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还有救吗?
我们来聊聊最近风雨飘摇的尼泊尔。
很多人一提到尼泊尔,脑子里就会自动跳出几个词:雪山、小国、佛系、贫穷。
前两个词,是常见的误解。后两个词,是前两个误解所导致的、看似理所当然的结论。
我们先来干一件最简单、也最重要的事情:建立事实。
尼泊尔,到底是不是一个小国?
我们看两组数据。
第一,土地面积。
尼泊尔的国土面积,大约是14.7万平方公里。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它比韩国(约10万平方公里)要大将近50%。它和欧洲的希腊(约13.2万平方公里)基本相当,比荷兰(约4.1万平方公里)大三倍还多。
你说它是小国,韩国和希腊们,恐怕不会同意。
第二,人口。
尼泊尔的人口,超过了3000万。
这又是一个什么概念?
它比整个澳大利亚(约2700万)的人口还要多。它也超过了北欧五国(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冰岛)的人口总和。荷兰的人口,大约是1700多万,只有尼泊尔的一半多一点。
你说它是小国,澳大利亚和荷兰们,也肯定不会同意。
好了,事实已经建立。
尼泊尔,无论从土地还是人口来看,都不是一个小国。它是一个标准的中型国家。
那么,真正的问题就来了:一个拥有中等体量的国家,坐拥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壮丽的旅游资源(14座8000米以上山峰,它占了8座),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有人会说,因为它地处内陆,被夹在中印之间。
有人会说,因为它山地太多,交通不便。
有人会说,因为它政局多变,内耗严重。
这些都是原因,但都不是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就像一台电脑。
它的土地、人口、资源,是它的硬件。
硬件当然重要,但真正决定这台电脑运行效率和最终成就的,是它的软件——也就是它的操作系统。
这个操作系统,就是支配这个国家运转的、那一整套看不见的观念、制度和法律。
尼泊尔的硬件,至少是中等配置。
但它的操作系统,却植入了太多致命的病毒。
今天,我们就以奥地利学派的视角,来当一次“杀毒软件”,看一看,这些病毒,到底是什么。
第一:无处不在的管制:一张扼杀活力的“天罗地网”
奥地利学派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人的行为。
人,会根据他所面对的激励和规则,来采取行动。
一个好的操作系统,应该最大限度地,去鼓励人们创造价值、进行合作。
而“管制”,就是这个操作系统里,最常见的病毒。
它的作用,恰恰相反:它通过增加交易成本,来系统性地、大规模地,阻止人们创造价值和进行合作。
你可能觉得,“管制”是为了你好。
比如食品安全管制、市场准入管制。听起来,都是为了保护你。
但这是一种天真的幻想。
我们来看尼泊尔的现实。
你想在加德满都开一家小小的咖啡馆,需要经历什么?
首先,你需要去注册公司。这需要你跑无数个政府部门,盖无数个章。每一个窗口后面的官僚,都可能是你无法逾越的障碍。他们今天可能心情不好,明天可能需要你补充一份“不存在的证明”。这个过程,耗时数月,是家常便饭。
好了,公司注册下来了。你还需要申请各种许可证:卫生许可、消防许可、税务许可……每一张许可证背后,都是一套复杂的、不透明的规则,和一群拥有“自由裁量权”的官员。
这个过程,会催生出什么?
第一,时间成本。
一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他本该把时间花在如何烘焙出更香的咖啡、如何设计出更舒适的环境上。但现在,他90%的精力,都耗费在了和官僚系统的无谓周旋上。
第二,金钱成本。
要让这个流程“丝滑”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腐败。你必须打点每一个环节上的关键人物。这些钱,最终都会摊入你咖啡的定价里,由所有消费者买单。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机会成本。
绝大多数人,在看到这套复杂的、令人望而生畏的流程后,会直接选择放弃。那个本可以为社区提供一个美好去处、为自己创造一份体面收入、为社会增加几个就业岗位的咖啡馆,就永远不会被开办出来。
这就是巴斯夏所说的“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我们“看得见的”,是政府“成功地”管制了市场。
我们“看不见的”,是那些因为管制,而胎死腹中的、无数的商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尼泊尔的经济,就被这样一张由无数管制条例所编织成的、无形却又坚韧的“天罗地网”,给牢牢地罩住了。
在这张网里,只有两种人能活得很好:第一,是那些制定规则、并能随时解释规则的官僚。第二,是那些有能力、有关系去搞定官僚的特权阶级。
而那些真正想通过诚实劳动、为他人创造价值来改善自己生活的普通人,却被这张网,死死地按在了贫困的泥潭里,动弹不得。
第二:低效的巨人:国企这台“资本绞肉机”
如果说,“管制”是阻止新的财富被创造出来的病毒,那么,“国企”,就是持续不断吞噬现有财富的另一个、更可怕的病毒。
在尼泊尔,存在着大量的国有企业,它们控制着电力、电信、石油、航空等关键领域。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国企,是“国家的宝贝”,“人民的资产”。
这是一个从根子上,就错了的认知。
我们只需要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国企,为谁负责?
