吃肉,“不得不”和东边的丑儿子睡觉,她不是“心甘情愿”的,但,这依然是“自愿”。
那么,如果是制度环境造成工人的处境,使得工人“不得不”接受企业的条件,这是否属于“自愿”?
制度肯定需要改革,但,当前,在工人和企业之间,依然是“自愿”。
这我就不进一步分析这为何依然是“自愿”了。有反对意见的朋友,可以按“概念前后一致”的原则,自己想深一步。
缺乏基本的社会科学素养,包括但不限于概念前后不一致。
还有:分不清价值判断和实证判断,没有边际思维,没有均衡思维,没有多元演化的系统思维……
拿均衡思维来说,市场派主张去改善制度环境,减税、减少管制,创造更多财富,提高均衡水平,如此,工人才能既提高到手收入,又改善工作条件。若不能提高均衡水平,则无论你怎样干预,都只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而且,干预还会降低均衡水平,恶化工人处境。
但反对者没有均衡思维啊。他们说:“你们市场派反对同时提高工人的到手收入和工作条件。”
我们只能苦笑!
他们又说:“你讲均衡,就是把人当成物。人能像物那样均衡么?”
这真是……除了苦笑也没其他办法。
他们总是说:“你们市场派头脑简单,只知道市场、市场、市场,一根筋!”
他们不懂,理解市场,绝不是那么简单。你得具备基本的社科素养,才能真的理解市场。
对市场的理解越深入,就越能发现,市场经济理论在各个方面都是符合社会科学的基本要求的。
市场经济理论,以人为本,尊重个人选择,在无数个人的选择之间,找到冲突最少的边界:产权、权利。市场经济理论概念前后一致,逻辑清楚,解释力强。市场经济既比干预公平,也比干预有效率。市场经济符合系统多样演化的优势……
总之,市场经济理论不是从哪个单一角度看起来好,而是从所有的社会科学的原则来看,它都好。
这里澄清一下:很多人以为我是奥派,但我不是奥派。我和奥派的具体观点高度重合,但方法论上,奥派反对经济学适用可证伪原则,我赞同经济学适用可证伪yu原则。当然,我认为奥派实际上还是在不自觉地按可证伪的方向发展他们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