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很高,购买力很低,HK要反思!
2025年5月1日起,香港法定最低工资调整为时薪42.1港元。按照每天8小时、每月30天计算,月薪为10104港元。
但是香港根本就没有这么低的月工资。
当法定最低工资低于市场工资率的时候,这个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就是无用的,它只是政府在刷存在感、树立自己维护劳工地位的一种表演罢了。劳工部门在说:你看,我们在做事。带来的影响是,浪费了一大坨A4纸、以及开会、使用能源和纳税人支付他们的一切费用而已。
当法定最低工资超过市场所决定的工资率的时候,那么就会带来制度性失业。那些边际生产力无法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者,将会被解雇,或者自始至终得不到雇佣。他们将被排除出正常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劳动力黑市,打黑工。
所以干预主义做不了任何好事。自愿交换有利于交换双方的福利增进,干预必然会减损交换双方的效用。一切干预主义,都是没有必要的、有害的。
法律是一种定纷止争的规范。一切法律,都建立在产权之上,正当的法律必须为任何稀缺资源指定所有者,这才能达成防范冲突的目的。如果一种法律在侵犯产权,也就是推动国有化进程,那么它将制造无休止的冲突,这就与法律的目的背道而驰。
作为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办法,我们希望干预者“假装在做事”,出台一些无用的法律,它尽管会造成浪费,但是至少不会对市场造成更大的伤害。如果纳税人能够选择,那么直接花钱供养一大帮闲人天天开会,比他们整天要积极主动担当作为要好很多。
如果税收实在多的花不完,当然首先应当减税。如果不愿意减,正确的做法是把这些税收直接烧掉,要比把这些税收再花出去好一些。因为烧掉,大不了就相当于市场主体遭遇了一场天灾,而一旦再花出去,将造成市场的进一步扭曲,政客总是会以最有利于提升自己支持率的方式在花钱,它将培养裙带关系,扩张权力。
香港需要反思的是,最低工资都1万多了,这么高的工资,为什么人们却要来深圳消费呢?
因为看起来工资很高,但是一碗面卖80,打个的100,洗个脚500,物价更高,实际购买力就很有限。因此我们考察一个地方的生活水平的时候,不能看名义工资率,而要看实际工资率,即它的购买力——它到底能买多少东西。
给每一个人工资后面都加个零,并不能提升购买力,只会造成物价飞涨。购买力提升的关键,在于疯狂生产下的价格通缩,这时候即便工资名义数额不变,但购买力却实际上提升了。这告诉我们,资本扩张带来的生产力进步,将使所有人享受“正外部性”,提升自己的实际购买力。
名义工资下降,与实际工资率上升,可以同时发生;物价下降与经济增长,当然也可以同时发生。
工资很高,购买力却很低的原因,是各种市场准入制度和干预政策,它们都在限制生产供给。每个行业都限制准入、寻求保护、形成压力集团的时候,一个人作为生产者获取的利益,将在他作为消费者时加倍偿还。
东方之珠,需要清除那些妨碍自由市场的错误社情民意,推动去管制、去干预的激进市场化改革,回归小政府的优良传统,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