一个私营企业的老板,他必须为他的客户负责。如果他的产品不好,价格太高,客户就会用脚投票,去买他竞争对手的东西。他必须为他的利润负责。如果他持续亏损,他就会破产,关门大吉。
这种来自市场和利润的硬约束,会逼着他,必须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去组合生产要素,去为社会,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那么,国企的经理呢?
他不需要为客户负责。因为他往往处于垄断地位,你没得选。
尼泊尔的电力公司,服务再差,你也只能用它的电。
他也不需要为“利润”负真正的责任。因为他的背后,站着国家财政,站着所有的纳税人。他亏损了,没关系,国家会给他补贴。这个补贴,就是从所有国民口袋里,掏出去的税金。
那么,他到底为谁负责?
他只为任命他的那个上级官僚负责。
他的首要目标,不是去满足市场需求,创造经济价值,而是去完成上级交代的政治任务。
比如,解决多少就业,维持一个“看起来很低”的商品价格(但其亏损,最终还是由全民承担)。
这种底层的激励机制,决定了国企,必然是一个低效的、官僚化的、持续消耗社会财富的组织。
它不是一台“价值创造机”,而是一台“资本绞肉机”。
它会把社会上最宝贵的资源——资本、人才、土地——都吸纳进去,然后,以一种极其低效的方式,把它们消耗掉。
同时,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私营企业的“逆向淘汰”。一个兢兢业业的私营企业家,怎么可能竞争得过一个,可以无限亏损、又能随时拿到政府补贴和银行低息贷款的“巨无霸”?
尼泊尔的经济,就像一个身上挂满了这种“低效巨人”的疲惫旅人。这些“低效巨人”,不仅不创造任何价值,还在持续不断地,吸食着这个旅人本就稀缺的血液。
第三:虚假的金钱游戏:货币管制与通货膨胀
如果你想彻底摧毁一个国家的经济,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摧毁它的货币。
奥地利学派对“货币”的理解,是极其深刻的。
货币,不是财富本身。它是人们进行经济计算的度量衡,是商业世界里的语言。
想象一下,如果全世界的尺子,都在不断地缩水,而且每个人缩水的速度,还不一样。会发生什么?
所有的建筑,都会倒塌。因为工程师,已经无法进行精确的计算。
而通货膨胀和货币管制,就是在经济世界里,制造这种“缩水的尺子”。
首先,是通货膨胀。
政府,总是有一种无法抑制的、印刷钞票的冲动。
因为这是向民众征税最隐蔽的方式。
当尼泊尔政府,发现自己的财政收入,无法覆盖其庞大的开支(养活庞大的官僚队伍、补贴亏损的国企)时,它最方便的选择,就是让中央银行,开动印钞机。
市面上的钱,变多了,但货物和服务的数量,并没有相应增加。结果,就是物价的普遍上涨。
这,就是通货膨胀。
它首先,是一场洗劫。
它洗劫的,是所有持有现金、依靠固定收入和养老金生活的人。你的储蓄,在你不知不觉中,就被稀释了,就被偷走了。
它更重要的,是一场混乱。它彻底搞乱了价格信号。
价格,本是市场上,最真实、最重要的信息。它告诉企业家,社会现在最需要什么,什么东西是稀缺的。但当所有的价格,都在上涨时,企业家就无法分辨,到底是自己的产品真的受欢迎,还是仅仅因为货币在贬值。
他就像一个在8D高架上开着没有导航的车的司机,必然会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其次,是货币管制。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已经变成了“烫手的山芋”时,人们本能的反应,就是把它换成更坚挺的资产,比如美元,或者黄金。
而货币管制,就是政府强制性地,堵住这条路。它规定,你不能自由地兑换外汇。
这等于,是把你家的大门,给锁了起来,然后告诉你:“别跑,乖乖地,等着我来洗劫你。”
这种行为,会带来两个灾难性的后果。
其一,它彻底摧毁了人们对这个国家未来的信心。
当一个政府,已经开始用这种强制手段,来阻止资本外逃时,它等于是在向全世界宣布:我自己,都已经不相信我这套玩法,能玩下去了。
其二,它会让这个国家,与世界经济,彻底脱钩。
一个无法自由兑换的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就是一张废纸。它会极大地,增加该国企业,进行国际贸易的成本和风险。
尼泊尔,就长期深陷在这样一种“虚假的金钱游戏”里。
它的货币,在通胀中不断贬值;它的管制,又让人民,无法用脚投票,去保护自己那点可怜的财产。
在一个连“尺子”都不可靠的世界里,你又怎么能指望,人们去建造任何宏伟的、需要长远规划的经济大厦呢?
