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又变了!可能停止进一步加征对华关税,关税战转机出现!
4月17日,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表示,可能停止进一步加征对华关税,理由是“高关税将抑制消费”。他声称:“到一定程度,人们不会买账,因此我可能考虑降低关税。”
这一结果,其实早就是事实。
也即,加征关税,并不能让关税总收入上升,反而使得美国进口剧减,最终关税变低。
川普之前在共和党大会上的炫耀(一天能征20亿美元关税),事后也被打脸,美国政府网站显示每日关税不过2亿美元,川普纯粹大嘴巴。
关税必然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进口量下降(最直接、最必然的后果)。
假设你和老王进行交易,中间多了个人来收“过门费”,你卖饼干,老王卖苹果。结果是:
老王的苹果加上了“过门费”,对你来说就变贵了。原来两块饼干换一个,现在可能要两块半甚至三块。
价格高了,根据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需求定律),你自然就会少买,甚至不买了。老王的苹果进你家门槛高了,数量自然就少了。
所以,关税提高,进口量必然下降。
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除非那商品是神丹妙药,价格再高你也得买(需求完全无弹性),但这是不存在的现象,任何产品的需求都有弹性。
哪怕是水这种东西,水价提升到100元一吨,你洗澡时间可能就从十分钟变成两分钟了。
关税是贸易的拦路虎,是财富的破坏者。它必然减少进口量,损害消费者利益,导致资源错配,降低经济效率,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减少总贸易量,让所有人都变得更穷(除了可能暂时获利的被保护产业和收税的政府)。
川普其实还在算一个账,那就是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是啥?
简单说,这曲线由经济学家阿瑟·拉弗提出(据说是在餐巾纸上画的),它描述的是税率和政府税收总额之间的关系。
曲线长得像个倒过来的U形(或者说像个小山包)。
它的意思是:税率是0时,政府一分钱税也收不到。
税率是100%时,大家干脆不干活或者全跑地下经济去了,政府也收不到税(或者很少)。
在0和100%之间,随着税率从低往高提,一开始政府税收总额会增加;但超过某个“最佳税率”点(山顶)之后,如果税率再提高,就会因为打击生产积极性、鼓励避税逃税等原因,导致税基(能收税的经济活动总量)萎缩得太厉害,反而使得政府总税收下降。
拉弗曲线应用于关税的“迷之逻辑”:
有些人就把这个曲线套用到关税上,说:“你看,提高关税税率,不一定总会减少政府的关税收入嘛!可能我们现在的关税税率还在‘山脚’或者‘半山腰’呢,提高一点,政府收的钱(比如你家家长收到的‘过门费’)反而会更多!”
他们试图用这个逻辑来论证“加关税,利国(增加财政收入)利民(保护国内产业)”。
然而,要是川普用这种思维来思考关税,还要犯下大错。
首先,目标就错了!——自由市场的目标是繁荣,不是政府收入最大化!
拉弗曲线讨论的核心是“如何让政府收到最多的钱”。而关注个体福祉的经济学家关心的核心是“如何让社会总财富最大化,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政府税收只是财富转移,它本身不创造财富,反而可能因为干预而破坏财富创造。用一个旨在最大化政府收入的工具,去论证一个本身就损害经济效率和消费者福利的政策(关税)的“合理性”,这出发点就歪了十万八千里!
就好比讨论小偷“如何偷得最多最有效率”,却闭口不谈盗窃本身对失主的伤害。
关税的本质是贸易壁垒,不是纯粹的“收入工具”!
虽然政府能从关税中捞点钱,但关税的主要经济影响,或者说很多时候它的政策意图,就是限制或阻止某种商品的进口(保护主义)。
它的“成功”往往就体现在它减少了进口量。
而拉弗曲线假设的是,税收目的是最大化收入,它分析的是税率变化对税基(比如所得税的应税收入,或者关税的进口额)的影响。
但关税这个“税种”,其作用方式首先就是直接砍掉一部分“税基”(进口商品)。你提高关税把进口几乎都打没了,还谈什么在那个(已经很小的)税基上实现“最佳税率”来最大化收入?
这就像是为了收过桥费,先把桥炸掉一半,然后研究怎么调整过桥费能让剩下的那半座桥收入最多,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严重低估了贸易量的“脆弱性”!
拉弗曲线在所得税等领域或许还有点讨论价值,因为人们总得工作赚钱(税基相对稳定)。
但国际贸易,尤其是特定商品的进口,对价格(关税是其中一部分)的敏感度可能非常高。很多商品都有替代品(比如老王的苹果不好买了,你可以吃梨,或者吃国产的难吃苹果,或者干脆不吃水果了)。关税稍微提高一点,可能就会导致该商品进口量急剧下降,甚至归零。
这意味着,关税的“拉弗曲线”可能根本不是一个平缓的小山包,而是一个非常陡峭、顶点非常靠左(低税率)甚至根本没有“上升段”的曲线。
很多情况下,任何显著的关税提升,都可能直接导致关税总收入下降,因为它把“税基”(进口额)给打没了!
忽略了关税造成的巨大“隐性成本”!
就算,假设,提高关税真的能在某个区间内增加一点政府财政收入,拉弗曲线也完全无视了这种收入增加背后隐藏的巨大代价:
消费者福利的损失(买得更贵、买得更少)
国内资源错配导致的效率损失(保护了落后产能)
出口产业因购买力下降或贸易报复而遭受的打击
可能引发的国际关系紧张
这些损失加起来,几乎可以肯定远远超过那点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的关税收入。
只盯着政府收了多少钱,不看整个经济和社会付出的代价,是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最重要的是,政府作为一个消费平民税收的机构,他的所有作为,是无法进行经济计算的。
经济计算只能发生在个体,川普不是公司CEO,他只是个政客。
政客天天真正在盘算的是自己的地位,他对于税收的计算,与企业家对利润的计算,根本不是一回事,因为美国政府的支出、收入中,并不考虑平民的损失。
而关税战下各种平民的损失根本是不可能计算的,他涉及到无数资本品的消灭、投资的减少、价格的变动,无数人行为逻辑的改变。
无法用货币价格计算清楚损失有多大。
对待关税最明智、最符合经济规律、最有利于所有人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字:废!
彻底的自由贸易,零关税!
让商品像水一样自由流动,跨越国界,不受人为阻碍。让消费者用自己的钱投票,选择他们认为最好、最值的商品,无论它来自国内还是国外。
让生产者在开放的市场中竞争,优胜劣汰,不断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
对消费者,就意味着更低的价格,更多的选择,更高的生活品质。
对优秀的高效生产者,就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整个经济,就 意味着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专业化分工深化,总财富不断增长。
但凡脑子里装着“保护民族产业”、“本国优先““增加就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让某国伟大起来“的人,统统都是SB.
毫无疑问,全球最大的SB,就是川大SB,,他的傻逼程度,将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