第四:杀人的善意:那部僵化的《劳动法》
最后,我们来谈一个,听起来最“政治正确”,但实际上,危害可能最大的病毒——僵化的《劳动法》。
尼泊尔的劳动法,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充满了各种“善意”的条款。
比如,严格的最低工资规定,复杂的雇佣和解雇程序,以及对工会的过度保护。
这些法律,在制定者的口中,都是为了“保护弱势的劳动者”。
这是一个善良的愿望,但它带来的,却是灾难性的结果。
我们来看最低工资法。
假设政府规定,最低时薪是100卢比。
这听起来,是对穷人的保护,对不对?
但我们来思考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刚刚走出校门、没有任何技能的年轻人,他现在能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可能只有80卢比/小时。
现在,你是一个理性的企业家,你会怎么做?
你不会以100卢比的价格,去雇佣一个,只能为你创造80卢比价值的员工。因为这意味着,你每雇佣他一小时,就要净亏损20卢比。
所以,你唯一的选择,就是:不雇佣他。
你看,最低工资法,保护了谁?
它保护的,是那些技能水平,已经高于100卢比/小时的、在职的工人。
它杀死的,是谁?
它杀死的,是那些最需要工作机会的、最没有技能的、最边缘的年轻人。它剥夺了他们通过一份“低薪”工作,来积累经验、提升技能、并最终拿到更高薪水的唯一的机会。
它用“善意”的名义,把社会最底层的人,上升的梯子,给彻底抽掉了。
再来看复杂的解雇程序。
法律规定,企业不能轻易地解雇员工。这听起来,也是一种保护。
但你再站在企业家的角度,想一想。当你面对一个“请神容易送神难”的法律环境时,你在决定是否要“请神”(雇佣一个新员工)的时候,会变得怎么样?
你会变得,极其、极其地谨慎。
你会倾向于,让现有的员工,拼命加班,也不愿意,去多招一个新人。
因为,一旦你招错了人,他成了你企业里的“害群之马”,你却无法将他开除,他就会持续地,损害你的企业。
这种“善意”的法律,最终带来的结果,就是极低的就业创造能力。
企业,不敢扩张,不敢雇人。整个国家的就业,就成了一潭死水。
尼泊尔的年轻人,之所以面临着如此绝望的就业困境,这部僵化的、充满“杀人善意”的《劳动法》,绝对是罪魁祸首之一。
结论:繁荣,是一种选择
好了,病毒,我们已经找到了。
是那张扼杀活力的“管制之网”。
是那台吞噬资本的“国企绞肉机”。
是那场摧毁信任的“货币骗局”。
是那部抽掉阶梯的“劳动法枷锁”。
正是这些,由错误的观念所导致的错误的制度和错误的法律,共同构成了尼泊尔这台电脑,那套充满病毒的、极其难用的操作系统。
这,才是尼泊尔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
它与这个国家的大小无关,与它的人口无关,甚至与它是否地处内陆,都没有最直接的关系。
瑞士,也是内陆国,资源贫乏,但它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韩国,土地比尼泊尔还小,资源更谈不上丰富,但它创造了“汉江奇迹”。
因为,它们在关键的时刻,选择了或者被动接受了,一套更尊重私有财产、更鼓励自由市场、更相信个体创造力的、相对来说,病毒更少的操作系统。
尼泊尔的贫穷,不是一种宿命。
而是一种选择。
是过去几十年来,它的政治精英们,在错误的观念指导下,所做出的一系列选择所带来的最终的结果。
那么,未来的路,在哪里?
答案,其实也异常简单,简单到只有四个词:
解除管制。
私有化。
稳定货币。
合同自由。
把那张“网”,撕开。
把那些“巨人”,卖掉。
把“尺子”,重新校准。
把“枷锁”,彻底砸碎。
把创造财富的权利,从官僚和特权阶级的手中,交还给每一个普通的、鲜活的、有创造力的尼泊尔人。
相信他们,依靠自发的秩序,能够创造出一个,远比任何中央计划者,所能想象的,都更繁荣、更美好的尼泊尔。
这条路,走起来,会极其艰难。因为它要挑战的,是这个国家,最根深蒂固的观念和利益集团。
但,这却是通往繁荣的唯一的道路。
尼泊尔,这个国土和人口,都堪比欧洲中等强国的国家,它本不必如此。
它的国民,本不必在贫穷和绝望中轮回。
繁荣,从来不是一种恩赐。
它,永远是一种正确的选择。